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 我多么希望你拥有勇气砸破你的“水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阳光是很公平的吧,无私照耀大地,你不必付出什么,也能每日得到它的温暖。那么如果有天它不再公平,偏心一边呢?如果它选择直射一处,而留另一处在不能见光的另一处呢?在我的眼中,这部在2019年风光拿下5项金马大奖的《阳光普照》,就是给出了这样的假设。导演钟孟宏自己在访谈中曾说过,这部电影与他作为人父的经验相关。所以我更愿意在教育的角度来解读一下这部电影。
阳光代表父亲的爱,电影名好似最佳答案也像是警示,父亲的爱本该是普照于每一个孩子的,不论他们是如何的不同,而每个人,本来就是不同于彼此的个体。只是这名字在看完电影后却显得无比讽刺。电影中父亲阿文的爱从不曾普照他的大儿子阿豪和小儿子阿和。电影中阿文一开头就宣称自己只有一个明年要上医学院的儿子阿豪。那么另一个儿子阿和呢?阿文像是一个因偏心而倾斜的太阳,只愿让自己的爱照映在阿豪身上。而阿和独自被留在了另一半的阴冷阴影中,分不到半点来自父亲阿文的爱。对于阿文来说,为什么要有两个孩子呢?是想要扩大生育出“优秀”孩子的几率吗?如果不够“优秀”,就顺势催眠自己忘掉那个“令人失望”的“实验品”吗。这样的爱,不是阳光普照的,是阳光直射的。很多物品都会有说明【避免长期阳光直射】,阳光直射时的辐射强度导致气温升高,反而损坏物品。这个道理同样适用父亲的爱,也许在阿豪的身上也贴上【避免父爱长期阳光直射】的说明,阿文就会早点领悟,面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应该更公平地用同样的温度去爱。
📷来自电影《阳光普照》海报
在电影中,父亲阿文的偏爱是如此明显,袒露到两个儿子无法是如此明确的了解,哪个自己是终日曝露在阳光下,而哪个自己是终日萎缩在阴影中。阿文不知道的是,自己不知觉中在同时惩罚着自己的两个儿子。成绩优异的大儿子阿豪自然受到的是阿文父爱的终日“直射”。
把握时间,掌握方向
这句驾校的口号,父亲把它当作人生的信条,成功的法则。只是如此假大空的话,父亲却把它当作水中浮木般供奉着。什么时间,什么方向?是只能优异的成绩,还是非上不可的医学院?每年父亲送给阿豪的驾校笔记本,阿豪一本都没有用过。比起不认同这句话,可能更多的是害怕吧。这句话是父亲无言的要求,那么的远大空洞。兴许他时时也在怀疑自己是否足够把握无形的时间,足够掌握无边的方向。第一年错过第一志愿的他选择了复读,是想要坚持掌握方向,那如果又没考上,是不是也错过了时间方向。父亲送给他的那些沉甸甸的笔记本,也如石头般压在了他的肩上,逼迫他在无尽的时间长河中去掌握无人指明的方向。
而小儿子阿和,分不到阿文父爱阳光,只好终日身处阴影中。阿文为什么不愿分一点父爱给阿和呢?因为阿和不是一个他想要的乖小孩,阿和不喜欢上学,成天打架惹事。可是阿和有没有想过,为何阿和会不喜欢上学,开始打架呢?当黑轮欺负阿和的时候,阿和选择了和菜头说一起去吓吓他,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必要和父亲诉说自己遇到的任何问题。没有人知道只信拳头的他,经历过什么,学到了什么。
这样极端的父爱,也可惜的把本该最亲密的两兄弟越推越远。身处阳光下的大儿子与隐身在阴影中的小儿子接近不到彼此,却在隐隐羡慕彼此。这样不健康的父爱,也混沌了兄弟之爱。而只有在父亲阿文真正失去大儿子阿豪之后,他才愿意把父爱照射给仅有的小儿子阿和。这是不幸中的万幸,是阳光下永远贴心的阿豪,给这个家留下的自己仅剩的一丝阳光。
阿豪为什么选择突然不告而别呢?阳光的他,从头至尾不留一丝破绽,如普照的阳光。自杀跳楼前,看着他慢条斯理地整理好衣服房间,从容地奔赴另一个世界。那个样子,更像是解脱。原来阿豪常讲的那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里,这个故事,其实来自己台湾作家袁哲生写的小说集《寂寞的游戏》。
