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甸佇遮:原來緬甸這麼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以為緬甸味只能坐飛機長征嗎?新北中和的華新街,素有小緬甸之稱。在華新街一帶,有將近4萬的緬甸新住民在此生活,這條街上沒有手搖飲料,卻有一個奶茶大平台。

陌生的打拋醬?在忠貞市場邂逅雲南

忠貞市場有各種雲南滋味

忠貞市場有各種雲南滋味

去年夏天第一次到訪忠貞市場時,我一心想買個足以代表到此一遊的紀念品──那是罐600ml 的打拋醬,攤主說是正宗的雲南味。

我或許習慣娘娘口中罪該萬死的台式打拋(指加了九層塔和番茄),酸與辣都可接受,可過量的油和發酵氣味,我的嘴總挑剔地淺嚐即止。於是還有200ml躺在冰箱,正要度過它的第二個冬天。

這罐雲南味激起我的好奇:為什麼味道與我印象中的雲南餐廳不同?是廚藝問題?還是被「台灣口味化」養慣了胃口?

中和小緬甸

在九合一大選完隔天,我和朋友一家參加鳴個喇叭(緬甸語:你好)的走讀活動。我們穿過華新街、市場、最後回到導覽員萬利剛要開張(註:現已開幕)的店——三季(စမ်း ကြည့်),認識緬甸新移民認證的家鄉味。

第二代緬華移民萬利表示,店名:三季,在緬甸語是試試看、體驗的意思,而它的華語字則反映緬甸的氣候特色──先把氣候變遷放一旁──一年只有涼季、熱季和雨季。

華新街的新風景:三季

華新街的新風景:三季

在我剛停好車前往集合地點的路上,看見三五成群的和尚、尼姑托著缽赤腳過馬路。彷彿影視才有的畫面,再次勾起我當初參加活動的動機:除了軍政府、羅興亞人、翁山蘇姬、孤軍、趙德胤和李永超之外,要對2,700公里以外的緬甸有更多認識。

華新街,以及赤腳托缽的佛教徒

華新街,以及赤腳托缽的佛教徒

全台有10萬多緬甸移民,光是中和就佔有其中的4萬多人,華新街則是他們主要的聚集地。在這條街上,你能聽見陌生語言,你能同時看見熟悉的方塊字與陌生的流線體,儘管隔著口罩,我相信你還會聞到香料味。

給你一個奶茶大平台:從奶茶看見歷史

騎樓下坐滿奶茶富翁

騎樓下坐滿奶茶富翁

放眼望去,我沒見到餐飲一級戰區必備的手搖飲,取而代之是櫛比鱗次的奶茶店。我想,住在小緬甸的人就是奶茶富翁吧。雙北地區的騎樓走道,鮮少將空間讓給行人,佔道的不是一些大型物品、植栽,就是排排站好的交通工具。

華新街的騎樓卻別開生面,坐滿了奶茶富翁。我有種來到社區公園的既視感,幾個長輩坐在大樹下或涼亭裡,圍聚棋盤前,桌上有阿比或罐裝茶飲。我揉揉眼睛,嗯,確定奶茶富翁的桌上沒有棋盤。

我和朋友們都好奇緬甸奶茶,和早餐店阿姨牌的滋味哪裡不同。中午時分四處客滿。我們一行四個人只顧著找容身處,坐下後才發覺,居然闖進了「印度」奶茶店。

揣著「啊!我要正宗緬味,才不是印度味咧」的心情,一口接一口的奶茶,並沒有讓我心情更加甜美。回家一查資料,才知道千錯萬錯都是我的錯,無故冤枉了一杯奶茶。

其實,不論招牌寫的是緬甸還是印度,都是正宗的緬甸味。雖然當時未能盡興品味奶茶,但卻沒讓我想提起腳步再次認識,店家提供一次性餐具,讓我下回想換別間奶茶店「三季」(請自行切換緬甸語)一下。

飲食中的緬南緬北,映現族群紛爭

十九世紀英國先是殖民一部分今日的緬甸領地,並將這塊稱作下緬甸地區的統治,劃入英屬印度的管轄範圍。儘管英國最後併吞了整個緬甸,但上、下緬甸地區,依然各自發展出截然不同的社會風情。

這一段從祖國被大英帝國殖民,爾後將政權移交緬族的歷史,孕育出如今華新街劃分為緬南緬北的飲食風貌。緬甸的全稱是緬甸聯邦共和國,國土面積約等同於19個台灣大小,全國有5,500萬人,而被官方承認的族群(ethnicity)有135個,至今尚有其他族群未被承認。(延伸閱讀:種族、族群的專有名詞差異

