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白宮風暴 Episode 2:寒風凜凜中的迎頭痛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沒想到非法移民危機還在美墨邊境延燒,上週五在阿拉斯加的首次美中高層會談又讓人幾乎看傻眼。和邊境危機比較起來,這次美方遭到中共政治局委員楊潔篪毫不客氣地藐視會議流程、故意長篇大論、強詞奪理其實更令人擔心。

首先,和早被預料會發生的邊境危機不同,這場鬧劇的發生可以說完全出乎美國外交國安團隊的意料之外。在會議舉行前,白宮的官員還很天真自信的放話給不同媒體如路透社、華盛頓檢查員報(Washington Examiner)暗示周五的會談場面很僵,這絕對不是在說它們已經猜到楊潔篪會撒野,而是以為靠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按照他自以為標準、嚴肅和粗暴的川式風格南轅北轍的外交語言嚴正表達完對新疆、香港、台灣和網路攻擊等議題的關切後,會讓中共很難堪而被迫採取守勢。

但這種天真的文青式幻想,在楊潔篪近17分鐘的強力反擊中被打得粉碎,也讓中共舉國歡天喜地,還把楊潔篪羞辱美國的金句印在T恤上變成熱門商品。

第二個讓人憂心的理由是拜登團隊表現的若無其事般地承受了這樣的羞辱,還(自以為)忍辱負重的和中共代表把剩下兩天的會開完。事實上,在週五事發當天晚上白宮前首席策略師Steven Banon的節目War Room 就直說如果他是拜登總統,他會直接召回所有人馬、取消會議。前白宮貿易與製造業委員會主任Peter Navarro也說遇到這種情況事後應該馬上宣布再對中共商品加徵關稅。而根據兩份美國主流媒體透漏的訊息,很不幸的拜登團隊就是選擇了在明顯居於下風的劣勢下繼續被中共追打。

《華爾街日報》在一篇對這場失敗會議發出嚴重警示的社論中,點出之後在閉門會議時,中方的言詞一樣很不客氣,就是要美國回到歐巴馬時代對中共崛起忍氣吞聲的政策。另一篇《華盛頓郵報》社論立場則完全相反,認為會議成功邁出重啟美中關係第一步,也提到有資深官員告訴該報記者John Hudson說之後的會議雙方馬上開始談正事,有實質、嚴肅和坦率的交換意見。

從這兩份大報透露的情況還有布林肯自己會後受訪說的內容來看,美國承認了在「伊朗、北韓、阿富汗和氣候變遷上雙方的利益有交集」,還說「在經濟、貿易和科技議題上,美國正在檢討這些議題並和國會、盟邦保持諮商」,以保持美國工人的利益為前提來推進這些議題。很不幸的,這根本是透過國務卿自己的口,講出中共可以利用共同利益壓迫美國在經濟、貿易和科技議題上讓步,也就是《華爾街日報》在會談前的報導中明白指出的,中共要求美國撤除關稅和對華為等公司的科技制裁。

