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說服這件事。我開始在想,梅長蘇作為一個謀士,都在做哪些事,又、需要哪些能力;他需要掌握各種消息來源,查實得虛,分析利弊得失,洞察先機,計算結果,預作準備,甚至造局佈局,創造時勢。他大部分時候是情理並進,說之以理與動之以情,兼而有之,情與理,不常單獨存在,而牽涉到的情感,多半是對方的情感,所依據的道理,多半是對方所在意的利益與損害。
以他和譽王到目前為止的交手為例。在譽王(景桓)與太子(景宣)長達十年的爭奪之中,譽王與太子分庭抗禮,各有勢力,在皇帝心中,最一開始應該也還是以東宮為主,譽王只是他用來牽制東宮、不讓其過分坐大的棋子,說好聽,可能是鍛鍊太子心智的手段,皇帝偶用兩面手法,一方面扶植與鼓勵,讓景桓抱有野心與希望,持續與太子長期鬥爭下去。
然梅長蘇決心介入,他必須破壞這個平衡,首先要讓太子落馬,他手握證據和資源,借譽王之手打落太子的勢力,卻也同時讓譽王失去自己的人馬。也就是說,形勢上,太子已然失去皇帝的垂愛等於失去寵望,被廢只是時間早晚問題,此時的譽王好像是下個儲君的當然人選,可是早就因為梅的運作,實質勢力漸失,只剩一些隨風附勢的擁戴,他失去原先相挺的部會,隱隱然世代交替上來的,看似清流,也即將為靖王(景琰)所用。
梅長蘇在太子和譽王之間,他表面上與譽王合作,於是引來太子方面的殺機,由太子黨羽出手,這黨羽不是別人就是謝玉,幾次的攻擊,並未得手,同時牽扯出謝玉與梅長蘇過往複雜的仇恨。但因為梅與譽王的表面合作,是出於權謀,不是肝膽相照的由衷之情,基礎不堅實,世事變幻,人心一旦浮動,就會因懷疑而動搖,例如,譽王認為自己在朝廷的實力不堅,在靖王日漸受皇帝與朝廷矚目之後,更加躁動,梅有時候要安撫、有時候要訓斥,軟硬兼施。
只是人畢竟還是隨心而行,太子因自己無才又失德,難以保全自己,惹怒皇帝,等於自己判自己出局,聰明的皇帝,拉拔靖王,即將重演的是過去常見的戲碼,譽王看在眼裡,當然有自己的判斷,再也不相信梅長蘇,開始對靖王展開一輪又一輪的猛攻,明暗之間,試圖為自己再創局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