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Covid-19的距離】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在雙北升三級不久的某天清晨,我因上腹部疼痛難耐而醒來。過往經驗告訴我,這不是一般肚子痛或腸絞痛,而是很不尋常的刺痛,而且我竟然找不到痛點來源,變換姿勢也無法更舒緩。在連續上兩次廁所都沒有改善的情況下,我撥了國泰醫院急診室的電話,詢問他們是否還有看診。總機小姐跟我說目前是有分流的,只要我不走 Covid-19那邊,急診內科依舊可以收病患,但請確實做好防護措施 (就是戴口罩)。

搭著Uber抵達國泰醫院之後,我看到路邊架起了一個個帳棚,這是讓疑似有新冠肺炎症狀的民眾做篩檢的設置,我繞過它們來到國泰醫院急診室的門口,在檢傷分流站拿出了我的健保卡,根據規定掃QR code、告知旅遊史以及是否有發燒、咳嗽。接著走進了急診室,沿著地板上的指示來到急診內科。人很少,醫生很快地叫我去問診,並安排抽血、照胸部X光、驗尿。過不久醫生告訴我從血檢結果來看,我得了「急性胰臟炎」,需住院治療,但現在因為疫情,醫院病房挪了部份做為隔離病房之用,因此目前沒有床位,只能在急診留觀室治療並等候。

我在劇痛中點了點頭表示理解,然後我就被收到急診留觀室的第六床,旁邊就是急診室住院醫師的工作台,護理師很迅速地來幫我打點滴和止痛針,急性胰臟炎的處理最重要的就是要禁食禁水,讓腹腔休息,再利用靜脈注射補充營養和電解質。

打完針的我應該昏睡了一會兒吧!然後被很大聲的廣播驚醒:「A組淨空!」「B組Stand by!」接著原本在外面等候叫號的病人都被趕了進來,護理師們忙著安置坐輪椅的病患和家屬,要大家稍安勿躁,因為外面即將有確診病患通過,因此必須請大家先進來迴避。待確診病患被送至負壓病房後,所經過的地方會立即進行消毒,這樣的流程至少需要30分鐘,等候期間醫生會持續叫號問診,但不能上廁所、裝水、照X光或電腦斷層,也不能進出急診室 (這些都需要先經過外廳),請大家多多配合。

急診內科厚重的門關上的那一瞬間,我覺得自己好像在演一部末日科幻片。現在,我們所有人都在同一條船上了,不管是已經看好等著領藥的病患,或是陪阿北來一直在滑手機的年輕人、推著老奶奶進來的外籍看護、從外表看不出病況的一對中年夫妻,或是像我這樣不幸在全台疫情最嚴峻的時刻罹病而在急診室停留的急性胰臟炎病患...。

我們都只能在這裡,配合地等著。因為外面,是比我們每一個人都還要大的事情。

Covid-19的病毒正在移動中,即使在最小心防護下,它也可能溜到我們看不到、追不上的地方。而這個病毒所搭乘的移動工具,就是人類,也就是這位確診的病患,無論是什麼原因讓他成為了這個載體,我們只能求在移動的過程中,病毒沒有擴散或遺留到其他地方。而我們唯一能仰賴的,就是那些穿著隔離衣的醫護人員,一個個像戰士一樣在門外等候,把病患從救護車上接過來,送進病房進行治療。

本來這三天只是很個人的體驗,但有機會貼身與這些戰士們相處72小時才轉到內科病房的我,決定用這個系列文記錄一下這三天的所見所聞。【我與Covid-19 的距離】除了是為自己留下回憶,也因為我覺得這群默默守候著全台人民健康的幕後英雄們為我們做的許多事,需要被看見。

最後則是希望能讓那些屌兒郎當、不當一回事的人知道,我在急診室親眼看見的疫情現況,並不是一句「沒那麼衰吧!」就可以打發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是破口,在我們最掉以輕心的時候。而這些鬆散的時刻,都可能是病毒悄悄擴散的時候。

