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紙房子 La casa de Papel (1)

2021/07/2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開始之前,想了一下,「我到底要從哪裡入手談這部我正在追的劇?」「而且、我可能不只談一次?」我回顧方格子主編的類群指引,編輯建議我們盡量不要只是介紹劇情、描述情節,以爆雷為樂(誤),若可以分析劇情鋪陳手法、角色情感個性,進一步帶到社會文化的思考,相關的可能議題,我進一步延伸,若我們因此有各種聯想、連結,形成再一次的創作,是平台鼓勵的方向,大抵來說,我猜有兩個主題精神,就是「後設」與「原創」,除了我們第一時間對作品碰撞之後產生的感覺與觀想,我們若以後設的角度去切入、發想,更能有進一步的連結與創造。
在一切之先,我談談語言好了,先不論讀寫,而是以「聽」為主的語言,想想看,我們所習慣的與所不習慣的到底是什麼。語言像是空氣一樣,一旦習慣之後,就忘了他的存在,直到它以不同的樣子出現,我們可能才會有所感知,可能是變得稀薄了、或是變香變臭了,不管是鮑魚之肆還是芝蘭之室,都會讓我們想回到舊有的——已經習慣的,離開華語或英文之外,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我們家長久以來追的不是陸劇、台劇,就是美劇,偶有日劇,但也許是某種隔閡,我們絕少看韓國的影視作品。於是,我們習慣的語言不是華語就是英文;可是若納進電影,就另當別論,電影的種類和範圍涵蓋之廣,各種地域、各種導演、各種類型片都看的我們,會聽到的語言就不只上面兩種,然而面對電影和電視劇,我們對語言卻是不同態度,也是另一個有趣的地方。
這大概是為什麼,我們雖然看的是一部西班牙影集,為什麼會有人想捨棄西班牙語而聽英文(配音)。「聽」的感覺,比較像是被某種氛圍給包住,跟理解無關,是你身在當中自在與否,舒服與否,我們的英文聽力雖然不錯,但不是我們理解內容的主力。
解析至此,好像可以發展出選擇題了,不同的選項等於不同的情境,意味著不同的需要和感受,可能也代表不同的條件與能力;如果(1)中文字幕+英語,(2)中文字幕+西語,(3)無字幕+英語,(4)無字幕+西語,你會怎麼選,那又代表什麼。
我選的是(2)。今天在台灣,我有文字(中文字幕)的選項,於是我對於內容劇情的發展與邏輯推衍,我依靠的是文字,然而,聆聽方面,我希望產出自西班牙的影劇,能由演員自己的語言聲音來演繹,特別是現場收音的場景,如果聽的是原始語言,好像可以讓我聽到來自那個語言的訊息,諸如情感、語氣、聲調、速度,我相信也尊重『配音』是一門專業,絕對有聲音如何服膺演出的訓練,唯一無法彌補的是「它不是現場」。
於是,來自『現場』的,除了語言,也會有非語言的部分,這可能就部分來自我的幻想、美化與投射了,除卻語言之外,當我們打開五感,是不是透過原音重現,更能保留那些訊息,甚或、刪去的更少些呢?
如果今天無法仰賴文字(沒有字幕),我也許在(3)和(4)之間,我會選擇(3),透過聆聽,掌握最基本的內容,然後從第一層次的理解,再逐一建構和腦補。
來聽歌:
〈Bella Ciao〉教授與柏林的一次聚集,看起來是最後的晚宴,帶有訣別的意涵,唱的歌對他們來說也極具象徵意義,既然是爺爺從小教他們唱的歌,可能「反抗」與「非主流」的精神早已深植在他們的血液裡了。有趣的是,這是一首義大利歌,背景是二次大戰期間,義大利為了反抗法西斯力量,各地組成的游擊隊所唱。
Quuut
Quuut
文字和語言是我與這個世界的重要中介 我依賴它們 操作它們 這是我的一個面向 而 我也有其他的面向 我的專長是思考與人有關的所有問題 特別是內在的心理的意識的潛意識的 我文章的重點 會著重分享生活心情 讀書心得 觀影觀展的感受 切入的方向會結合一點點專業的角度 也會綜合成我個人的風格 歡迎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