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失卻了城池,自此流浪便成了流亡

更新於 2021/04/1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流浪之美在於,你知道這個世界上終有一個屬於你的棲身之所可以回去,你知道你有你的城池可以依靠,也有你的疆土可以恣意遨翔。
所謂流浪,意味著從一個歸屬向外出走,無論是形體上、肉身上或是心靈上。流浪之美在於,你知道這個世界上終有一個屬於你的棲身之所可以回去、你知道你有你的城池可以依靠,也有你的疆土可以恣意遨翔。疲累了,再糟糕都還有一個溫暖的被窩可以回去,一座堅固的堡壘可以遮風避雨。
這座城池,並不一定是一個實體的指涉,有時或許是一個關於自我的認知、對於世界的價值判斷、對於未來的某種堅毅,這些核心思想決定了你該怎麼與這個世界互動,決定了你該活成什麼樣子。一旦丟失了信念,便是丟失了城池,你頓時失去方向,不知自己從何而來,到哪裡去。
所有流浪的基礎,並非建立在攘外的路途之上,而是返鄉的歸途之中。一旦失去了心中的這座城池,那麼自此,流浪便成了流亡。
20到30歲,一個多麼璀璨,也多麽善感的年紀,20到30歲,一段驚心動魄且多舛的流亡歲月。
你在職場裡流亡,以為少去了校園外圍的高牆阻隔,自此便是海闊天空,自由自在。在某個疲累至極,加班返家的深夜,才驚覺曾經嚮往的自由無拘,現在反倒成了渺無邊際的束縛,像散在空氣裡的流刺網,你不感到疼痛,卻到哪裡都不自在。它意味著你必須自主決定、為著自己的行為負責,它意味著你必須在荒荒大莫里,一步一腳印的走出屬於自己路。倏然驚覺從來嚮往的自由,竟也有它的瑕疵。
你想回去,但能回到那呢?遠方那個身影模糊的椰林大道,是回不去的海市蜃樓,擁有了自由,卻又懷念起那個曾經禁錮自己的所在。至此你才明白,過去那些自以為是的脫繮妄為、無拘無束的流浪,是因為有一個地方,能夠包容你的尖銳、容忍你的任性,是因為你知道身後總有條可以回去的道路,你以為擺脫了的束縛,其實是賦予你流浪的起點。現在倒是沒有了,拘束你的那些線索,卻驚慌了起來。細探緣由,才察覺如今你已是沒有城池的流浪者,只能在一個個毫不滿意卻又脫離不了的工作裡流亡。

你在夢與現實的疆界邊流亡。你想成為一個演員、一位畫家或是一位作家,你怨恨每個太陽從地平面甦醒的週間清晨,總要在棉被裡待到時針緊繃的邊緣,才不甘願的起身之盥洗,殷殷切切的把自己送往烈焰的日常,再殷殷切切的盼著下午五點,準時通過的少女的祈禱。
關於對放在書桌角落的那幾本文學名著、白先勇的臺北人、李赫的大學之夢、朱天心的散文集還有本本當代小說家的小說,都殘留著那個少年的影子。電腦裡那幾篇斷斷續續,三兩聲不成調的文字,勉強支撐了你與這個殘破的現實,至少年少的文青夢尚未走遠。每天的待辦案件積累成堆,偏逢各種突發電話、報表調查襲擊,在一天的某個時刻,腦海裡總會出現辭職的念頭,想一個轉身便去開那個夢想已久的咖啡館、當個夢幻的專欄作家甚至開一間個人畫室,你腦袋渾沌。
當清醒過來,發現你仍然脫離不了這份雞肋工作,夢想就像棉花糖,靠著吃飯會得糖尿病的。於是在夢與現實的邊緣,又自成一條曖昧不清的,流亡渠道。

你在孩子與成人的角色轉換間流亡。
假日的你,和學生時期沒什麼不一樣,依然想躺在床上耍廢、在咖啡廳泡一整天、沒事打打線上遊戲或看看小說,但在那逐漸沉重的空氣裡,能清楚察覺,好像有些事情,不太一樣了。躺在床上耍廢的同時,那些未完成的計畫會悄悄地爬進腦海、在咖啡廳的愜意氛圍裡,你試著去點那杯價格最低的飲料、打開線上遊戲的聊天室發現以前熟悉的那些帳號,不是離線就是久未聯絡,當日子遠成了兩條沒有交會的直線,漸行漸遠便也成了必然。
懷念著過往的宿舍生活、沒有課的周間下午,陽光灑落草皮的那幅青春意象。可惜當時的目光只顧著向前看,沒有留心身旁的春色。稍不留心,它便如夜裡的曇花般在撇見的瞬間凋落,如夏天的蟬聲般稍縱即逝。如今你站在曾經目光所極的遠方,卻沒有感到一絲快樂。告別青春的時候,是如此的草率、如此的理所當然,像是必經的事,像把一塊璀璨的琥珀若無其事的扔進垃圾堆裡。
不想長大,不想面對著永無止境的加班與情緒跌宕,但每個月的帳單飛來,像把你逼到懸崖邊緣,你若放手就可能粉身碎骨。人生難,就難在我們的目光總在遠方,心在過去,卻經常忘記了每個腳下的瞬間才是當下,每一個當下的集結,就成了永恆。於是你自青春出走,到了這個近三十歲的彼端,才發現這趟壯遊,竟也成了一趟狼狽的流亡。