如今緬甸多元紛陳的族群,但彼此之間劍拔弩張,本質上,是源自大英帝國殖民時期,統治者為管理方便,將族群性政治化的結果。這使得族群之間永無止境的相互較勁,各自擁軍不在話下,獨立後內戰70年仍未見曙光。(延伸閱讀:《羅興亞人》:將緬甸多元族群「分類」,這一切英國人要負相當大的責任

回到2,700公里外的華新街,萬利說,緬南和緬北的差異不只存在於飲食中,連社群和政治都各自運作。可見族群之間的裂縫有多深。

在華新街上,緬南料理的辨識度相對較高。因為英國殖民時期,曾將下緬甸劃入印度行政版圖中,印度人頻繁來此經商,也帶來飲食影響,所以緬南料理偏辣、強調咖哩香料,菜餚色澤又橘又紅。

緬甸時至今日的內亂,與強調以緬族為中心的國族認同有關。在緬族強力打壓其他族群的文化與政治發展之下,導致緬南華人漸失族群語言能力,於是華新街的緬南料理店使用的文字,多是以緬文表現。

又橘又紅,還有咖哩色澤的菜餚

又橘又紅,還有咖哩色澤的菜餚

不同的是,上緬甸地區早在殖民前,因位在易守難攻的山邊,多元族群的文化因此得以保留。一直到現在,緬甸軍政府尚未「北伐」成功。我們如果在華新街上,看到店家使用文字的方式,以華語字為主、緬文為輔,那就是緬北料理了。

萬利還提到,因為多元族群,緬北料理相對緬南要來得複雜,而菜餚的表相,和我們日常能見到的自助餐菜色,沒有太多分別。雖然外貌相像,但是味道可就不同了。

美味決定論

萬利根據長期在華新街的生活經驗,歸納出一個有趣的觀點:來自下緬甸的廚師,無法烹飪出優秀的緬北料理;反之亦然。我想,生活經驗會烙印在身體記憶中吧!只有在那裡生活過,由記憶熬出的料理才有好味道。

留不住緬甸人的胃

就算台灣人以美食自豪,也獲得許多異鄉人的青睞,但尚未擄獲緬甸新住民的心。萬利笑說華新街上,只有兩間米杯(是緬甸語花生的意思,用來比喻台灣人,除了用來形容台灣本島的形狀,也有比喻本地人的意思)經營的餐飲店存活下來。

一間是販有油條、糯米飯的豆漿店,另一間是連鎖滷味潮味決,原因不外是符合緬甸人的口味,豆漿、油條是緬甸人習慣的飲食,滷味中的八角更是生活中最熟悉的滋味。

雖然還有第三間剛開幕的台味麵線,試圖在小緬甸留下不一樣的味道,但萬利和她住在這裡的朋友們,都正在觀望後續發展。

嘗一口文化的滋味

緬甸人堅持屬於他們的文化味道,所以其他類型的餐飲,至今很難打入華新街。這點也反映在萬利精挑細選給我們品味的菜餚上。

萬利這回端出的菜餚是緬北料理,常用的香料同時也是我熟悉的八角、茴香和花椒。緬北常用的乾燥豆豉有著豆腐乳的香氣,也同樣是我習慣的味道。

萬利準備的緬北菜餚。1.圓盤(由細到粗):米線、粑粑絲、桃園忠貞來的米干;2.香料盤(中間、左上、右上、右下、左下):乾豆豉、草果、花椒、茴香、八角;3.餐盤(順時鐘從左上開始):醃菜、樹番茄舂辣椒、豬肉、豌豆粉。

萬利準備的緬北菜餚。1.圓盤(由細到粗):米線、粑粑絲、桃園忠貞來的米干;2.香料盤(中間、左上、右上、右下、左下):乾豆豉、草果、花椒、茴香、八角;3.餐盤(順時鐘從左上開始):醃菜、樹番茄舂辣椒、豬肉、豌豆粉。

儘管對桌上香料不陌生,但是舂辣椒、醃菜、豌豆粉等料理,對我來說氣味濃烈,我能感受又酸又辣的味覺刺激,皮膚上的毛孔用力呼吸。這些味道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就有同行者的餐盤剩有食物。

