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瑞士制度|家戶支出|錢都花去哪了?醫療保險多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情提要

這篇提到了瑞士稅務的結構,以及作為在瑞士工作&短期居留的外籍勞工,拿到薪水時會先被扣掉的名目,除了所得稅之外,還有一些社會保險,好比台灣的情況是,勞工保險、就業保險及勞工退休金,在瑞士的話,項目則相對繁多。根據我與先生的薪資單,將資訊整理成下表。

瑞士社會保險一覽(製表:yiwen,請勿自行轉載)

瑞士社會保險一覽(製表:yiwen,請勿自行轉載)

總的來說,且先不論黑工,在合法經營的事業單位工作,關乎勞工的許多風險(失業、傷殘、退休等)是被重視的。不過,不知道有沒有仔細的讀者發現,社會保險中常見也常被討論的醫療保險卻不在預先從薪水強制扣除的項目之列中。

瑞士的醫療保險

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瑞士的聯邦政府也將醫療保險列為每個人都必須、一定、絕對要保險的項目,可是,不像一柱、二柱是由政府來處理、保管那些錢,保險人可以自行決定要買哪間公司、哪些組合、涵蓋哪些範圍的醫療保險。因此,醫療保險會是一個人的固定支出,但卻不是由工作單位來預先扣款,就像水費、電費這種每個月帳單都來,要自己繳納的固定支出一樣。

也因此,在瑞士,醫療保險不若德國有公保,也不像台灣有政府主導的健康保險,一律是私保。而瑞士的醫療保險並不像台灣的健保一樣實惠,相反地,瑞士的醫療衛生體系是世界上最昂貴的體系之一(瑞士政府自己說的,請見這裡),保費自然是只會高不會低。

以我們為例,投保的是最便宜、最基本的醫療保險,不包含眼科與牙科,先生有雇主負擔部分,一個月保費大約是280CHF,我的保費則是320CHF左右,相加起來一個月光醫療保險,夫婦兩人就要600CHF!(瑞士的貨幣為瑞士法郎,簡寫CHF,1CHF約為30-31NTD,並非歐元/EUR。)

而正如前面所說,這是最便宜的方案,要加其他項目就是加價購,眼科、牙科另外買,特殊一點的像是直升機救援服務——用在滑雪摔斷腿、登山受困等情況,前提是使用者並非在山況不佳執意冒險進行該活動才可使用——或整個孕期至產後的產科醫生指定服務,都是有買才有保障,沒買就是全部自付額。歡迎來到瑞士,什麼服務都可以用錢買到,只要你有錢!

不只如此,瑞士的醫療保險有個理賠的「門檻」,保費越便宜,理賠門檻就越高,這個門檻是300至2500瑞士法郎,像我們買的是最基本的保險,理賠門檻就是最高的2500CHF(!),意思是該年度醫療支出超過2500CHF之後才開始理賠,並且仍須自付10%支出。

也就是説,假設我某年生場大病,住院療養,花了3000CHF,理賠的部分要先扣掉理賠門檻:3000-2500=500,然後自付10%,所以最後拿到的理賠是500*0.9=450CHF。

嗯,對,這是為什麼我們不敢生病的原因。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保障範圍廣一點的方案,讓理賠門檻低一些,然後每個月看著保費吃掉你不少的薪水。從上文可知,醫療保險是佔比不小的一筆支出,又不得不保,那如果有人付不起保費,或保費佔掉支出過高的比例時怎麼辦?他可以跟社會福利機構申訴減免醫療保險的金額,減免金額不定,總之是有救濟的管道,只是你知不知道有管道,以及管道能不能有效運作的問題,這裡暫且按下不表。

瑞士的平均支出分配

可能有讀者會想:這些錢換算成台幣看起來可能很驚人,但瑞士的平均收入也比台灣高,或許其實負擔沒有單看數字那樣沈重?

沒錯,所以我們直接從統計數據來看,醫療保險、社會保險以及所得稅——這三項在瑞士政府的統計中合為一類:強制性/義務性支出(Compulsory transfer ecpenditure)——平均來說,在所有花費中佔了多少比例。

瑞士家戶所得之支出分配(製圖:yiwen,請勿自行轉載)

瑞士家戶所得之支出分配(製圖:yiwen,請勿自行轉載)

上圖是我根據瑞士政府公佈的2018年統計數字製作,可以看到強制支出在所有的花費中平均佔了三成,其他的項目如下列。

  1. 額外的保險費用:補充型的保險、其他保險、各種雜費,5.6%
  2. 飲食花費:食物、菸、酒精與非酒精類飲料、餐廳等,13.1%
  3. 房租能源:就是房租以及相關的暖氣、電力、水、天然氣等,14.4%
  4. 休閒娛樂:治裝、娛樂與藝文活動等,17.4%
  5. 儲蓄:存錢,12%
  6. 交通費用:大眾交通運輸以及開車相關費用,7.4%

