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熟悉的市場、鬧街與餐桌上,發現東協好滋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半世紀以來,新住民一改過去的刻板印象,以獨特的美食悄悄融入你我的生活。在新北中和華新街,就有超過四十多家緬甸小吃店,以及各行各業達百家商店。這一次,讓作家胖胖樹帶領我們從歷史與植物食材重新認識華新街。

撰文.照片提供=胖胖樹 王瑞閔

(本文原收錄在2019 年3 月麥浩斯出版的《舌尖上的東協─東南亞美食與蔬果植物誌》,感謝麥浩斯出版鼎力協助,同意轉載。於《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raw-image

因為道路複雜,天下雜誌曾在2001 年《319 鄉向前行》特刊中,稱中永和為「迷宮城市」,網路上有人開玩笑說雙和地區是台北的百慕達三角洲,甚至還流傳了一首〈中永和之歌〉的打油詩,說明雙和地區道路的複雜程度,熟悉雙和地區的人看到大概都是會心一笑吧!

raw-image

我讀大學以後在永和居住了六年,對雙和地區特別感覺親切與熟悉。雙和地區除了聚集了台灣各縣市的外來人口,還有大陳義胞、韓國華僑與緬甸華僑,形成大陳社區、韓國街與緬甸街的特殊風景。不僅有知名的永和豆漿,還可以在永和西北邊嚐到大陳年糕,在中興街買到韓國舶來品,也可以在中和華新街享用緬甸美食。


告別動盪與虐殺的歷史,緬甸華僑前進台灣

中和華新街主要是1960 年代後,緬甸華僑陸續來到台灣所形成的聚落,又有「緬甸街」之稱。由於鄰近中和工業區,加上飲食習慣相似,週末也常有東南亞移工或新住民到這邊消費。除了緬甸餐廳、小吃外,早上菜市場也會販售各式新鮮的東南亞蔬果與香料植物。


1962 年吳尼溫奪取政權,廢除聯邦憲法,開始獨裁統治,實施一連串對華裔及外僑不友善的政策,緬甸華僑開始陸續藉由移民或依親方式遷移至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或歐美。1967 年緬甸甚至發生排華虐殺事件,許多世居於緬甸的華僑紛紛逃離,大規模移民到中國和台灣。


目前居住在台灣的緬甸華僑大約10 萬人,其中約有8 萬人在新北市,光是中和南勢角一帶就聚居了4 萬人左右。從緬甸南部仰光過來的移民,在中和、永和、新店、板橋、土城一帶最多。原本住在上緬甸的居民,則多半聚集在士林、桃園、中壢。一開始華新街只有三戶緬甸華僑居住,後因工業區就業方便,加上親友間互相推薦,緬甸排華事件後來台的華僑幾乎都落腳在華新街一帶。


半世紀的時光,成就新住民第二個家

raw-image

現在華新街上有四十多家緬甸小吃店或餐廳,還有雜貨店、服飾店等各行各業共一百多家商店,多半是由緬甸華僑經營,招牌上寫著緬甸文,而這一切都是從1963年第一家緬甸餐廳「李大媽小吃」開始。在那之後,緬式料理陸續出現,成為南勢角一帶的特殊風景,也填補了緬甸華僑的鄉愁與味蕾。


雖然儀式稍有差異,緬甸也有潑水節文化,人們會在節日時配戴俗稱「潑水節花」的印度紫檀於頭上。其飲食習慣雖然跟泰國類似,卻又有所不同。又因為鄰近中國雲南與印度,華新街上華僑經營的飲食店,除了道地的緬甸口味外,也有印度小吃以及雲南擺夷料理。

緬甸臭豆、辣木、雪燕,這裡應有盡有

raw-image

菜市場裡常出現各種我們不熟悉的植物。最具代表性的,首推串成串燒一般的緬甸臭豆,這是緬甸華僑愛吃的小點心。洛神葉、藤金合歡則是羅望子以外的酸味蔬菜;撇菜根、棕苞米更是華新街季節限定的特殊食材。甚至台灣種苗商曾推行過所謂的奇蹟植物:辣木,也悄悄在這裡出現。還有中藥材刺五加,華新街稱為苦簽簽,來源據說是桃園的忠貞市場。除了藥用,嫩葉跟嫩芽在雲南、緬甸東部與泰國北部都會作為蔬菜食用。

