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恐懼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需要親密?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我們追求親密?還是追求熟悉感呢?」

閱讀完《親密恐懼》,感慨地問了自己一句,究竟對愛情是什麼想像呢?人類總是想愛,卻恐懼著親密,這一定上帝給人類最大的玩笑吧,也是惡魔藏在潛意識裡最深的幽默吧。

親密恐懼

親密恐懼



上一本羞辱創傷討論的是羞恥的情緒,而周慕姿在這本則更強調恐懼,更補齊我們在親密關係裡的困境脈絡。


親密需求的重要性

親密感為什麼這麼重要?親密感是人與人之間很重要的感受,不需要擔心、不需要恐懼的很重要的幸福感來源,是關係之間很重要的信任,那是無條件的信任,人很自主地想要靠近他人的關係。


親密感為什麼重要呢?如果沒有的話,對我們有什麼影響?我們來看一個極端的案例:

羅馬尼亞的孤兒:零父母養育實驗,這個實驗是戰爭時代的悲歌。


西元1966年,羅馬尼亞的西奧塞古政府(共產極權),即將遭遇人口零增長,對於這個當時打算依靠充足工作力實現工業化的國家來說,這是一道亟待解決的難題。於是,1967年,時任羅馬尼亞國家領導人的齊奧塞斯庫頒布了「770法案」。


法案要求:每對45歲以下的女性都應該為她們的祖國生下至少4個孩子,非特殊情況下禁止流產、禁止節育、禁止墮胎、禁止離婚。


這個政策持續了23年,由於人口大量增加,許多家庭無法支付育兒的支出,大量的嬰兒送至孤兒院。大量的嬰兒需要照顧,導致照顧與需求量失衡,每位工作人員需要照顧十到二十人,甚至四十人,大量的養育需求,導致工作人員只能像生產線一樣照顧孩子,有些嬰兒大哭大鬧,但工作人員只能顧到眼前的孩子,久而久之,嬰兒不再哭泣,只剩下低沉的哭聲,而有些孩子的眼神空洞的像死去一般。


後來戰爭結束後,國際組織開始了這些孤兒院的重新收容,並開始研究這些孩子離開了原生家庭後的影響。


孤兒院成長的孩子產生了不可回復的傷害,像是:

  1. 大腦發育不健全:智商低下:孤兒院的孩子僅有73分,處於正常智商區間(70-130分)的下限; 被收養的孩子是81分,而正常家庭的兒童是109分,孤兒院的孩子比正常家庭孩子落後36分。
  2. 情感表達缺陷:對於一個正常人類來說,幼年時期是建立與世界、照顧者以及自我世界信任感的最敏感時期。嬰兒不會說話,無法表達,當他們有需求的時候,唯一的求助方式就是哭泣。然而,這些身處孤兒院的孩子們,需求被反覆“忽視”,缺乏有效的情感互動,對外界和周圍的關係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不信任感。

此段引用:《生存需要關係的存在:哈洛恆河猴實驗《別急著挑戰人性》書評


對於一個正常人類來說,幼年時期是建立與世界、照顧者以及自我世界信任感的最敏感時期。嬰兒不會說話,無法表達,當他們有需求的時候,唯一的求助方式就是哭泣,他們也錯過了許多語言與情感功能的發展。


這些身處孤兒院的孩子們,需求被反覆“忽視”,缺乏有效的情感互動,對外界和周圍的關係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不信任感。


恐懼為何物?

