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空橋上相遇的我們】作家思瑀x蔡伯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原文寫於2020/07/31)

真的和思瑀第一次見到面,是大概一個禮拜前的事。和幾位出版社的夥伴一起,我們約在一家被上班族佔據的餐廳裡吃義大利麵。她送給我這張充滿有趣細節的圖,我也送給她剛出爐的空橋磁鐵書籤

我們之間的連結是從什麼時候的開始呢?

就像她在方格子的那篇文章裡提到的,我為她去年的新書寫了一篇簡單的推薦序──《暗夜星光:告別躁鬱的十年》。那是她時隔八年,好像某種程度的「長大成人」之後,再次寫下屬於她自己的「疾病誌(pathography)」(這樣歸類的說法聽起來很不有趣,但相信我,這真的是本很值得閱讀的書)

但在見面後的隔天,她才在訊息裡告訴我,說她「以前」就有看過空橋。我大驚,一問才知道原來她三、四年前就讀過舊版的書稿──那時候甚至連書名都還是舊的,叫做《空橋少年》。當時,我第一次完成書稿,交給出版社,因為大家心中都還有很多不確定,我這邊和出版社那邊都特別找了好些人看稿、給回饋。思瑀是(我不知情的)其中一位。她說可能是因為她夠年輕、是書蟲,而我想也是因為她是作家、也是「病人」吧。(是的,各種標籤與分類又來了)

思瑀那天在訊息裡跟我說:

「看過新舊版本真的更有長大的感覺,不管是小說人物還是你的書寫方式更成熟都是。」

我心想,要是重寫三年多還沒長大那不就慘了(笑)。

但認真說,每次回頭想到那些願意讀、甚至還能讀完我舊版書稿的朋友或者陌生人,我總是感到又羞愧、又感恩。羞愧的是對於自己作品的不成熟,當時還不是個夠好看的故事;感恩的是即使如此,還是有些人能看到那些仍待琢磨的亮點,成為我後續漫長改寫的三年期間的莫大支持。

上禮拜的見面,像是不預期地突然揭曉某個隱藏的讀者,讓我發覺那些本來已經存在、卻不一定有被意識到的連結。當她在訊息裡說為我這本書終於出版感到興奮,身為作者的我,好像也有了那麼點…「嗯,寫作原來真的不是那麼件孤獨的事啊」的感覺。

所以說到底,我想,真的沒有人該是孤單一個人的。

思瑀在我的書出版後沒幾天,很快寫出一篇數千字的文章。最後,我就用她那篇文章的幾個段落來收尾吧,記錄這次「屬於我們的重逢」。

「許多時候,我覺得這是一場夢。你不知道自己怎麼的就被放上一個診斷,不知道怎麼的就開始與藥物相伴,第一次住院不知道怎麼的開始告訴自己一覺醒來都不再一樣,還有許許多多的不知道,而最多的或許是這一切為什麼如此不真實,不真實到好像真的就在夢裡,從來沒有機會夢醒。你試圖嘗試某一個極為輕易的日常,卻成了永遠無法跨過的障礙,就像少年坐在車上永遠無法走進學校。你不知道你怎麼了,但他發生了,一夕之間改變了,而所有人都在問你怎麼了,卻沒有人告訴你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好像你才是打開房門的那把鑰匙。但你從來不是,如果你有鑰匙,你比任何人都想打開他,但偏偏你連門在哪都找不到,更遑論擁有鑰匙。全世界都在問你,你比任何人都還著急,但全世界都在問你;你無能為力,你不知所措,你也很努力在尋找,但好似所有人都在指責你為什麼要藏起來不(說)拿出來。

最近過得怎樣?你為什麼會住院?為什麼哭?為什麼自殘?為什麼尖叫?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為什麼,我會開始這樣一個夢?

