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心法】寫給凡人如你我的股票投資入門ABC(十二):該持有多少隻股票比較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開始投資股市之後,多多少少都會感覺到建立「投資組合」的重要性。建立投資組合的精髓就在於打團體戰,不崇尚個人英雄主義。一家再好的公司,如果你將所有錢都押進去,你的資產就完全變成這家公司的形狀,一旦遇到了甚麼偶發事件,也會跟這單一公司的命運搭在同一條船上。它股價跌一半,你就跟著跌一半。我們畢竟只是投資者,不是公司老闆,如果是老闆還比較清楚公司狀況,知道如何應對(真不行還可以提前跑路)。作為投資者,本來就資訊相對有限,命運還要被他人掌控,歐印一家公司怎麼想都不太對。

不過,分散投資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從另一個角度想,股票也不是買愈多愈好。如果持股來到五十多隻,倒不如直接買指數型基金。既然要自己選股投資,就要搞清楚目標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以一個相對集中的持股數以求獲得優於大盤的回報。

前幾天在我的Telegram群組中,有群友問,從我公開的投資組合中,看到我的持股數量大約有二十多隻,比一般很多人的十多隻股票還要多上一些,是甚麼道理?

我知道從統計上來說,只要持股數超過十隻,平均風險回報標準差就已經會有非常顯著的下滑,而一旦投資組合標的超過二十隻,標準差僅會略大於整體市場。

有一位我從他身上學會許多的香港基金經理黃國英,他就常常用「足球隊」來比喻投資組合,那麼就大概是十一隻左右。

所以,看個人風險承受偏好,大概抓十到十五隻股票可能差不多。但我自己為甚麼持有二十多隻股票呢?就不能單看理論,還要考慮到實踐的過程。

「頭重腳輕」的持股方式

我剛剛檢查一下自己的持倉,目前有二十二隻股票。但再看看比例,前六大持倉卻佔掉我投資組合超過五成,剩下47.18%由其他十六隻股票瓜分。

raw-image

如果有看我前面系列文,就會知道我的操作方式,就是選定標的,分批進場,一旦股票開始貢獻盈利,而盈利達到一定百分比,再持續研究和追蹤公司的營利模式和財務數據都在發展軌道上,我就會持續加碼。

  • 「美股投資十日談」最近新開設「企業估值」欄目,我會定期寫文章回顧和追蹤企業表現,詳情可參這篇。我會努力先把自己持股寫完的,再寫其他。

但一般來說,如果一家公司的股票很順利地持續上漲,貢獻盈利,再加上我持續加碼本金進去,一旦它佔我投資組合的比例來到一成左右,我通常就不會再加了,就放著讓子彈飛就好。我也不會因為超過一成就要減碼或甚麼的,我覺得如果是公司本身厲害一直貢獻盈利的話,大概佔組合比例在兩成之內都是可以接受的。

因此,在我的前六大持股當中,除了TQQQ是在去年因為疫情而建倉,其他五隻都持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了。翻查一下紀錄,我第一次買入TTD是在2018年8月,當時股價還不到100塊。對於這類已經成為我核心持股的,只是不是經營狀況出現很大的問題,或是有別的很強烈的理由,我基本上都會放著讓它跑。

因此,這些我已經持有多年,也持續表現不錯的公司(不一定增長最快),就成為我的核心持倉,屬於我投資組合的「頭部」,而「頭部」比例是相當的重。

至於我投資組合的「尾部」,就比例相對小而分散了。這些公司多半是我初步看過覺得潛力不錯,但還需要時間驗證公司的執行能力的。增長率看起來比較高,但業務的不確定性也較高,像是Skillz。另一種就是本身所處產業就是風險較高的,像是加密貨幣相關產業類股,如Silvergate Capital,風險就集中在比特幣價格走勢之上。

這類公司光看增長數字,都比MDB那些漂亮多了。但我在平衡風險回報之後,覺得較好的做法還是先放少量資金試試水,我這個人是必須要有真金白銀丟錢進去才會比較認真地看,一方面讓自己有點持貨感受一下市場,另一方面假設漲了上去也可以多少有些盈利作加碼後的緩衝,同時即使看錯也不至於受傷太重。

「選股」=「養蠱」?

