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死神的浮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作者:伊坂幸太郎
譯者:李彥樺
出版社:獨步文化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ISSN:9789866043901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456頁
類別:中文書>類型文學>推理小說


  本書為《死神的精準度》的續集,不同的是此次為長篇作品。主角同為死神千葉,負責在七天內調查某人類是否應該死亡,一但向上頭呈上「核准」,則第八天調查對象必將遭逢意外,反之呈上「放行」則安然無事。

  閱讀前一部《死神的精準度》已是好幾年前的事了,老實說已經忘記當中的劇情,不過在閱讀本書的過程裡慢慢找回了以前對於千葉的熟悉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長篇可以多上許多篇幅描寫的關係,甚至覺得他比上一部更少根筋了。

  這次千葉的調查對象是一名女兒遭到殺害、意圖復仇的父親,故事沈重到會讓人遺忘笑容,但就像這位父親在故事中所說的,原本應該極致沈重的這個故事,卻因為千葉的出現而產生了漣漪。當中有不少會讓人發笑的情節,我最喜歡的果然還是最後千葉騎腳踏車追逐兇手的那段,畫面感強到好像耳邊都響起了腳踏車的哀鳴;原先悲憤的復仇突然變得充滿童趣,而即將完成使命的父親也變得充滿希望與光明。

  原先我還以為自己已經猜到結局,結果還是被作者擺了一道。果然伊坂幸太郎不會讓人失望,看似現實的情節其實早在千葉的出現之時已變得奇幻,就算故事像是千葉偽裝成普通人一樣、偽裝成現實小說,實質上還是一則奇幻故事,而結局也充滿了這樣的色彩。

  閱讀伊坂幸太郎作品的最大樂趣之一,在於他會透過人物的對話或回憶描寫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而這些小事不斷被重複談論、堆疊,直到接近結尾時,堆疊成的巨大意念成為了翻轉的伏筆、或者主角破釜沈舟的人格因素;每每看到這個階段,都會覺得作者強大到令人想哭。書末的解說提到他寫作時從不先寫大綱,我覺得以後我要跪著看他的作品了。


