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把性命賭給冒險──植村直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冒險,就是為了活著回來。」曾經這麼說過的冒險家——植村直己,在1984年獨自攀登北美最高峰麥金利山後,就此失去音訊,再也沒有回來。

世界第一位登上五大洲最高峰、日本第一位登上聖母峰、獨自一人乘木筏完成亞馬遜河溯源、日本列島徒步3千公里、格陵蘭3千公里的單獨雪橇之旅、北極圈1萬2千公里的單獨雪橇之旅、世界最初的北極點雪橇單獨行……太多太多,冒險的故事還在繼續,但主角卻早一步消失於群山之中,留給世人的只有不敗的精神,以及多本精采的冒險著作。

在世人的眼中,植村直己應該是個瘋子。

他在明治大學畢業後,為了籌出國登山的費用,選擇離開家鄉日本至美國開始非法打工,再拿著攢到的錢,開始了五大洲最高峰的長征。那是網路還不發達的年代、那是沒有Googole Map只有指南針和地圖的年代,那是眾人都對「冒險」一詞還陌生的1960年代。

山,應該屬於我一個人

世上有那麼多位冒險家,植村直己為何特別?

1965年,當時還在國外流浪打工的他,接到母校明治大學的邀請,希望他可以與校友一同組隊,征服喜馬拉雅山(當時還未有日本人攀登成功)。喜馬拉雅山對他來說是「夢想之地」,他抱著就算要當挑夫的心態,興致勃勃地準備要來一場冒險。

雪巴人,居住於尼泊爾境內的民族,通常是山友的好夥伴與嚮導,但這對植村直己來說卻是此行令他羞愧的主因之一。隊伍總共聘請了多達150位的雪巴人,主要肩負扛器材、行李、紮營用具的任務,而包含他的登山隊員只管揹著自己的背包,跟在雪巴人隊伍後頭……

這是冒險嗎?植村直己問自己。他和那些休假時期把山當作避暑地的觀光客有何差別?

最後的登頂階段困難重重,所有人疲憊不堪,甚至還有人因此死亡。並非所有隊員都可以成功登頂,只能靠著拆分隊員組成突擊隊,一步步近逼目標。而植村靠著良好的體力以及許多登山的經驗,也被選為登頂的突擊隊員之一,最後與雪巴人丹增成功攻下頂峰。

捷報傳回日本,報紙寫著他的大名、刊登他一整面的照片,而隊員們的照片則只有拇指般大。植村直己無法真正感到開懷,明明事前工作都是由隊友準備、熬夜計畫,但是報紙全都沒有記載,最後世人還將這份殊榮全歸於他,這讓他感到無地自容。

爾後,他完成的所有創舉,除了再一次攀登喜馬拉雅山是與隊友同行,其餘都是一人獨自完成。因為他認為,冒險、他心中「真正的」冒險,重要的是登山後「留在心裡的東西」。

從沒有人成功過,為什麼那個成功的人不會是我?

《極北直驅》是我第一本閱讀的植村直己作品,紀錄了他格陵蘭3千公里的單獨雪橇之旅,而這本書讓我知道自己對冒險的想像有多貧乏。

為了要完成橫越南極這個目標,因此他打算先挑戰橫越北極,人生地不熟怎麼辦呢?沒關係,去了再說。就這樣,他來到愛斯基摩人的村落,和當地人比手畫腳、靠搬貨做人情,竟然就這樣凹到居民邀請他入住自己的屋子。植村直己在格陵蘭最北端的村子度過了10個月的生活,習慣以海豹肉為主食、和村民學會捕鯨,還要忙著抵抗村裡姑娘的誘惑,最終完成他夢寐以求的雪橇之旅。

你能想像嗎?一個陌生的國度、一群語言不同的人們、太多不一的風俗與飲食習慣、空無一人的極地,就算是現今資訊及網路發達的時代,光是其中一項就令人卻步。父母勸他回家鄉務農、當地人勸他不要冒險,沒有人成功過所以你不要玩命,但是植村直己只是在心中問自己:為什麼那個成功的人不會是我呢?