請珍惜生命,好好待在家。
戴口罩、勤洗手、不聚眾、不散播謠言、不盜聽塗說。
我們一起度過這個關鍵的時刻。

(未完待續...)

ps. 寫這篇序文的時候,我已經準備出院囉!身體雖然還有些發炎後的後遺症需靠止痛藥,但已漸漸恢復起色,也開始恢復流質飲食,請大家不要擔心喔~

pps. 感謝客戶們的體諒,在第一時間要我好好休息,他們會進行後續安排,讓我無後顧之憂地在醫院接受治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醫護人員真的超辛苦的,這個時候生病真的太可怕了
豌豆莎拉-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6/01
嗚嗚沒錯,生命的 timing 真的很不巧!但也因為這樣,才有機會貼身觀察到急診室醫師和護理師們在疫情爆發下的日常。
avatar-img
豌豆莎拉的沙龍
11會員
14內容數
當雙北疫情升三級的當頭,我因為急性胰臟炎而住在急診留觀室三天。【我與Covid-19 的距離】記錄了這72小時與防疫英雄們共處一室所發生的點點滴滴。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直以為自己可以保持天選之人的名頭,不會有被他人戳鼻孔的機會,但是六月二日的早上四點多我終於還是自己叫119,把自己送進了大醫院的急診室,今年第二次進急診室了>.<。
Thumbnail
一直以為自己可以保持天選之人的名頭,不會有被他人戳鼻孔的機會,但是六月二日的早上四點多我終於還是自己叫119,把自己送進了大醫院的急診室,今年第二次進急診室了>.<。
Thumbnail
上週四月底的週末,我突然感染了病毒性腸胃炎,情況十分嚴重,腸胃整個腫脹卡住,只好趕緊前往急診。然而,即使到了大醫院,也沒有床位可供使用,因為整個醫院都爆滿了,病毒性腸胃炎大流行中。我只好躺在臨時床位上治療,同時等待看看是否能夠排到床位。因此,這篇文章就是老套的大病初癒後的感想,並提醒大家身體的重要性
Thumbnail
上週四月底的週末,我突然感染了病毒性腸胃炎,情況十分嚴重,腸胃整個腫脹卡住,只好趕緊前往急診。然而,即使到了大醫院,也沒有床位可供使用,因為整個醫院都爆滿了,病毒性腸胃炎大流行中。我只好躺在臨時床位上治療,同時等待看看是否能夠排到床位。因此,這篇文章就是老套的大病初癒後的感想,並提醒大家身體的重要性
Thumbnail
終究還是躲不過(不是天選之人啊) !幸好是制度建立較完善時才確診!?COVID-19確診總人數繼續攀升,而自己也成為其中一員。人生劇本總是出其不意,得到了就面對吧! 確診日記 (如果能不要寫這篇該有多好)+快篩陽確診評估視訊門診經驗分享
Thumbnail
終究還是躲不過(不是天選之人啊) !幸好是制度建立較完善時才確診!?COVID-19確診總人數繼續攀升,而自己也成為其中一員。人生劇本總是出其不意,得到了就面對吧! 確診日記 (如果能不要寫這篇該有多好)+快篩陽確診評估視訊門診經驗分享
Thumbnail
竟然跟上流行, 在今年的勞動節我也確診新冠omicron, 雖然快篩陰性兩次, 但是左邊喉嚨已經開始疼痛, 再加上良人快篩陽, 被良人抓去一同步行至雙和醫院新冠急門診排隊看診及PCR、領藥. 約莫近兩個小時之後回家途中, 儘速採購居家照護十天所需要的食材. 從來沒有經歷過如此難忘的勞動節.
Thumbnail
竟然跟上流行, 在今年的勞動節我也確診新冠omicron, 雖然快篩陰性兩次, 但是左邊喉嚨已經開始疼痛, 再加上良人快篩陽, 被良人抓去一同步行至雙和醫院新冠急門診排隊看診及PCR、領藥. 約莫近兩個小時之後回家途中, 儘速採購居家照護十天所需要的食材. 從來沒有經歷過如此難忘的勞動節.
