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投資心法】如何讀成長股的財報?從個人投資系統領悟的一些心得分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甚麼是「投資系統」呢?簡單來說,在買賣股票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涉及很多方面,在個人可掌握的部分,包括研究商業模式、財務表現、估值、投資組合控管,還有技術分析。就上述每個層面,每個人重視程度都不一樣,因此投資心法也是千變萬化,並沒有說哪一種組合是絕對的正確。找出最適合自己心性的心法,面對不同市況不會一直焦慮,在市場長期存活下去,且能賺取相應的回報,才是最最重要的。
之所以說「相應的回報」,而不是「最大的回報」,是因為投資久了就知道,很多時候權衡各種層面,無非是在「風險」與「回報」兩端反覆衡量。誰不知道在風口上時候「歐印」一隻股票,甚至槓桿開好開滿的回報最為暴力?但即使上述所有個人可控層面都考慮周全了,有七成把握,市場還是永遠留有三成機會給你「驚喜」,有時候是極端事件,像是有顧客在使用產品時意外身亡(PTON);有時候是競爭對手有新動向(TTD、TDOC);有時候純粹是因為市場上別的投資者出問題,像是持有某隻股票甚多的基金爆倉(PINS);或是執行長發個推特胡言亂語(TSLA),都有可能導致個股股價大幅波動,嚇個半死。持股愈集中,壓力愈大,愈會影響情緒,就愈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想要壓低風險,自然也要壓低回報,這也是一種交易。
別看我現在滿手科技成長股,但我覺得自己本質上是個相對保守的投資者。我人生買入的第一隻股票是港股的匯豐控股(0005.HK),當時候想法跟現在台灣所謂「存股族」有點像,就是不問股價持續買入,當每年領取的股息愈來愈多,被動收入就愈來愈多,以此達到「財富自由」。當然,後來覺得這樣做的問題非常大,就逐漸改變投資方法,花了很多年時間,投資組合才慢慢演化成現在這個樣子。
(詳參:「寫給凡人如你我的股票投資入門ABC」系列文)
雖說投資的股票類型已經南轅北轍,但還是對自己施加很多枷鎖來控制風險,像是我基本上是全正股投資,投資組合分散到二十隻股票左右,單一個股如果超過投資組的一成,絕不加碼。買股票時候,往往也是分散很多注慢慢收集,利用股價上升的盈利來對沖股價大幅波動的風險。沒甚麼嚴重問題就長期持有,除非萬不得已,不然很少因為想買新的股票,而賣掉舊的股票來「換馬」,即使出現「新歡」,通常也是拿新的錢慢慢收集,再讓它自己去滾雪球就好。這造成一種後果,就是隨著時間過去,我一些比較大的持倉,很可能是「市場決定」的結果,而非我刻意為之。

以「投資組合控管」為核心的投資系統

為甚麼我要不厭其煩地,把這些個人的投資組合控管方法再說一遍呢?這是因為我最近在TG付費群組跟訂閱讀者們討論的時候,愈來愈體會到自己「投資系統」的核心是「投資組合控管」,其他像是商業模式研究、財務數據整理、估值計算,或是技術分析等,全都是根據「投資組合控管」的原則與視角來運作的。
以前我會覺得,不管是商業模式研究、財務數據整理、估值計算或是技術分析,都是各自獨立的部門,分別做完各自得出一些結論,然後綜合起來加加減減,就會對某隻股票有一個具體的看法。
但現在覺得愈來愈不是這樣。我自己是先有一個具體的「投資組合控管」原則,再圍繞這些原則延伸出去,在不同的層面斟酌採納合乎我需求的辦法。
具體來說,股票投資的流程無非「買入」、「持有」、「賣出」三個動作。
先從「買入」說起。有些人在選擇投資標的的時候,可能看重技術上的走勢,也可能想撿價值被低估的公司,那麼「技術分析」、「財務數據整理」或「估值計算」就會是重中之重。不過,我自己是希望挑選一些能站在未來發展趨勢上的成長型企業,然後透過長期持有,分享企業在高速成長過程的紅利,因此在選股時候,我較看重的是企業的商業模式。目前我較有信心的領域,包括雲端、軟體即服務、遠距醫療、數位廣告、網購和數據分析等,基本上已涵蓋了我投資組合的絕大部分持股,只要大趨勢沒有被逆轉,持股也是站在趨勢上,沒有第二句話,就是持有。
根據投資組合控管原則,我喜歡分注慢慢買入,這時候我會參考一下技術分析。但很老實說,這部分我只懂皮毛中的皮毛,就大概看一下移動平均線和技術上的支持位而已,但因為技術分析在我的投資系統中不是很重要,這些工具也就非常夠用了。另外還會算一下估值,只要別貴得太離譜大概都還好。
當股票慢慢收集完成之後,過了一段時間,假設股價也如當初預期上漲,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要繼續持有,還是賣出?」