而你終須走幾圈,繞幾圈,環山幾圈。你必須迷失過,徬徨過,痛哭過,生氣過,絕望過。然後你被逼得不得不走,不管得花上幾年,你不得不走。

告別,然後重逢。

『在你不斷尋找你是誰的過程中,那就已經是你了。』

我想到笛卡兒的《沉思錄》,當我懷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時,我卻不用懷疑我本身的思想,因為此時我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

當你開始走,不管走得多慢,你已在與自己重逢的路上。」

思瑀的全文連結由此去>>


▍我們的著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空橋上的少年》蔡伯鑫的沙龍
63會員
62內容數
這部小說來自一位精神科醫師之筆,描繪一名懼學的十七歲少年,在日間病房裡勇敢跨越恐懼的生命之旅;以及另一名年輕醫師,奔逃至拉達克一路追尋心中渴望的過程。雙線緊密交織,共同探問成長與自我認同的種種困境。
2022/12/02
「等你準備活過來,最後一格就會填上。」 ——《靈魂急轉彎(Soul)》 * 隔了一段時間,終於有空稍微整理上上週五那個夜晚的心得。 那是由科裡學弟陳建鴻醫師主辦、我負責插花說說話的一場電影討論會,就辦在醫院後方的瀞咖啡。不大的空間裡擠進三十多人,大部分是醫生或醫學生。然後,我是現場最資深的那一位…
Thumbnail
2022/12/02
「等你準備活過來,最後一格就會填上。」 ——《靈魂急轉彎(Soul)》 * 隔了一段時間,終於有空稍微整理上上週五那個夜晚的心得。 那是由科裡學弟陳建鴻醫師主辦、我負責插花說說話的一場電影討論會,就辦在醫院後方的瀞咖啡。不大的空間裡擠進三十多人,大部分是醫生或醫學生。然後,我是現場最資深的那一位…
Thumbnail
2022/08/26
▍五、(完結篇)《洛基》裡的角色成長曲線與拒學/繭居的出路 第二層,希薇象徵洛基(拒學或繭居者們)該要如何與社會互動的掙扎。 前面我說,希薇在第一層象徵的是拒學或繭居者們「與他人建立連結的欲望」。當這件事好不容易開始發生之後,這群被我描述為從主流社會常軌上掉出來的人,很快會意識到下一個難題…
Thumbnail
2022/08/26
▍五、(完結篇)《洛基》裡的角色成長曲線與拒學/繭居的出路 第二層,希薇象徵洛基(拒學或繭居者們)該要如何與社會互動的掙扎。 前面我說,希薇在第一層象徵的是拒學或繭居者們「與他人建立連結的欲望」。當這件事好不容易開始發生之後,這群被我描述為從主流社會常軌上掉出來的人,很快會意識到下一個難題…
Thumbnail
2022/05/31
▍四、(續)《洛基》裡的角色成長曲線與拒學/繭居的出路 一個孤單的人,有沒有可能變得不再孤單? 一個一直在逃的人,有沒有可能某天願意為了他真正的渴望,勇敢前行? 為了回應這兩句提問,也是為了找到拒學與繭居的出路,我將進一步分析洛基這個角色是如何在電視劇六集的篇幅裡有所成長。因此,我需要召喚另一名與…
Thumbnail
2022/05/31
▍四、(續)《洛基》裡的角色成長曲線與拒學/繭居的出路 一個孤單的人,有沒有可能變得不再孤單? 一個一直在逃的人,有沒有可能某天願意為了他真正的渴望,勇敢前行? 為了回應這兩句提問,也是為了找到拒學與繭居的出路,我將進一步分析洛基這個角色是如何在電視劇六集的篇幅裡有所成長。因此,我需要召喚另一名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開始著手寫這本書是10年前,一回神發現已經離一開始這麼遙遠。 雖然有一部份和精神疾病相關,但其實這本書的最初,全然是為了我的私心。
Thumbnail