一开始,几个古代的小朋友在庭院里玩迷藏,他们乐此不疲,不时地发出愉快的笑闹声。后来,轮到一个叫司马光的小男孩当鬼,很有风度地背转身去,用手臂遮住双眼,然后倚在一根石柱上。
他慢慢地数着:“一 — — 二 — — 三 — — ”他刻意数得很慢,好让他的同伴们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躲藏起来。直到完全听不见任何声响的时候,他才慢慢地放下手臂,转过身来,面对一个完全不同的景象:庭院里原先的人全都不见了,嘈杂声也都沉寂了,连树叶也是静止的;他开始向四周觅去,热切地想要一一找出他的同伴们。
他是一个敏感又坚强的小孩,很快地,他一一发现了他的同伴们,并且把他们逮出来。当所有的人都重新聚集在一起,并且鼓噪着要再继续游戏时,司马光却坚持说还有一个同伴尚未出现,还没被他找到。他的同伴面面相觑,不知所云。
他们又重新清点了一次 — — 一个也不少;可是司马光不以为然,他一定要把那位失踪的同伴找出来之后,才肯继续玩捉迷藏游戏。渐渐地,所有的人都被他坚定的态度说服了!于是他们尾随在司马光之后开始搜寻了起来。
下一个画面来到一个大水缸前面。
这是一个很大很厚的水缸,那是一种古时候放在庭院里接雨水,以备消防急难之需的贮水槽。它的高度超过一个小孩子,所以他们一行人从水缸外面根本看不见任何东西。
有人提议爬到树上去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也有人热心地要去找梯子来;这时,众目睽睽之下,司马光很勇敢地拾起地上的一块大石头,把它高高举起,使劲地往水缸中心最脆弱的地方砸去……
水柱从破裂的缺口泉涌而出,泼洒到地上,才一瞬间,他们清楚地看见水缸里的确是有一个人,他撑起双手在水缸内旋绕了几圈,然后顺着水流被冲到湿答答的地面上,面朝下,身上沾满了黄色的污泥。
看到眼前这个身上没穿半件衣服、光着屁股发抖的小男孩,大伙儿开始忍不住惊呼大笑起来,连司马光也洋洋得意地笑了;不过,他的笑声只维持了一下子。
藏在水缸里的小男孩狼狈地从地上站起来,当他把脸上的污泥抹掉时,所有的笑声都戛然而止。赤裸的小男孩面无表情地看着前方,露出一双空洞的眼球,他长得和司马光一模一样。所有的人好像看见鬼魂一样开始四下逃散,只剩下司马光一个人怔在原地,不知该如何面对自己……
在这个故事里,最后一个司马光坚持没有被找到的小朋友,原来就是阿豪内心里那个躲在阴影中的自己。这个故事诡异的地方在于,司马光清楚感觉到自己对于阴影的渴求,却不知道该如何与阴影相处,或是更确切的说,不知道如何和负面与脆弱相处。那个赤裸的、肮脏的、狼狈的自己,原来也是自己的一部分。别人可以全部逃离这样的自己,而只有司马光自己无法逃离。这也是司马光,是司马光不熟悉的阳光的对立面。电影中阿豪从来没有提起他说这个故事的用意,而袁哲生的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其实就藏着答案,藏着阿豪渴望被别人发现的答案:
这就是我一直埋藏在心中的故事,和时常出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几个简单画面 — — 一个脆弱的故事。
这篇出自袁哲生小说集《寂寞的游戏》的故事,其实叫做《脆弱的故事》。那个藏在水缸里的司马光,就是司马光脆弱的一面,也是阿豪的脆弱。只是阿豪习惯了阳光直射的压力,便也不懂得如何展现阴影。反复对郭晓贞说起这个故事,阿豪有多希望她能找到他的答案啊。只是最后,没有人找出他的答案;没有人找得到这个装满脆弱的水缸;也没有人愿意勇敢砸开水缸救出他的脆弱。阿豪无法亲口说出这个答案,这个没有人愿意承认的存在,他只好自己心疼自己。在这个压抑的家中,他多怕砸开这个脆弱的自己,会失去父亲阿文所要的掌握方向信条。那么,他就只好把所有勇气,用来砸开这个表面阳光的自己,一跃身,跳入水缸中,与阴影中的自己融为一体。这个结局,像极了写下这个故事的袁哲生本人。在2004年他用童军绳自缢身亡。【他在遺書中表示,他罹患精神官能症,身體因焦慮而顫抖不已,無法工作,也無法再面對往後的人生。】。而在同年年初,他刚【升任為《FHM男人幫》國際中文版總編輯,並獲得中國文藝協會頒發小說類五四文藝獎章】。