如果當初是根據商業模式選股的話,原則上只要大趨勢沒變,就沒必要賣出。不過我們永遠都會擔心,持股能否繼續站在大趨勢上?商業競爭環境通常較為激烈,管理層的執行力也永遠帶有不確定性,因此我會每季仔細閱讀財報和電話會議紀錄,用來確認企業還是走在可以接受的發展軌道上。
在這裡不同投資者的做法會有一些分歧。有些人會對財報有較高的標準要求,一旦不符合要求,或別的公司交出一份更為漂亮的財報,就會「換馬」。我自己是較少這樣去做,頂多騰出些新資金去買「新歡」便可。
必須理解的一點是,一家公司即使站在大趨勢上,也很少能夠每一季都交出漂亮財報的,正如股價一樣,財報表現多少還是有些高低起伏、潮起潮落,很多知名的科技成長股都經歷過沉潛時期,像是TSLA、SQ、TWLO、TDOC、ZS等等。如果無法接受這一點,其實滿難真正長期持有一家公司的,最後可能會變成需要換來換去,我自己是盡量避免這樣操作,就交給時間讓市場自然發酵出持股應有的價值便可。
因為我的投資組合分散到二十隻股票左右,所以我不會介意部分持股需要沉潛一段時間。對所有持股都一樣,在讀他們的財報時,如果很漂亮,自然非常好;但如果差強人意,我會努力找出財報中的亮點。如果財報真的亮點欠奉,就再聽聽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發展的看法。總之,讀財報時的心態,就是在不斷找理由說服自己去繼續持有的過程,只要找到理由說明公司還在發展軌道上,沒有脫離整個大趨勢,我會很樂意多給管理層一些時間去發展業務。

讀財報時觀察的面向

具體來說,讀財報時候,主要是在檢查三個面向,第一是核心產品的競爭力,第二是企業面對競爭的防守力,第三是企業本身的財務管理能力。
一般來說,美股企業在每季公布財報時候也有三大報表,最重要的通常是「綜合損益表」,可以看出企業的營收、毛利率、三大支出花費(行銷、研發、行政),以及扣除三大支出之後的「營業收入」(Income from operations)。
綜合損益表
除了「綜合損益表」,另外還有「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顧名思義,資產負債表可看到企業整體的資產和負債情況。如果想知道企業的自由現金流,就可以透過現金流量表計算出來。
資產負債表
現金流量表
作為投資者而言,在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把財報裡裡外外研究透徹,如果回到上文所說的三個主要觀察面向,也就是:(一)核心產品的競爭力;(二)企業面對競爭的防守力;(三)和企業本身的財務管理能力,大概是這樣去處理。
(一)核心產品的競爭力:這部分最簡單,跟大家一樣,就是看「綜合損益表」當中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5482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美股投資十日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3.5K會員
756內容數
致力成為美股投資者的市場指南和行情溫度計。透過本專欄,讀者可以:一、掌握投資科技成長股的心法;二、透過「歷史縱向估值法」,追蹤選定企業的財報表現;三、追蹤軟體股估值行情,尋找投資機會;四、掃瞄美股整體市場行情,洞察不同產業的資金流向;五、提供模擬組合紀錄,長期追蹤表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美股投資十日談 的其他內容
分散投資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從另一個角度想,股票也不是買愈多愈好,多了就不如直接買指數型基金,少了又怕風險太高。從統計上說,只要持股數超過十隻就已經風險不高了,何以我的投資組合卻有超過二十隻持股?這其實與我的選股方式有關。
最近美國成長型科技股大幅下殺,調整幅度甚為驚人,直追去年三月因疫情觸發的崩盤。在痛定思痛之後,我認為市場環境與以前相比的確產生了些變化。在具體操作策略上,對投資人而言有兩方面必須作出相應調整。
有人說,這輪跌市已經幾乎讓他的帳面盈利全部蒸發,再跌就要虧到本金了,是否該要出清持股避一避險,等市場穩定點再買回來?本文是我的看法。
說到進場買股票,最怕買貴。要等股災再入市嗎?還是最起碼該等股票回調一下再買進?當滿街都是天價估值的股票,怎麼辦?本文談談我的操作方式。
