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身為職業小說家】|對了,說不定我也可以寫小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沒想到,村上春樹是在野球場聽到清脆的球棒擊球聲「鏘」,然後「啪」地靈光乍現「對了,說不定我也可以寫小說」。以此為界,寫了「聽風的歌」,得到「群像新人獎」,因而邁上成為一個小說家的道路。
當時的感覺,我還記得清清楚楚。好像有什麼東西從天上慢慢飄下來,而我剛好用雙手接住。為什麼會碰巧落在我的掌心?我也不太明白。

剛成為小說家的時候

不過我想,村上春樹能以孤獨而堅定的姿態,在四十年間勤勉寫作,寫出「挪威的森林」、「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舞.舞.舞」、「人造衛星情人」、「海邊的卡夫卡」、「遇見100%的女孩」、「神的孩子都在跳舞」、「萊辛頓的幽靈」,並且至今仍在文壇屹立不搖,絕對不是單靠一張入場券就能辦到的。
在入口把入場券交出去,可以進入會場,然後你要採取什麼行動,在那裡你能找到什麼,拿起什麼,捨棄什麼,在那裡可能會遇到幾次障礙,該如何超越,這終究是個人的才能和資質和技能的問題,人的器量的問題,世界觀的問題,有時非常簡單只是體力問題。無論如何,都不是只有幸運就能完全應付的事情。
比預想更甚之,書中充滿原汁原味的村上春樹個人觀點,也破解了他寫作背後的秘辛,讀的時候脖子後面會有點癢癢的爽快感。
我想他強調的這種個人性的原則,實際上還蠻具有普遍性的。對於自己職業的深度理解、投入這個職業的初衷、喜愛與熱情、在日日反覆的工作中發掘甜蜜點、如何採納旁人的意見、不厭其煩地修改調整以讓成果符合自己的期待(或旁人的期待),如何維持長時間待在這種職業裡的韌性與體力、面對外界(或自我)對於成果評判的心態調整和適當忽略、在風浪中維持自身的平衡與健全。
這些都是需要後天反覆練習的,如村上春樹所說,不是只有幸運就能應付的。
寫第一本小說時所感覺到寫文章時的「愉悅」、「快樂」,現在基本上沒有改變。每天早晨醒來,到廚房泡咖啡,注入大馬克杯,拿著馬克杯到書桌前坐下,打開電腦。然後開始思考「好了,接下來該寫什麼」。這種時刻真的非常幸福。
這畫面著實令人神往。

關於原創性

書中村上春樹提到關於他的文體原創性,一開始用日文寫「聽風的歌」時,寫出「糟了,這樣不行」的東西,為了避免寫作時朝向既有的「文學性」的方向,他暫時捨棄了稿紙跟鋼筆,拿出英文打字機,開始用練習用英文寫小說。雖然一開始因為英文寫作能力跟字彙不足,寫出了粗糙的東西,但一邊辛苦琢磨下竟然也開始培養出屬於自己的文章節奏。
這點蠻有趣的,因為使用母語而不自覺會陷入固有的框架中,按圖索驥的結果是離開不了這份地圖的範圍,但使用外國語時雖然表達上受到語言能力限制,卻跳脫了文體規範的框架,發現新世界。當重新將英文翻譯回日文時,神奇地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原創文體風格(但在當時也遭受不少主流純文學派的批評)。
如何找到自己的原創文體?
如果您希望自由地表現什麼的話,與其問「自己在追求什麼?」不如問「沒有追求什麼的自己本來是什麼樣子的?」
我暫且解讀成不要隨波逐流,先回歸自我內心對於創作的原始訴求。
從我自己的經驗來談,事情非常簡單,「你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心情快樂嗎?」我想這個設問可以成為一個基準。如果你從事某一件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但從中找不到自然發生的樂趣和喜悅,一面做著卻不會感到心跳興奮的話,很可能當中有什麼錯誤的、不調和的東西。這時不妨重新回到原點,把妨礙快樂的多餘零件,不自然的要素,一件件去除。
以村上春樹的觀點來看,就是與其想著要再增加什麼,不如先想想能減少什麼。
這點在生活中也非常受用,在生活空泛乏味的時候,總是會覺得,一定是自己還缺少什麼,所以才會不快樂。倒是很少去想,是不是自己擁有太多了呢?那些不適合自己的東西,適度的放開一些,會不會更輕鬆自在呢?

為誰而寫?