20到30歲,我們丟失了自己、打碎了曾經堅定的信念、瞳孔裡烙印了世界的斑斕卻丟失了自己的形狀;20到30歲,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宕迷茫,卻也一試再試,丟失了成池並不意謂著就自此淪為一個失敗的人。在流亡的道路上,我們一片片的剝落自己,再一次次的讓眼淚澆灌著夢想與現實的鴻溝,希望能從破碎的土壤裡,再長出一株,像是夢想的作物。
總有一天,所有的流亡終會來到一個終點,當你在青春的彼方再次振作,重新建立起一座嶄新的城池,這座城池並未棄守原本應有的樣子,你還是你,你的信念與熱情仍在,只是多了一些,與現實妥協後的雜質。總有一天,所有的流亡終會來到一個終點,在那裏你又重拾起對於世界的熱情、對於夢想的信念。如果感到痛苦,只是意謂著,你還在向前的半路上,所有的一切到了最後,總都會是最好的安排,願所有流亡的終點,都坐落著一棟熱情仍再、豪情不減的嶄新成池。
像金盞花大酒店裡的一句台詞:
Everything will be alright in the end; if it's not alright, it's not yet the end.
「世事到頭總會是好的,如果不是,那說明了它還未到最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6會員
28內容數
沒事看看書、看看電影、聽聽音樂,又總覺得看過就忘實在太可惜了,既然有過感動,就得留下些紀錄。寫寫閱讀、觀影、音樂的心得,紀錄當下的感受,讓以後的自己能夠記得,也在別人得故事裡,找自己的答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是台南美術館,那天去的時候,由下往上拍的。好美,像情人剛交往時對未來的期盼一樣。 人們總用「年少無知」四個字來撫慰自己曾經有過的傷痕累累。 年少,是單純的心智與兩眼的清澈所構成的白紙;無知,是對這個社會上的險惡還不夠熟識。我們都曾相信對方勝過相信自己,過度的信任感成了後來脖子上紅紅的勒痕,原來,被
Thumbnail
生氣從哪裡來 在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中」用擬人法將情緒分為五大類,他們掌管著人類因遇到不同的體驗而產生的不同感受。故事的主軸在告訴觀眾不管是正面或是負面情緒都有著它存在的必要和功能。 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情緒是為了幫助我們適應、辨識所遇到的威脅或是情境。而生氣也是我們很正常的情緒反應,當個體在遇到
大部分的人對於升職加薪都是開心正面的,但我還在職場的時候卻大大相反,只知道,升職對於我,只有越來越深陷職場這個無限的制度,最後可能無法自拔,失去自我  薪水的上升,無疑對提早退休有最佳的幫助,畢竟是白花花的鈔票入口袋,真的會讓心著魔依戀上,附加的條件是升職其實才是最勞累部分,偶爾就是老闆跟助理中的夾
Thumbnail
在經歷失戀的劇痛以後,我們往往在面對「對方不再愛我」的那個片刻,也稍微看到一個「真實」面貌:他/她已經變了、原來是個渣男/女、我是鬼遮眼……這其實說明了,是我們一再理想化了對方。但有些人,卻開始好像變得自我作賤……
Thumbnail
這些半神半人的角色彼此相愛著,也禁錮著。究竟家人是拿著雕刻刀的米開朗基羅?還是強行泥塑另一個自我的劊子手?誰能從家的巨大石牆中釋放彼此?
Thumbnail
那個在滿十八歲的一刻,一口氣買了一包香煙和一本《花花公子》的Lady Bird,除了反叛,她其實脆弱和迷茫。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是台南美術館,那天去的時候,由下往上拍的。好美,像情人剛交往時對未來的期盼一樣。 人們總用「年少無知」四個字來撫慰自己曾經有過的傷痕累累。 年少,是單純的心智與兩眼的清澈所構成的白紙;無知,是對這個社會上的險惡還不夠熟識。我們都曾相信對方勝過相信自己,過度的信任感成了後來脖子上紅紅的勒痕,原來,被
Thumbnail
生氣從哪裡來 在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中」用擬人法將情緒分為五大類,他們掌管著人類因遇到不同的體驗而產生的不同感受。故事的主軸在告訴觀眾不管是正面或是負面情緒都有著它存在的必要和功能。 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情緒是為了幫助我們適應、辨識所遇到的威脅或是情境。而生氣也是我們很正常的情緒反應,當個體在遇到
大部分的人對於升職加薪都是開心正面的,但我還在職場的時候卻大大相反,只知道,升職對於我,只有越來越深陷職場這個無限的制度,最後可能無法自拔,失去自我  薪水的上升,無疑對提早退休有最佳的幫助,畢竟是白花花的鈔票入口袋,真的會讓心著魔依戀上,附加的條件是升職其實才是最勞累部分,偶爾就是老闆跟助理中的夾
Thumbnail
在經歷失戀的劇痛以後,我們往往在面對「對方不再愛我」的那個片刻,也稍微看到一個「真實」面貌:他/她已經變了、原來是個渣男/女、我是鬼遮眼……這其實說明了,是我們一再理想化了對方。但有些人,卻開始好像變得自我作賤……
Thumbnail
這些半神半人的角色彼此相愛著,也禁錮著。究竟家人是拿著雕刻刀的米開朗基羅?還是強行泥塑另一個自我的劊子手?誰能從家的巨大石牆中釋放彼此?
Thumbnail
那個在滿十八歲的一刻,一口氣買了一包香煙和一本《花花公子》的Lady Bird,除了反叛,她其實脆弱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