買股票總會遇到虧損時候,一直拿著怕跌跌不休,要狠心止損卻又沒有萬全之策。止損?還是不止損?這是一個問題。
甚麼是「財富自由」?最簡單的定義,就是你的被動收入超出你的日出支出。如果依照這個定義,假設你沒甚麼物欲,一個月三萬台幣已足夠生活有餘,那麼一年被動收入只要有36萬台幣,就已經可以算是達到「財富自由」。在投資路上,這個概念也曾經深深吸引著我,而有許多實踐,但現在回頭反思,我認為完全不切實際。
分散投資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從另一個角度想,股票也不是買愈多愈好,多了就不如直接買指數型基金,少了又怕風險太高。從統計上說,只要持股數超過十隻就已經風險不高了,何以我的投資組合卻有超過二十隻持股?這其實與我的選股方式有關。
最近美國成長型科技股大幅下殺,調整幅度甚為驚人,直追去年三月因疫情觸發的崩盤。在痛定思痛之後,我認為市場環境與以前相比的確產生了些變化。在具體操作策略上,對投資人而言有兩方面必須作出相應調整。
有人說,這輪跌市已經幾乎讓他的帳面盈利全部蒸發,再跌就要虧到本金了,是否該要出清持股避一避險,等市場穩定點再買回來?本文是我的看法。
說到進場買股票,最怕買貴。要等股災再入市嗎?還是最起碼該等股票回調一下再買進?當滿街都是天價估值的股票,怎麼辦?本文談談我的操作方式。
買股票總會遇到虧損時候,一直拿著怕跌跌不休,要狠心止損卻又沒有萬全之策。止損?還是不止損?這是一個問題。
甚麼是「財富自由」?最簡單的定義,就是你的被動收入超出你的日出支出。如果依照這個定義,假設你沒甚麼物欲,一個月三萬台幣已足夠生活有餘,那麼一年被動收入只要有36萬台幣,就已經可以算是達到「財富自由」。在投資路上,這個概念也曾經深深吸引著我,而有許多實踐,但現在回頭反思,我認為完全不切實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Thumbnail
從第一次投資開始,經歷多次市場教訓,直到尋得適合自己的交易策略,並將這些知識與經驗傳承給女兒的歷程。 從選錯投資型保單、到風險無上限的選擇權賣方、再到投資組合及程式交易的成功。 文章也分享了簡單的週K策略,鼓勵新手投資者穩健操作,降低風險。
Thumbnail
台股2024/8/5崩跌重挫1807.21點,台積電盤中甚至罕見觸及跌停,終場收盤指數19830.88點,跌幅8.35%,同創跌點和跌幅歷史最高,並跌破半年線。 不論是台股或美股,8月絕對是讓手中有持股的投資人不好睡覺的一個月。 有人會說:「打折好時機,要逢低買進!」,又有人會說:「不要抄底,不
我在意的從來不是多頭行情誰比我多賺幾個%,我真正在意的是當修正結束之後我有滿手資金進場買進優質股票並長抱。 財富重新分配機會的產生從來不是在多頭時期而是在空頭時期。 所有的投資書籍所傳授的觀念最終只有兩個字: 價格。 投資人總喜歡聽故事,但卻怯於解讀冷冰冰的數字,殊不知冰冷數字的背後可以帶來的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現在指數比以前15000點還要大了,20000點的空間就會造成更大的震幅。如果單日小於200點的話其實算是小漲或小跌。因為就像是2024.8.2還有2024.7.26都出現大跌千點的行情。這時候選擇權翻倍獲利賺錢的機會就超級大。此刻不把握這種不用挑股票,只需要看指數的漲跌,操作對象只有加權指數,多單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我對於個人投資組合的回顧,以及未來的展望。透過每月回顧投資組合,我能夠記錄變化並持續堅持自己的投資方法和計畫。文章中將分享我自己的投資方式以及如何思考和設計投資組合的過程,並對過去一段時間的投資組合表現做出分析。此外,也提到了我對於投資與交易的看法和態度的轉變。
其實做股票大概可以分成幾個階段,選、買、操作、賣、操作、撿討、後續追蹤 在看這篇之前,我真的希望你把我寫的動能交易的三篇文章好好研讀兩遍以上,不管你是新手、遇到瓶頸的中手,或是完全不同模式的交易老手,我認為台灣目前還沒有人寫過類似的動能交易文章,其實在我眼中,個股,沒有所謂的短線長線交易,持有
Thumbnail
在上篇我聊到我的投資血淚史,而在經歷幾番波折,我漸漸地找出適合我且勝率高的投資方式,那就是:指數化投資 & 資產配置 & 持續買進 & 長期持有 & 資產再平衡。在這一篇我要聊聊我的投資哲學及投資策略,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釋策略背後的信念為何,以及面對那些無法讓你做對投資決策的恐懼的良方......
