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型思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3月18日,No. 77,失敗與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是這幾年火紅的觀念,簡單說就是你得相信自己「努力會有希望」,特別是在(學習)失敗、不順遂的時候,相比於「固定型思維」,會將失敗歸因於沒有天份或是不可抗力或改變的因素,進而放棄努力。
如果麥可喬丹都有失敗的時候,你又何苦擔心丟臉、不成功?
其實這個概念千古年來都一直存在,總是得新瓶裝舊酒,不過這個詞火紅除了是暢銷書「致勝心態」、「恆毅力」以及TED Talk添增傳播之外,一定程度是針對前人的智慧上(要努力、不怕失敗)提供科學實證基礎。
姑且不論這些科學實證的橘線跟前提,我相信恆毅力或是成長型思維的概念對追求自我成長非常重要,甚至是基石:(1)絕大多數99.99%的人都不是天才;(2)非天才的學習歷程必然有失敗與挫折感;(3)所以,有效學習的挑戰在於克服失敗的挫折感,讓每一次的失敗有意義
今天這篇其實也是沒有靈感,各式死線在即,只好寫一個覺得重要的概念。
寫著寫著,我想到一個系列,並列許多大師的不謀而合的共識,感覺很有趣。比如今天麥可喬丹提到不怕失敗與成長型思維。又比如查理芒格講的能力圈,其實呼應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以及「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當然有些可能有點牽強,不過反正又不是學術論文,把每日猜招變成時光機與任意門讓這些偉大的思想串連也蠻有趣的。
明天見
#dailymrps #mrps20210318 #每日猜招 #成長型思維 #失敗邊緣 #瀕臨失敗 #麥可喬丹 #嘗試 #不怕失敗 #時光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272內容數
2021年,每天精選一句、一個概念、一個心得,連結你與我,連結過去與今天,一起猜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3月17日,No. 76,簡介伏爾泰 今天的每日猜招毫無靈感,耗費幾個小時隻字未動、連句子都選不出來,一種帶有罪惡感的揮霍幾小時的光陰,就循此心態想到這句,所以為文。
3月16日,No. 75,善待人工智能才能創造人機合作
3月15日,No. 74,創造與應用,才能真正理解 物理學作為人類最成熟的科學學門(沒錯,最成熟,沒有之一),值得所有對於人類文明、科學進展好奇的人理解。所謂成熟,是學科已經建立簡潔的理論來解釋、預測我們所觀察的現象。物理學的理論解釋如此強大,以至於其他學門都遭到侵門踏戶,而許多學者或呼籲
3月14日,No. 73,行動 又到了週日的同義詞專題,上週少給一個解釋這到底是什麼碗糕。 
3月13日,No. 72,離別的痛苦與重逢的喜樂 今天的每日猜招是選自大文豪狄更斯的句子,不過舟車勞頓之際,這句話也沒有考究來源。
3月12日,No. 71,凡有權利必有救濟。 如無意外,今天即將返回美國,繼續完成法學院的最後一里路。
3月17日,No. 76,簡介伏爾泰 今天的每日猜招毫無靈感,耗費幾個小時隻字未動、連句子都選不出來,一種帶有罪惡感的揮霍幾小時的光陰,就循此心態想到這句,所以為文。
3月16日,No. 75,善待人工智能才能創造人機合作
3月15日,No. 74,創造與應用,才能真正理解 物理學作為人類最成熟的科學學門(沒錯,最成熟,沒有之一),值得所有對於人類文明、科學進展好奇的人理解。所謂成熟,是學科已經建立簡潔的理論來解釋、預測我們所觀察的現象。物理學的理論解釋如此強大,以至於其他學門都遭到侵門踏戶,而許多學者或呼籲
3月14日,No. 73,行動 又到了週日的同義詞專題,上週少給一個解釋這到底是什麼碗糕。 
3月13日,No. 72,離別的痛苦與重逢的喜樂 今天的每日猜招是選自大文豪狄更斯的句子,不過舟車勞頓之際,這句話也沒有考究來源。
3月12日,No. 71,凡有權利必有救濟。 如無意外,今天即將返回美國,繼續完成法學院的最後一里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在努力時懷疑過:「即使付出再多,成功也未必會來,那為什麼要這麼辛苦?」這個念頭其實非常常見,背後反映出我們對失敗的恐懼和對結果的焦慮。但你知道嗎?真正的成長並不全看結果,而在於過程中獲得的學習和轉變。這篇文章將幫助你打破對失敗的迷思,一起來看看如何把恐懼變成力量,讓每一份努力都值得!