「恐懼是預期潛在傷害的情緒」,心理學家馬許解釋,「我們已知身體對可能發生的威脅極度敏感,而且將恐懼訊息傳遞至大腦的路徑也不只一條。」引發大腦恐懼反應的區域即是杏仁核。杏仁核由杏仁般大小的兩群神經細胞組成,一旦受到恐怖事件刺激,便會釋放神經傳導物質告訴下視丘釋放腎上腺素與皮質醇,並接力將關鍵訊號傳遞至大腦其他部位,乃至全身。(引自剖析恐懼為何物)


當小時候在大腦皮質區尚未發展完善時,恐懼會促發杏仁核不斷的被誘發,對嬰兒的大腦發育有負面影響,久而久之,嬰兒對特定威脅就會過度放大危險性,無法辨別「威脅」的嚴重程度。


人類遭遇威脅時,第一個反應多半是僵住。心理學專家馬許說道:「這種反應具演化意義,因為動作通常會引發掠食者攻擊。」如果這招行不通,下一步就是走為上策了,除非你選擇留下來正面迎擊。


也是《親密恐懼》說的生存策略:僵、戰、逃與討好。而依附(親密)需求就是為了滿足,嬰兒在無能為力時,能夠被照顧者好好照顧,否則嬰兒就會感覺到生命受到威脅。


親密恐懼的由來

從羅馬尼亞孤兒與哈洛的實驗中,父母的存在影響著自己生存,不論是食物、還是情感的依附,都是孩子能夠好好活下來的基本條件。


孩子為了生存,會放棄自己被理解的親密感。但想要被愛的需求沒有消失,只是被恐懼扭曲成了恨、討好、吵架等不同的生存策略,儘管我們長大了,但潛意識還是那個討愛的孩子。


這個恐懼就是書中提到的「情緒再現」,就是當時被認為是傷害的危機感,讓我們會避開這樣的危機,當時親密需求沒有消失,在長大則成為了我們在戀愛中的樣子,我們複製了過去的劇本,一再又一次的掉入一樣的愛情劇本,直到我們醒悟過來,那曾經的未竟事宜,原來影響的那麼深。


這個親密需求與生存策略混雜成「親密恐懼」。

親密恐懼的機制

親密恐懼的機制



親密感是什麼?

也許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所想要的關係是什麼?」

「我真的能享受親密感嗎?還是我也困在親密恐懼中呢?」

這讓我想起在大學時期的暈船感覺,我曾經誤會過與很好的親近的異性是戀愛,但現在想想,那其實是我喜歡的相處模式,只是因為陌生及新鮮,那是一種我不怕被指責、他願意支持我的感覺,那更多的是在關係的安全感,並不是我真的喜歡對方。


慕姿老師也說:「在童年沒有機會好好當小孩的小大人們,面對這樣的照顧與注意,很容易會墜入情海」,「不一定會心動,但會覺得安心」。長大後,我才意識到親密感不一定只存在於伴侶關係,可能是存在於朋友、師長、同事甚至是陌生人的一句話。


建立親密感的三個條件:

  1. 可親性:當我需要你,我能夠確定你會在哪裡,你也會允許我靠近你
    1. 頻率固定
    2. 知道怎麼找的到人
  2. 回應性:你會注意、你會回應我
    1. 我知道你會回應我
    2. 你不會不讀不回我
  3. 情感投入程度:你對我需求和感受是重視且在意的
    1. 願意尊重和理解我的需求
    2. 願意花時間傾聽與對話
親密感三元素

親密感三元素


如果想要與人建立親密關係,我們要知道怎麼對待他人的需求,如果是你重視的朋友,如果以上這三條你都沒有做,你們的關係可能會慢慢的淡去,而有些關係在沒有親密感的對待,就會難以深化,或是關係的穩定度就會開始動搖。


為何我們需要生存策略?什麼時候啟動?

如果原本親密的關係,突然開始變動,讓關係的其中一人感覺到威脅,不安全感升起,並逐漸啟動生存策略,有一方就會開始感到焦慮,有些甚至會升起了「恐懼」,過往的情緒重現,就會讓當事人非常痛苦且難以控制。


像是原本都會穩定每天回應你訊息的伴侶,在未知的情況,突然斷聯,直到一天後回應你,然後跟你說:「手機沒電啦,我沒事」,殊不知道你內心已經警報大響了一天,你對他的信任分數會瞬間大扣分。