Thumbnail
本書揭示投資人常見的認知偏誤和誤區,包括追逐好績效、忽視風險、評估指標不當、錯誤解讀相關性等。作者建議審慎考量進場時點、運用適當指標綜合評估風險報酬、檢視持有標的間關聯性、定期再平衡投資組合等策略,並對資料期間和商品本質有透徹理解。投資人需有清晰認知、保持客觀理性,方能在市場中屹立不搖。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Thumbnail
從第一次投資開始,經歷多次市場教訓,直到尋得適合自己的交易策略,並將這些知識與經驗傳承給女兒的歷程。 從選錯投資型保單、到風險無上限的選擇權賣方、再到投資組合及程式交易的成功。 文章也分享了簡單的週K策略,鼓勵新手投資者穩健操作,降低風險。
Thumbnail
台股2024/8/5崩跌重挫1807.21點,台積電盤中甚至罕見觸及跌停,終場收盤指數19830.88點,跌幅8.35%,同創跌點和跌幅歷史最高,並跌破半年線。 不論是台股或美股,8月絕對是讓手中有持股的投資人不好睡覺的一個月。 有人會說:「打折好時機,要逢低買進!」,又有人會說:「不要抄底,不
我在意的從來不是多頭行情誰比我多賺幾個%,我真正在意的是當修正結束之後我有滿手資金進場買進優質股票並長抱。 財富重新分配機會的產生從來不是在多頭時期而是在空頭時期。 所有的投資書籍所傳授的觀念最終只有兩個字: 價格。 投資人總喜歡聽故事,但卻怯於解讀冷冰冰的數字,殊不知冰冷數字的背後可以帶來的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現在指數比以前15000點還要大了,20000點的空間就會造成更大的震幅。如果單日小於200點的話其實算是小漲或小跌。因為就像是2024.8.2還有2024.7.26都出現大跌千點的行情。這時候選擇權翻倍獲利賺錢的機會就超級大。此刻不把握這種不用挑股票,只需要看指數的漲跌,操作對象只有加權指數,多單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我對於個人投資組合的回顧,以及未來的展望。透過每月回顧投資組合,我能夠記錄變化並持續堅持自己的投資方法和計畫。文章中將分享我自己的投資方式以及如何思考和設計投資組合的過程,並對過去一段時間的投資組合表現做出分析。此外,也提到了我對於投資與交易的看法和態度的轉變。
其實做股票大概可以分成幾個階段,選、買、操作、賣、操作、撿討、後續追蹤 在看這篇之前,我真的希望你把我寫的動能交易的三篇文章好好研讀兩遍以上,不管你是新手、遇到瓶頸的中手,或是完全不同模式的交易老手,我認為台灣目前還沒有人寫過類似的動能交易文章,其實在我眼中,個股,沒有所謂的短線長線交易,持有
Thumbnail
在上篇我聊到我的投資血淚史,而在經歷幾番波折,我漸漸地找出適合我且勝率高的投資方式,那就是:指數化投資 & 資產配置 & 持續買進 & 長期持有 & 資產再平衡。在這一篇我要聊聊我的投資哲學及投資策略,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釋策略背後的信念為何,以及面對那些無法讓你做對投資決策的恐懼的良方......
Thumbnail
本書揭示投資人常見的認知偏誤和誤區,包括追逐好績效、忽視風險、評估指標不當、錯誤解讀相關性等。作者建議審慎考量進場時點、運用適當指標綜合評估風險報酬、檢視持有標的間關聯性、定期再平衡投資組合等策略,並對資料期間和商品本質有透徹理解。投資人需有清晰認知、保持客觀理性,方能在市場中屹立不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