----20116/12/1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光卿的沙龍
27會員
153內容數
記錄我的閱讀書籍,也分享給大家
光卿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2
《美麗新世界》出版於 1932 年,主要描寫在距今幾百年後的「世界國」下的體制。《重訪美麗新世界》則是作者赫胥黎在 1958 年回顧《美麗新世界》、以及他對未來世界的想像時,所寫下的補充。其中《美麗新世界》被列為三大反烏托邦小說之一。
Thumbnail
2025/05/02
《美麗新世界》出版於 1932 年,主要描寫在距今幾百年後的「世界國」下的體制。《重訪美麗新世界》則是作者赫胥黎在 1958 年回顧《美麗新世界》、以及他對未來世界的想像時,所寫下的補充。其中《美麗新世界》被列為三大反烏托邦小說之一。
Thumbnail
2025/04/04
作者在這篇科幻故事裡探討了某些有關生命的議題,好比生命的意義、永生的形式、忒修斯之船悖論等等。我覺得好難看。
Thumbnail
2025/04/04
作者在這篇科幻故事裡探討了某些有關生命的議題,好比生命的意義、永生的形式、忒修斯之船悖論等等。我覺得好難看。
Thumbnail
2025/04/03
有的時候以日本人的角度來寫台灣,有的時候則是向台灣介紹日本。讓人蠻失望的兩本書。
Thumbnail
2025/04/03
有的時候以日本人的角度來寫台灣,有的時候則是向台灣介紹日本。讓人蠻失望的兩本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死神的精確度》是由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所著的小說。小說情節圍繞在一名熱愛音樂的死神千葉,由之衍生了六個故事。千葉是一名缺乏人情世故,沒有情感溫度,甚至是缺少人類常識理解的死神。     每當千葉出現,人間必定下雨,因此,千葉從未見過艷陽高照的人間晴朗樣貌。作為一個有點冷酷的死神,千葉要在七
Thumbnail
《死神的精確度》是由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所著的小說。小說情節圍繞在一名熱愛音樂的死神千葉,由之衍生了六個故事。千葉是一名缺乏人情世故,沒有情感溫度,甚至是缺少人類常識理解的死神。     每當千葉出現,人間必定下雨,因此,千葉從未見過艷陽高照的人間晴朗樣貌。作為一個有點冷酷的死神,千葉要在七
Thumbnail
由獨立短篇小說拼湊成長篇小說的作品並不罕見,但像伊坂幸太郎的《獻給折頸男的協奏曲》那樣篇篇為讀者帶來嶄新閱讀體驗的作品卻十分難得。此書雖是作者為多本雜誌所寫的短篇故事集結而成,但經過重新排列和改寫後,各篇小說巧妙地串連起來,一篇緊扣一篇,首尾呼應,精彩萬分。 《獻給折頸男的協奏曲》肯定是伊坂幸太郎
Thumbnail
由獨立短篇小說拼湊成長篇小說的作品並不罕見,但像伊坂幸太郎的《獻給折頸男的協奏曲》那樣篇篇為讀者帶來嶄新閱讀體驗的作品卻十分難得。此書雖是作者為多本雜誌所寫的短篇故事集結而成,但經過重新排列和改寫後,各篇小說巧妙地串連起來,一篇緊扣一篇,首尾呼應,精彩萬分。 《獻給折頸男的協奏曲》肯定是伊坂幸太郎
Thumbnail
這本《十一字殺人》是 1987 年出版的推理小說(比我還大啊),是東野圭吾這位日本推理大家相當早期的作品。不過我讀的不是舊書,而是今年四月新出的「記憶凝結版」。
Thumbnail
這本《十一字殺人》是 1987 年出版的推理小說(比我還大啊),是東野圭吾這位日本推理大家相當早期的作品。不過我讀的不是舊書,而是今年四月新出的「記憶凝結版」。
Thumbnail
小說,究竟是什麼?寫作是什麼?書寫他人的人生,跟書寫自己的人生,有什麼不同?小說家的筆,如果能像神一樣影響著他人的人生,那小說家又是什麼?
Thumbnail
小說,究竟是什麼?寫作是什麼?書寫他人的人生,跟書寫自己的人生,有什麼不同?小說家的筆,如果能像神一樣影響著他人的人生,那小說家又是什麼?
Thumbnail
「華盛頓小時候,用斧頭砍斷了櫻桃樹,為什麼後來沒有被爸爸責罵呢?」 「是因為手裡還拿著斧頭吧。」「要是罵下去,可能會被斧頭怎麼樣啊。所以他爸爸也嚇得半死,只好原諒他了。」
Thumbnail
「華盛頓小時候,用斧頭砍斷了櫻桃樹,為什麼後來沒有被爸爸責罵呢?」 「是因為手裡還拿著斧頭吧。」「要是罵下去,可能會被斧頭怎麼樣啊。所以他爸爸也嚇得半死,只好原諒他了。」
Thumbnail
從高中的大量閱讀中,接觸到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作品之後深深入坑。分類雖為「推理」,但並不像本格推理,會由偵探循序漸進地明查暗訪,找出兇殺案的真相,而是透過一些大小謎團的交錯堆疊,讓讀者產生好奇,再一步一步告訴我們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Thumbnail
從高中的大量閱讀中,接觸到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作品之後深深入坑。分類雖為「推理」,但並不像本格推理,會由偵探循序漸進地明查暗訪,找出兇殺案的真相,而是透過一些大小謎團的交錯堆疊,讓讀者產生好奇,再一步一步告訴我們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Thumbnail
本書為《死神的精準度》的續集,不同的是此次為長篇作品。這次千葉的調查對象是一名女兒遭到殺害、意圖復仇的父親,故事沈重到會讓人遺忘笑容,但就像這位父親在故事中所說的,原本應該極致沈重的這個故事,卻因為千葉的出現而產生了漣漪。
Thumbnail
本書為《死神的精準度》的續集,不同的是此次為長篇作品。這次千葉的調查對象是一名女兒遭到殺害、意圖復仇的父親,故事沈重到會讓人遺忘笑容,但就像這位父親在故事中所說的,原本應該極致沈重的這個故事,卻因為千葉的出現而產生了漣漪。
Thumbnail
老實說,一開始收到皇冠文化的邀稿時,我有點覺得不可思議。我是一個專注在科幻、奇幻領域的業餘愛好者,也是個不稱職的研究者;這樣的我,怎麼會有資格撰寫湊佳苗的作品推薦文呢?我的讀者大多也是科幻、奇幻愛好者,這樣文章有辦法打中他們的心,讓他們也有興趣閱讀那知名的《告白》作者的新書嗎?
Thumbnail
老實說,一開始收到皇冠文化的邀稿時,我有點覺得不可思議。我是一個專注在科幻、奇幻領域的業餘愛好者,也是個不稱職的研究者;這樣的我,怎麼會有資格撰寫湊佳苗的作品推薦文呢?我的讀者大多也是科幻、奇幻愛好者,這樣文章有辦法打中他們的心,讓他們也有興趣閱讀那知名的《告白》作者的新書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