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美麗新世界、重訪美麗新世界

閱讀:美麗新世界、重訪美麗新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美麗新世界

作者:阿道斯.赫胥黎
譯者:梁永安
出版社:漫步文化
出版日期:2024/06/26
ISBN:9786269870202
eISBN:9789869122085
字數:133,729


重返美麗新世界

作者:阿道斯.赫胥黎
譯者:梁永安
出版社:漫步文化
出版日期:2024/06/26
ISBN:9786269870219
eISBN:9789869122092
字數:58,783


  先前看到讀墨 2025/04 的駐站店長哈拉瑞推薦《美麗新世界》,讀了之後讓我覺得自己遇到了心目中的傑作,好好看。

  《美麗新世界》出版於 1932 年,主要描寫在距今幾百年後的「世界國」下的體制。《重訪美麗新世界》則是作者赫胥黎在 1958 年回顧《美麗新世界》、以及他對未來世界的想像時,所寫下的補充。其中《美麗新世界》被列為三大反烏托邦小說之一。

  赫胥黎的文筆帶有一種非常綺麗的質感,兼具了英國人的優雅與直拗。他偶爾也會有一些比較大膽的嘗試,例如《美麗新世界》的第三節最後,那猶如電影般的運鏡法充滿戲劇張力,讓人上癮。而且他對各種手法的拿捏與收放都恰到好處,赫胥黎肯定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吧。總而言之我好喜歡。

  不過故事本身讓我讀起來不是那麼舒服,甚至會覺得毛骨悚然。但這種效果對作品本身來說非常加成。因為毛骨悚然的原因不在於它是一部嚇人的驚悚小說,相反地故事裡所寫的是一個幸福的社會,而這樣的幸福其實是經過了集權與奴役化的統治手段才得以維持;由於這些手段設計得全面又周到,就連人民的好惡也都在計算之內,以至於人們明明失去了自由卻毫無自覺。而這就是恐怖所在。

  雖然過去常常聽說過反烏托邦的概念,我總是似懂非懂,直到讀完《美麗新世界》才終於大澈大悟。為了有效治理大型社會,掌權者在追求集體最大利益的過程中,無可避免地會需要去除個體性的差異——《美麗新世界》便是處於這種案例的極端。儘管抹煞了個人的自由,可是只要人民覺得幸福、在各方面都能感到滿足與快樂,那也就沒什麼問題了——穆斯塔法.蒙德的論點讓我一度覺得無從反駁,野蠻人卻強硬地拒絕了他的詭辯,讓人痛快又佩服。但是那終究不能解決什麼。

  世界國裡的民眾從小就被灌輸強烈的享樂主義,這種現象很難不讓我聯想起這幾年經常感受到的社會氛圍;我常常會覺得現代人越來越願意提高成本來追求娛樂與跟風,陷入一種只求表象的形式主義。當然這應該不單單只是現代人的症頭。也許是多虧了不曾占據過我個人生活的宗教、以及從前普遍貧窮的經濟水準、和封閉的資訊傳播,以至於歷史上抑制了一部分這樣的人性。

  而在宗教式微、經濟成長、網路發達之後,花錢買快樂的行為自然就在社會上就越演越烈。事實上這正是資本主義所希望的結果。資本主義強調不斷擴張,即使自己沒有退步,但只要對手有所成長,就算輸了;所以財團會不斷洗腦民眾,使大家產生花錢的慾望,來創造新的利潤(可是我也常會疑惑,這樣競爭直到最後,只會剩下一方獨大;等到併吞掉所有對手,那麼最後的贏家究竟還可以往哪裡去?)另一方面,享樂主義也是集權者會希望有的氛圍。因為只要人們被市面上的娛樂所滿足,就沒有注意力去思考更深層的問題了——好比自己是否正被他人所洗腦、是否被剝獨自由。

  《美麗新世界》固然已經寫成了將近百年,對人性的見解卻是刀刀見血,一點也不顯得落伍,甚至連年輕人對政治冷感一事都預言到了。只是這個故事和我們所處的現代社會還是有著很大的落差——赫胥黎在《重訪美麗新世界》裡強調即使人類走上很多不同的過程,集權依舊會是大型社會的必然結果,對人類的自由感到非常悲觀——因為如此,我一直在想倘若他活到現代,又會怎麼看待台灣呢?台灣受到集權國家的威脅,過去常有一部份民眾深信於敵國的資訊操弄而不自覺,且經常走在戰爭邊緣,很符合赫胥黎所指出的、會走向集權政治的途徑之一。但我們被評為亞洲第二自由的國家。

