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aru
臉書很有趣,總在某個時刻提醒傷痛,哈。
去年作品入圍信誼幼兒文學獎文字故事,後來落選,為了紀念,就在臉書記上一筆,結果就是年年被提醒這個文字冒險的過往~唉呀呀。但是談到老東家信誼,著實佩服,今年已經邁入第33屆的信誼幼兒文學獎,挖掘許多優秀的台灣圖畫書創作者,今天要來談談林韋達。
林韋達的作品《爸爸的紅雨傘》是第21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動畫影片創作組」佳作獎,如果沒記錯,那應該是動畫作品出現的首屆,而這部作品得獎距今已10多年,現在看還是好好看,奇妙的是,讓我回顧《爸爸的紅雨傘》的契機來自白希那《白雲麵包》中的一幕:
那是貓小孩吃了媽媽做的白雲麵包後,在廚房飛了起來,這一幕讓我想到《爸爸的紅雨傘》中小熊掉在天燈上頭的那一個畫面。
同樣都是孩子為了拯救爸爸的故事,但兩本繪本帶給我的感受卻很不相同。
《白雲麵包》的故事燃點在兩隻貓小孩發現樹梢掛了一朵白雲開始。雲朵成了母親做麵包的材料,但爸爸趕著出門上班,無法享受,深怕父親餓肚子的孩子,在吃了白雲麵包後,身體飄飄然浮了起來,飛出門,將受困車陣中的父親拉~~出公車,一起飛向公司。這本繪本的節奏鬆又愉快,而《爸爸的紅雨傘》的氛圍卻不然。
小熊發現爸爸上班忘了帶傘,趕緊追出門。畫面中,他經過陰暗的森林,來到一座長長的吊橋,雖然有點猶豫,最後仍踏上前行,緊接著來到黑壓壓的隧道,他走了進去......。不論是橋下湍流、宏偉的瀑布、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之路,都考驗著孩子的勇氣,一路沉甸甸的氛圍,讓人忐忑不安,直到小熊落在天燈上,與眾多象徵希望的天燈一起飛上天,那一刻,所有壓抑的情緒才獲得舒緩。
同樣是拯救父親,同樣的冒險起飛,但《白雲麵包》閱讀的節奏像是輕快的音符,叮叮咚咚地給人魔幻俏皮的感受,而《爸爸的紅雨傘》則是以低沉的曲調開場,一路壓抑,直到天燈升至夜空,大家的心情才整個上揚,安心油然而生。
而《白雲麵包》中,當孩子的救援任務結束,貓小孩便坐在屋頂享用剩下的麵包,預告著他們又將再次起飛;但《爸爸的紅雨傘》給讀者的結局卻是一場夢,原來前面一切的冒險不過是孩子的掛心,將對父親的思念帶入了夢中,餘韻讀來更多~~好喜歡。
很開心林韋達仍在創作之路上,也很開心信誼幼兒文學獎繼續辦下去,雖然台灣出生率已經低迷到不行,但繪本的存在其實不只是給兒童,大人一樣能被感動。medium曾於2019年採訪過林韋達,她對插畫下了一個定義:
「期望插畫可以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它可能沒辦法改變世界,人們也不一定覺得好看,但它可以讓一個空間變得比較柔和、比較有趣一點。我希望插畫可以貼近我們的生活,讓一切更愉快輕鬆,而不是死氣沉沉、一陳不變的樣子......」
我覺得......很適合作為繪本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