生存策略是面對「威脅」的心理機制,「失去重要之人」的恐懼會讓人瞬間興起危機意識,我們會使用:僵、戰鬥、逃跑和討好,不同情境用不同反應。

  • 戰鬥:透過指責、否定、羞辱,或是連環call來奪回控制感
  • 逃跑:透過其他活動來躲避感受,像是工作、興趣、電動等作法
  • 僵住:太多不舒服感受,也會讓有些人是透過麻木、抽離、酒精與藥癮等方式關閉感受
  • 討好:透過溫柔言語和禮物等方式,來滿足他人需求讓對方安靜


這些生存策略也可能源自於過往童年或是關係中遭遇後的學習,這個「警報大響」的感覺,在書中也稱為「情緒重現」,可能勾起過去「情緒陰影」,讓我們極度的不舒服。


其中的恐懼,就在於「未知」,未知是一個客觀現況,但當我們有個預期的結果時,就會勾起我們的情緒重現,我們就會無法控制地去猜測那個我們最恐懼發生的結果。


重複劇本如何發生的呢?

我們需要看到如何這件事情發生的,在上一段「未知」到「預期結果」,有一個很內在心理機制會自動運作,那個情緒如果你有體驗過,你就會知道要停下來那個焦慮與恐懼感,真的是太過困難了。


那自動化運作,也稱為「愛情重複劇本」,裡頭有個「內在信念」,信念是一個很強烈深層的主觀世界觀,在過往需求未被滿足時,我們面對未知的恐懼,我們會有一個很自動化的「詮釋」,在小時候的大腦皮質尚未發育完全,我們其實很難期待自己有多有智慧的區辨「歸因」和做到「課題分離」。


「爸爸會離開我,一定是我不乖」、「媽媽這麼辛苦,都是為了我好,我要好好認真讀書」等等念頭,看似荒謬,但其實潛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中,成為我們每次遇到相似情況時,都會有個「預設結果」。


那個沒有被滿足的需求,也稱為「未竟事宜」,以及那個解讀則成為一個內在負面標籤,形成了我們親密恐懼,而當進入相似情境,誘發了情緒再現(創傷經驗),而不斷形塑了內在信念,最後變成了我們的生存策略。

愛情重複劇本

愛情重複劇本



親密感混入了戀愛的陷阱:理想化與假我

我們也在這個內在信念影響下,把戀愛關係混入了對安全感的期待,關係條件則越來越理想化。


許多過往的戀愛或是婚姻觀念,也大量混入了「照顧」,過往婚姻價值,也有很大量的照顧與被照顧的性別偏見,男生就該養家餬口、女生就該在相夫教子,白頭偕老等看似浪漫的畫面,也有人被這樣的觀念塑造成一種條件式的愛。


我們的自我認同也會因為社會期待和教育,逐漸形塑成「假我」,來滿足社會給我們的期待。但其實我們的天性(真我)可能是沒辦法達成的,或是那是偽裝出來的「理想我」。


有時候關係中,透過照顧和浪漫來滿足你的「安全感」匱乏感,並干涉你的意志、自由與想法,慢慢剝奪你自我決定、定義與肯定的能力,像是中國式的PUA(五步陷阱)與情緒勒索,都有很強烈的控制意圖,他也是想要一個「安全穩定」可以被他控制的所有物。


而我們也常常會被「無條件的愛」誤會成「無條件的包容」,認為對方就該包容自己的所有缺點。


「你期待對方完全包容你,那反過來你對對方能夠完全包容嗎?或是對自己可以完全的包容嗎?」

正因為真實的我們,可能都無法達到那個理想,而我們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但我們真的有必要達到那樣的條件才值得被愛嗎嗎?或著說那個好,真的是好的嗎?有這樣完全客觀的好嗎?


如何改寫劇本呢?