或許旁人看來這像賭氣,但往往就是這口氣能帶領自己到達意想不到的境地。植村直己曾說過:「冒險,就是為了活著回來。」我想其中應該也隱含著尋找「為何活著」的意義,他要靠著極端的體驗,來認識這輩子僅只一次邂逅的自然以及自身,我相信他也是迷惘的,否則不會一次又一次地出發,也不會一再設下更高難度的目標。

他的最終夢想是成為橫越南極的第一人,只可惜再也無法如願,那個「意義」他究竟體會了多少了呢?那便是永遠的無解之謎了。

去走,找到你自己的答案

村直己不僅是個冒險家,還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作家,目前有中文翻譯的兩本著作(另一本是《我把青春賭給山》),對於山與極地冒險的過程描寫都相當生動。他告訴我們冒險不是簡單的「生」與「死」,有自然的樣貌、有老天的賞罰、有人們的善意、有面對這場挑戰的決心,以及在出發前要你問問你自己,你為何而走?你究竟想要透過接下來這場冒險獲得什麼?

植村直己有股能量,那個能量能夠令人懾服、感嘆自己的渺小。閱讀時我需要幾次停下來深吸幾口氣,才能跟著接下來的冒險繼續前進。我想,我這輩子不會有機會(也沒膽)踏上那樣的旅程,但生而為人,我們的煩惱應該是一樣的,生老病死、人間愛恨、為何而生為何而努力……我們可以透過自己的方式尋找答案,不一定要冒險,但是一定要「走」、要「去找」,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植村直己紀錄短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翁湘惟的沙龍
145會員
39內容數
翁湘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3/23
「讓每個人面對自己,誠實地凝視自己。」奈良美智曾說過,他厭惡目前學歷主義以及經濟主義至上的想法,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從作品中找到空虛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我在現場的作品中,理解了奈良美智對作品詮釋的這句話,其中的意義。也認為這是他與村上春樹的共通性。
Thumbnail
2021/03/23
「讓每個人面對自己,誠實地凝視自己。」奈良美智曾說過,他厭惡目前學歷主義以及經濟主義至上的想法,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從作品中找到空虛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我在現場的作品中,理解了奈良美智對作品詮釋的這句話,其中的意義。也認為這是他與村上春樹的共通性。
Thumbnail
2020/11/14
我選了幾本書來到櫃檯準備結帳,年紀應該與我父母相同的老闆,突然放本書在我面前,簡潔明瞭地對我說:「這個好,要看。」然後再瞟一眼我手上的書,問道:「你喜歡這個類型喔?那我跟你說,你可以看XXX。」說完,走去後方挖出那本書給我。
Thumbnail
2020/11/14
我選了幾本書來到櫃檯準備結帳,年紀應該與我父母相同的老闆,突然放本書在我面前,簡潔明瞭地對我說:「這個好,要看。」然後再瞟一眼我手上的書,問道:「你喜歡這個類型喔?那我跟你說,你可以看XXX。」說完,走去後方挖出那本書給我。
Thumbnail
2020/10/17
烈子的同事們也像社會上會遇到的各種人,例如會用可愛撒嬌的方式,凹同事幫忙的嬌嬌女;很愛八卦是非,卻也熱心助人的歐巴桑同事;在公司走路有風、最受老闆歡迎的風雲人物;還有,做事情並不特別突出,只求圖個溫飽的小人物──你自己。
Thumbnail
2020/10/17
