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我第一次接觸村上春樹。書店不是用書架陳列剛出版的《1Q84》,而是從地上以螺旋狀層層疊疊,將應該有超過百本的《1Q84》疊到與人等高,看板上寫著「村上春樹最新長篇小說!」那華麗的態勢如今仍令我印象深刻。
過了幾天我在站牌等車,旁邊的女同學手上捧著《1Q84》上冊仔細地讀者,甚至連公車進站也沒有闔上,一步一步踩上公車階梯時眼睛也未離開書本。那欲罷不能的樣子引起我的好奇心:「究竟是什麼樣的內容呢?村上春樹又是何方神聖?」我決定要來看看《1Q84》這部近逼一千頁的「巨作」。至此之後,我進入了村上的世界。
某天,得知即將有一場村上春樹的活動,連賴明珠女士也會出席,我迫不及待地報名參加。活動辦在公館的「海邊的卡夫卡」咖啡廳,到場我才知道,這是一本關於村上春樹文學研究專刊的出版發表會,書中共收錄了100題的「專業檢定題目」。
主辦單位從書中抽了幾題做現場問答,題目諸如以下:成為台灣流行語的「小確幸」一詞,出自哪本著作? ①《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②《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③《尋找漩渦貓的方法》
場內擠滿許多眼神發亮的書迷,但我卻覺得我不屬於這裡。
對我來說,村上的作品是一片「海」,而且並非海水浴場那種可以全家同樂的海。這裡多半寧靜無波,無邊無際也深層不見底,偶爾因風吹拂有小小的浪花,你只是看著、看著,就可以得到慰藉或著慢慢往好的方向去。你可以在這裡賴上一天,也嚮往在此定居,它是可以令人得到救贖的地方。
入夜時,適合讀村上的長文小說,奇幻又不跳脫現實的故事,心臟會隨著劇情轉折微微加速跳動,結局又總是回歸平靜令人安心;假日則適合讀短篇雜文或是紀實文學,貼近他的價值觀與思考方式,再從中回過頭審視自己的。我不記得哪個詞出自哪本書,我不知道他得過哪些獎、哪些殊榮,那些事情之於我來說,一點都不重要。我相信一定不是只有我是這樣,閱讀著村上春樹。
村上的雜文集,首選《村上收音機》系列。從挑酪梨的方法到對太宰治的看法,無所不聊,十分有趣(圖片來源/點此)
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想傳達他人所不懂的部分
我很喜歡村上的雜文,可以說是比小說更加喜歡,從雜文中可以他的真實樣貌:自律的生活習慣、資深爵士迷、每日慢跑、不擅長回信、不喜歡雞尾酒的村上春樹等等,你知道是「這些」養成了村上春樹的思考方式,這些藏在最底下的生活哲學,他挑選好的、想吸收的養分進入他的身體,咀嚼、內化、提煉,最後一筆一劃成為世人眼前的文字。即便我聽不懂爵士、體力很差討厭慢跑,也無法自律到每日寫作,但我理解他的選擇、我理解他這個人,所以他的作品也深深吸引我。
另外一個例子是奈良美智。
一位導演在訪談中聊到他曾到奈良美智的家去玩。他們一邊喝酒一邊聊天,奈良美智像個孩子一樣把珍藏的CD挖出來,問導演:「你聽過這個嗎?」或是把YouTube打開找到一段搖滾樂問導演:「你看過這個嗎?」書架上的攝影集還有電腦的私藏相片也都一一像獻寶般,與導演分享。
導演說:「這是正確用錢的方式。」奈良說:「這是正確把錢花光光的方式。」說完兩人都笑了。
問導演,你所認識的奈良美智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說:「三更半夜整理裝照片的盒子,結果跑出前女友的照片,因而無法作畫的奈良美智。他就是那樣的人。」
我覺得很可愛。
我喜歡在夜晚時,看著房間一角的這幅複製畫,令人心情平靜
最近到訪關渡美術館,親眼看到了奈良美智的作品。我終於將作者的那份可愛與作品融合在一起,理解了為何我會為那溫暖的色調,以及時而天真時而叛逆的小女孩所吸引。
奈良美智曾說過,他厭惡目前學歷主義以及經濟主義至上的想法,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從作品中找到空虛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讓每個人面對自己,誠實地凝視自己。」我在現場的作品中,理解了奈良美智對作品描述的這句話,其中的意義,也認為這是他與村上春樹的共通性。
作品的個性不是靠「技術」塑造出來的,而是靠「人性」形成,對於奈良美智與村上春樹,我認為都是很好的詮釋。
奈良美智在大學時都泡在搖滾咖啡廳中,所以也可以看到那些搖滾樂曲的歌詞充斥在大大小小的作品中;他討厭中國政府對表現自由的看法,也不喜歡那裡每間都很大的美術館,所以至今都未曾在中國開過展覽,也說過不會去中國賣畫。村上春樹討厭使用社群,因為他說其中的文字品質不太高(笑),讀好文章、聽好音樂,對他的人生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事,所以反過來說,劣質的音樂跟文字,不去接觸是最好的。
那些看似有個性或是怪癖的堅持,都是創作者的「人性」。所謂的愛好者,我想不單單是被作品本身吸引,還有理解作者的思考方式、價值觀、成長背景......那些不是技術可以取代的部分,那是「原創」的核心,而且往往都是讓作品閃亮發光的關鍵,也讓讀者與畫迷粉絲跨越了阻礙,與創作者擁有了共鳴。
這幅《the girl with the knife in her hand》是奈良美智誕生的瞬間,至此之後的創作時常可見小女孩的身影(圖片來源/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