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不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与黑暗的时间都各占一半。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它们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来。我有一种说不清楚模糊的感觉,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但是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这条阿豪最后留下的简讯,隐藏着他说不出口的脆弱,也许也是袁哲生的脆弱,或也是许多人的。看着《阳光普照》的阿豪,突然的不告而别,像是一个朋友。她是如此的阳光,总是那么的乐观,时刻散发着正能量,吸收着别人的负能量。表面上看,如阿豪,她好像看起来不必拥有太多不快乐的原因。热爱的工作,真心的伴侣。只是阿豪也拥有他的“阳光”,袁哲生也拥有他的“阳光”,这些他人眼中的“阳光”。但她还是突然的在某一天选择离开这一切“阳光”,砸破我们眼中的“阳光”。包括她的伴侣,每一个人都是如此错愕,不断地回想,某些我们不曾了解的被需要的阴影。她留下的那条最后的简讯,也许也藏着答案吧。只是如阿豪的体贴般,更多的却是她的叮嘱。她总是如此认真对人,认真对待写的东西,给予建议鼓励。她做什么是都是如此认真地燃烧自己的热情,赋予所有她拂过的弦律以生命。只是遗憾的是,没有人找到过她的水缸,没有人能砸破她的水缸,救出她。
如果说《阳光普照》带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我想如电影的名字一般。【阳光普照】,克制适当的温度,允许适当的阴影。我们也都该给彼此贴上【避免长期阳光直射】的说明,尤其是自己,应学会和阴影共存。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阴影,我希望你拥有勇气砸破你的“水缸”,或是有人可以为你找到它、砸开它。
更多影评在打破同温乐|英子
延伸阅读:
参考来源:
本人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内容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凡未经权利人明确书面授权,转载上述内容,本人有权追究侵权行为。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52內容數
致力於用文字為華語音樂作品【打破同溫層】,讓耳朵與音樂自由觸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英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这是一首来自田馥甄第二张个人专辑《My Love》的冷门歌曲,需细细品味诡异的歌词,才能察觉出其中残留着的伤痕。这首歌的歌名起得不错,足够吊人胃口,而前奏的铺陈,带着些许悬疑,一直到副歌,揭晓真相,虽然是扎着心碎的真相。
韦礼安2020全新的第五章全创作专辑《Sounds Of My Life》,听完下来佩服他用心的程度。这是一张记录韦礼安身边所有感谢的人的声音相簿,所以把《I Wrote a Song for You》作为核心精神,这是写给每一个他所想感谢的人的专辑。
林俊杰全新第14张专辑《幸存者 ‧ 如你》巧妙地分成了上下两部。上半部《幸存者》更是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命题 — 如果他与每一个你彼此交换余生从此进入不同的平行时空,你们会各自拥有怎样的结局?