稀豆粉

我的最愛是稀豆粉粑粑絲和破酥包。破酥包吃的是麵皮層次,稀豆粉吃的是驚喜。

稀豆粉是豌豆煮成糊,倒入裝有少量粑粑絲的碗裡,花生、香菜為佐料,有鹹醬油和甜醬油兩種吃法,我們當天嘗試的是甜醬油。意外的是,小小一碗目測250g的份量,卻相當有飽足感。綿密溫暖的口感,以及豌豆的甜、花生和香菜的香氣,跟醬油的鹹味搭配,這一小碗層次豐富,每一口都有趣味。

亮麗的稀豆粉,讓人食指大開

亮麗的稀豆粉,讓人食指大開

外衣由層層麵皮堆砌而成的破酥包

外衣由層層麵皮堆砌而成的破酥包

流動的味道,散在生活之中

在舌尖上與華新街相遇的經歷,讓我想起在台北老家附近,有一間看著我長大的泰式料理店。小時候無法理解,為什麼端出菜餚的師傅與櫃檯人員,都是說著一口捲舌音。

現在想起來,他們可能也是受到地緣政治、國內政情影響,從雲南流動到泰國或(和)緬甸,再來到台灣的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何怡璇的沙龍
10會員
5內容數
記錄那些耐放、滋味深邃的吉光片羽。
何怡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26
這次的遊程是朋友小胖規劃的。他有個常掛嘴上的心願:不管是鄉下人還是都市人,鄉下都是他們行旅的選項。
Thumbnail
2023/02/26
這次的遊程是朋友小胖規劃的。他有個常掛嘴上的心願:不管是鄉下人還是都市人,鄉下都是他們行旅的選項。
Thumbnail
2023/01/27
奇怪a,是現撈還是現流?好像都有人講?本文讓你不再傻傻分不清,甚至加碼拍賣員的銷售祕笈,揭開拍賣過程的神秘面紗。
Thumbnail
2023/01/27
奇怪a,是現撈還是現流?好像都有人講?本文讓你不再傻傻分不清,甚至加碼拍賣員的銷售祕笈,揭開拍賣過程的神秘面紗。
Thumbnail
2023/01/12
2019年2月時,我在崁仔頂漁市場待過一段日子。那時是一個求畢業的碩士生。
Thumbnail
2023/01/12
2019年2月時,我在崁仔頂漁市場待過一段日子。那時是一個求畢業的碩士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撰文/攝影:賴芊芝   這次參與的活動是VERSE雜誌的封面故事走讀,也是我第一次來到這個擁有緬甸生活型態的地方,萬利老師以「食」貫穿兩小時的走讀,不同於一般觀光,兩小時的行程中更多的是「吃」背後的來源與意識型態。
Thumbnail
撰文/攝影:賴芊芝   這次參與的活動是VERSE雜誌的封面故事走讀,也是我第一次來到這個擁有緬甸生活型態的地方,萬利老師以「食」貫穿兩小時的走讀,不同於一般觀光,兩小時的行程中更多的是「吃」背後的來源與意識型態。
Thumbnail
你以為緬甸味只能坐飛機長征嗎?新北中和的華新街,素有小緬甸之稱。在華新街一帶,有將近4萬的緬甸新住民在此生活,這條街上沒有手搖飲料,卻有一個奶茶大平台。
Thumbnail
你以為緬甸味只能坐飛機長征嗎?新北中和的華新街,素有小緬甸之稱。在華新街一帶,有將近4萬的緬甸新住民在此生活,這條街上沒有手搖飲料,卻有一個奶茶大平台。
Thumbnail
掃地不清垃圾,洗臉不挖耳朵 只能說那個時候,可能真的想做出一番成績,所以只要有任何的機會,都會想試試看,除了本業的室內設計之外,升級到餐飲的整體規劃,跟著幾個不是酒吧業的餐飲同路人合作,從品牌,商品,到店舖設計,供應商資源,一手包辦。 . 原來是門口那一盤東西啊......... 【免稅店】 研發
Thumbnail
掃地不清垃圾,洗臉不挖耳朵 只能說那個時候,可能真的想做出一番成績,所以只要有任何的機會,都會想試試看,除了本業的室內設計之外,升級到餐飲的整體規劃,跟著幾個不是酒吧業的餐飲同路人合作,從品牌,商品,到店舖設計,供應商資源,一手包辦。 . 原來是門口那一盤東西啊......... 【免稅店】 研發
