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監測、篩檢與疫情治理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防疫漏洞 #檢測 #普篩的幽靈 #彰化血清抗體調查 #疾病監測 #疫情治理
§ 編輯部
五月份台灣爆發社區感染之後,對於防疫究竟出了甚麼問題出現了反省和檢討。其中一些問題需要等日後的研究與調查才能釐清,然而,從相關討論也可看出一些重要的思考方向。其中,冠狀病毒研究專家、中央研究院院士賴明詔在蘋果日報的投書,除了介紹各種科學防疫工具,更婉轉地指出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有些重要的防疫科學研究,台灣做得不夠,甚至因為爭議紛擾使得研究成果無法得到充分運用。
(一)彰化血清抗體調查爭議
這些話讓人想到去年彰化衛生局與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教授合作的血清抗體研究引發的人體研究倫理審查程序爭議。此外,彰化縣是國民黨執政,部分評論者與網民因而對此一計畫產生政治動機乃至陰謀論的聯想,懷疑研究的目的是要挑戰指揮中心的權威與防疫政策。結果引發了遠超過一般學術研究倫理爭議的社會關切與抨擊聲浪。在這場風波之後,台北榮總團隊的血清調查研究不只在公布成果時低調,也遭人檢舉倫理審查程序有問題。之後就再沒有其他研究團隊發表這類研究的成果。
(二)血清調查研究的重要
賴院士文章提到,
「這些資料對流行病學是很重要的數據,如果當時正視這些資料,可能當時就能知道台灣的某些地區或族群可能是帶病毒者,有些帶病毒者是否可能有長期隱性感染?或病毒量波動的情形?這些也可以了解病毒基因檢測的浮動性,為什麼有時陽性有時陰性?這些答案將有助於了解社區病毒分布的嚴重性。這次社區新冠確診病例爆發顯示隱性傳播可能已經存在有一段時間了。」

涉及人體的醫學研究確實需要嚴格遵守倫理規範,但若因為社會政治氛圍導致這類研究的寒蟬效應,那不只會妨礙對Covid-19這個新興疾病的研究,也會對防疫工作造成傷害,畢竟血清學調查研究也是種疾病監測(disease surveillance)的重要手段。這就牽涉到社區疾病監測的課題。
(三)台灣防疫出了甚麼錯?
疫情爆發後,不少國外媒體的報導提到台灣防疫措施重點放在邊境管制,相較之下,疫苗施打落後而檢測明顯不足。國外之前的經驗顯示,光靠邊境管控不足以全面防範威脅。澳洲跟紐西蘭是和台灣一樣採取嚴格邊境管控的國家,但都發生過漏網的感染者入境進而引發社區群聚感染事件。澳洲甚至發生過十起以上來自防疫旅館的感染,可見控制之難。在傳染力更強的變異病毒株出現之後尤其如此。除了邊境管控,強化社區疾病監測也很重要。

過去近一年來,台灣人過著世界各地罕見的正常生活,也普遍存在著「境內沒有病毒,很安全」的預設和心理而低估社區中的風險。最近BBC的報導,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林先和教授接受訪問時就指出,台灣檢測做太少了,醫院對於發燒的病人採檢不足,以致無法及早得知社區感染的發生。此外,報導中提到,調查發現新加坡引發這波疫情的樟宜機場群聚感染是發生在機場的餐廳。而截至目前,台灣尚未全面禁止餐廳室內用餐。
(四)普篩的幽靈
過去其實有專家提出社區可能存在「隱形傳染鏈」的隱憂,並呼籲加強檢測。但「隱形傳染鏈」的說法常被聯想到「普篩」這個在野黨支持而指揮中心反對的措施,「普篩」一詞又被偏頗狹隘地連結到中國政府對整個城市居民進行篩檢的爭議性作法,使得相關討論常夾雜著強烈的黨派對立。
(五)政治化看防疫的危險
疫病的流行常會牽動社會的矛盾與激化政治的對立,Covid-19是場高度政治化的大疫,對防疫措施的態度往往出現強烈的黨派歧異,這在國內與國外皆如此。然而,血清學調查研究以及醫院對疑似案例的採檢都是疾病監測的重要手段。這次台灣爆發大規模的社區感染,除了顯示社區疾病監測的不足,也彰顯了以政治化的角度看待不同防疫手段所可能帶來的危險與傷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科技防疫。#台灣社交距離app #數位接觸者追蹤應用程式 從新冠疫情全球大爆發到現在,不少國家開始採用數位接觸者追蹤工具(digital contact tracing app, DCT app),也積極討論如何使其成為有效且透明的防疫工具。昨天「整合筆記」提到謹慎使用數位科技的原則,才有機會使其