我開始著手寫這本書是10年前,一回神發現已經離一開始這麼遙遠。 雖然有一部份和精神疾病相關,但其實這本書的最初,全然是為了我的私心。
Thumbnail
 「太勇敢的人,或者太害怕的人,是不會來到這裡的」 ──《空橋上的少年》,蔡伯鑫著 隨著簡體版問世,讓我以先前為了紀念出版一週年的「空橋紀念桌曆」,一張、一張來連載《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吧! 這是一本成長小說,卻是一本非典型的成長小說。因為如果有一件事是我這個精神科醫師最不想做的,那便是說教了,我…
Thumbnail
 「太勇敢的人,或者太害怕的人,是不會來到這裡的」 ──《空橋上的少年》,蔡伯鑫著 隨著簡體版問世,讓我以先前為了紀念出版一週年的「空橋紀念桌曆」,一張、一張來連載《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吧! 這是一本成長小說,卻是一本非典型的成長小說。因為如果有一件事是我這個精神科醫師最不想做的,那便是說教了,我…
Thumbnail
是有情人的牽成這個世界才會有你,書寶寶周歲了,慶生是一定要的,因為要說謝謝。孕育於疫情伊始,寫書成為我去年防疫新生活中的定海神針。書寶寶問世後我卻度過一小段產後憂鬱,接著所有夢想的好事幾乎都沒發生。其實不是想得多美,我只想爬出頭上的那一口小天井。
Thumbnail
是有情人的牽成這個世界才會有你,書寶寶周歲了,慶生是一定要的,因為要說謝謝。孕育於疫情伊始,寫書成為我去年防疫新生活中的定海神針。書寶寶問世後我卻度過一小段產後憂鬱,接著所有夢想的好事幾乎都沒發生。其實不是想得多美,我只想爬出頭上的那一口小天井。
Thumbnail
真的和思瑀第一次見到面,是大概一個禮拜前的事。和幾位出版社的夥伴一起,我們約在一家被上班族佔據的餐廳裡吃義大利麵。她送給我這張充滿有趣細節的圖,我也送給她剛出爐的空橋磁鐵書籤。我們之間的連結是從什麼時候的開始呢?就像她在方格子的那篇文章裡提到的,我為她去年的新書寫了一篇簡單的推薦序──《暗夜星光…
Thumbnail
真的和思瑀第一次見到面,是大概一個禮拜前的事。和幾位出版社的夥伴一起,我們約在一家被上班族佔據的餐廳裡吃義大利麵。她送給我這張充滿有趣細節的圖,我也送給她剛出爐的空橋磁鐵書籤。我們之間的連結是從什麼時候的開始呢?就像她在方格子的那篇文章裡提到的,我為她去年的新書寫了一篇簡單的推薦序──《暗夜星光…
Thumbnail
主講:蔡伯鑫 日期:2020/08/29(六)15:00-17:00 地點:基隆,見書店Sea To See Bookafé ▍活動介紹 /「蔡醫師,你的新醫院,看得到海嗎?」 我搖個頭:「還要穿過一個隧道。」 「隧道嗎?」 「嗯。」 他點點頭,低聲又重複一遍「隧道啊」…/ 這是一本穿梭在「臺北」…
Thumbnail
主講:蔡伯鑫 日期:2020/08/29(六)15:00-17:00 地點:基隆,見書店Sea To See Bookafé ▍活動介紹 /「蔡醫師,你的新醫院,看得到海嗎?」 我搖個頭:「還要穿過一個隧道。」 「隧道嗎?」 「嗯。」 他點點頭,低聲又重複一遍「隧道啊」…/ 這是一本穿梭在「臺北」…
Thumbnail
對談:胡慧嫚(《找回聲音的美人魚》作者)、蔡伯鑫(《空橋上的少年》作者) 日期:2020/08/14(五)19:00-21:00 地點:台北,女書店 ▍活動介紹 女孩×男孩、海×空、成長×旅程、找回聲音×我聽你說…… 今年初出版的兩本書《找回聲音的美人魚》與《空橋上的少年》,剛好有些共通與對比…
Thumbnail
對談:胡慧嫚(《找回聲音的美人魚》作者)、蔡伯鑫(《空橋上的少年》作者) 日期:2020/08/14(五)19:00-21:00 地點:台北,女書店 ▍活動介紹 女孩×男孩、海×空、成長×旅程、找回聲音×我聽你說…… 今年初出版的兩本書《找回聲音的美人魚》與《空橋上的少年》,剛好有些共通與對比…
