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台灣疫情下的演員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2021年5月,台灣面臨第一次COVID-19進入社區,而疫情在短短半個月內一發不可收拾,第一個受到衝擊的就是藝文娛樂產業,目前已經進入長達一個多月的三級警戒,這段時間這些相關的工作者們所有工作都停擺,這些日子是怎麼過的呢?

台灣在5月中開始實施了三級警戒,最高級為四級,但在國外的媒體的眼裡,我們已經是軟封城等級,也就是所有娛樂場所、非民生所需之營業場所皆關閉,企業分流上班或甚至直接WFH(Work From Home),即便百貨公司仍開著,只有寥寥無幾的客人,甚至這些人如果說自己在逛街,可能會在社群媒體上被公開撻伐。


台灣對於疫情格外警戒的風氣,使得台灣的藝文娛樂產業自主性地迅速停下,雙北三級警戒剛好是週五(5/14),所以前一天還未明朗是否會變成三級的時候,就已經看見許多藝文表演團體正好當天有演出的,都在掙扎著是否停演,但不管最後的決定為何,都是頂著巨大的壓力,一部作品的演出最小動輒十幾萬,大者動輒幾千萬,但輿論的壓力也是團體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畢竟觀眾安危最大,但可能也沒人能預料得到,那一天,是近期我們能夠看成一部電影或是一齣戲的最後一天。

全台三級警戒前

其實2020年2月,劇場就已經經歷過了一次寒冬,只是這次來得又急又快,而且五月到八月正好是各種活動的旺季(如:台北藝穗節、金穗獎、金馬經典影展等),在所有事情都在籌備甚至已經舉辦的同時,的確對所有相關人士來說都是晴天霹靂,而且不同於去年尚未進入社區感染的階段,那時候電影院、劇場、展演場所都持續開放,只是觀眾席以及舉辦有各種嚴格規定,但這次是完全停業,而且甚至無法預測解封的時間,於是這一波的疫情相比上次,給了台灣藝文工作者更多的絕望感,影響層面也擴大,不只現場表演停演,影像作品也全數停拍。

延伸閱讀:解封後就能「歌舞昇平」嗎?連紓困都無法申請的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raw-image

在五月初諾富特飯店及華航開始爆發感染的時候,其實影像跟藝文產業就已經如坐針氈,我正好在拍影集以及廣告,記得那時候只要不是演員的工作人員,就把口罩戴緊緊,所有工作人員沒有人敢脫下口罩,因為「一人確診,全組停拍」,更別提其中有明星,如果染疫必定引發軒然大波。另外因為整個電視劇或廣告,總是會有特約演員及環境演員的加入,所以每天可能都有完全不同的人會出入劇組,但工作人員與固定班底就是長時間在同個空間工作,所以怎樣確保自己的健康安全,一直以來都是在影像或是舞台劇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有時甚至被當成敬業的象徵。

但做得再多,疫情還是爆發了。

在家的學院訓練

表演訓練,在傳統上是除了面對面以外,很難用其他的方式做教學的,即便從古至今仍有用文字(如:《演員與標靶(Actor And The Target)》)、影像紀錄(如:Masterclass)的各種表演訓練或方法,但效率絕對不及直接「面對面操作」,畢竟表演本身就是關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藝術,當人無法跟人接觸的時候,那就產生了戲劇訓練的困境,就是我們難以透過人的各種身體反應或呼吸,甚或我們常常說的「能量」來評斷自己應該給什麼反應,老師也難以用「不在場」的方式作出精準的判斷與指導。

raw-image

去年各個國家的表演學校與劇場,就已經在嘗試無法當面排練的過程中,視訊工具究竟能不能彌補這樣的缺陷?去年曾看過旅英的朋友在最後畢業製作時,碰到了疫情,於是全體表演學員都使用視訊軟體錄製自己的表演影像,再透過後製剪輯,剪成用視訊畫面對戲的呈現影片,從中就會看見這樣操作的困難與抉擇,畢竟是舞台劇的訓練與呈現,演員所使用與傳遞的能量,與我們平常用電腦看劇的表演是不一樣的,表演會因為場域大小以及現場是否有觀眾的關係,演員會選擇不同的表演方式,而現在必須在家呈現舞台劇,就變成演員必須抉擇我現在該是「劇場表演」還是「鏡頭表演」呢?