而且我想其中可能也含有「自我療癒」的意味。因為所有的創作行為或多或少,都含有自我修補的意圖。換句話說,藉著將自我相對化的動作,也就是藉著把自己的靈魂套用到和目前不同的形式上去,讓活著的過程中難免產生的各種矛盾、偏差、扭曲,得以消解─或昇華。而且如果順利的話,把那樣的作用和讀者共享。
不論書寫的最初理由是什麼,為了誰、想去哪裡,希望你我在路上都能勿忘初衷。
這本書帶給我一種behind scenes的感覺。就像在戲劇或舞台演出的幕後,撞見演員實際上的真實面貌。認真讀劇本、準備梳化、調整心態、演出後充滿成就感、啊剛剛好像有點失誤不過沒關係下次要更努力,然後對著鏡頭自言自語、吃飯喝水、喜怒哀樂。不過村上春樹大概不以為意吧,什麼behind scenes。我只是在作我喜歡的事情而已。

讀完這本書,未來在讀村上春樹的小說時,也許腦中會浮現他早上吃完早餐喝杯咖啡,在書桌前伏案五至六小時寫下(現在應該是對著電腦打出)這些文字,累了聽聽爵士樂,然後睡個午覺,讀讀書,出門慢跑一小時的畫面。
對於村上春樹,「我想我這個人恐怕,或者說大概,也具備了最低限度的知性和知識。雖然說如果被正面詢問,真的沒錯是這樣嗎?我也算不上有自信。」
Haruki Murakami@facebook

