原來我們根本不需要長大| 做一個情緒成熟的大人,你需要學會耍廢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小時候的夢想

我還記得小時候,媽媽騎著車我坐在後座,看著天空,我好喜歡那感覺。
夜晚的顏色,不是全黑,而是遼闊的深褐色,飄著一些雲,我喜歡全部都是天空的感覺。
白天的藍我也很愛
我默默許下自己的願望,希望未來可以這樣一直看著天空,不用煩惱什麼。
長大後,越來少體驗這樣的感覺,還是會看天空,但卻少有那樣的體驗。

二、「長大後」的人生意義

我的人生被塞進了好多不屬於我的東西,他們要我努力、好好認真讀書、當個乖孩子、當個乖學生,我一直很努力,一直很努力。
我一直努力生存著,但卻越活越糟糕。焦慮讓我失眠、恐懼讓我想要逃避、責任感又逼我面對恐懼。然後持續焦慮,一個負面情緒循環。
「到底在幹嘛啦?」,我苦笑著。
我一直在追求著意義,好像這樣受苦久了就會得到回報,我遠離人群,把自己關在「學習」裡面,看著很多線上課程,我總是想著:
「這堂課學完,我的Word和簡報可以變強」、「這堂課好棒喔,我學完後,這些溝通技巧可以幫助我的人際關係」、「學一下python好了,以後或許可以走數據科學」
我總是想著學這些可以幫助我解決什麼問題,這樣的我壓力很大,總是很難真正的放鬆。
別人問我有沒有去哪裡玩,我總是苦笑著說:「我不知道怎麼玩」。

三、無意義的一天能讓內心安穩

直到某天,下班後,全身髒兮兮的我躺在宿舍地上,腦袋放空,我聽到我說:「可以不用努力了吧,我已經很認真了」
我突然意識到:

我這樣的生活也很好啊,每個工作當下都有好好享受到,那我還要給誰交代呢?

活著就是活著。到底還要想這麼多幹嘛?

那一刻,我不再有任何罪惡感,我就是可以任性的耍廢,我不需要誰為我負責。
這一天不再為了什麼目的而活,活著就是享受活著。
我很喜歡《穩》一書說到:

「毫無收穫的一天看似沒有生產性、對任何事都沒有幫助,就只是平凡的度過而已,但這才是真正能讓情緒變得成熟,也是成長所必須的東西」

寫完這一段,我不禁莞爾。

「原來我們根本不需要長大」。

2021.3.15 昆陽 Peace
祝福各位身心靈得以自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幸福哲學︱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我不需要的東西生活品質常被用來表達「物質上的品質」,其實,生活品質更適合被定義為「身心被滿足的程度與品質」。世俗的塵念總是錯綜複雜,人們不斷地在擁有與失去之間認識自己,想擁有的太多,失去便為此痛苦不已。不禁想起,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說:「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我不需要的東西」。  不止是東西,許多人事物、情緒、慾
Thumbnail
avatar
Nona文字散步
2021-08-21
我們有沒有可能活在一個不需要功成名就也能被溫柔善待的世界?如果把認同、愛或欣賞這些東西物質化,它有沒有可能其實是很貴的東西?
Thumbnail
avatar
司馬儀
2021-08-11
淺論2021香港約章:我們需要一個以基層為本的香港約章儘管我們珍重2021香港約章的發起人為香港作出的犧牲,但是2021香港約章竟然有重大缺陷,若不補救,在獨裁者的淫威下,連本土派也會變小粉紅?2021香港約章不提這點,是為了拉攏財閥,但注定無用?2021香港約章的願景比港英政府麥理浩更差?原來,2021香港約章忽視了平等和財富分配的重要,快入來看!
Thumbnail
avatar
胡啟敢
2021-03-18
我們不需要另一次六四理性上我們不能忘了過去,那個過去是甚麼?六四事件,六四事件也是一個非常感動人心的事件,當年亦投射影響全世界。不過,這些創造了時代,「輸出革命」的人,有了最差的下場。最差的下場不是死去,也不是被捕,而是在大時代之下,一朝得志後卻成為了不重要,被鄙視的小角色,甚至是閉塞的未來妨礙者。
Thumbnail
avatar
鄭立
2020-10-20
其實,我們不需要成為別人「喜歡跟我們在一起」的那種人在某個領域上成為一個意義上「成功」的人固然是件好事,但如果努力奮鬥的出發點,是希望成為「別人想要成為」的樣子的話,對我來說,這就別有用心了。彷彿所做的一切,是有目的性地塑造自己成功者或勝利者的角色形象,成為別人仰慕的目標,而不是為了「自我成長」。
Thumbnail
avatar
律羲和
2020-08-25
創業跟你想的不一樣 2-我們需要更忙碌,還是更好的生活?我們需要的是更忙碌,還是更好的生活?
Thumbnail
avatar
韓筠青 // Anna
2019-08-16
我們不一樣,新住民孩子更需要一道光優秀的新住民和新二代不在少數,很多新二代家庭並非弱勢,新住民不應該被貼上弱勢的標籤或連想,只是看到學校的幾個實例,心有所感寫下此文。
Thumbnail
avatar
詹宇
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