事實上我認為這個問題,無疑幫助到了還在初學表演的人,因為原本這樣的疑問,可能會是出了社會且還在繼續留在產業,而且還要剛好有劇場與影像的工作機會,才會迸出這樣的困惑,而到這個時候通常都得靠自身的摸索與工作上的挫折,才有辦法學習到相關的經驗,這次的疫情完全體現出了演員在表演場域不同面臨的抉擇,而且是更極致的,因為這次的鏡頭甚至是沒有攝影師,放出來的螢幕也只是不到四吋的大小,任再厲害的演員這都是不小的挑戰。

而這次台灣的疫情剛好發生在學期末,所以大部分的戲劇系學生不管上了怎麼樣的表演課,絕大部分的時間還是面對面授課的,只有最後一個月進入視訊教學,通常這個時候都到了呈現階段,我想這是對老師與學生最殘酷的挑戰,因為所有的準備與訓練,都是以現場表演為主,即時要改為鏡頭錄製,甚至無人可以對戲排練的狀態下,就要變成改為用獨白呈現或是只聽對方的聲音來跟空氣對戲,而呈現的影片可能是直播或者錄製後剪接,其實默默地因此將劇場與影像做出了某種融合,而在這個時刻能夠做出非常好的平衡的演員,就會有從來沒有看過這樣表演形式的驚喜發生。

持續暖身的藝文工作者們

驟失各種案子的藝文工作者們,除了忙於紓困申請以及料理生活雜事,其他時間大概就是想盡辦法維持生活的穩定,健身房關了,開始尋找在家健身的方法;打工的地方停業,開始尋找能在家賺到錢的機會;排練場關了,開始尋找能夠持續演戲的方法。

raw-image

兩週前開始組織了視訊的讀劇會,透過臉書上的社團功能,將有興趣的演員、編劇、導演統統加入,靠每個人提供自己有興趣的劇本,並直接相約時間,用視訊軟體直接用讀的方式演完一整齣戲,主要的目的除了讓大家能夠多讀到各種沒有讀過的劇本外,也同時透過鏡頭持續暖身,希望疫情之後能夠不用花費太多的力氣就把演戲的感覺找回來,而且也可以透過這樣的活動讓有相同困境的人們多了一個緩解焦慮與壓力的管道。

raw-image

這次疫情也碰到有些劇團開始將原本的表演影像紀錄,透過有期限限制的方式,放在公開平台上播出,來鞏固原本的粉絲,讓沒辦法進劇場看戲的人能夠聊表「思鄉」之情,也可以趁勢讓原本不易傳播的劇場表演透過影像的方式汲取更多潛在觀眾。另外也有劇團將可以鏡頭化的劇場訓練或表演,用類似節目直播的方式,來做觀眾的互動與娛樂,也是另一種疫情下的權衡與嘗試。