從圖表可以看出以下幾件事:

  1. 醫療保險、社會保險以及稅負是最大宗的支出(30.1%),再來是休閒娛樂(17.4%),次之為房租能源(14.4%)
  2. 承第一點,光前三大支出項目已佔據了超過六成的支出
  3. 若只計算日常必須要花的項目:強制支出、房租能源、飲食及交通費用,加總比例則接近65%
  4. 可支配支出(所得減去強制支出與儲蓄)為近七成

對比個人經驗

知道了瑞士平均的支出比例,那我們家的支出比例跟這個數據是相去不遠的嗎?基於這個疑問,我把2018年(幸好那時有記帳)我們家的支出統計跟瑞士平均後的數據做了個圖表進行比較。

以我家的支出分配對比瑞士平均的數據(製圖:yiwen,請勿自行轉載)

以我家的支出分配對比瑞士平均的數據(製圖:yiwen,請勿自行轉載)

從上圖的兩個甜甜圈圖:左邊為瑞士平均,右邊則是我家的情況,兩相比較,可以知道一些事情:

  1. 我家的強制支出與平均值相差不多,接近三成
  2. 額外的保險支出是包含了強制投保的火災險、第三方責任險以及廣電税、垃圾清運費等等,並無補充型的醫療保險,因此少平均值一半,佔2.8%
  3. 飲食花費比例多出平均值一半之多,就知道我們家很常宴客(誤)
    這比例也嚇到我了,我們很少吃外食或吃餐廳,大概是很愛去日本超市買東西,那裡東西都不便宜(倒)
  4. 房租是不小的負擔,雖然只是小小套房,卻佔了我們四分之一的支出!
  5. 休閒娛樂少了6%之多,因為我們除了食物基本沒怎麼購物,休閒也是搭火車去hiking,也沒有冬季大宗的滑雪支出,所以只有11.3%
  6. 儲蓄這點真的是盡力了,以一份薪水(低於瑞士平均收入,淚)養兩人要有剩餘,實在不容易啊
  7. 交通費用則稍微高於平均,這可能是因為我們主要依賴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像是瑞士國鐵SBB、公車及捷運,雖然兩人都買了半價卡,但可能不若開車划算

整體而言,

  1. 我家支出的前三名分別是:強制支出(28.5%)、房租能源(25%)及飲食花費(20.1%),排名與瑞士平均不太一樣
  2. 承第一點,前三項的支出已佔所有花費的七成(!)
  3. 我家花費以必要項目為主,休閒娛樂反倒佔比不高
  4. 雖然其他項目的比例有所差異,但強制支出的比例相當接近,代表大致上各家承擔的支出負擔,在強制支出這個項目上,是差不了太多的

跟瑞士平均的家戶支出分配相較之後,可以蠻清楚地看出我們這個兩口之家的錢都花到哪去,不過其實不太知道比起台灣或現在住的德國,大家各自的支出分配又是怎麼樣的,這有待之後有時間再來做後續的調查,才能知道比起其他國家,瑞士的可支配所得有沒有比較多?大家老愛說的中華民國萬萬稅,究竟是不是真的比其他國家多,國民負擔較重?至少很清楚的是,住在瑞士時,光醫療保險、社會保險、稅負加上房租,我們家的收入直接少一半以上就是了(淚)

