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鄉愁雜貨店,「阿美家鄉小吃」每日開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中和華新街市場裡,有一家緬甸傳統雜貨店「阿美家鄉小吃」,店面擺滿緬甸和東南亞的雜貨。這家已經有23 年歷史的小店,到了2009 年由夫妻阿照與阿美接手經營,除了雜貨外,也賣緬甸糕點。許多在地人常來光顧,因為糕點的滋味十分解鄉愁。

撰文=蔡雅婷 照片提供=鳴個喇叭!緬甸街

(特別說明:原文收錄在2018 年10 月由「鳴個喇叭!緬甸街」出版的《緬甸街NO.3:解鄉愁雜貨店》,感謝「鳴個喇叭!緬甸街」協助同意轉載於《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從緬甸來台灣,攜手數十年的阿照與阿美。

從緬甸來台灣,攜手數十年的阿照與阿美。

受訪者介紹:阿照與阿美

李錦照與林美愛夫妻,來自緬甸仰光的廣東人,來台超過三十年。2009年起接手「阿美家鄉小吃」雜貨店,經營至今。

raw-image

我們在導覽華新街時,會經過市場裡的雜貨店,大多是在地人光顧,糕點的滋味可以解鄉愁。

「外面裹砂糖的羅望子,我們小時候會拿裡面的籽來玩。另外這種零食能幫助消化,以前開玩笑叫它老鼠大便。」導覽員生動地分享,老闆只在我們提問時開口介紹,後來他終於主動開口說:「改天你們來,我教你們怎麼介紹這些東西。」

老闆不介意我們帶一堆人導覽打擾了生意,甚至願意教我們。

這家雜貨店民國87 年開張,夏天熱冬天冷,不像連鎖雜貨店有冷氣。原本是老闆的岳母經營,民國98 年從市場裡移出來,才由李錦照與林美愛夫婦倆接手。

兩人是來自仰光的廣東華人,來台超過三十年。端午時從早忙到晚,一次開三個爐子煮粽。廣東粽內餡包著豬肉、蛋黃跟廣東臘肉,以竹葉包裹煮四個小時。

鍋上冒出陣陣白煙,屋外暑氣騰騰、屋內熱氣蒸人。

三不五時進行社區導覽、拍照,阿照老闆總是不厭其煩地協助。

三不五時進行社區導覽、拍照,阿照老闆總是不厭其煩地協助。

「我只是隨便講講要去台灣。」

年近六十歲的阿照在家排行老么,原本說母親是緬甸人,而後改口道「其實我媽是克倫族」。母親獨自到仰光工作,沒有親人又過世得早,不知道她的家鄉在哪裡。

阿美的父母隨著爺爺奶奶在二次大戰期間遷徙到緬甸。「三、四歲時我們住的地區排華嚴重,父母帶著孩子躲到緬甸寺廟去。」華人紛紛隱藏身分以求生存安全。

已有23年歷史的「阿美家鄉小吃」,店面擺滿緬甸和東南亞的雜貨。

已有23年歷史的「阿美家鄉小吃」,店面擺滿緬甸和東南亞的雜貨。

阿照說:「我只是隨便講講要去台灣,結果護照就下來了。那時候年輕,就去啊!」當時長輩不希望下一代成為緬甸人,所以不反對晚輩離開。兩人在民國七○年代來到正值戒嚴的台灣。

阿美跟著姊姊在工廠上班,下班後搭公車到台北西門町。「那時台北車站鐵路還沒地下化,容易塞車,來回要一個多小時。」然而到了西門町,姊妹只在車上張望,怕下車回不了家,坐了兩、三趟才敢踏進熱鬧的世界。

搭上科技業起飛的順風車

民國七○年代台灣的電子產業興盛。阿美曾擔任電子作業員,製作LED跟PC面板。「以前台灣工作很多,怕你不做而已。剛來有錢拚命做,老闆怕你不做還會買飯給吃呢!」阿照做過的工作很多,也曾到日本中式餐廳工作,甚至考過駕照開公車。

我們誇獎阿照老闆好厲害,什麼都會,他無奈說:「不是我厲害,是生活逼出來的。結婚有老婆小孩,不能懶惰。」

raw-image

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的兩人,直到跨了座海洋,經友人介紹才在台灣相識、相戀。「以前很流行騎機車飆到淡水、金山、基隆北海岸,或是到小人國繞一圈,年輕人一堆。」談起那段戀愛時光,彷彿又是青春的少年少女。

少年有故意煞車嗎?「當然啊!」

笑聲蓋過午後雷陣雨。看喜歡了,一切便是緣分。「我老實講有緣分,不後悔啊!」阿美淺笑著瞅了先生一眼,繼續低頭包粽子。

想像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呢?

三十幾年前,家人鼓勵說「先去看看世界」,不曉得出國之前,想像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呢?