Thumbnail
許多人缺乏執行力並不是出於懶惰,而是因為大腦不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結果。文章強調了成長型思維的培養,提出降低預期、不和外界比較、聚焦自己等方法,可以激發內在的動力。作者分享了自己歷練成長型思維的過程,以及在社群媒體經營中透過持續行動實現小目標的經驗。
Thumbnail
愛迪生曾說:「我沒有失敗,我只是發現了一萬個行不通的方式。」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天后.碧昂絲、名主持人.歐普拉等名人均曾遭遇失敗,失敗與成功成正比。人生中的失敗和夢想有著密切關聯,放棄是真正的失敗,堅持到最後一刻則一定會成功。馬斯克表示,人需要勇氣,因為勇氣可以改變命運,讓人生變得更加精采。
Thumbnail
在我們追求成功的路上,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很多人面對失敗時會感到沮喪,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但其實,失敗並不是終點,而是一個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就像美國的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說的:“沒有做好準備,就是準備好要失敗。”這句話提醒我們,做好準備固然重要,但
Thumbnail
正視失敗並非易事,但只有正視失敗,才能獲得成長的學習機會。逃避失敗只會阻礙個人的成長,而理解、支持和鼓勵是幫助他人正視失敗,從中汲取經驗的關鍵。
Thumbnail
面對追求快速成功的思維下,透過 Miula 的經驗分享,探討追求快速成功是否值得,以及如何克服人生職涯路上的三大障礙。 Miula 將為我們剖析年輕人常遇到的三大難題:恐懼失敗、過度內卷的競爭心態,以及對分享助人的猶豫。
Thumbnail
在快速變化的社會,許多人感到焦慮,成長思維貌似成了一種負擔。這篇專訪 M 觀點、成長思維人生學的主講 Miula 的文章,將帶你從科技、商業角度重新思考如何應用成長思維,找到生活和職涯的更好版本,探討如何克服內心壓力,找到行動的勇氣,並將科技思維應用於個人成長。
Thumbnail
成長型思維是一個能更好適應變化,克服困難的心態,當一名田徑運動員,在跳高比賽中一再未能超越自己的最佳記錄,固定思維的運動員會認為「我已經達到了我的極限」,成長型思維就是認為「每次練習都是突破自己的機會」,不怕失敗,相信困難能夠帶領我們成長,才能在挫折中持續學習進步。
沒有人不想要成功。不管是自我定義的成功、還是世俗眼光中的成功,人人皆趨之若鶩。但到底怎樣才能成功?
Thumbnail
固定型思維模式常常讓我們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使我們的行動和決定受限於外界的評價和期望。這種思維模式往往導致恐懼失敗,害怕挑戰,因為失敗在這種思維下被視為個人能力的不足。相反地,成長型思維模式則鼓勵我們專注於自我提升和學習。在這種思維下,挑戰被視為成長的機會,失敗則是學習和進步的一部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在努力時懷疑過:「即使付出再多,成功也未必會來,那為什麼要這麼辛苦?」這個念頭其實非常常見,背後反映出我們對失敗的恐懼和對結果的焦慮。但你知道嗎?真正的成長並不全看結果,而在於過程中獲得的學習和轉變。這篇文章將幫助你打破對失敗的迷思,一起來看看如何把恐懼變成力量,讓每一份努力都值得!
Thumbnail
許多人缺乏執行力並不是出於懶惰,而是因為大腦不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結果。文章強調了成長型思維的培養,提出降低預期、不和外界比較、聚焦自己等方法,可以激發內在的動力。作者分享了自己歷練成長型思維的過程,以及在社群媒體經營中透過持續行動實現小目標的經驗。
Thumbnail
愛迪生曾說:「我沒有失敗,我只是發現了一萬個行不通的方式。」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天后.碧昂絲、名主持人.歐普拉等名人均曾遭遇失敗,失敗與成功成正比。人生中的失敗和夢想有著密切關聯,放棄是真正的失敗,堅持到最後一刻則一定會成功。馬斯克表示,人需要勇氣,因為勇氣可以改變命運,讓人生變得更加精采。
Thumbnail
在我們追求成功的路上,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很多人面對失敗時會感到沮喪,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但其實,失敗並不是終點,而是一個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就像美國的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說的:“沒有做好準備,就是準備好要失敗。”這句話提醒我們,做好準備固然重要,但
Thumbnail
正視失敗並非易事,但只有正視失敗,才能獲得成長的學習機會。逃避失敗只會阻礙個人的成長,而理解、支持和鼓勵是幫助他人正視失敗,從中汲取經驗的關鍵。
Thumbnail
面對追求快速成功的思維下,透過 Miula 的經驗分享,探討追求快速成功是否值得,以及如何克服人生職涯路上的三大障礙。 Miula 將為我們剖析年輕人常遇到的三大難題:恐懼失敗、過度內卷的競爭心態,以及對分享助人的猶豫。
Thumbnail
在快速變化的社會,許多人感到焦慮,成長思維貌似成了一種負擔。這篇專訪 M 觀點、成長思維人生學的主講 Miula 的文章,將帶你從科技、商業角度重新思考如何應用成長思維,找到生活和職涯的更好版本,探討如何克服內心壓力,找到行動的勇氣,並將科技思維應用於個人成長。
Thumbnail
成長型思維是一個能更好適應變化,克服困難的心態,當一名田徑運動員,在跳高比賽中一再未能超越自己的最佳記錄,固定思維的運動員會認為「我已經達到了我的極限」,成長型思維就是認為「每次練習都是突破自己的機會」,不怕失敗,相信困難能夠帶領我們成長,才能在挫折中持續學習進步。
沒有人不想要成功。不管是自我定義的成功、還是世俗眼光中的成功,人人皆趨之若鶩。但到底怎樣才能成功?
Thumbnail
固定型思維模式常常讓我們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使我們的行動和決定受限於外界的評價和期望。這種思維模式往往導致恐懼失敗,害怕挑戰,因為失敗在這種思維下被視為個人能力的不足。相反地,成長型思維模式則鼓勵我們專注於自我提升和學習。在這種思維下,挑戰被視為成長的機會,失敗則是學習和進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