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學生自媒體新生態——淺談讀書帳號(下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北一女青年 121 期《生》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北一女青年的沙龍
2會員
12內容數
北一女青年 121 期《生》
北一女青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23
光復樓於1934年正式啟用,曾是當時最現代化的建築之一,如今卻成為了歷史的代表作, 也是日治時期濃墨重彩的一筆,它經歷過乖舛的命運波折,躲過二戰時的大規模砲彈轟炸,在無情的戰火中倖存,數十年來仍昂首挺立,可光復樓終究面臨了所有古蹟的共同難題—年久失修

2021/07/23
光復樓於1934年正式啟用,曾是當時最現代化的建築之一,如今卻成為了歷史的代表作, 也是日治時期濃墨重彩的一筆,它經歷過乖舛的命運波折,躲過二戰時的大規模砲彈轟炸,在無情的戰火中倖存,數十年來仍昂首挺立,可光復樓終究面臨了所有古蹟的共同難題—年久失修

2021/07/23
光復樓呈L型、位於校園轉角之處,並非一個完全自由的決策過程,受北一校地逐步擴增、興建期間必須維持舊本館教學等條件限制,已如前述。但這個決定,讓接下來近九十年的北一女校園空間利用,呈現出一種不得不的規律。

2021/07/23
光復樓呈L型、位於校園轉角之處,並非一個完全自由的決策過程,受北一校地逐步擴增、興建期間必須維持舊本館教學等條件限制,已如前述。但這個決定,讓接下來近九十年的北一女校園空間利用,呈現出一種不得不的規律。

2021/07/23
書寫光復樓,等於書寫北一女過往幾個最重要的部分。光復樓串起北一女的歷史。
2021/07/23
書寫光復樓,等於書寫北一女過往幾個最重要的部分。光復樓串起北一女的歷史。
你可能也想看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002閱讀日記(20230314)
多方主動嘗試學習不同的技術或能力,逐漸往關鍵技術去靠近,這是提高身價與升遷發展的捷徑。
取自⟪原力效應⟫頁165
--------------------------
自己問一下自己,除了教書之外,我還能夠做什麼?
在這個社會,多方面去學習,用不同領域的

002閱讀日記(20230314)
多方主動嘗試學習不同的技術或能力,逐漸往關鍵技術去靠近,這是提高身價與升遷發展的捷徑。
取自⟪原力效應⟫頁165
--------------------------
自己問一下自己,除了教書之外,我還能夠做什麼?
在這個社會,多方面去學習,用不同領域的
〈當我打開課本〉只要求考生「敘述任一學科課本對你的意義,書寫你探索課本內容、知識的經驗與體會。」卻沒有硬性規定只能寫「正面的」經驗和體會,我們不妨把這個開放式的討論當切入點,一步一步引導國中孩子感受這一波如同海嘯的學習新浪潮。
〈當我打開課本〉只要求考生「敘述任一學科課本對你的意義,書寫你探索課本內容、知識的經驗與體會。」卻沒有硬性規定只能寫「正面的」經驗和體會,我們不妨把這個開放式的討論當切入點,一步一步引導國中孩子感受這一波如同海嘯的學習新浪潮。

社群網站上興起了許多的讀書型帳號,無論是中老年族群喜愛的FB、年輕人瘋迷的Instagram、甚至是西方社會較常用的Twitter都能看見這種帳號的蹤跡

社群網站上興起了許多的讀書型帳號,無論是中老年族群喜愛的FB、年輕人瘋迷的Instagram、甚至是西方社會較常用的Twitter都能看見這種帳號的蹤跡

人們能透過各式各樣的管道獲取新知,知識的傳遞已經不單只局限於文字,日新月異,社會不斷地創新與變革,可以被取代的事物太多,文字愈來愈弱勢,紙本更是如此。那麼既然文字及紙本日漸消頹,那雜誌還有做下去的意義嗎?

人們能透過各式各樣的管道獲取新知,知識的傳遞已經不單只局限於文字,日新月異,社會不斷地創新與變革,可以被取代的事物太多,文字愈來愈弱勢,紙本更是如此。那麼既然文字及紙本日漸消頹,那雜誌還有做下去的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