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想告訴你什麼:
信任作為社會的重要建構,並非只有共同敵人才是基礎
前言:逆風的理由
無論是文化考究、畫面呈現,《尋龍使者:拉雅》的表現絕對是可圈可點,整部片看下來老師(作者)連飲料都忘了喝——但若談及劇情,真的是悲憤兩個字可以形容。
你說這部電影在談「信任」?今天,我們就來聊點信任。(喝茶)
(以下涉及劇情)
信任的毀壞:龍珠的誘惑
《尋龍使者:拉雅》(Raya and the Last Dragon) 以荒蕪的神龍國開場,各部落為爭奪龍珠彼此交惡,主角拉雅則因為「錯誤的信任」將龍珠毀壞的故事。
龍心(Heart)、龍牙(Fang)、龍爪(Talon)、龍脊(Spine)、龍尾(Tail),五個以龍為名的部落各自為主,龍心擁有龍珠卻沒有對應的異能或實權,帶領龍牙族公主納瑪莉進入藏匿密室的拉雅,信任同為「神龍西蘇」粉絲的她卻反遭背叛。
聽起來很悲傷,卻再正常也不過;因為各自的最大利益,人類歷史與生活中少不了侵犯他人的時刻:大至工廠排放未處理的廢水、小至洗手間多抽幾張衛生紙,多少我們都有損及特定或不特定他人利益的經驗。
——追求利益,是數學、經濟學應用「賽局理論」最常見的基本信念,參與者會因為「利益最大化」而選擇最具優勢的策略(優勢策略),再次強調,這樣的「背叛」再正常也不過。
信任的重建?共同敵人的不必要
那《拉雅》究竟哪裡惹到老師了?是因為重建信任的時刻,主角錯誤的台詞解釋。經歷拔山涉水旅程後,在眾人「我們怎麼能相信他?」的質疑中,拉雅釋出「善意」,首先將破碎的龍珠給了納瑪莉。若非特殊情況,拉雅交出龍珠的行為可稱不上是信任、更可以說是愚蠢——此時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敵人,象徵瘟疫亦是生命黑暗面的莊魔(Druun)。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古樂朋(Nicholas Christakis)教授曾表示,「要團結起來,我們就需要有共同的敵人,」莊魔使得納瑪莉必須(為了自己)花時間把龍珠拼湊完成,比起「重複互動」做為信任的基礎,劇情安排更像是為了收束故事的發展,在故事寓意上並沒有讓最可能的觀眾——學齡孩童真正搞懂,信任是如何自然、且有可能發生的。
結語:未談及的共好,或許會有下集
「畢竟他們只有17歲。」同行友人這麼為本劇下了註解。或許吧,17歲的我們都還能輕易原諒一個過錯、也能重拾對社會的信任,但信任重要且可貴的地方,絕對不(只)是在面對共同的敵人,更是對社會更好面的想像。
本劇藉班加酋長(Chief Benja)之口,不斷地論述著一個沒有排擠、偏見且共融共好的社會。信任並不是無可奈何,就社會學、經濟學的觀點來說,是追求共好的心態與評估。「損及自己的一點小利益、造成一點不方便也要讓大家共同變得更好。」除了吐槽本劇,老師也相信本劇的好成績(爛番茄94、IMDB7.5),應該會有下集的,無論是黑、是粉或是黑粉,一起拭目以待。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讓你有收穫,請按愛心,讓我為你寫出更多這樣的文章!
★如果你很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讓我知道你的喜歡~
★如果你希望穩定收看我的後續作品,請追蹤我!
★若有希望老師關心的教育議題、影視作品、或是娛樂體驗,歡迎留言或與我聯繫委託。
★email:teacherscomment@gmail.com/ig:Teacher_Chia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