往更深一層說,這種「頭重腳輕」的持股方式,其實也是屬於我「選股」的一環。很多人會覺得,選股在「買入」那一刻就完成、結束了。但對我來說並非如此。

我的選股方式比較看重股票的基本面分析,會自己跑去做些研究。不過,很老實說在股票市場不能把自己的研究結論看得太重,市場不是科學,買與賣牽涉很多人為的情緒、夢想與信仰。有時候就算研究透徹了,你的喜好未必是市場的喜好,我不太喜歡跟市場作對,不如順勢而為。簡單說,就是倒過來,先從市場喜好的板塊著手,逆推市場喜好的原因,然後再慢慢掌握市場喜歡某類企業的整體發展脈絡,進而透過研究與追蹤進一步印證買入的原因(或發現失去當初買入的原因),增強信念,這樣才能撐過股市的潮起與潮落,也是長期持有股票不動搖的不二法門

因此,參與市場是第一義,唯有參與了市場,才有後續研究與追蹤的意義存在。而不是做了一堆研究與分析,然後覺得還有很多不確定性而不敢下場。市場永遠是伴隨不確定性而生的,這就是為甚麼需要打團體戰,需要建立「投資組合」的根本原因。

對我來說,買入一隻股票,開始建倉,是關注的開始。我第一注通常較隨便,不一定做過很多研究,很多時候只有初步了解,即簡單瀏覽過最近一兩份財報,大概認同其商業模式便可。當然,也只會買很少,像是0.5%到1%之間。

其後假設這隻股票表現好,貢獻了不錯的盈利,公司執行力也不錯,我就會比較認真看待了。開始慢慢將資源集中在表現好的公司身上,就會逐步把處於投資組合尾部的公司慢慢往前推,像是SQ和ROKU就是目前處於中上游的地方。

此外,我也留意到今年比特幣的價格走勢十分強勢,所以加碼加密貨幣相關產業類股的步伐也較快。算了算,包含SQ、BLOK、SI和VIH在內,目前這些持股全部加起來比重已經超過整體投資組合的一成,這大概也是我去年萬萬沒想到的變化。

一個人的眼光終究是有局限的,面對市場必須時刻保持謙卑,研究工作必須追隨市場的步伐來走,而不是本末倒置。以「價值投資」著稱的傳奇投資人Howard Marks最近也表示,他個人對比特幣的看法更為正面了,也承認最初對比特幣的負面態度只是在資訊不足情況下的本能反應。

我常常有一種感覺,就是在面對投資組合的時候,有種以「養蠱」方式來「選股」的既視感。所謂「蠱」,字義上就是指「在器皿中養許多毒蟲,互相吞食後,所剩不死的毒蟲。」市場不斷在變化,我不希望用太過僵硬的數字來限制持股數目,就盡量把我看上的「毒蟲」都抓來,抓來後就讓他們互相「吞食」,有些變大、有些消滅,少了就再抓一些進來,看著自己手上的「器皿」,彷彿裡面已經自成一個生態。