Thumbnail
這是一顆不屬於我的石頭。 出書之後一個隨之而來的好處,是我與親友們有了一個相約見面的名目──面交簽書。當中有些是許久未見的老友,有些是初次見面的臉友,也有像今天的朱芯儀 視障心理師。 芯儀是我國小隔壁班的同學,小時候並不認識,國中因為我轉學了,自然更不曾說上話。所有關於她的故事,都是在很多、很多年…
Thumbnail
這是一顆不屬於我的石頭。 出書之後一個隨之而來的好處,是我與親友們有了一個相約見面的名目──面交簽書。當中有些是許久未見的老友,有些是初次見面的臉友,也有像今天的朱芯儀 視障心理師。 芯儀是我國小隔壁班的同學,小時候並不認識,國中因為我轉學了,自然更不曾說上話。所有關於她的故事,都是在很多、很多年…
Thumbnail
▍說書影片 底加線上平台「誰來說書」 主講:蔡伯鑫 「我會說這是一本不太典型的小說……」 本集說書,讓我們邀請到本書作者蔡伯鑫醫師,親自為大家介紹這本書,以及背後的動人故事。 首播:2020/06/05 臺北文學季「疫地島讀」 【攻防──文學戰神與瘋魔疫鬼拔河】 主講:朱宥勳…
Thumbnail
▍說書影片 底加線上平台「誰來說書」 主講:蔡伯鑫 「我會說這是一本不太典型的小說……」 本集說書,讓我們邀請到本書作者蔡伯鑫醫師,親自為大家介紹這本書,以及背後的動人故事。 首播:2020/06/05 臺北文學季「疫地島讀」 【攻防──文學戰神與瘋魔疫鬼拔河】 主講:朱宥勳…
Thumbnail
主講:蔡伯鑫 與談:林蔚昀(作家) 日期:2020/02/21(五)19:00-20:30 地點:台北,金融廣場書店 ▍上篇 蔡伯鑫(以下簡稱蔡):這是我第一次寫長篇小說,雖然我在12年前寫了一本書(《沒有摩托車的南美日記》),但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也許大家會習慣稱呼我為蔡醫師,但現在坐在這裡…
Thumbnail
主講:蔡伯鑫 與談:林蔚昀(作家) 日期:2020/02/21(五)19:00-20:30 地點:台北,金融廣場書店 ▍上篇 蔡伯鑫(以下簡稱蔡):這是我第一次寫長篇小說,雖然我在12年前寫了一本書(《沒有摩托車的南美日記》),但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也許大家會習慣稱呼我為蔡醫師,但現在坐在這裡…
Thumbnail
蔡伯鑫說,他並沒有想要藉由《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提供給讀者一個出口,或許人生本來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出口。這本小說對他而言,如同書裡旅行線的曼陀羅、也如同醫療線裡的日間病房,既是一個最好的地方、一個烏托邦,也是一個隱喻的空間,在這樣重現與閱讀的過程中,他期待能讓每個孤單的人在此重新連結。
Thumbnail
蔡伯鑫說,他並沒有想要藉由《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提供給讀者一個出口,或許人生本來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出口。這本小說對他而言,如同書裡旅行線的曼陀羅、也如同醫療線裡的日間病房,既是一個最好的地方、一個烏托邦,也是一個隱喻的空間,在這樣重現與閱讀的過程中,他期待能讓每個孤單的人在此重新連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