這需要非常長期的心理治療過程,除了心理諮商,我會非常推薦閱讀、自由書寫、學習社交技巧、建立更多元的支持關係等等都非常重要。


親密恐懼中撰寫了六種恐懼,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懼,甚至是復合的,有天性與後天學習的部分,如果可以,請在一個充滿安全感及穩定的狀態下去思考與感受,或是找一個有能力接納及整理的諮商師為幫助你整合與對話。


這是一段非常不容易的歷程,願我這段文字可以幫助你多一些對這本書的理解,以及期待你有更深入的體悟與覺察。


對我來說,親密需求,其實是一段健康人際關係的必要,不見得是伴侶關係,更可以是任何關係,甚至是與自己的關係。


最後,想送給你一段話:

「小時候我們別無選擇,長大後我們則有了能力做出不同的決定」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追蹤我,也歡迎來我的臉書IG我互動。感謝你的支持,願你永遠接納自己。昆陽 Peace 2024.5.05

內容總結
親密恐懼
5
/5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的藝術》是著名心理學家佛洛姆於20世紀撰寫的一本書,也是第一位透過社會學、哲學、經濟學的角度來思考與整理「愛」這件事情,這個亙古至今都不斷傳播的課題,從詩集、散文、情歌、戲劇都有愛的成分,可以說愛是人性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首先,我想邀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對你來說:什麼是愛呢?
是溝通還是來吵架? 「來,我們來溝通溝通!」 許多男生聽到女友講這句話時,雞皮疙瘩都長出來了,因為這句話的背後,在男生耳裡可能是:「來,我們來開檢討大會,檢視你這次賽季的分數」
我其實很不想要寫愛情療聊的系列文章,請放我去寫職涯,但沒辦法人生就是遇到了失戀,我還是需要自我治療。人生沒那麼多失戀,我也不想要那麼多失戀,但既然遇到了,還是想用文字告別這段旅程。
故事描述一對夫妻決定離婚,原想好聚好散的他們卻為了爭取兒子的監護權陷入掙扎,原本都想理性的討論如何離開,不像一般離婚,我們所想像的兩人互相撕破臉的爭吵,至少在最一開始,兩人表面互動仍然保持互相尊重以及彼此已經保持一定的默契了。 這是其實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兩人仍舊喜歡這彼此,發生什麼事情了?
走到今日,我終於明白何謂愛,這篇寫了26年。寫到此,我扶著額,感慨地笑了笑,原來這一切得來不易啊,也走了好久好久。 「你相信嗎?欲望和愛的真正幸福,來自節制,而非放縱」—蔣勳《欲愛書》
心理學教會我,在批判之下,還有很多人性可以探究。在第一段感情分開後,我意識到愛情從來就沒有對錯,一百種人就有一百種愛情,愛情更是直接把人活生生地揭露出來,不論我們藏的多深,在愛面前,既渴求,又害怕受傷害。 焦慮依戀的愛像是轟轟烈烈的煙火;逃避依戀的愛像是一片平靜的湖面,兩種都是愛的形式。
《愛的藝術》是著名心理學家佛洛姆於20世紀撰寫的一本書,也是第一位透過社會學、哲學、經濟學的角度來思考與整理「愛」這件事情,這個亙古至今都不斷傳播的課題,從詩集、散文、情歌、戲劇都有愛的成分,可以說愛是人性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首先,我想邀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對你來說:什麼是愛呢?
是溝通還是來吵架? 「來,我們來溝通溝通!」 許多男生聽到女友講這句話時,雞皮疙瘩都長出來了,因為這句話的背後,在男生耳裡可能是:「來,我們來開檢討大會,檢視你這次賽季的分數」
我其實很不想要寫愛情療聊的系列文章,請放我去寫職涯,但沒辦法人生就是遇到了失戀,我還是需要自我治療。人生沒那麼多失戀,我也不想要那麼多失戀,但既然遇到了,還是想用文字告別這段旅程。
故事描述一對夫妻決定離婚,原想好聚好散的他們卻為了爭取兒子的監護權陷入掙扎,原本都想理性的討論如何離開,不像一般離婚,我們所想像的兩人互相撕破臉的爭吵,至少在最一開始,兩人表面互動仍然保持互相尊重以及彼此已經保持一定的默契了。 這是其實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兩人仍舊喜歡這彼此,發生什麼事情了?