#科技防疫  #隱私保護 #個人資料保護 數據技術與巨量資料之應用在此波COVID-19疫情,被許多國家廣泛用來作為防疫之重要工具,但卻也同時引起是否侵害或限制隱私權與個人資料保護之重要爭議;尤其技術發展往往相對單純,而各國所面臨之真正挑戰往往是在調和技術與權力之衝突。以英國接觸者追蹤程式之發展為例
疫情急轉直下,很多人說「想不到啊」,各界反應錯愕。只是,從學理上來看,在缺乏疫苗、拒打疫苗的情況下,疫情終將來臨並非令人意外的發展。真正該意外的是:從政府到民眾都覺得意外,甚至沒有為這個「意外」做好前瞻性的準備,尤其是醫療與公衛策略調整的準備。
這篇「亞東醫院院內感染與醫院抱怨訊息不報」的報導,指出了一個討論重點: 就是疫情治理的中央化或分權化的傾向與程度問題。至於是否有訊息隱匿這回事,或為何訊息透明度不如身處當中行動者的期待,也得放在這個治理架構中來討論。
「後疫情關鍵字:整合筆記」是五位學者發起建立的粉絲專業,包括劉紹華、李尚仁、 黃于玲、曾凡慈和吳全峰,我們分別是人類學者、歷史學者、社會學者、法律學者。我們五人都是長期做當代醫療相關研究的人文社會科學者,自去年的疫情以來,經常有機會討論交流。除了我們五位記錄編輯,還有幾位忙到不行的防疫醫療專家,提供
#科技防疫。#台灣社交距離app #數位接觸者追蹤應用程式 從新冠疫情全球大爆發到現在,不少國家開始採用數位接觸者追蹤工具(digital contact tracing app, DCT app),也積極討論如何使其成為有效且透明的防疫工具。昨天「整合筆記」提到謹慎使用數位科技的原則,才有機會使其
#科技防疫  #隱私保護 #個人資料保護 數據技術與巨量資料之應用在此波COVID-19疫情,被許多國家廣泛用來作為防疫之重要工具,但卻也同時引起是否侵害或限制隱私權與個人資料保護之重要爭議;尤其技術發展往往相對單純,而各國所面臨之真正挑戰往往是在調和技術與權力之衝突。以英國接觸者追蹤程式之發展為例
疫情急轉直下,很多人說「想不到啊」,各界反應錯愕。只是,從學理上來看,在缺乏疫苗、拒打疫苗的情況下,疫情終將來臨並非令人意外的發展。真正該意外的是:從政府到民眾都覺得意外,甚至沒有為這個「意外」做好前瞻性的準備,尤其是醫療與公衛策略調整的準備。
這篇「亞東醫院院內感染與醫院抱怨訊息不報」的報導,指出了一個討論重點: 就是疫情治理的中央化或分權化的傾向與程度問題。至於是否有訊息隱匿這回事,或為何訊息透明度不如身處當中行動者的期待,也得放在這個治理架構中來討論。
「後疫情關鍵字:整合筆記」是五位學者發起建立的粉絲專業,包括劉紹華、李尚仁、 黃于玲、曾凡慈和吳全峰,我們分別是人類學者、歷史學者、社會學者、法律學者。我們五人都是長期做當代醫療相關研究的人文社會科學者,自去年的疫情以來,經常有機會討論交流。除了我們五位記錄編輯,還有幾位忙到不行的防疫醫療專家,提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中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天進食時間少於 8 小時的人,相比於每日吃食時間為 12 至 16 小時的人,在大約 8 年的時間裡,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要高出 91%。研究還顯示禁食會增加壓力激素,長期實行禁食可能有潛在風險。需要更多研究來確認結果。
Thumbnail
最近霉漿箘開始流行,它是一種呼吸道中常見的病原體,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能引起人們出現如咽痛、乾咳和發熱等症狀,因為黴漿菌肺炎和一般肺炎不同,症狀通常較輕微,所以又稱為「會走路的肺炎」(walking pneumonia),在某些嚴重情況下,可能會演變成肺炎或腦炎。 最近,中
Thumbnail
佛弟子若當生能參與佛塔從無到有的建設,並出資護持或出力興建等,實屬非常難以值遇的功德,真可謂是三世有幸。佛塔建起,必將莊嚴十方法界,利益無盡的六道有情眾生。為佛弟子清淨修持之所賜予加持庇護,惠及子孫後代,福祿綿長,功德增勝。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定期的身體檢查費用昂貴,不光是人類,寵物更是價格不斐 多數狗勾都會有糖尿病的風險與肝臟疾病的問題存在, 毛孩不會說話,有些疾病是隱藏起來我們不會輕易發現的 當病發的六個月內可能都有著最高的死亡風險存在, 等到發現毛孩體內疾病發出警訊時,常常都太遲了:( ​當然身為二毛的馬麻我也
Thumbnail
草藥療法: 在嘗試任何草藥療法之前,請先進行研究並諮詢您的醫生。可能存在您不知道的副作用——例如,草藥可能會干擾您正在服用的處方藥。對於退行性椎間盤突出治療,您可能需要考慮的一些草藥療法是:
Thumbnail
若想要及早發現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可以掌握「急」刻救援 「髓」機應變 「421」口訣。若同時出現臉色蒼白、不明原因發燒、瘀青出血、骨頭疼痛這「4」大症狀,一定要盡快到醫院進行評估,高度懷疑時要安排血液及骨髓「2」項檢查,確診後也「1」定要即早治療、搶時間救命。
Thumbnail
我記得我好幾年前有強力推薦過一本書叫做《疾病的希望》,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心靈跟疾病相關的書籍,使我有很大的震撼。後來我又看了一些相關的書籍,例如《跟身體對話就是跟神對話》等等。看過《疾病的希望》之後的大概一年多後,疫情就爆發了,而這本書一直在我的潛意識中留下了留意下載資料的種子。
Thumbnail
大多數的人都寧可相信疾病,或是處在不愉快的環境,完全都是外在因素造成的,與我們本身的思想、感覺和行為無關。當我們身體出現疾病,可能先假設是遺傳的結果,要不然就是外來物質或環境汙染造成的,雖然這些因素都可能是致病的原因之一,但容易忽略的是,在病魔手中,我們只是無助受害者的這個心念。 很長的一段時間,我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中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天進食時間少於 8 小時的人,相比於每日吃食時間為 12 至 16 小時的人,在大約 8 年的時間裡,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要高出 91%。研究還顯示禁食會增加壓力激素,長期實行禁食可能有潛在風險。需要更多研究來確認結果。
Thumbnail
最近霉漿箘開始流行,它是一種呼吸道中常見的病原體,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能引起人們出現如咽痛、乾咳和發熱等症狀,因為黴漿菌肺炎和一般肺炎不同,症狀通常較輕微,所以又稱為「會走路的肺炎」(walking pneumonia),在某些嚴重情況下,可能會演變成肺炎或腦炎。 最近,中
Thumbnail
佛弟子若當生能參與佛塔從無到有的建設,並出資護持或出力興建等,實屬非常難以值遇的功德,真可謂是三世有幸。佛塔建起,必將莊嚴十方法界,利益無盡的六道有情眾生。為佛弟子清淨修持之所賜予加持庇護,惠及子孫後代,福祿綿長,功德增勝。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定期的身體檢查費用昂貴,不光是人類,寵物更是價格不斐 多數狗勾都會有糖尿病的風險與肝臟疾病的問題存在, 毛孩不會說話,有些疾病是隱藏起來我們不會輕易發現的 當病發的六個月內可能都有著最高的死亡風險存在, 等到發現毛孩體內疾病發出警訊時,常常都太遲了:( ​當然身為二毛的馬麻我也
Thumbnail
草藥療法: 在嘗試任何草藥療法之前,請先進行研究並諮詢您的醫生。可能存在您不知道的副作用——例如,草藥可能會干擾您正在服用的處方藥。對於退行性椎間盤突出治療,您可能需要考慮的一些草藥療法是:
Thumbnail
若想要及早發現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可以掌握「急」刻救援 「髓」機應變 「421」口訣。若同時出現臉色蒼白、不明原因發燒、瘀青出血、骨頭疼痛這「4」大症狀,一定要盡快到醫院進行評估,高度懷疑時要安排血液及骨髓「2」項檢查,確診後也「1」定要即早治療、搶時間救命。
Thumbnail
我記得我好幾年前有強力推薦過一本書叫做《疾病的希望》,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心靈跟疾病相關的書籍,使我有很大的震撼。後來我又看了一些相關的書籍,例如《跟身體對話就是跟神對話》等等。看過《疾病的希望》之後的大概一年多後,疫情就爆發了,而這本書一直在我的潛意識中留下了留意下載資料的種子。
Thumbnail
大多數的人都寧可相信疾病,或是處在不愉快的環境,完全都是外在因素造成的,與我們本身的思想、感覺和行為無關。當我們身體出現疾病,可能先假設是遺傳的結果,要不然就是外來物質或環境汙染造成的,雖然這些因素都可能是致病的原因之一,但容易忽略的是,在病魔手中,我們只是無助受害者的這個心念。 很長的一段時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