  • 【立即訂閱|美股投資十日談:每月更新四篇付費會員限定文章,包含產業背景與營利模式深度剖析,以及根據「歷史縱向估值法」進行的財報數據整理與分析,還有許多專屬福利,幫助你更好地駕馭高波動、高估值的市場環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美股投資十日談
31.9K會員
862內容數
致力成為美股投資者的市場指南和行情溫度計。透過本專欄,讀者可以:一、掌握投資科技成長股的心法;二、透過「歷史縱向估值法」,追蹤選定企業的財報表現;三、追蹤軟體股估值行情,尋找投資機會;四、掃瞄美股整體市場行情,洞察不同產業的資金流向;五、提供模擬組合紀錄,長期追蹤表現。
美股投資十日談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加入免費👉Discord群組/TG Channel接收市場要聞、產業動態和更新通知。
Thumbnail
2025/04/25
加入免費👉Discord群組/TG Channel接收市場要聞、產業動態和更新通知。
Thumbnail
2025/01/12
加入免費👉Discord群組/TG Channel接收市場要聞、產業動態和更新通知。
Thumbnail
2025/01/12
加入免費👉Discord群組/TG Channel接收市場要聞、產業動態和更新通知。
Thumbnail
2025/01/03
加入免費👉Discord群組/TG Channel接收市場要聞、產業動態和更新通知。
Thumbnail
2025/01/03
加入免費👉Discord群組/TG Channel接收市場要聞、產業動態和更新通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前言 之前簡單談到進出場方法,那接下來大家有了想買的股票,應該會想到要買幾檔?每檔要花多少資金?以及要如何進出場、加減碼呢? 1.要買幾檔? 大家應該常聽到「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這句話,因此認為必須買數十檔股票來分散風險。然而實際執行起來容易心太累,因此到了股票的停損利點,常常疏忽操作
Thumbnail
前言 之前簡單談到進出場方法,那接下來大家有了想買的股票,應該會想到要買幾檔?每檔要花多少資金?以及要如何進出場、加減碼呢? 1.要買幾檔? 大家應該常聽到「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這句話,因此認為必須買數十檔股票來分散風險。然而實際執行起來容易心太累,因此到了股票的停損利點,常常疏忽操作
Thumbnail
今天有位朋友問【該怎麼買才能累積張數】!? 本文我們就來聊聊:股票該如何買,才能買很多張!!
Thumbnail
今天有位朋友問【該怎麼買才能累積張數】!? 本文我們就來聊聊:股票該如何買,才能買很多張!!
Thumbnail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隨著專欄愈來愈多讀者訂閱(謝謝大家支持!),我發現讀者的構成也慢慢多樣化。一開始訂閱本專欄的,我相信主要都是投資科技成長股的夥伴。也就是說,這類讀者在訂閱之前,本來就是科技成長股的投資者,想看本專欄可能是因為想參考我對個股、財報與市場動態的分析,作為自己投資操作的參考......
Thumbnail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隨著專欄愈來愈多讀者訂閱(謝謝大家支持!),我發現讀者的構成也慢慢多樣化。一開始訂閱本專欄的,我相信主要都是投資科技成長股的夥伴。也就是說,這類讀者在訂閱之前,本來就是科技成長股的投資者,想看本專欄可能是因為想參考我對個股、財報與市場動態的分析,作為自己投資操作的參考......
Thumbnail
看太多這類的,你也是嗎? A達人說金融股好,他就買一點。 B達人說民生股好,他就買一點。 看到0050不錯,他就買一點。 看到VT說不錯,你就買一點。 反正通通都買一點,這樣風險一定會更分散。 其實你錯了知道嗎?風險並非多買幾檔股票或ETF就能分散,有時候多買反而是更集中了。 原本市值加權的005
Thumbnail
看太多這類的,你也是嗎? A達人說金融股好,他就買一點。 B達人說民生股好,他就買一點。 看到0050不錯,他就買一點。 看到VT說不錯,你就買一點。 反正通通都買一點,這樣風險一定會更分散。 其實你錯了知道嗎?風險並非多買幾檔股票或ETF就能分散,有時候多買反而是更集中了。 原本市值加權的005
Thumbnail
很多人請教我到底是怎樣選股的?希望我做選股教學。我建議可以先那篇[五種結果]文章看一看,然後至少再把5/01的這篇文章吸收一下。 如果真的長期有看我文章的,應該會知道,我[幾乎沒有在選股]了。這幾年我就是幾十檔很熟悉的股票在輪著操作而已,這幾十檔裡面每段時期,不管長期投資存股或中短線投
Thumbnail
很多人請教我到底是怎樣選股的?希望我做選股教學。我建議可以先那篇[五種結果]文章看一看,然後至少再把5/01的這篇文章吸收一下。 如果真的長期有看我文章的,應該會知道,我[幾乎沒有在選股]了。這幾年我就是幾十檔很熟悉的股票在輪著操作而已,這幾十檔裡面每段時期,不管長期投資存股或中短線投
Thumbnail
甚麼是「投資系統」呢?簡單來說,在買賣股票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涉及很多方面,在個人可掌握的部分,包括研究商業模式、財務表現、估值、投資組合控管,還有技術分析。就上述每個層面,每個人重視程度都不一樣,因此投資心法也是千變萬化,並沒有說哪一種組合是絕對的正確。找出最適合自己心性的心法才是最重要的。
Thumbnail
甚麼是「投資系統」呢?簡單來說,在買賣股票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涉及很多方面,在個人可掌握的部分,包括研究商業模式、財務表現、估值、投資組合控管,還有技術分析。就上述每個層面,每個人重視程度都不一樣,因此投資心法也是千變萬化,並沒有說哪一種組合是絕對的正確。找出最適合自己心性的心法才是最重要的。
Thumbnail
簡單回顧一下前集重點,根據2021/5/21收盤資料使用設定的選股標準挑選出符合條件的21家公司。並依據當時的大盤指數高低決定投入65%的資金量,也就是65萬。本集重點就是對這21家公司進行挑選,以及如何分配投資金額。
Thumbnail
簡單回顧一下前集重點,根據2021/5/21收盤資料使用設定的選股標準挑選出符合條件的21家公司。並依據當時的大盤指數高低決定投入65%的資金量,也就是65萬。本集重點就是對這21家公司進行挑選,以及如何分配投資金額。
Thumbnail
分散投資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從另一個角度想,股票也不是買愈多愈好,多了就不如直接買指數型基金,少了又怕風險太高。從統計上說,只要持股數超過十隻就已經風險不高了,何以我的投資組合卻有超過二十隻持股?這其實與我的選股方式有關。
Thumbnail
分散投資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從另一個角度想,股票也不是買愈多愈好,多了就不如直接買指數型基金,少了又怕風險太高。從統計上說,只要持股數超過十隻就已經風險不高了,何以我的投資組合卻有超過二十隻持股?這其實與我的選股方式有關。
Thumbnail
Chapter 8 股票投資不能做的八件事 要在股票投資上取勝,【決定不做什麼】是很重要的事。
Thumbnail
Chapter 8 股票投資不能做的八件事 要在股票投資上取勝,【決定不做什麼】是很重要的事。
Thumbnail
內容摘自尋找超值股第十七章 投資組合與賣出
Thumbnail
內容摘自尋找超值股第十七章 投資組合與賣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