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德布西|第一號單簧管狂想曲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
-
台北最近開始下雨,雲沉甸甸的,像一塊嚴重起毛絮、潮濕的絨布,遠方的大山也被遮蓋,原本是藏青色和深綠色,現在像是嚴重褪了色似的。大山的前方是一支支水泥鋼筋組成的柱子,幾乎是大地色系的,柱子的上頭是個個五顏六色的鐵皮屋加蓋,在下雨的天,它啪嗒啪嗒的響。
-
我是長年居住在柱子裡的,尤其是台北,在這裡渡過了數個四季、數個晴天與陰天,尤其喜歡這樣灰濛濛的雨天,並且在昏暗的小隔間裡吹著德布西的單簧管第一號狂想曲(Debussy, Première Rhapsodie for clarinet and piano)。
-
這首曲子的歷史背景很單純,純粹是德布西在1909-1910年為了音樂比賽而創的,並且提獻給一位單簧管教授Prosper Mimart,而現在這首曲目依然也是國際單簧管音樂比賽裡非常常見,甚至可以說是必備的曲目。還記得前幾年,我到日本參加比賽,純粹抱持著交朋友的心態,在每次的餐會上跟好幾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參賽者攀談,聊一聊比賽的心情、對這些比賽曲目的想法,當然,我也不忘問問他們,對於德布西,他們的想法是什麼。其中有一位來自義大利的男生,若是沒記錯的話,那天是他剛拿下首獎的夜晚,我們在酒吧慶祝,大家酒酣耳熱,彼此熱情的自我介紹、大笑、天南地北的聊,那天,小小的酒吧混雜著西語、法語、日語、英語和中文,我問他:「當你在演奏德布西狂想曲時,你腦中是什麼畫面?」
-
他不疾不徐地點了一杯酒,站了三七步,我知道他準備要跟我認真的分享了,他說:「當你閉上眼,鋼琴伴奏平靜的彈下第一段旋律,而你只需要承接鋼琴的情緒,那就像是一道陽光,璀璨的照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波光粼粼,純淨且不受污染。」他在說話的當下,還會不時的演給我看身在那個場景的情況,生動極了!
-
這些話對我來說,與其說受用不少,不如說,他讓我更加確定了我能在樂曲中加入對曲子的想像,且每個人都可以是不同的,因為那就是演奏音樂的價值所在。
-
經過了一兩年,對人生與演奏添了點想法,可以說是五味雜陳,也可以說是新鮮無比,雖然一路走過來一點也不輕鬆,但也感謝沒有自棄的自己,而此時此刻的我覺得,這首狂想曲像是一場沙畫的表演藝術,看著藝術家撥弄著,優雅的、流暢的在一盤散沙中創造出一幅幅充滿寂靜、荒誕、甚至是虔誠的狂想,也像台北遠方的大山,隨著天氣變化,時而是清晨晶透的露珠,滑過葉片的邊緣浸入濕潤的泥土,時而是雷雨交加時的狂吼,泥土與雨水連滾帶摔的從山上落到山腳下,德布西的第一號單簧管狂想曲,是一場大自然的洗禮。


以下是今天介紹的曲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u-Wei's Salon Space
63會員
144內容數
在這裡會記錄我在生活中的一些靈感與想法,若是喜歡,請毫不猶豫地追蹤!
Ru-Wei's Salon Space的其他內容
2024/03/10
上週我有幸能獨自去了德國中部小鎮Wernigerode旅行,整個旅程給了我許多感悟,無論是火車上的感覺,還是身邊細小的生活細節,都讓我有了全新的體會。陽光明媚的日子更是給了我無限的活力。這次旅行,讓我更深刻地認識了自己。
Thumbnail
2024/03/10
上週我有幸能獨自去了德國中部小鎮Wernigerode旅行,整個旅程給了我許多感悟,無論是火車上的感覺,還是身邊細小的生活細節,都讓我有了全新的體會。陽光明媚的日子更是給了我無限的活力。這次旅行,讓我更深刻地認識了自己。
Thumbnail
2024/02/25
前幾天我在「報導者」閱讀到鄭宜農的文章,算是有感而發吧,而以下是我先手寫之後的文章,想以電子檔的形式保存。 記得有一次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瞬間,大概是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吧,由於英文在學校怎麼都學不好,被送去補習班,一開始都還算順利,直到併班,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我第一次明顯感受到自己和群體的差距。
Thumbnail
2024/02/25
前幾天我在「報導者」閱讀到鄭宜農的文章,算是有感而發吧,而以下是我先手寫之後的文章,想以電子檔的形式保存。 記得有一次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瞬間,大概是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吧,由於英文在學校怎麼都學不好,被送去補習班,一開始都還算順利,直到併班,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我第一次明顯感受到自己和群體的差距。
Thumbnail
2024/02/12
現在時間是晚上的八點43分,氣溫不冷,大概5度,而陪我寫字的音樂是拉赫曼尼諾夫的大提琴奏鳴曲。雖說在德國無法擁有在台灣的年節氣氛,但和朋友一起煮飯、吃飯、聊天,即使是平時一個人每天做的事,只要和朋友一起,感覺就會特別不一樣。