走到今日,我終於明白何謂愛,這篇寫了26年。寫到此,我扶著額,感慨地笑了笑,原來這一切得來不易啊,也走了好久好久。 「你相信嗎?欲望和愛的真正幸福,來自節制,而非放縱」—蔣勳《欲愛書》
心理學教會我,在批判之下,還有很多人性可以探究。在第一段感情分開後,我意識到愛情從來就沒有對錯,一百種人就有一百種愛情,愛情更是直接把人活生生地揭露出來,不論我們藏的多深,在愛面前,既渴求,又害怕受傷害。 焦慮依戀的愛像是轟轟烈烈的煙火;逃避依戀的愛像是一片平靜的湖面,兩種都是愛的形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美股因多家熱門話題與龍頭企業市值快速增長受到關注,本文介紹如何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 開設台股及美股複委託帳戶、定期理財的便利性。 定期投資適合單筆資金有限、經驗不多的理財小白、上班族,或者忙碌、沒時間研究基本面的朋友,國泰世華CUBE App美股定額投資功能,操作便利性幾乎完勝海外券商。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即將來臨,你打算在這專屬母親的日子如何表達自己的心意呢?無論是哪一種形式,蛋糕是這個日子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次要推薦的是多茄米拉創意甜點的芋見花開──芋頭重乳酪,推薦給正在為母親節蛋糕陷入選擇障礙你的。
Thumbnail
今年過年期間,想起了20幾年母親離開的那一天,當時的我才上國二,原來應該是青春洋溢的年紀,陽光明媚的天空開始下起傾盆大雨,從那之後我的臉上沒有笑容,用冷言冷語與沉默抗拒關心我的人,尤其是我的父親,原因是什麼一開始連我自己也不知道。 在二月初第一場讀書會導讀的周慕姿心理師的「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
Thumbnail
最近,在生活中碰上了過去發生過的相似場景,觸發了以前的陰影回憶,在那個當下焦慮感竄滿全身,同時也冒出了很複雜的情緒 「注意!注意!為了保護自己,趕緊做出回應唷!」 身體心理基於保護機制,催促著我趕緊做出決定,不論是趕緊以言語與對方進行理論(戰),或是低聲下氣的與對方拜託(討好)......
Thumbnail
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家老大。他有時候有在睡夢中醒來,沒看到我在旁邊,會哭得非常的淒慘,會一直在那邊喊著「我想爸爸」、「爸爸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我後來反思過,因為在親子教養的過程中,我曾經使用「你再不聽我的話、再不怎麼樣…我就離開」,造成他因為還想繼續玩玩具,轉頭發現我離開……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一個機會 讓我們能以第三方視角去看待自己在一段關係中的面貌 雖然書中採用〝愛情〞腳本這個詞彙 但米雅認為相同的模式也會潛移默化的複製在友情、親情…等各種人際相處 內容通俗易懂 沒有深難艱澀的文字或概念 在閱讀的過程 將經驗一場直面內心深處的冒險
Thumbnail
其實這部小說讓我第一直覺想到「騙扁少年」黃琪(本名黃照岡),他不僅以塔羅牌欺騙過前總統陳水扁,還被發現所有身份文件全都造假,在往後的日子也不斷冒用他人名義行詐騙之實,虛設公司、盜刷、隱瞞性別樣樣來,連疫情期間都能以香港首富李嘉誠的秘書名義向口罩國家隊公司詐騙1萬個口罩,根據報導其詐騙所得起碼幾千
Thumbnail
我許多貼心衣物都是你添購的,你說未來就交給你,你喜歡看我穿上你的心意,為了你,我也努力著樸實與性感的睡衣累積著,彼此的情感親密需要心思疊積。 你的臥房所有你的一切,不再與我關連,我還在與這段記憶牽扯著親密,你呢?應該不再有我存在於你腦海裡。
Thumbnail