Thumbnail
半世紀以來,新住民一改過去的刻板印象,以獨特的美食悄悄融入你我的生活。在新北中和華新街,就有超過四十多家緬甸小吃店,以及各行各業達百家商店。這一次,讓作家胖胖樹帶領我們從歷史與植物食材重新認識華新街。 撰文.照片提供=胖胖樹 王瑞閔
Thumbnail
半世紀以來,新住民一改過去的刻板印象,以獨特的美食悄悄融入你我的生活。在新北中和華新街,就有超過四十多家緬甸小吃店,以及各行各業達百家商店。這一次,讓作家胖胖樹帶領我們從歷史與植物食材重新認識華新街。 撰文.照片提供=胖胖樹 王瑞閔
Thumbnail
新北市中和的華新街被大家稱為「緬甸街」。短短一條街上,不只有各種美食,還有著大爹阿孃們飄洋過海的生命故事。地方誌《緬甸街》的編輯團隊,透過在地人的眼光,結合新潮引人的刊物設計,邀請大家一起來緬甸街挖掘文化的珍寶。 撰文.照片提供=鳴個喇叭!緬甸街
Thumbnail
新北市中和的華新街被大家稱為「緬甸街」。短短一條街上,不只有各種美食,還有著大爹阿孃們飄洋過海的生命故事。地方誌《緬甸街》的編輯團隊,透過在地人的眼光,結合新潮引人的刊物設計,邀請大家一起來緬甸街挖掘文化的珍寶。 撰文.照片提供=鳴個喇叭!緬甸街
Thumbnail
你有聽過一句話嗎? 萬華是個咖啡沙漠。 聽到這句話應該會很氣!但如果是真的呢?  萬華又稱艋舺,一府二路三艋舺,歷史課本有讀到,但你知道原來那裏有好多咖啡廳和好聽的故事嗎?我用20杯咖啡,換到了整個艋舺的故事。
Thumbnail
你有聽過一句話嗎? 萬華是個咖啡沙漠。 聽到這句話應該會很氣!但如果是真的呢?  萬華又稱艋舺,一府二路三艋舺,歷史課本有讀到,但你知道原來那裏有好多咖啡廳和好聽的故事嗎?我用20杯咖啡,換到了整個艋舺的故事。
Thumbnail
檳城的華人,或者說馬來西亞華人,除了語言混雜之外,迅速切換語言亦是種平凡的日常,多元文化著實地體現於地方生活空間,以及個人尺度的語言之中。剛開始和當地人閒聊或訪談的時候,對方講了一串華語混英語,我卻有「嗯?我剛剛聽了甚麼?」的感覺。
Thumbnail
檳城的華人,或者說馬來西亞華人,除了語言混雜之外,迅速切換語言亦是種平凡的日常,多元文化著實地體現於地方生活空間,以及個人尺度的語言之中。剛開始和當地人閒聊或訪談的時候,對方講了一串華語混英語,我卻有「嗯?我剛剛聽了甚麼?」的感覺。
Thumbnail
跟人說起澳門美食,未待那個「食」字的發音完結,就已經會出現豬扒包、葡撻等回應,還有那緊接其後,搶閘出場的葡國雞、水蟹粥、杏仁餅……但其實,要數澳門美食,實在還有太多值得人去認識的菜式和歷史,其中包括它,魚湯粉。 魚湯粉,一定不是人見人愛 魚湯粉是緬甸的地道麵食,但其知名度卻比其他緬甸膠兜撈麵低,相
Thumbnail
跟人說起澳門美食,未待那個「食」字的發音完結,就已經會出現豬扒包、葡撻等回應,還有那緊接其後,搶閘出場的葡國雞、水蟹粥、杏仁餅……但其實,要數澳門美食,實在還有太多值得人去認識的菜式和歷史,其中包括它,魚湯粉。 魚湯粉,一定不是人見人愛 魚湯粉是緬甸的地道麵食,但其知名度卻比其他緬甸膠兜撈麵低,相
Thumbnail
九月阴雨天。吉隆坡正中心。 有没有人好奇为什么一个南洋首都再也无法让人感受先贤的足迹,一切似乎被清除过一番,乃至留下的建筑也极少。且看身世相像的乔治市和新加坡,我们依稀可以从老建筑感受当年风光,那曾
Thumbnail
九月阴雨天。吉隆坡正中心。 有没有人好奇为什么一个南洋首都再也无法让人感受先贤的足迹,一切似乎被清除过一番,乃至留下的建筑也极少。且看身世相像的乔治市和新加坡,我们依稀可以从老建筑感受当年风光,那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