阿美苦惱著想不出來,阿照老闆立刻回答:「就是香港電影裡的樣子!」他從小愛看電影,甚至會翹課去看,來台灣後興趣依舊。

raw-image

阿美搖頭說:「我不喜歡看電影,看了會睡著。」轉頭聽手機的高僧弘法。阿照停下手上工作感嘆:「現在不知道是我看電影,還是電影看我,很累呀。」他每日五點起床,下午收攤後上山整理佛塔,晚上開計程車。阿美則在下班後盡量陪伴年老的母親。

午後下起雷陣雨,客人不來了乾脆收攤。粽子放進冰箱冷藏、收拾攤前的貨架,雜貨店變回光溜溜的鐵皮屋。當初說要看看世界,離開後落地生根,世界剩下眼前的天地,鐵皮為天、水泥為地。解鄉愁雜貨店,明日再開張。


raw-image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 年6 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新北市文化》季刊官方網站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好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北市文化季刊的沙龍
91會員
111內容數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民國六十五年,雲南傈僳族的「饒八妹」帶著李福英兩姊弟到桃園忠貞新村投靠祖父在市場裡賣起滇緬家鄉味「米干」,後來饒八妹的大女兒「李詩梅」跟著丈夫「王根深」到桃園,民國七十年開始也在市場裡做起米干的生意,因為李詩梅的小名叫「阿美」,所以以阿美為名成為龍岡地區最出名的「阿美米干」。
Thumbnail
民國六十五年,雲南傈僳族的「饒八妹」帶著李福英兩姊弟到桃園忠貞新村投靠祖父在市場裡賣起滇緬家鄉味「米干」,後來饒八妹的大女兒「李詩梅」跟著丈夫「王根深」到桃園,民國七十年開始也在市場裡做起米干的生意,因為李詩梅的小名叫「阿美」,所以以阿美為名成為龍岡地區最出名的「阿美米干」。
Thumbnail
這應該是賊賊擔任 #海派特派員 以來,最特別的一篇了吧!前面介紹的部落雜貨店與海人家,除了下鄉行動,從台北來的candy之外,幾乎都是返鄉回來部落。而與老婆共同經營 「就是這個光」的孝峰,反而是從台東南邊的金峰鄉,嫁到北邊的成功鎮,並開啟了他的文化事業, #就是這個光。
Thumbnail
這應該是賊賊擔任 #海派特派員 以來,最特別的一篇了吧!前面介紹的部落雜貨店與海人家,除了下鄉行動,從台北來的candy之外,幾乎都是返鄉回來部落。而與老婆共同經營 「就是這個光」的孝峰,反而是從台東南邊的金峰鄉,嫁到北邊的成功鎮,並開啟了他的文化事業, #就是這個光。
Thumbnail
撰文/攝影:賴芊芝   這次參與的活動是VERSE雜誌的封面故事走讀,也是我第一次來到這個擁有緬甸生活型態的地方,萬利老師以「食」貫穿兩小時的走讀,不同於一般觀光,兩小時的行程中更多的是「吃」背後的來源與意識型態。
Thumbnail
撰文/攝影:賴芊芝   這次參與的活動是VERSE雜誌的封面故事走讀,也是我第一次來到這個擁有緬甸生活型態的地方,萬利老師以「食」貫穿兩小時的走讀,不同於一般觀光,兩小時的行程中更多的是「吃」背後的來源與意識型態。
Thumbnail
你以為緬甸味只能坐飛機長征嗎?新北中和的華新街,素有小緬甸之稱。在華新街一帶,有將近4萬的緬甸新住民在此生活,這條街上沒有手搖飲料,卻有一個奶茶大平台。
Thumbnail
你以為緬甸味只能坐飛機長征嗎?新北中和的華新街,素有小緬甸之稱。在華新街一帶,有將近4萬的緬甸新住民在此生活,這條街上沒有手搖飲料,卻有一個奶茶大平台。
Thumbnail
難得如果傍晚時間到豐原的話,會專程去阿旺澄食堂點個肉粥、小盤紅糟肉,再加一般涼拌苦瓜或小黃瓜,當作晚餐。
Thumbnail
難得如果傍晚時間到豐原的話,會專程去阿旺澄食堂點個肉粥、小盤紅糟肉,再加一般涼拌苦瓜或小黃瓜,當作晚餐。
Thumbnail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主辦,2021年帶狀講座《文化問.診》,首場邀請以《老派少女購物日記》一書橫空出世,拿下多項文壇大獎的作者洪愛珠,並以「大稻埕飲食百年滋味」為題,述說富有歷史的在地小吃、糕點。
Thumbnail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主辦,2021年帶狀講座《文化問.診》,首場邀請以《老派少女購物日記》一書橫空出世,拿下多項文壇大獎的作者洪愛珠,並以「大稻埕飲食百年滋味」為題,述說富有歷史的在地小吃、糕點。
Thumbnail
半世紀以來,新住民一改過去的刻板印象,以獨特的美食悄悄融入你我的生活。在新北中和華新街,就有超過四十多家緬甸小吃店,以及各行各業達百家商店。這一次,讓作家胖胖樹帶領我們從歷史與植物食材重新認識華新街。 撰文.照片提供=胖胖樹 王瑞閔
Thumbnail
半世紀以來,新住民一改過去的刻板印象,以獨特的美食悄悄融入你我的生活。在新北中和華新街,就有超過四十多家緬甸小吃店,以及各行各業達百家商店。這一次,讓作家胖胖樹帶領我們從歷史與植物食材重新認識華新街。 撰文.照片提供=胖胖樹 王瑞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