在三級警戒持續延長的狀況下,劇場或影像必定會是最受衝擊的產業之一,而就算降級之後又會再回到一個要重新建立信心的緩慢復甦的階段,不僅是觀眾需要有勇氣肩並肩一同在同一場域花超過一小時,也考驗團體是否願意再承受疫情尚未結束的風險,相信在台灣看見疫情結束的曙光之時,藝文產業還需要更久的時間才會撥雲見日,但我想這段辛苦的時間,這些極富創意的人一定會找到適用於這段時間的出路,說不定這也就成為接下來能夠持續發展的方式,但也同時希望這座島嶼不需要太久的時間,就能擺脫疫情的陰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簡嵩恩的沙龍
8會員
8內容數
簡嵩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2/27
勇奪第五十八屆金馬獎最佳紀錄長片的《時代革命》,紀錄香港反送中運動的過程,在金馬影展中也獲得觀眾一致的推薦與好評,究竟是什麼樣的魅力讓一部紀錄片造成如此強大的迴響呢?又因為這樣的紀錄片給金馬獎與台灣影迷什麼啟示?
Thumbnail
2021/12/27
勇奪第五十八屆金馬獎最佳紀錄長片的《時代革命》,紀錄香港反送中運動的過程,在金馬影展中也獲得觀眾一致的推薦與好評,究竟是什麼樣的魅力讓一部紀錄片造成如此強大的迴響呢?又因為這樣的紀錄片給金馬獎與台灣影迷什麼啟示?
Thumbnail
2021/09/19
第五十六屆金鐘獎即將在十月二日舉行,台灣戲劇自從OTT平台與外國頻道進駐後,產生了不同於以往的質變,同時也大量啟用了新舊面孔,更值得一提的是劇場與電視劇的人才越來越緊密地交流,在這邊就來介紹本屆入圍者是同時能在劇場與影視看見的演員吧!
Thumbnail
2021/09/19
第五十六屆金鐘獎即將在十月二日舉行,台灣戲劇自從OTT平台與外國頻道進駐後,產生了不同於以往的質變,同時也大量啟用了新舊面孔,更值得一提的是劇場與電視劇的人才越來越緊密地交流,在這邊就來介紹本屆入圍者是同時能在劇場與影視看見的演員吧!
Thumbnail
2021/07/23
台灣開始開放18歲以上注射疫苗意願登記,並已陸陸續續有符合資格者在這週開始前往注射,由於先前僅開放50歲以上民眾施打,鮮少有50歲以下的人提供施打經驗,這邊將自己施打後經歷的副作用提供給需要的人參考。
Thumbnail
2021/07/23
台灣開始開放18歲以上注射疫苗意願登記,並已陸陸續續有符合資格者在這週開始前往注射,由於先前僅開放50歲以上民眾施打,鮮少有50歲以下的人提供施打經驗,這邊將自己施打後經歷的副作用提供給需要的人參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2021年7月27號台灣迎來降二級的微解封,雙北於8月3號才正式開放內用。 歷經兩個多月的三級警戒,緊縮管控,迎來的微解封,在奧運精彩比賽的背景音樂中,防疫新生活,口罩不離身,隔板能隔起的是一段距離,但隔不了相聚的心。
Thumbnail
2021年7月27號台灣迎來降二級的微解封,雙北於8月3號才正式開放內用。 歷經兩個多月的三級警戒,緊縮管控,迎來的微解封,在奧運精彩比賽的背景音樂中,防疫新生活,口罩不離身,隔板能隔起的是一段距離,但隔不了相聚的心。
Thumbnail
自從 Covid-19 全球爆發以來,台灣幸運地在2020年成功地阻擋病毒阻絕於境外,在2021年5月中旬台灣社群感染爆發前,台灣彷如進入歌舞昇平的平行時空。但病毒無聲無息地竄入社區,諾亞方舟,偏安一方小島,頓時觸礁,襲捲於疫情浪潮之中。5月14日,全台三級警戒到來,隔天病例數一舉飆破 3 位數,焦
Thumbnail
自從 Covid-19 全球爆發以來,台灣幸運地在2020年成功地阻擋病毒阻絕於境外,在2021年5月中旬台灣社群感染爆發前,台灣彷如進入歌舞昇平的平行時空。但病毒無聲無息地竄入社區,諾亞方舟,偏安一方小島,頓時觸礁,襲捲於疫情浪潮之中。5月14日,全台三級警戒到來,隔天病例數一舉飆破 3 位數,焦
Thumbnail
台灣在2020年疫情剛開始時,進行了第一次的全國性紓困,但不同於許多國家長達一年多的封城,影響的產業很少,也沒有大多數的產業被停業,直到這兩個月疫情相對嚴峻,政府很迅速地再次安排紓困計畫,原本號稱又快又準地紓困方案,經過一個多月下來,許多藝文界人士開始質疑其中的公平性與審查標準。
Thumbnail
台灣在2020年疫情剛開始時,進行了第一次的全國性紓困,但不同於許多國家長達一年多的封城,影響的產業很少,也沒有大多數的產業被停業,直到這兩個月疫情相對嚴峻,政府很迅速地再次安排紓困計畫,原本號稱又快又準地紓困方案,經過一個多月下來,許多藝文界人士開始質疑其中的公平性與審查標準。
Thumbnail
2021年5月,台灣面臨第一次COVID-19進入社區,而疫情在短短半個月內一發不可收拾,第一個受到衝擊的就是藝文娛樂產業,目前已經進入長達一個多月的三級警戒,這段時間這些相關的工作者們所有工作都停擺,這些日子是怎麼過的呢?