Thumbnail
急診內科厚重的門關上的那一瞬間,我覺得自己好像在演一部末日科幻片。現在,我們所有人都在同一條船上了,不管是已經看好等著領藥的病患,或是陪阿北來一直在滑手機的年輕人、推著老奶奶進來的外籍看護、從外表看不出病況的一對中年夫妻,或是像我這樣不幸在全台疫情最嚴峻的時刻罹病而在急診室停留的急性胰臟炎病患...
Thumbnail
急診內科厚重的門關上的那一瞬間,我覺得自己好像在演一部末日科幻片。現在,我們所有人都在同一條船上了,不管是已經看好等著領藥的病患,或是陪阿北來一直在滑手機的年輕人、推著老奶奶進來的外籍看護、從外表看不出病況的一對中年夫妻,或是像我這樣不幸在全台疫情最嚴峻的時刻罹病而在急診室停留的急性胰臟炎病患...
Thumbnail
五月初,當華航諾富特事件繼續燃燒之際,某個陰影也悄悄地壟罩在我的身上。 在快樂地渡過母親節與老公生日等許多大餐之後,5月11日,午夜睡前,我坐在電腦前奮力爬格子,而腰痠背痛的不適感卻一陣陣襲來。 我以為是滑鼠用太久了,關了電腦趕快去睡覺,沒想到,睡到凌晨三點多,我的右上胃開始悶痛,痛感一直延伸到右
Thumbnail
五月初,當華航諾富特事件繼續燃燒之際,某個陰影也悄悄地壟罩在我的身上。 在快樂地渡過母親節與老公生日等許多大餐之後,5月11日,午夜睡前,我坐在電腦前奮力爬格子,而腰痠背痛的不適感卻一陣陣襲來。 我以為是滑鼠用太久了,關了電腦趕快去睡覺,沒想到,睡到凌晨三點多,我的右上胃開始悶痛,痛感一直延伸到右
Thumbnail
感謝醫療人員給我如此堅實的防疫措施,謝謝大家的共同努力。
Thumbnail
感謝醫療人員給我如此堅實的防疫措施,謝謝大家的共同努力。
Thumbnail
第五日 『大概要死了吧?』 在劇烈的咳嗽之後的喘息間,腦中突然浮現了這個想法。 雙手因撐在洗手台邊緣而泛白,心臟快速的跳動著,瞥了鏡中的自己一眼,似乎消瘦了少許。 感受著頭部的熱量,以及那宛若要突破皮膚表層的脹痛感,緩緩閉上眼睛。 我想活下去。
Thumbnail
第五日 『大概要死了吧?』 在劇烈的咳嗽之後的喘息間,腦中突然浮現了這個想法。 雙手因撐在洗手台邊緣而泛白,心臟快速的跳動著,瞥了鏡中的自己一眼,似乎消瘦了少許。 感受著頭部的熱量,以及那宛若要突破皮膚表層的脹痛感,緩緩閉上眼睛。 我想活下去。
Thumbnail
我們發現有一種「緊張型」的病人,只是剛開始發燒,或出現輕微咳嗽等症狀,就衝來急診就醫。確認過X光沒事後,我們就會趕緊開藥讓病患回家,並衛教他輕症其實不需要直接來醫院急診,如果反而被其他人傳染更嚴重的疾病。那民眾一定有疑問,在目前的疫情下,如果我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症狀時,到底是要去診所還是醫院?
Thumbnail
我們發現有一種「緊張型」的病人,只是剛開始發燒,或出現輕微咳嗽等症狀,就衝來急診就醫。確認過X光沒事後,我們就會趕緊開藥讓病患回家,並衛教他輕症其實不需要直接來醫院急診,如果反而被其他人傳染更嚴重的疾病。那民眾一定有疑問,在目前的疫情下,如果我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症狀時,到底是要去診所還是醫院?
Thumbnail
這篇是私人心情記事,因為太害怕立flag所以過了好幾天才敢寫出來。
Thumbnail
這篇是私人心情記事,因為太害怕立flag所以過了好幾天才敢寫出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