  我想赫胥黎可能還是會斥之以鼻吧www

  他自負而深信自己的預言絕對會成真這點,讓我很不敢恭維(還有不傷身體的迷幻藥物、以及睡眠學習法等等這種具體卻超現實的手法……我本來以為他是一派認真地在講幹話(喂),但結果他真的就只是一派認真,沒有在給你幹話的)。

  以我一代普通人的現代眼光來看,他所描繪的未來過份悲觀。《美麗新世界》和赫胥黎對未來的想像畢竟只是一個極端的寓言而已——極端卻符合時事——這則寓言正好對比了台灣這座島上究竟孕育出多少奇蹟、又是多麼可貴,以至於體認到我們所遭受的威些更應該被好好重視。


avatar-img
光卿的沙龍
27會員
150內容數
記錄我的閱讀書籍,也分享給大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光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者在這篇科幻故事裡探討了某些有關生命的議題,好比生命的意義、永生的形式、忒修斯之船悖論等等。我覺得好難看。
有的時候以日本人的角度來寫台灣,有的時候則是向台灣介紹日本。讓人蠻失望的兩本書。
《孤獨世紀》的焦點不局限於任一年齡層,且述及的是整個社會現象;《過曝世代》則是著重在孩童的教養方面,不過我覺得作者的分享讓身為成年人的我也很受教。
作者在這篇科幻故事裡探討了某些有關生命的議題,好比生命的意義、永生的形式、忒修斯之船悖論等等。我覺得好難看。
有的時候以日本人的角度來寫台灣,有的時候則是向台灣介紹日本。讓人蠻失望的兩本書。
《孤獨世紀》的焦點不局限於任一年齡層,且述及的是整個社會現象;《過曝世代》則是著重在孩童的教養方面,不過我覺得作者的分享讓身為成年人的我也很受教。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大家好!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個讓我非常有感的影片內容 —「Life is Short (How to Spend It Wisely)」。 你有沒有想過,平均人生只有 30,000 天?聽起來很多,但當你把時間分配到吃飯、睡覺、工作...突然發現,自由可支配的時間其實屈指可數。而我們最危險的思維
中年級的你,是否開始察覺─以前那種「拚命就好」的單純模式,似乎不太管用了?《柔韌管理學》是我的好朋友Yuki 黃昭瑛整理二十多年職涯,從基層一路做到跨國公司高階主管、外商企業總經理的全方位工作與管理經驗,希望帶給讀者的體悟是:真正能長久走下去的人,不是最強悍的,而是最能適應變化、以柔韌自處的人。
對我來說,開始整理就是「有意識活著」的開始,特別是在育兒階段的家長們,總是感覺時間匆匆溜過,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累什麼。如果你覺得自己總是在「瞎忙」,那麼適當的停下腳步,整理自己、整理時間、整理想法是很重要的,整理之後再出發,或許就能找到忙碌的方向與意義。
大家好!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個讓我非常有感的影片內容 —「Life is Short (How to Spend It Wisely)」。 你有沒有想過,平均人生只有 30,000 天?聽起來很多,但當你把時間分配到吃飯、睡覺、工作...突然發現,自由可支配的時間其實屈指可數。而我們最危險的思維
中年級的你,是否開始察覺─以前那種「拚命就好」的單純模式,似乎不太管用了?《柔韌管理學》是我的好朋友Yuki 黃昭瑛整理二十多年職涯,從基層一路做到跨國公司高階主管、外商企業總經理的全方位工作與管理經驗,希望帶給讀者的體悟是:真正能長久走下去的人,不是最強悍的,而是最能適應變化、以柔韌自處的人。
對我來說,開始整理就是「有意識活著」的開始,特別是在育兒階段的家長們,總是感覺時間匆匆溜過,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累什麼。如果你覺得自己總是在「瞎忙」,那麼適當的停下腳步,整理自己、整理時間、整理想法是很重要的,整理之後再出發,或許就能找到忙碌的方向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