文、圖/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   集結柳海真、廉晶雅等演技派紅星共同主演的《親密陌生人》,上週三(10/31)在南韓正式上映,強勢空降首週票房冠軍。雖然本片只是中小型製作規模,不過截至昨日(11/5)晚間,短短六天就吸引超過180萬觀影人數,順利突破電影損益平衡點,開始創造營收,也刷新今年南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美股因多家熱門話題與龍頭企業市值快速增長受到關注,本文介紹如何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 開設台股及美股複委託帳戶、定期理財的便利性。 定期投資適合單筆資金有限、經驗不多的理財小白、上班族,或者忙碌、沒時間研究基本面的朋友,國泰世華CUBE App美股定額投資功能,操作便利性幾乎完勝海外券商。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即將來臨,你打算在這專屬母親的日子如何表達自己的心意呢?無論是哪一種形式,蛋糕是這個日子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次要推薦的是多茄米拉創意甜點的芋見花開──芋頭重乳酪,推薦給正在為母親節蛋糕陷入選擇障礙你的。
Thumbnail
今年過年期間,想起了20幾年母親離開的那一天,當時的我才上國二,原來應該是青春洋溢的年紀,陽光明媚的天空開始下起傾盆大雨,從那之後我的臉上沒有笑容,用冷言冷語與沉默抗拒關心我的人,尤其是我的父親,原因是什麼一開始連我自己也不知道。 在二月初第一場讀書會導讀的周慕姿心理師的「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
Thumbnail
最近,在生活中碰上了過去發生過的相似場景,觸發了以前的陰影回憶,在那個當下焦慮感竄滿全身,同時也冒出了很複雜的情緒 「注意!注意!為了保護自己,趕緊做出回應唷!」 身體心理基於保護機制,催促著我趕緊做出決定,不論是趕緊以言語與對方進行理論(戰),或是低聲下氣的與對方拜託(討好)......
Thumbnail
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家老大。他有時候有在睡夢中醒來,沒看到我在旁邊,會哭得非常的淒慘,會一直在那邊喊著「我想爸爸」、「爸爸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我後來反思過,因為在親子教養的過程中,我曾經使用「你再不聽我的話、再不怎麼樣…我就離開」,造成他因為還想繼續玩玩具,轉頭發現我離開……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一個機會 讓我們能以第三方視角去看待自己在一段關係中的面貌 雖然書中採用〝愛情〞腳本這個詞彙 但米雅認為相同的模式也會潛移默化的複製在友情、親情…等各種人際相處 內容通俗易懂 沒有深難艱澀的文字或概念 在閱讀的過程 將經驗一場直面內心深處的冒險
Thumbnail
其實這部小說讓我第一直覺想到「騙扁少年」黃琪(本名黃照岡),他不僅以塔羅牌欺騙過前總統陳水扁,還被發現所有身份文件全都造假,在往後的日子也不斷冒用他人名義行詐騙之實,虛設公司、盜刷、隱瞞性別樣樣來,連疫情期間都能以香港首富李嘉誠的秘書名義向口罩國家隊公司詐騙1萬個口罩,根據報導其詐騙所得起碼幾千
Thumbnail
我許多貼心衣物都是你添購的,你說未來就交給你,你喜歡看我穿上你的心意,為了你,我也努力著樸實與性感的睡衣累積著,彼此的情感親密需要心思疊積。 你的臥房所有你的一切,不再與我關連,我還在與這段記憶牽扯著親密,你呢?應該不再有我存在於你腦海裡。
Thumbnail
文、圖/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   集結柳海真、廉晶雅等演技派紅星共同主演的《親密陌生人》,上週三(10/31)在南韓正式上映,強勢空降首週票房冠軍。雖然本片只是中小型製作規模,不過截至昨日(11/5)晚間,短短六天就吸引超過180萬觀影人數,順利突破電影損益平衡點,開始創造營收,也刷新今年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