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

含有「狄更斯」共 2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狄更斯《荒屋》中的貧民窟意象,特別聚焦於「寂寞湯姆之巷」與流浪兒喬的死亡,揭示小說如何透過空間與人物構築十九世紀倫敦的社會病灶。筆者結合巴赫金的「多音義」理論,指出小說語言如何在角色與敘事者之間流動、交錯,構成一種如交響樂般的敘事風格。喬的死亡不僅觸動故事角色命運,更成為對整個社會麻木與罪咎的宣判
Thumbnail
克魯克「長得很矮,向死屍似的形容枯槁,渾身乾癟。腦袋歪著,塌陷在兩肩之間,嘴裡噴出一團團氣,彷彿體內著了火一般。」
Thumbnail
書名:川端康成、狄更斯等名家名著鑑賞──人性的矛盾與掙扎 作者:歐宗智 出版單位:臺北市 / 致良出版社 初版日期:2024年11月 規格:平裝 / 288頁 定價:380元   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061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英國沿海幾個知名城鎮,尤其是Yarmouth與Dover的歷史與景觀。透過大文豪狄更斯的作品,作者分享了這些地區的風情與個人旅行經歷,讓讀者感受英倫的魅力與海邊生活的艱辛。無論是新鮮的海鮮美食還是獨特的地理特色,這些海邊城鎮都有值得一探的故事。
Thumbnail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4/10/24
喜歡讀蘿娜的旅記,從文學的、歷史的、自我體會的角度寫,並撈出腦海中的記憶。很認同風景的美否植基於親身經歷:安逸的現代都市人可能愛上海邊小港的浪漫,出海討生活的人反而畏懼它(尤其早年船上設備不如現在),而受盡痛苦的小男孩又視海邊崖上的小屋為天堂!❤️ 又,我覺得大文豪總是信口開河,他沒料到會有認真的書迷想追究「哪裡是最美麗的地方?」,哈哈。😄
蘿娜自語-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24
陽台觀察者 觀察者的美言已經成為我持續寫作的動力了,謝謝您❤️💕 我可能比較理性(原本就不是文科生),不夠浪漫,文人的大話也讓我拆穿啦🤣🤣
故事裡的史顧己花了大半輩子囤積財產,晚年也緊守它們,是個標準的守財奴。為了錢他斤斤計較、拒絕關係,結果就像孤單老人一樣,時間怎麼虛度的都不知道。聖誕夜裡三位幽靈對他提問人生的意義,他是否能從這些回應把握自己的生命呢? 我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一生是什麼的呢,讓我們來聽聽心理師對童話的分析。
Thumbnail
本文介紹英國中世紀城鎮 Bury St Edmunds 的歷史魅力,講述其悠久的宗教背景和豐富的文化遺產。透過修道院遺址、主教座堂及花園,讀者能深刻體會到這個景點的歷史與美麗。無論是漫遊花園還是探索古跡,這裡都讓人流連忘返。
Thumbnail
推薦指數:★★★★★ 懷抱著窮苦,在最艱困的時代裡羨慕富裕;強忍著猜忌,在居心叵測的社會中渴求信任;壓抑住懦弱,在最多舛的命運中學會勇敢;隱身於黑暗,在最令人失望的世界裡哀求著光明與希望。 19世紀的文學經典帶你進入工業革命,見證文明發展的光明與黑暗。反思現代社會,我們也身處最好且最壞的時代?
Thumbnail
5/5孤雛淚
「在這種時候,人對自己心靈正好有足夠的了解,隱約知道心靈超脫肉體的侷限,具有強大的力量,能跳脫塵世,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
Thumbnail
大文豪狄更斯的生平與台灣一些作家類似,早年當記者,之後編雜誌,他主編「一年四季」週刊,連載自己與其他作家的作品。這本周刊曾刊出美國淘金時期大西部見聞,第一篇開宗明義就說了:每個大西部小鎮都有報紙,至少兩份,一份專挺共和黨,一份支持民主黨,各有擁護,也互不相讓。
Thumbnail
五十六、精神疾患的優勢 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主人蔡尚穎在《躁鬱奇才》這本書的序寫下「如果這個世界沒有精神疾病患者,世界會變得很無聊。」真正震撼是去德國看到新天鵝堡的那一刻,這樣的建築物令人嘆為觀止,卻是一位思覺失調國王魯道夫二世所建造。音樂家舒曼、文學家狄更斯,甚至英國首相邱吉爾都受此病所困。
Thumbnail
李英華-avatar-img
2024/01/22
治癒之後就成平庸之輩了。
玄玄心-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22
李英華 所以很躁症的人很享受,這對大腦很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