近幾年流行的植物燕窩:雪燕,是花斑蘋婆的樹脂,緬甸街華僑早已進口食用。而緬甸拜拜用的傲搭杯,華新街上只有一家在賣,其實正是台灣常見的肯氏蒲桃。還有可以塗在臉上當保養品的黃香楝,俗稱特納卡,雜貨店裡可以找到整塊的段木,以及加工製成的保養品。而泡茶用的木敦果是芸香科的硬皮橘,也稱為木蘋果,離開華新街,大概只有忠貞市場零星可見,台灣其他地方還真不容易找到這些植物產品。

植物,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食衣住行都需要,可以說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走趟華新街,來碗道地的緬甸魚湯麵,吃看看緬甸臭豆,從植物與飲食開始感受華新街的魅力吧!

raw-image
raw-image

作者介紹:胖胖樹 王瑞閔

作家、插畫家暨熱帶雨林植物愛好者。從孩提至今,夢想打造一座熱帶雨林植物園。為了實現夢想,自大學起一面不斷蒐羅考證相關資料與文獻,一面尋找失落的熱帶雨林植物,足跡遍布全台。同時將這些熱帶植物的紀錄分享在臉書與部落格「胖胖樹的熱帶雨林」。著有《看不見的雨林─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舌尖上的東協─東南亞美食與蔬果植物誌》、《悉達多的花園─佛系熱帶植物誌》。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 年6 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新北市文化》季刊官方網站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好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北市文化季刊的沙龍
91會員
112內容數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撰文/攝影:賴芊芝   這次參與的活動是VERSE雜誌的封面故事走讀,也是我第一次來到這個擁有緬甸生活型態的地方,萬利老師以「食」貫穿兩小時的走讀,不同於一般觀光,兩小時的行程中更多的是「吃」背後的來源與意識型態。
Thumbnail
撰文/攝影:賴芊芝   這次參與的活動是VERSE雜誌的封面故事走讀,也是我第一次來到這個擁有緬甸生活型態的地方,萬利老師以「食」貫穿兩小時的走讀,不同於一般觀光,兩小時的行程中更多的是「吃」背後的來源與意識型態。
Thumbnail
如果地方本身先天條件不足,如何找到獨特的DNA?快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作者:遠見行銷部企劃製作 少子化、高齡化是亞洲國家共同面對的問題,各縣市以地方創生為解決開端,目前在台灣方興未艾,找回在地活力,讓偏鄉也能逐漸發展,新北市政府格外重視,協助地方團隊例如北海論壇創生基地、鳴個喇叭!緬甸街發揮地方特色
Thumbnail
如果地方本身先天條件不足,如何找到獨特的DNA?快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作者:遠見行銷部企劃製作 少子化、高齡化是亞洲國家共同面對的問題,各縣市以地方創生為解決開端,目前在台灣方興未艾,找回在地活力,讓偏鄉也能逐漸發展,新北市政府格外重視,協助地方團隊例如北海論壇創生基地、鳴個喇叭!緬甸街發揮地方特色
Thumbnail
你以為緬甸味只能坐飛機長征嗎?新北中和的華新街,素有小緬甸之稱。在華新街一帶,有將近4萬的緬甸新住民在此生活,這條街上沒有手搖飲料,卻有一個奶茶大平台。
Thumbnail