烈子的同事們也像社會上會遇到的各種人,例如會用可愛撒嬌的方式,凹同事幫忙的嬌嬌女;很愛八卦是非,卻也熱心助人的歐巴桑同事;在公司走路有風、最受老闆歡迎的風雲人物;還有,做事情並不特別突出,只求圖個溫飽的小人物──你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野蠻競技場》是英國登山家喬.塔斯克於一九八二年寫成的回憶錄, 在交出書稿後不久,他的身影即於聖母峰上從此消逝。 以喜馬拉雅輕裝攀登先鋒得名的他,在這本回憶錄中記下他將生命奉獻予群山的歷程, 從他在青年時期如何受到經典山岳文學啟蒙,到他數次前往喜馬拉雅群山攀登的詳實紀事, 包括駕車橫越歐亞大陸攀上都
Thumbnail
《野蠻競技場》是英國登山家喬.塔斯克於一九八二年寫成的回憶錄, 在交出書稿後不久,他的身影即於聖母峰上從此消逝。 以喜馬拉雅輕裝攀登先鋒得名的他,在這本回憶錄中記下他將生命奉獻予群山的歷程, 從他在青年時期如何受到經典山岳文學啟蒙,到他數次前往喜馬拉雅群山攀登的詳實紀事, 包括駕車橫越歐亞大陸攀上都
Thumbnail
步行 攀登 持續攀登 不段追求更高處 為了什麼?
Thumbnail
步行 攀登 持續攀登 不段追求更高處 為了什麼?
Thumbnail
日文書名《Climber’s High》是指登山家「亢奮到極限,恐懼感麻痺的狀態」,這版改成《高度狂熱》更附合原書名及故事。
Thumbnail
日文書名《Climber’s High》是指登山家「亢奮到極限,恐懼感麻痺的狀態」,這版改成《高度狂熱》更附合原書名及故事。
Thumbnail
說也奇怪,2022一整年下來,台灣與山相關的最大消息竟然是某位登山客的造假與外遇事件,這實在是件令人感到遺憾的事。但對於我這個不常進入山林的人來說,卻也有機會開始思考「山」與「登山」的意義是什麼?這次的新聞,究竟又為何會發生?
Thumbnail
說也奇怪,2022一整年下來,台灣與山相關的最大消息竟然是某位登山客的造假與外遇事件,這實在是件令人感到遺憾的事。但對於我這個不常進入山林的人來說,卻也有機會開始思考「山」與「登山」的意義是什麼?這次的新聞,究竟又為何會發生?
Thumbnail
2021年二月,公共電視製播了紀錄片《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看完紀錄片的我也開始回頭審視自身短短一年半的登山歷程:初出走過十幾座百岳的我,與山和土地的連結是什麼樣態?山對我的生命造成了什麼影響與改變?我也與他們一樣「不去會死」嗎?
Thumbnail
2021年二月,公共電視製播了紀錄片《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看完紀錄片的我也開始回頭審視自身短短一年半的登山歷程:初出走過十幾座百岳的我,與山和土地的連結是什麼樣態?山對我的生命造成了什麼影響與改變?我也與他們一樣「不去會死」嗎?
Thumbnail
在世人的眼中,植村直己應該是個瘋子。 世界第一位登上五大洲最高峰、日本第一位登上聖母峰、獨自一人乘木筏完成亞馬遜河溯源、日本列島徒步3千公里、格陵蘭3千公里的單獨雪橇之旅、北極圈1萬2千公里的單獨雪橇之旅、世界最初的北極點雪橇單獨行……太多太多,冒險的故事還在繼續,但主角卻早一步消失於群山之中。
Thumbnail
在世人的眼中,植村直己應該是個瘋子。 世界第一位登上五大洲最高峰、日本第一位登上聖母峰、獨自一人乘木筏完成亞馬遜河溯源、日本列島徒步3千公里、格陵蘭3千公里的單獨雪橇之旅、北極圈1萬2千公里的單獨雪橇之旅、世界最初的北極點雪橇單獨行……太多太多,冒險的故事還在繼續,但主角卻早一步消失於群山之中。
Thumbnail
為什麼要爬山? 「爬山就肉體來說,其實是很痛苦的一件事。為什麼每次走完,你都可以忘掉那個痛苦,然後你只記得那個心靈的解放跟快樂..……我覺得是一種意識的轉換,是一種成長。爬山,在這15年來,讓我的身體、心靈,都處在一種自由的狀態。」
Thumbnail
為什麼要爬山? 「爬山就肉體來說,其實是很痛苦的一件事。為什麼每次走完,你都可以忘掉那個痛苦,然後你只記得那個心靈的解放跟快樂..……我覺得是一種意識的轉換,是一種成長。爬山,在這15年來,讓我的身體、心靈,都處在一種自由的狀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