Thumbnail
2021年5月,台灣面臨第一次COVID-19進入社區,而疫情在短短半個月內一發不可收拾,第一個受到衝擊的就是藝文娛樂產業,目前已經進入長達一個多月的三級警戒,這段時間這些相關的工作者們所有工作都停擺,這些日子是怎麼過的呢?
Thumbnail
突如其來三級警戒,本該理所當然的自由便利,瞬間強制限縮或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恐懼、謹慎,以及限令規條,為要防堵隔絕看不見的敵人。這場看不見的戰爭,翻轉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思索後疫情時代,重新定義孤獨與自由的價值。 雖然,疫情截斷了人與人的接觸,但截不斷了情感的連結與交流。
Thumbnail
突如其來三級警戒,本該理所當然的自由便利,瞬間強制限縮或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恐懼、謹慎,以及限令規條,為要防堵隔絕看不見的敵人。這場看不見的戰爭,翻轉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思索後疫情時代,重新定義孤獨與自由的價值。 雖然,疫情截斷了人與人的接觸,但截不斷了情感的連結與交流。
Thumbnail
不會網路、沒有朋友,沒人幫忙,這些社會地位上的劣勢,在疫情肆虐下成了一種被檢討的破口,就像前幾日工人因工作沒辦法長期戴口罩而被檢舉,但我們都不是他們,在冷氣房裡全天候戴著口罩不困難,在冷氣房裡做瑜伽做菜可以很優雅,但「非必要不出門」的響亮口號,多少社畜聽了也只能笑笑?
Thumbnail
不會網路、沒有朋友,沒人幫忙,這些社會地位上的劣勢,在疫情肆虐下成了一種被檢討的破口,就像前幾日工人因工作沒辦法長期戴口罩而被檢舉,但我們都不是他們,在冷氣房裡全天候戴著口罩不困難,在冷氣房裡做瑜伽做菜可以很優雅,但「非必要不出門」的響亮口號,多少社畜聽了也只能笑笑?
Thumbnail
                   【看好了,全世界!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如何在2週內解除3級警戒!】         OMG!我的公司在下午即將停業,不是因為營業額不夠,而是因為疫情拉警報了。我的媽呀~我即將要失業了,該怎麼辦才好?            看似放兩個禮拜的假,但是我身為養身會館的
Thumbnail
                   【看好了,全世界!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如何在2週內解除3級警戒!】         OMG!我的公司在下午即將停業,不是因為營業額不夠,而是因為疫情拉警報了。我的媽呀~我即將要失業了,該怎麼辦才好?            看似放兩個禮拜的假,但是我身為養身會館的
Thumbnail
在2020年,整整一年,活在COVID-19病毒的陰影之下,香港這邊出現「抗疫疲勞」,原因歸於天才防疫政策,讓人感到煩厭又疲倦。經歷疫情期間,你體驗或領悟到什麼感受?
Thumbnail
在2020年,整整一年,活在COVID-19病毒的陰影之下,香港這邊出現「抗疫疲勞」,原因歸於天才防疫政策,讓人感到煩厭又疲倦。經歷疫情期間,你體驗或領悟到什麼感受?
Thumbnail
「疫情肆虐,行業焦土,哀鴻遍野,生靈塗炭。」 此等悲情的行業大環境下,靠著過去的一些累積小信用與口碑,數週前開始就跟一位好友在溝通試圖爭取一個案子。有些許政府色彩背景,否則也不太可能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大膽的決定。來來回回溝通幾次確認了意向、可信度、風險歸屬(在此情況下尤其重要)、預算
Thumbnail
「疫情肆虐,行業焦土,哀鴻遍野,生靈塗炭。」 此等悲情的行業大環境下,靠著過去的一些累積小信用與口碑,數週前開始就跟一位好友在溝通試圖爭取一個案子。有些許政府色彩背景,否則也不太可能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大膽的決定。來來回回溝通幾次確認了意向、可信度、風險歸屬(在此情況下尤其重要)、預算
Thumbnail
今天來沉澱一下先前看到的行業知名製作人 - 陳鎮川 發的一篇關於疫情於行業的影響之感觸,文章雖然過了一個多月,卻仍有一定的感觸力,尤其對於重災區中的重災區行業 - 演出行業,更是有一定的警醒作用。
Thumbnail
今天來沉澱一下先前看到的行業知名製作人 - 陳鎮川 發的一篇關於疫情於行業的影響之感觸,文章雖然過了一個多月,卻仍有一定的感觸力,尤其對於重災區中的重災區行業 - 演出行業,更是有一定的警醒作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