以下為讀後筆記:
【紀錄1】村上春樹提到幾個成為小說家的要件或特質:
  1. 要讀很多書(抱歉答案實在老套)。
  2. 養成對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和現象,仔細注意且深入觀察的習慣,並且盡量去思考。但對事情的是非或價值,沒有必要快速下判斷,甚至盡可能先保留並刻意延後。
  3. 寫小說這個工作似乎不太適合頭腦好的人、頭腦轉太快的人、或擁有過人豐富知識的人。因為這些人不需要藉由小說這種間接而緩慢的載體去表達想說的話。
【紀錄2】村上春樹覺得自己並沒有經驗過所謂的「創作瓶頸」:因為「不想寫小說的時候,或提不起想寫的心情時,我就完全不寫。」
【紀錄3】村上春樹認為自己對作品都盡了當下自己最大的努力:「對每部作品來說都沒有『如果還有一點時間的話可以寫得更好』的情況。如果寫得不好,是因為在寫那作品的時間點我以一個作家來說力量還不夠─只有這點而已。」
【紀錄4】村上春樹面對外界對作品批評的態度:「批評的一方很簡單(只要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因為不必具體負責),被批評的一方,如果斤斤計較,身體可吃不消。因此自然就變成隨便你們說吧。反正都會被痛批,不如自己想寫什麼,就照想寫的方式寫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會員
23內容數
記錄生活中閱讀的心靈足跡,沉浸在僅屬於自己的小小空間,門外依稀有貓叫聲,慢慢放空自己然後再填滿的過程。 ★目前包含:金讀韓國文學、金讀村上春樹、金談職場、金想去旅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能見度只有20公分的沉船內,原本只擔心頭燈出問題,沒想到讓能見度變成0的,是我的眼淚。」
「不介意的話,我是走路的演員河正宇。」 在2011年百想藝術大賞的頒獎典禮上一語成讖,河正宇帶著「男子最優秀演技獎」,召集一群朋友,開始了從首爾到海南共577公里的國土大長征(並拍成紀錄片「577計畫」),同時也開啟了演員河正宇的走路人生。
先承認,我是高木直子十多年的老粉絲(高舉雙手🙌)。 她陪著我度過無數一個人的日子,我陪著她經歷一個人、兩個人到三個人的日子。就像從小追星,跟著偶像一起成長、一起面對人生的各種困難跟疑惑、一起跌倒再站起來、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戀愛結婚生子(?)、一起變老,多麼浪漫!
如果我一開始讀的不是「萊辛頓的幽靈」或是「東京奇譚集」,而是「舞.舞.舞」或「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我往後可能會錯過讓我夢想去一趟希臘的「遠方的鼓聲」,也不會在睡前讀「村上收音機」時因為村上式的幽默而會心一笑。一想到這些,我就背脊發涼。
「薩哈公寓」是一部反烏托邦的架空虛構小說。在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於底層社會的小人物充滿了悲憫之心,在非現實的故事背景設定下,人物甚至於情節卻充滿了現實感。要說這是虛構,也太過於真實了。
面對與期待不符的現實會感到失望,但卻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穫,人生方向因此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事隔多年,當我再次想起那場眩暈的記憶和影響,恍然明白了我是個怎樣的人。細細想來,旅行於我總是如此。
「在能見度只有20公分的沉船內,原本只擔心頭燈出問題,沒想到讓能見度變成0的,是我的眼淚。」
「不介意的話,我是走路的演員河正宇。」 在2011年百想藝術大賞的頒獎典禮上一語成讖,河正宇帶著「男子最優秀演技獎」,召集一群朋友,開始了從首爾到海南共577公里的國土大長征(並拍成紀錄片「577計畫」),同時也開啟了演員河正宇的走路人生。
先承認,我是高木直子十多年的老粉絲(高舉雙手🙌)。 她陪著我度過無數一個人的日子,我陪著她經歷一個人、兩個人到三個人的日子。就像從小追星,跟著偶像一起成長、一起面對人生的各種困難跟疑惑、一起跌倒再站起來、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戀愛結婚生子(?)、一起變老,多麼浪漫!
如果我一開始讀的不是「萊辛頓的幽靈」或是「東京奇譚集」,而是「舞.舞.舞」或「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我往後可能會錯過讓我夢想去一趟希臘的「遠方的鼓聲」,也不會在睡前讀「村上收音機」時因為村上式的幽默而會心一笑。一想到這些,我就背脊發涼。
「薩哈公寓」是一部反烏托邦的架空虛構小說。在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於底層社會的小人物充滿了悲憫之心,在非現實的故事背景設定下,人物甚至於情節卻充滿了現實感。要說這是虛構,也太過於真實了。
面對與期待不符的現實會感到失望,但卻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穫,人生方向因此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事隔多年,當我再次想起那場眩暈的記憶和影響,恍然明白了我是個怎樣的人。細細想來,旅行於我總是如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因為已經向圖書館續借了三次,最後通牒近在眼前,於是最近正在狂讀(讀的時候狂,沒讀的時候不狂)村上春樹的遊記小說,之所以解釋成「小說」,是因為在旅行中遇到如此多的問題與意外,實在讓我好奇主人翁接下來的故事發展。 僅僅是為了逃避日常瑣事的出走,有誰不曾這樣呢? 就算遠行不比生活雜事輕鬆,需要面對的甚
Thumbnail
(黎明即起)凌晨4點起床,開始埋首於小說創作 上午連續工作 5~6 個小時後,下午則用來跑步或游泳 晚上 9 點準時上床,30年如一日 在如此規律的生活中,偶而來杯啤酒或咖啡搭配音樂 這是知名作家村上春樹生活中的小確幸 我想村上春樹先生生活中之所以有小確幸(幸福感) 應該是在規律的生活當