你以為緬甸味只能坐飛機長征嗎?新北中和的華新街,素有小緬甸之稱。在華新街一帶,有將近4萬的緬甸新住民在此生活,這條街上沒有手搖飲料,卻有一個奶茶大平台。
Thumbnail
●永康地名轉變 鹿鹿靠海大平原? 滿滿的埔姜平原? ●永康早市 肉燥的店家,看起來較勁滋味濃厚,卻彼此有著各自擁護的忠實客人。或許是剛好味道很對味,又或許是老闆很會「開岡」(閩語),看著他們熟悉的向彼此分享著細瑣的日常,就算只是很平凡的問候,也可以看出彼此 至於名稱由來,有分為以下兩個版本
Thumbnail
●永康地名轉變 鹿鹿靠海大平原? 滿滿的埔姜平原? ●永康早市 肉燥的店家,看起來較勁滋味濃厚,卻彼此有著各自擁護的忠實客人。或許是剛好味道很對味,又或許是老闆很會「開岡」(閩語),看著他們熟悉的向彼此分享著細瑣的日常,就算只是很平凡的問候,也可以看出彼此 至於名稱由來,有分為以下兩個版本
Thumbnail
半世紀以來,新住民一改過去的刻板印象,以獨特的美食悄悄融入你我的生活。在新北中和華新街,就有超過四十多家緬甸小吃店,以及各行各業達百家商店。這一次,讓作家胖胖樹帶領我們從歷史與植物食材重新認識華新街。 撰文.照片提供=胖胖樹 王瑞閔
Thumbnail
半世紀以來,新住民一改過去的刻板印象,以獨特的美食悄悄融入你我的生活。在新北中和華新街,就有超過四十多家緬甸小吃店,以及各行各業達百家商店。這一次,讓作家胖胖樹帶領我們從歷史與植物食材重新認識華新街。 撰文.照片提供=胖胖樹 王瑞閔
Thumbnail
新北市中和的華新街被大家稱為「緬甸街」。短短一條街上,不只有各種美食,還有著大爹阿孃們飄洋過海的生命故事。地方誌《緬甸街》的編輯團隊,透過在地人的眼光,結合新潮引人的刊物設計,邀請大家一起來緬甸街挖掘文化的珍寶。 撰文.照片提供=鳴個喇叭!緬甸街
Thumbnail
新北市中和的華新街被大家稱為「緬甸街」。短短一條街上,不只有各種美食,還有著大爹阿孃們飄洋過海的生命故事。地方誌《緬甸街》的編輯團隊,透過在地人的眼光,結合新潮引人的刊物設計,邀請大家一起來緬甸街挖掘文化的珍寶。 撰文.照片提供=鳴個喇叭!緬甸街
Thumbnail
中和華新街市場裡,有一家緬甸傳統雜貨店「阿美家鄉小吃」,店面擺滿緬甸和東南亞的雜貨。這家已經有23 年歷史的小店,到了2009 年由夫妻阿照與阿美接手經營,除了雜貨外,也賣緬甸糕點。許多在地人常來光顧,因為糕點的滋味十分解鄉愁。 撰文=蔡雅婷 照片提供=鳴個喇叭!緬甸街
Thumbnail
中和華新街市場裡,有一家緬甸傳統雜貨店「阿美家鄉小吃」,店面擺滿緬甸和東南亞的雜貨。這家已經有23 年歷史的小店,到了2009 年由夫妻阿照與阿美接手經營,除了雜貨外,也賣緬甸糕點。許多在地人常來光顧,因為糕點的滋味十分解鄉愁。 撰文=蔡雅婷 照片提供=鳴個喇叭!緬甸街
Thumbnail
製作泰式咖哩需要使用棕櫚糖,這也是我最常在越南雜貨店內購買的商品,有次在採購時意外發現老闆的三聲道:對著越南同鄉講越南話、對著台灣人和印尼人講國語,而對著香港人……講粵語!
Thumbnail
製作泰式咖哩需要使用棕櫚糖,這也是我最常在越南雜貨店內購買的商品,有次在採購時意外發現老闆的三聲道:對著越南同鄉講越南話、對著台灣人和印尼人講國語,而對著香港人……講粵語!
Thumbnail
檳城的華人,或者說馬來西亞華人,除了語言混雜之外,迅速切換語言亦是種平凡的日常,多元文化著實地體現於地方生活空間,以及個人尺度的語言之中。剛開始和當地人閒聊或訪談的時候,對方講了一串華語混英語,我卻有「嗯?我剛剛聽了甚麼?」的感覺。
Thumbnail
檳城的華人,或者說馬來西亞華人,除了語言混雜之外,迅速切換語言亦是種平凡的日常,多元文化著實地體現於地方生活空間,以及個人尺度的語言之中。剛開始和當地人閒聊或訪談的時候,對方講了一串華語混英語,我卻有「嗯?我剛剛聽了甚麼?」的感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