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的藝術

花錢的藝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某日在路上遇一舊友,站著說了幾句話,隨後他離去。看著他漸走漸遠的背影,突然一股很奇特的印象浮了出來,竟是:這個人不花錢!

raw-image

那幾天又與三、五個朋友一聊,發現社會上不花錢的人其實頗多。注意,這裡只說花錢,還不是說揮霍。

花錢,據說亦是要學習而來。不學,便不會。

有的人有不少錢,但他買東西,卻「不花錢」。譬似他買房子(往往還買好幾幢),買車子,買鞋子,買衣服,甚至說買唱片、買書、買茶壺、買骨董……但不花錢。

他喜歡擁有,擁有實質,能放在手邊的東西。卻不大去做「把錢付出去,而沒取回東西」的事;如吃飯吃掉、喝酒喝掉、抽菸抽掉、坐車坐飛機坐掉、住旅館住掉、旅行旅掉、雇嚮導雇掉、看戲看電影看掉、聽演唱會聽相聲聽掉、坐咖啡館坐茶館坐掉、按腳底按摩按掉、繳瑜伽課法文課書法課學費繳掉、請人吃飯喝酒請掉、送人茶葉送人蜂蜜送人酸梅、荔枝、咖啡豆送掉、打小麻將輸掉、捐慈善捐掉等等。

他不花這一類的錢,卻後來會終於花到另一類的錢。那天和朋友站著等公車,他指著車站後的大樓,謂:像大樓管理員,看來是不花錢的。他原本的工作退休了,猶有些許餘裕,不思浪費,何不做大樓管理員,也好有些收入。然這收來的入,卻從不花。

似這般的大樓管理員,一輩子省吃儉用,有的銀行戶頭裡亦有個三五百萬的,你道這三五百萬他自己用得上嗎?難也。多半後來讓好朋友借去急用,或讓自己的兒女投資耗去,或被親戚倒去,或甚至被自己莫名其妙的理財(如買股票)給賠去。

被自己沒事取去「花錢」花掉的,幾乎是未之聞也。

這就像有的孝順小孩常奉錢給父母並叮嚀父母常出門花花錢,吃點好的玩點好的,別到了後來只能用這些錢買藥而已是一樣道理。

究竟哪些人不花錢?一、個性內向與生活保守的人——對於外界不多探知,亦不敢奢言享樂者。二、深嗜埋頭工作者——如學者矢志讀書做研究。如企業家矢志研發開展業務。如計程車司機矢志多跑一些車程。如著書立說者矢志伏案寫作。如音樂演奏家矢志練琴……他們連休假都無暇顧了,焉有閒工夫花錢?三、軍公教人員——傳統上固守撙節之美德,且矢志保住每月薪俸一如保疆衛土,亦不敢發展花錢之妄念。四、另就是所有隱隱自認錢積來不易、不想輕易將錢用去者。

如此可知不花錢,是一種心理狀態。如若不變動這樁心理狀態,即使錢財豐厚有餘,亦不會起意去花它。

主要是,太有「錢」這樣東西之念,而太無「花」這樣行為之念。

除非在生活文化上一步步培養出諸多的快樂與追求這快樂自然會用到錢的觀念,否則不可能乍然說花錢就花錢也。

有朋友特別觀察,太多在公家機關上班之主管,凡用錢,皆先念及用公家之錢。如旅遊,總是在公務考察時盡情旅遊,甚至一年中出國多次以達臻他旅遊之興。而公務之外的旅遊,遂少作矣。為什麼?乃不願花自己荷包裡的錢也。

哪怕自己賺相當豐厚的錢,哪怕自己愛極了旅遊,卻也不願自掏腰包旅行,此何者?便是說什麼亦不想花錢也。然而錢不就是賺來為了花嗎?他何嘗不知,但竟然就是下不了手!這是幾百年來的國民思維問題,甚至幾千年亦可能。要改造它,是巨大的心靈或宗教工程。

人生實有頗多的觀察點;去花(to spend)?抑是去儲(to save)?這便是課題所在。

avatar-img
舒國治的沙龍
1.8K會員
114內容數
你理想的下午,是什麼樣子?在《理想的下午2020》專題中,舒國治將引領讀者一起從美食、遊記、生活所感,踏往理想午後的真諦。在理想的下午,好好珍惜那突然浮出的美妙空檔,抬頭看一眼夕陽的光暈,啜一口台北人理應擁有的白葡萄酒,嚼幾片彈牙香滑的鵝肉,在咖啡館翻一下日本人精心編出的不懂日文之人也能讀的雜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舒國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光陰似箭,我這一年的《理想的下午2020》專題寫作,轉眼已至尾聲。到九月的月底,這一年的寫作,即告結束。屆時我將離開方格子一段時間,去進行另一些計畫。原先專題內的付費內容,將會陸續轉為 vocus Premium 文章,如果還想回味的朋友們,請訂閱 vocus Premium 即可。
這一片橫放在你面前的景致,隨時受光的變化,也隨時受雲的變化,更偶而受雨的變化,是你到九份最主題的享受。我曾經看過一大片雲自海的方向飄過來,愈來愈貼近九份...
基隆有不少古蹟砲台,頗可登高懷古。然基隆的城市侷促緊壓景致,更是我自少年一逕喜歡的探看主題。有一股淡淡的哀愁...
光陰似箭,我這一年的《理想的下午2020》專題寫作,轉眼已至尾聲。到九月的月底,這一年的寫作,即告結束。屆時我將離開方格子一段時間,去進行另一些計畫。原先專題內的付費內容,將會陸續轉為 vocus Premium 文章,如果還想回味的朋友們,請訂閱 vocus Premium 即可。
這一片橫放在你面前的景致,隨時受光的變化,也隨時受雲的變化,更偶而受雨的變化,是你到九份最主題的享受。我曾經看過一大片雲自海的方向飄過來,愈來愈貼近九份...
基隆有不少古蹟砲台,頗可登高懷古。然基隆的城市侷促緊壓景致,更是我自少年一逕喜歡的探看主題。有一股淡淡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