Thumbnail
|好想放下一切瑣事讓自己去流浪。| 村上春樹在四十歲之前,決定把一些工作了結,跟太太浪跡歐洲,三年!當看到這位大作家旅歐那麼久,實在很好奇他在歐洲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放下俗務的他,在異地真的得到他想要的放鬆或解脫了嗎? 《挪威的森林》和《舞舞舞》是在那段歐洲生活中完成,對創作者來說能夠全然浸泡在
Thumbnail
所有一切表現作業的根幹,經常必須有豐富的自發性喜悅才行,所謂原創性,也就是想把那樣自由的心情、無拘無束的喜悅,盡可能鮮活地傳達給許多人時,背後的慾望和衝動所帶來的形式上的結果而已。 村上春樹<身為職業小說家> 我很喜歡畫日系動漫類型插畫,對我來說,插畫就是能夠自由的表現在腦海中無數的幻想和期
Thumbnail
【被村上春樹拯救過的世界】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在開玩笑嗎,一個全台灣文藝青年都很熟悉的村上春樹明珠體,就這麼明目張揚的寫著用著,我無所謂喔,無論怎樣都可以喔,我也不太明白,但只要故事有趣就可以了。 直到整本讀完之後,有一種很奇妙的違和感,一種漸漸被說服的理解是:被理解的建構是從何而來的,而那些建
在《身為職業小說家》的〈和時間為友〉這一章的最後,村上春樹提到了真實感。
Thumbnail
記憶像捉不住的落日,一跳一跳地作弄著生者,湮滅,又再現,湮滅,又再現。
Thumbnail
一邊聽爵士樂一邊讀村上春樹的小說,很棒!是因為村上先生小說裡出現大量爵士樂的關係吧,這樣說起來他還是個雅痞呢。 所以看張愛玲小姐的小說該配三零年代的上海灘音樂囉?下回重讀小團圓可以試試看。關於村上先生於這屆諾貝爾文學獎再度敗北這事兒我看見許多人說,也許是他的小說缺少了國家、民族性,缺少了大江大
這本書其實看完好一陣子了,但因為正好跟論文期程重疊,就被我一直擺著,前幾天才又想起來。 是這樣的,學校書店每到學期末就會有回頭書展,很適合挖書,但念在職班其實也沒多少時間去學校閒晃,直到我開始寫論文,偶而會請假去學校圖書館閉關,才有時間在一般學生上課的時間進入校園,也才有時間去逛回頭書展,然後看見
Thumbnail
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是:好清爽明朗的書名啊,而時報出版重新製作的封面設計,讓《聽風的歌》有很吸引人的視覺呈現。於是《聽風的歌》成為了我的第一本村上春樹長篇小說,閱讀時的我時年二十四歲。 「 村上春樹以第一本小說《聽風的歌》躍登日本文壇。寫作時的他時年二十九歲,」點開網路書店平台的內容簡介是這樣寫道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因為已經向圖書館續借了三次,最後通牒近在眼前,於是最近正在狂讀(讀的時候狂,沒讀的時候不狂)村上春樹的遊記小說,之所以解釋成「小說」,是因為在旅行中遇到如此多的問題與意外,實在讓我好奇主人翁接下來的故事發展。 僅僅是為了逃避日常瑣事的出走,有誰不曾這樣呢? 就算遠行不比生活雜事輕鬆,需要面對的甚
Thumbnail
(黎明即起)凌晨4點起床,開始埋首於小說創作 上午連續工作 5~6 個小時後,下午則用來跑步或游泳 晚上 9 點準時上床,30年如一日 在如此規律的生活中,偶而來杯啤酒或咖啡搭配音樂 這是知名作家村上春樹生活中的小確幸 我想村上春樹先生生活中之所以有小確幸(幸福感) 應該是在規律的生活當
Thumbnail
|好想放下一切瑣事讓自己去流浪。| 村上春樹在四十歲之前,決定把一些工作了結,跟太太浪跡歐洲,三年!當看到這位大作家旅歐那麼久,實在很好奇他在歐洲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放下俗務的他,在異地真的得到他想要的放鬆或解脫了嗎? 《挪威的森林》和《舞舞舞》是在那段歐洲生活中完成,對創作者來說能夠全然浸泡在
Thumbnail
所有一切表現作業的根幹,經常必須有豐富的自發性喜悅才行,所謂原創性,也就是想把那樣自由的心情、無拘無束的喜悅,盡可能鮮活地傳達給許多人時,背後的慾望和衝動所帶來的形式上的結果而已。 村上春樹<身為職業小說家> 我很喜歡畫日系動漫類型插畫,對我來說,插畫就是能夠自由的表現在腦海中無數的幻想和期
Thumbnail
【被村上春樹拯救過的世界】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在開玩笑嗎,一個全台灣文藝青年都很熟悉的村上春樹明珠體,就這麼明目張揚的寫著用著,我無所謂喔,無論怎樣都可以喔,我也不太明白,但只要故事有趣就可以了。 直到整本讀完之後,有一種很奇妙的違和感,一種漸漸被說服的理解是:被理解的建構是從何而來的,而那些建
在《身為職業小說家》的〈和時間為友〉這一章的最後,村上春樹提到了真實感。
Thumbnail
記憶像捉不住的落日,一跳一跳地作弄著生者,湮滅,又再現,湮滅,又再現。
Thumbnail
一邊聽爵士樂一邊讀村上春樹的小說,很棒!是因為村上先生小說裡出現大量爵士樂的關係吧,這樣說起來他還是個雅痞呢。 所以看張愛玲小姐的小說該配三零年代的上海灘音樂囉?下回重讀小團圓可以試試看。關於村上先生於這屆諾貝爾文學獎再度敗北這事兒我看見許多人說,也許是他的小說缺少了國家、民族性,缺少了大江大
這本書其實看完好一陣子了,但因為正好跟論文期程重疊,就被我一直擺著,前幾天才又想起來。 是這樣的,學校書店每到學期末就會有回頭書展,很適合挖書,但念在職班其實也沒多少時間去學校閒晃,直到我開始寫論文,偶而會請假去學校圖書館閉關,才有時間在一般學生上課的時間進入校園,也才有時間去逛回頭書展,然後看見
Thumbnail
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是:好清爽明朗的書名啊,而時報出版重新製作的封面設計,讓《聽風的歌》有很吸引人的視覺呈現。於是《聽風的歌》成為了我的第一本村上春樹長篇小說,閱讀時的我時年二十四歲。 「 村上春樹以第一本小說《聽風的歌》躍登日本文壇。寫作時的他時年二十九歲,」點開網路書店平台的內容簡介是這樣寫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