參考資料:
Healthcare in Switzerland from wikipedia
Household income and expenditure from Federal Statistical Offi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知道瑞士的社會福利制度後其實有點驚訝
Yi-Wen / 阿兔-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6/23
很期待Danielson說一說丹麥的情況~
avatar-img
Yi-Wen / 阿兔的沙龍
92會員
37內容數
在瑞士法語區住了四年之後,搬到大鄰國之一:德國,快一年的時間,不同語區會交織出什麼樣的火花呢,我也很期待。在德國,目前我依然是以外來者觀點在探索和觀察這個有白紙黑字才安心的社會,因此這個專題會透過日夜在他方的我,呈現我在異國生活的片段,可能細瑣可能平淡或許偶爾燦爛的時刻。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保險很貴欸……我又不一定用得到?」 一說到保險,最常聽到的就是這句話。那麽這句話是對的嗎?接下來讓我們來討論看看。 健保能夠負擔你所有的醫療支出嗎?
Thumbnail
「保險很貴欸……我又不一定用得到?」 一說到保險,最常聽到的就是這句話。那麽這句話是對的嗎?接下來讓我們來討論看看。 健保能夠負擔你所有的醫療支出嗎?
Thumbnail
在台灣該怎麼買保險? 台灣「人壽保險」沒有競爭優勢。台灣「醫療險」在費用上卻很有競爭優勢。預算有限時,在台灣建議只買定期壽險,最好鎖定20-30年期,保費預算透明度高。其他儲蓄險、生死合險,等預算充裕時再考慮。
Thumbnail
在台灣該怎麼買保險? 台灣「人壽保險」沒有競爭優勢。台灣「醫療險」在費用上卻很有競爭優勢。預算有限時,在台灣建議只買定期壽險,最好鎖定20-30年期,保費預算透明度高。其他儲蓄險、生死合險,等預算充裕時再考慮。
Thumbnail
作者身為一位財務管理的素人,分享學習理財規劃顧問課程後的心得 結合闕又上老師新著作「全方位理財的第一堂課」讀後心得 分享對保險、投資、稅務、退休…各方面的想法
Thumbnail
作者身為一位財務管理的素人,分享學習理財規劃顧問課程後的心得 結合闕又上老師新著作「全方位理財的第一堂課」讀後心得 分享對保險、投資、稅務、退休…各方面的想法
Thumbnail
很多人都買錯保險,我個人認為一套整全的醫療保障必須有2個元素,缺一不可。
Thumbnail
很多人都買錯保險,我個人認為一套整全的醫療保障必須有2個元素,缺一不可。
Thumbnail
保險|香港保險|醫療保險|自願醫保 致誠保險理財顧問醫療保險計劃足夠賠償一般醫療開支。我們設計此計劃時,貫徹JustFit概念,皆因我們相信「剛好就是最好」。「自願醫保計劃」讓您在有需要時選用私家醫療服務,同時享有稅務扣減優惠。計劃得到食物及衞生局認可,為您提供信心保證,承諾提供適切的保障。 了
Thumbnail
保險|香港保險|醫療保險|自願醫保 致誠保險理財顧問醫療保險計劃足夠賠償一般醫療開支。我們設計此計劃時,貫徹JustFit概念,皆因我們相信「剛好就是最好」。「自願醫保計劃」讓您在有需要時選用私家醫療服務,同時享有稅務扣減優惠。計劃得到食物及衞生局認可,為您提供信心保證,承諾提供適切的保障。 了
Thumbnail
飲食費 一個人一餐約100元,一天約300元 一個月9000元就花費在飲食上面 還有額外的聚餐。 治裝費 一件耐穿的衣服,假設200元 一個月買一件褲子跟衣服,共花400元 一年4800基本開銷 還沒包含鞋子,美容,頭髮...等等的治裝費 交通費 最基本騎機車兩個禮拜150元加油費 一年就3600元
Thumbnail
飲食費 一個人一餐約100元,一天約300元 一個月9000元就花費在飲食上面 還有額外的聚餐。 治裝費 一件耐穿的衣服,假設200元 一個月買一件褲子跟衣服,共花400元 一年4800基本開銷 還沒包含鞋子,美容,頭髮...等等的治裝費 交通費 最基本騎機車兩個禮拜150元加油費 一年就3600元
Thumbnail
保險與投資本質上的不同,我希望投資可以賺錢,可是我不會希望我的保險有朝一日能夠賺大錢(領保險金)。
Thumbnail
保險與投資本質上的不同,我希望投資可以賺錢,可是我不會希望我的保險有朝一日能夠賺大錢(領保險金)。
Thumbnail
接續前篇的瑞士稅務層級與社會保險說明,這篇進一步看瑞士的醫療保險,並以瑞士聯邦統計局的數據,來檢視前述的強制性支出,在各家各戶的花費當中平均佔據多少比例,同時檢視其他支出,並以我家支出比例與之相比較。
Thumbnail
接續前篇的瑞士稅務層級與社會保險說明,這篇進一步看瑞士的醫療保險,並以瑞士聯邦統計局的數據,來檢視前述的強制性支出,在各家各戶的花費當中平均佔據多少比例,同時檢視其他支出,並以我家支出比例與之相比較。
Thumbnail
拿到了薪資單,可是不知道上面扣款的項目是什麼?這次就是來解密、呃我的、瑞士薪資單,了解一下瑞士的稅制,以及薪資單上條列的那些強制扣除的社會保險,分別是什麼名目,用在什麼時候。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拿到了薪資單,可是不知道上面扣款的項目是什麼?這次就是來解密、呃我的、瑞士薪資單,了解一下瑞士的稅制,以及薪資單上條列的那些強制扣除的社會保險,分別是什麼名目,用在什麼時候。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只要有買保險,幾乎都有投保醫療險。 然而卻也是絕大多數人都會買錯的險種,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對於實際醫療(或理賠)狀況不了解,過度擴大醫療保險的功用。 因此本篇先以基本醫療險的介紹並帶入實際案例的方式來解
Thumbnail
只要有買保險,幾乎都有投保醫療險。 然而卻也是絕大多數人都會買錯的險種,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對於實際醫療(或理賠)狀況不了解,過度擴大醫療保險的功用。 因此本篇先以基本醫療險的介紹並帶入實際案例的方式來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