但很詭異的,布林肯自己的這段談話......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263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趙君朔政經智庫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趙君朔-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3/25
感謝支持 會再努力
avatar-img
戰情室 PLUS
22.8K會員
246內容數
這是每一個老闆與高階經理人,都會需要的國際政經分析師特助。訂閱本專題,將會幫助你即時掌握世界最重要的趨勢變動,建立真正客觀、全面的國際觀, 培養對於關鍵議題的深度洞察與分析能力。
戰情室 PLUS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本文綜合了中共經濟與貿易問題專家Michael Pettis在名智庫對外關係協會的刊物《外交事務》上所發表的兩篇文章和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系的范亞倫在《外交事務》上所發表的另一篇文章的核心論點所寫成,看完可以有個很好分析川普貿易戰2.0的框架並對當前的貿易失衡與中共對全世界形成的威脅問題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Thumbnail
2025/04/29
本文綜合了中共經濟與貿易問題專家Michael Pettis在名智庫對外關係協會的刊物《外交事務》上所發表的兩篇文章和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系的范亞倫在《外交事務》上所發表的另一篇文章的核心論點所寫成,看完可以有個很好分析川普貿易戰2.0的框架並對當前的貿易失衡與中共對全世界形成的威脅問題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Thumbnail
2025/04/22
本報告揭露了在川普上任的第一天 公布的Deepseek R1模型 根本就是中國共產黨進行間諜活動 偷竊並破壞美國晶片出口管制政策的工具 根據這份報告所揭露這幾大問題 報告最後提出了多項關於美國如何有效和中共進行AI 開發競爭的政策建議
Thumbnail
2025/04/22
本報告揭露了在川普上任的第一天 公布的Deepseek R1模型 根本就是中國共產黨進行間諜活動 偷竊並破壞美國晶片出口管制政策的工具 根據這份報告所揭露這幾大問題 報告最後提出了多項關於美國如何有效和中共進行AI 開發競爭的政策建議
Thumbnail
2025/03/20
前本文原來完稿於三月五號,只有後記部分是加入了三月十九號、二十號關於川普試圖盡快促成雙方停戰的最新發展。從後記之前的內容可以看出目前局勢的發展大致朝向兩周前所說的方向走,不過接下來要取得進展的難度會越來越高,但不至於發生戰事又升高重回僵持的逆轉,只是需要川普軟硬兼施才能反過來壓制普丁
Thumbnail
2025/03/20
前本文原來完稿於三月五號,只有後記部分是加入了三月十九號、二十號關於川普試圖盡快促成雙方停戰的最新發展。從後記之前的內容可以看出目前局勢的發展大致朝向兩周前所說的方向走,不過接下來要取得進展的難度會越來越高,但不至於發生戰事又升高重回僵持的逆轉,只是需要川普軟硬兼施才能反過來壓制普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從發言能明顯見出中美高度不同調,但不是針對同一議題立場相反而已,而是關注焦點完全對不上。
Thumbnail
從發言能明顯見出中美高度不同調,但不是針對同一議題立場相反而已,而是關注焦點完全對不上。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 布林肯北京行:中美關係的新契機?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18日飛抵北京,展開為期兩天的訪中行程,這是他首次以國務卿身份訪問中國,也是2018年10月以來訪中最高級別的美國官員。外界普遍預期,雖然中美關係難以因此出現大幅突破,但雙方將致力促成兩國領導人今年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 布林肯北京行:中美關係的新契機?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18日飛抵北京,展開為期兩天的訪中行程,這是他首次以國務卿身份訪問中國,也是2018年10月以來訪中最高級別的美國官員。外界普遍預期,雖然中美關係難以因此出現大幅突破,但雙方將致力促成兩國領導人今年
Thumbnail
這幾週,中美政商頻繁互動,似乎表明兩國正在努力改善關係。從之前中美互相指責,高層接觸也已中斷數個月開始,當時也引發社會大眾對可能發生衝突而擔憂。
Thumbnail
這幾週,中美政商頻繁互動,似乎表明兩國正在努力改善關係。從之前中美互相指責,高層接觸也已中斷數個月開始,當時也引發社會大眾對可能發生衝突而擔憂。
Thumbnail
10月6日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在瑞士閉門密談6小時,會後雙方敲定拜習會將在年底舉辦,但會以線上會議的方式。另外白宮官員私下表示這次的會議中楊潔篪態度,與年初在美國阿拉斯加的安克拉治禮貌許多,顯示雙方外交火藥味已經消散許多。
Thumbnail
10月6日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在瑞士閉門密談6小時,會後雙方敲定拜習會將在年底舉辦,但會以線上會議的方式。另外白宮官員私下表示這次的會議中楊潔篪態度,與年初在美國阿拉斯加的安克拉治禮貌許多,顯示雙方外交火藥味已經消散許多。
Thumbnail
立場對拜登政府算是很友善的經濟學人在拜登上任半年後對其中共政策做了全面的檢討 先點出他想要怎麼做 在談這樣做目前遭到了什麼挑戰 那些地方還不足夠 可能的風險是什麼 最後 引用智庫學者的意見 來建議拜登政府要在更高的戰略格局上規劃新的世界秩序 而不是死盯著中共
Thumbnail
立場對拜登政府算是很友善的經濟學人在拜登上任半年後對其中共政策做了全面的檢討 先點出他想要怎麼做 在談這樣做目前遭到了什麼挑戰 那些地方還不足夠 可能的風險是什麼 最後 引用智庫學者的意見 來建議拜登政府要在更高的戰略格局上規劃新的世界秩序 而不是死盯著中共
Thumbnail
拜登團隊將會聽任中共以清晰的途徑「恢復」中美關係,破壞華盛頓的「新冷戰」立場,並重啟全球霸權野心。
Thumbnail
拜登團隊將會聽任中共以清晰的途徑「恢復」中美關係,破壞華盛頓的「新冷戰」立場,並重啟全球霸權野心。
Thumbnail
以國際事務來說,拜登選擇「重返國際組織和協定」或是「去修復和盟邦的關係」雖然本身不是壞事,但重啟多邊主義是否能有效應對各種突發的挑戰,和習近平治理下經常是迅速實行鐵腕政策,會是未來拜登的外交國安團隊最大的隱憂...
Thumbnail
以國際事務來說,拜登選擇「重返國際組織和協定」或是「去修復和盟邦的關係」雖然本身不是壞事,但重啟多邊主義是否能有效應對各種突發的挑戰,和習近平治理下經常是迅速實行鐵腕政策,會是未來拜登的外交國安團隊最大的隱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