Thumbnail
2024/02/12
現在時間是晚上的八點43分,氣溫不冷,大概5度,而陪我寫字的音樂是拉赫曼尼諾夫的大提琴奏鳴曲。雖說在德國無法擁有在台灣的年節氣氛,但和朋友一起煮飯、吃飯、聊天,即使是平時一個人每天做的事,只要和朋友一起,感覺就會特別不一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週Detmold 的天氣算是維持著晴天,陽光燦燦、冷風颯颯,穿著厚重的羽絨衣配上太陽眼鏡,圍巾和手套更是一個曖昧的存在,戴也不是,不戴也不是。但總比沒有陽光的冬天好多了,每看見路旁盛開的花朵和樹上的小枝芽,都會真心的為春天的到來感到歡喜。
Thumbnail
這週Detmold 的天氣算是維持著晴天,陽光燦燦、冷風颯颯,穿著厚重的羽絨衣配上太陽眼鏡,圍巾和手套更是一個曖昧的存在,戴也不是,不戴也不是。但總比沒有陽光的冬天好多了,每看見路旁盛開的花朵和樹上的小枝芽,都會真心的為春天的到來感到歡喜。
Thumbnail
🌟建議用耳機聆聽~ (經過手機錄影,又經過威力導演置入再輸出到YT ,失真的也差不多了...🙄.) 對了有環境噪音,對面做工的敲敲打打,還有我家電話鈴聲響起~有聽到的 耳朵不錯喔~ @大俠隨筆life @王禹日青 最近因為跑到探友家的文章,看到一些布拉姆斯的曲子等等,然後留言討論了一下音樂。
Thumbnail
🌟建議用耳機聆聽~ (經過手機錄影,又經過威力導演置入再輸出到YT ,失真的也差不多了...🙄.) 對了有環境噪音,對面做工的敲敲打打,還有我家電話鈴聲響起~有聽到的 耳朵不錯喔~ @大俠隨筆life @王禹日青 最近因為跑到探友家的文章,看到一些布拉姆斯的曲子等等,然後留言討論了一下音樂。
Thumbnail
今天選曲的是: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年)的 即興曲OP.90 Nr.3 嗯!現在2021年了,古典音樂總是要彈一些以前久遠年代的曲子,像去參訪古蹟,世界遺跡那般的朝聖。 這是一首我覺得樂譜長的像海波浪的一首,聽起來也有點像大海,和偶爾有陰雨,暴風雨。(音樂的描述總是主觀,不用太在意
Thumbnail
今天選曲的是: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年)的 即興曲OP.90 Nr.3 嗯!現在2021年了,古典音樂總是要彈一些以前久遠年代的曲子,像去參訪古蹟,世界遺跡那般的朝聖。 這是一首我覺得樂譜長的像海波浪的一首,聽起來也有點像大海,和偶爾有陰雨,暴風雨。(音樂的描述總是主觀,不用太在意
Thumbnail
終於找到了,布拉姆斯:單簧管奏鳴曲第一號第二樂章。 ❤️❤️❤️❤️❤️❤️ 就很內斂的布拉姆斯,表達他的愛的樂章!我是這麼認為的,這個樂章。 演奏家:Karl Leister 這首曲子單簧管我會吹,鋼琴我也會彈,但一人無法飾兩角,還是要找個會吹單簧管的人一起合作。 這次是下午四點散步文!
Thumbnail
終於找到了,布拉姆斯:單簧管奏鳴曲第一號第二樂章。 ❤️❤️❤️❤️❤️❤️ 就很內斂的布拉姆斯,表達他的愛的樂章!我是這麼認為的,這個樂章。 演奏家:Karl Leister 這首曲子單簧管我會吹,鋼琴我也會彈,但一人無法飾兩角,還是要找個會吹單簧管的人一起合作。 這次是下午四點散步文!
Thumbnail
選曲:德布西 給單簧管的Rhapsodie狂想曲  (這首我還蠻喜歡的,難度高的曲子)印象樂派風格~ 單簧管家:Martin Fröst(瑞典人 法式豎笛) 因為和台灣的氣功老師研習數個月斷斷續續一至兩年和單簧管老師指導過五堂課後,聲音有進一步地大改造,而終於Safe的存活下來,主修沒有被當掉。
Thumbnail
選曲:德布西 給單簧管的Rhapsodie狂想曲  (這首我還蠻喜歡的,難度高的曲子)印象樂派風格~ 單簧管家:Martin Fröst(瑞典人 法式豎笛) 因為和台灣的氣功老師研習數個月斷斷續續一至兩年和單簧管老師指導過五堂課後,聲音有進一步地大改造,而終於Safe的存活下來,主修沒有被當掉。
Thumbnail
台北最近開始下雨,雲沉甸甸的,像一塊嚴重起毛絮、潮濕的絨布,遠方的大山也被遮蓋,原本是藏青色和深綠色,現在像是嚴重褪了色似的。大山的前方是一支支水泥鋼筋組成的柱子,幾乎是大地色系的,柱子的上頭是個個五顏六色的鐵皮屋加蓋,在下雨的天,它啪嗒啪嗒的響。
Thumbnail
台北最近開始下雨,雲沉甸甸的,像一塊嚴重起毛絮、潮濕的絨布,遠方的大山也被遮蓋,原本是藏青色和深綠色,現在像是嚴重褪了色似的。大山的前方是一支支水泥鋼筋組成的柱子,幾乎是大地色系的,柱子的上頭是個個五顏六色的鐵皮屋加蓋,在下雨的天,它啪嗒啪嗒的響。
Thumbnail
第一小提琴那段高遠的拉奏,像是飛翔在塞納河畔上方的孤鳥,第二小提琴則像是河畔的風徐徐吹來,而大提琴則是流動的河水。這優美的片段,如果坐在塞納河畔,一邊啜飲著左岸咖啡,一邊聆聽,再適合不過。
Thumbnail
第一小提琴那段高遠的拉奏,像是飛翔在塞納河畔上方的孤鳥,第二小提琴則像是河畔的風徐徐吹來,而大提琴則是流動的河水。這優美的片段,如果坐在塞納河畔,一邊啜飲著左岸咖啡,一邊聆聽,再適合不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