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們周邊的環境與人,以及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內心環境會影響我們的思考與行為嗎?
包括我們的居住位置、工作環境、身邊的人,還有我們的內心都會型塑我們的消費方式,有可能一不小心就養成存不到錢的習慣。
以下是我個人經驗閒聊,趕時間的朋友可以跳過直接看後面整理個七點習慣喔。
過去我在台北市的上學、實習,就住在超級熱鬧的公館,要去師大夜市、東區、西門町、北車都無敵方便。
走路就可以逛到各種服飾店、書店、咖啡店、小吃、異國料理餐廳,真的可以說是應有盡有。
老實說我以前的夢想就是繼續住在這個區域,最好可以在學校工作,這樣就可以每天在台大校園散步、悠哉地喝飲料、跟朋友聊天。
現在的我南漂到中部,住在一個小鎮上,去各個地方都要騎機車(以前在台北走路、騎腳踏車的精神蕩然無存),也沒有那麼多各式各樣有趣的店,最多的就是小吃店、飲料店、診所跟藥局吧XDDDD 真的是個以基本民生需求為主的商業生態。
所以你要問我現在平時會不會被勾起很多購物慾,我只能說也沒那個機會。好像錢就這樣不知不覺省下來了。
好了,久等了,終於要進入正題,到底有哪七個讓人存不到錢的習慣呢?
1 衣服不能重複
一個禮拜如果穿了重複的衣服會覺得丟臉、不好意思。
我是說真的,我真的親耳聽過有人這樣講。我想那個人一定是身邊的人曾跟他說過「誒,你是不是某某天也是穿這件?」這樣不知是有意無意的問候。
老實說,就跟看團體照一樣,大家都先看自己,很少有人會一直去注意別人的樣子。而且我們也不用為了這種老是在意別人外觀的人多花錢。
2 身材焦慮
會被身邊的人批評身材,因此抱著對身材的焦慮感去上健身房或是其他運動類型的課程。我覺得如果是自己真的喜歡或是為了健康去運動、買課程這些都很好。但檢視一下自己的內心,如果是因為「別人」造成你的焦慮,不然你本來對自己的狀態也是很自在、滿意的話,那你是為了誰花錢呢?
3 要跟上大家的行頭
周邊的人都用名牌、高級品,自己不得不勉強也跟著買同等級的用品。這個真的有點無解,畢竟這是一種社交、環境的潛規則。就像〈穿著Prada的惡魔〉裡面的安海瑟薇也是從對時尚不在乎的小文青,變成超級有型的時尚OL,讓同事和老闆都對她的印象煥然一新。怎麼辦呢?只好多賺點錢或是換個環境吧(?!)
4 一出門就可以逛街
平時活動範圍充滿各種誘人的商店、廣告、促銷活動,散步即逛街,家裡以外的地方就是個巨型賣場,你說說這樣能不被挑起購物慾嗎?
5 歡迎光臨網路商店大街
常看FB、IG、Youtube、團購社團、逛網購、代購網,不用走出門也很好逛,腦波一弱就下單了。
6 外食、外送
習慣了外食、外送,沒有自煮的習慣,漸漸對外食的高價位習以為常。你說自己開伙沒有比較便宜,這可能不假,但是如果以同樣價格可以換取的食物品質、健康價值來說,我覺得自己煮還是比較划算。不過很多人應該是迫於環境因素或是時間限制所以無法開伙。那真的也只能買相對較便宜的小吃了,不過千萬別習慣性地叫個兩三百塊的餐也不以為意(當然你很有錢就另當別論了,想花多少就花多少)。
7 娛樂消費太高
太多聚餐、約唱歌、約電影,餐餐幾百塊上下,甚至千來千去,不知不覺間就就花掉太多錢。這點可能需要每個月設定個自己可以接受的預算來控制。
回到核心,人的思考與行為是我們自己本身與環境互動之下的產物。
我們並不堅強到可以不受環境影響,但也沒有弱小到完全受制於環境。
消費行為也是如此。
在《禪與掃除 禪學思維X德國式整理術》這本書中有兩個觀念對克制物慾非常有用。
1. 不要和他人比較
放棄優劣、高下、勝負等等的二分法思考。擺脫嫉妒與羨慕,找回心靈的平靜。
2. 擁有自己的生活哲學、思維與風格
擁有自己的一套哲學與生活方式,儘管被大量資訊、外在刺激衝擊,也可以分辨自己需要、不需要什麼。
下面引述書中的這段文字我真是愛死了,好想請位大師寫下這句禪語掛在我家牆上哈哈哈。
有句禪語叫「水急不流月」。
意思是不管河川多湍急,
映照在水面上的明月也不會隨波逐流。
擁有明確的自我,
就如同水面上的明月,
不會被資訊或流行牽著鼻子走。 枡野俊明
如果我們能瞭解自己,自己想做的事、財務目標、喜愛珍惜的人事物,就可以將眼光放在這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遠離其他讓人分心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