会不会也有这么一个名字是深埋心底让你忘不了的?卢广仲这首深情感人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这么一首唱给那个【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当一个名字需要以刻在心底的方式被留下时,就注定了是一场刻骨铭心却无法拥有彼此的感情。卢广仲的声音总是听似平淡,却让人不自觉循环播放。带着温柔中透着真挚的嗓音,这首《刻在我心
这是一首来自田馥甄第二张个人专辑《My Love》的冷门歌曲,需细细品味诡异的歌词,才能察觉出其中残留着的伤痕。这首歌的歌名起得不错,足够吊人胃口,而前奏的铺陈,带着些许悬疑,一直到副歌,揭晓真相,虽然是扎着心碎的真相。
韦礼安2020全新的第五章全创作专辑《Sounds Of My Life》,听完下来佩服他用心的程度。这是一张记录韦礼安身边所有感谢的人的声音相簿,所以把《I Wrote a Song for You》作为核心精神,这是写给每一个他所想感谢的人的专辑。
林俊杰全新第14张专辑《幸存者 ‧ 如你》巧妙地分成了上下两部。上半部《幸存者》更是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命题 — 如果他与每一个你彼此交换余生从此进入不同的平行时空,你们会各自拥有怎样的结局?
会不会也有这么一个名字是深埋心底让你忘不了的?卢广仲这首深情感人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这么一首唱给那个【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当一个名字需要以刻在心底的方式被留下时,就注定了是一场刻骨铭心却无法拥有彼此的感情。卢广仲的声音总是听似平淡,却让人不自觉循环播放。带着温柔中透着真挚的嗓音,这首《刻在我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10月的第一個禮拜真的就非常的精彩。 先是碰到了內在很深的傷痛,那種無論再怎麼努力都感覺自己不夠好、都無法獲得肯定、對自己很深的批判、自我懷疑、覺得自己很糟的感受。我一直以來都知道自己有這些情緒和感受,但當這些情緒浪潮再次襲來的時候,真的可以感受到那種心狠狠揪著的感覺
Thumbnail
  阿明走在校園那條種了兩排榕樹的道上。現在是七月,陽光隨隨便便都能殺人,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著想,阿明走在樹蔭下,連衣角都不願離開陰影的庇護,彷彿沾到一點陽光都會令他燃燒起來。   好想在家吹冷氣啊,他想。可惜還在求學的他身不由己,為了學業他必須參加暑期輔導。   阿明走向教室所在的大樓,進到二
Thumbnail
#魔法系畫家第246天 #世上有一個以自己為全世界的母親我是多麼幸福 我媽今天生日🎂 畫了上個月畫展媽媽跟我的合照 當成禮物送給她🧡 - 今天看到媽媽開心的樣子 我也覺得好快樂😁 然後突然發現我跟姊姊 就是媽媽的全世界
Thumbnail
聾啞青年阿邦(吳慷仁 飾演),少年時家遭大火燒毀,父母葬身火海, 連同所有身份證明文件都燒光,從此阿邦成為沒有身份的幽靈, 只能謹小慎微的在馬來西亞富都地區的舊市場,替商家送貨,剁雞討生活。 阿迪(陳澤耀 飾演)雖然有「報生紙」(出生證明), 但父母婚姻出問題,分道揚鑣,遺棄他。 四處流浪
悟真和小太陽,就是原生活法和次生活法,這兩個人誰是最好的人?是小太陽,因為他懂得現時報的生活,就是夢想的慈悲。悟真是一個戒身,他還沒有解決輪回之根的問題,是不可能成佛的。但要做一個更好的人就容易成就。原生活法希望得到佛的庇佑,次生活法也是一樣的。 悟真和小太陽是兄妹關係?因此會鬧意見,比如天氣太熱
Thumbnail
去年冬天,難得和友人去看了這部電影,我們笑說,其實是為了吳慷仁而來的呢!原本只稍稍看過預告的我,沒想到會在電影院裡止不住地落淚。明明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兩人,卻有著深厚的兄弟情,尤其當阿迪對阿邦說:「他們不要我的時候,只有你要我,現在連你也不要我了嗎?」 那時候,我的心真的好沉、好重。如果可以,沒有人想
Thumbnail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 「我有多麼能原諒自己,我就有多麼能原諒他人。」 ▍蘋果裡的鋼針 2022年,中國藝術家劉耀輝做了一個實驗,他將175顆未成熟的小蘋果,插入了3.8公分的
Thumbnail
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 精彩又難以直性的結局! 感人、動人的劇情! 庚本停步下來阿!
Thumbnail
確實 年少的我 羨慕你那放蕩不羈的個性  而那時的我只是傻傻地等待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10月的第一個禮拜真的就非常的精彩。 先是碰到了內在很深的傷痛,那種無論再怎麼努力都感覺自己不夠好、都無法獲得肯定、對自己很深的批判、自我懷疑、覺得自己很糟的感受。我一直以來都知道自己有這些情緒和感受,但當這些情緒浪潮再次襲來的時候,真的可以感受到那種心狠狠揪著的感覺
Thumbnail
  阿明走在校園那條種了兩排榕樹的道上。現在是七月,陽光隨隨便便都能殺人,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著想,阿明走在樹蔭下,連衣角都不願離開陰影的庇護,彷彿沾到一點陽光都會令他燃燒起來。   好想在家吹冷氣啊,他想。可惜還在求學的他身不由己,為了學業他必須參加暑期輔導。   阿明走向教室所在的大樓,進到二
Thumbnail
#魔法系畫家第246天 #世上有一個以自己為全世界的母親我是多麼幸福 我媽今天生日🎂 畫了上個月畫展媽媽跟我的合照 當成禮物送給她🧡 - 今天看到媽媽開心的樣子 我也覺得好快樂😁 然後突然發現我跟姊姊 就是媽媽的全世界
Thumbnail
聾啞青年阿邦(吳慷仁 飾演),少年時家遭大火燒毀,父母葬身火海, 連同所有身份證明文件都燒光,從此阿邦成為沒有身份的幽靈, 只能謹小慎微的在馬來西亞富都地區的舊市場,替商家送貨,剁雞討生活。 阿迪(陳澤耀 飾演)雖然有「報生紙」(出生證明), 但父母婚姻出問題,分道揚鑣,遺棄他。 四處流浪
悟真和小太陽,就是原生活法和次生活法,這兩個人誰是最好的人?是小太陽,因為他懂得現時報的生活,就是夢想的慈悲。悟真是一個戒身,他還沒有解決輪回之根的問題,是不可能成佛的。但要做一個更好的人就容易成就。原生活法希望得到佛的庇佑,次生活法也是一樣的。 悟真和小太陽是兄妹關係?因此會鬧意見,比如天氣太熱
Thumbnail
去年冬天,難得和友人去看了這部電影,我們笑說,其實是為了吳慷仁而來的呢!原本只稍稍看過預告的我,沒想到會在電影院裡止不住地落淚。明明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兩人,卻有著深厚的兄弟情,尤其當阿迪對阿邦說:「他們不要我的時候,只有你要我,現在連你也不要我了嗎?」 那時候,我的心真的好沉、好重。如果可以,沒有人想
Thumbnail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 「我有多麼能原諒自己,我就有多麼能原諒他人。」 ▍蘋果裡的鋼針 2022年,中國藝術家劉耀輝做了一個實驗,他將175顆未成熟的小蘋果,插入了3.8公分的
Thumbnail
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 精彩又難以直性的結局! 感人、動人的劇情! 庚本停步下來阿!
Thumbnail
確實 年少的我 羨慕你那放蕩不羈的個性  而那時的我只是傻傻地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