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重寫】Ep.9 說「對話」會很難嗎?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話嘮不用錢

我真的很少大半夜在寫文章,就通常半夜頂多修個片段、字句而已,我一定是瘋了。就是,說好的調作息呢?先算了,還在暑假嘛,哇哈哈。
上一集,我提到「興趣」這件事,但這裡的興趣和第五集寫過的個人興趣不一樣,是指一個人看待新東西的態度,足不足夠引起我對這個人的興趣。
我可以接受一個人眼中只有科學,因為確實,在分享關於神鬼啊、靈性啊、星座這類沒有辦法被證偽的事情時,有時候連我都會嘴軟,但嘴軟不是因為不相信,而是因為無從考證。
久而久之,在跟眼裡只有絕對科學的人說話時會覺得有點疲憊,當然也是自找的,不需要去跟一個不願意瞭解更多的人說太多。
生命自有出路,但不用溝通到迷路

本週優質節選

我知道、我知道,沒看書只要吃的鹽比人多就好

這禮拜寫到的事情有兩樣:

  • 尊重?要求自己其實還比較有餘裕
  • 溝通?心裡沒別人的話那還是不要太費口舌吧
今天的內容呢,批判和反問法非常大量,是因為我覺得做一個「人」要拿的出自己看得起自己的「品質」,不管今天是尊重,還是溝通,其實要求自己做到就好了,畢竟別人永遠不可控,有毒的人就放生吧?

在文章開始之前

在你使用的網頁上方,尋找「追蹤專題」的按鈕,文章就會準時送到你的信箱囉!
追蹤當鬧鐘用就可以了 XD
每個人每天都很忙,沒有時間一直查看我的專頁沒關係,你只需要:
  • 一鍵登入 Google 並選擇常用的電子信箱
  • 回到文章頁面上,點選「追蹤專題」,同系列文章篇篇準時送到你的信箱
  • 如果是追蹤我的話,只要一有文章發佈,通通都能收到訊息
  • 愛心收藏,讓我知道你肯定過我的內容唷!

尊重?

對人好是自己的選擇,但要求別人一定要感恩就你的不對了。
放心,再說一次,我一定會當作沒聽到
要求人的尊重很徒勞,你不覺得嗎?
我可以滿確定是這一、兩年的風氣,在資訊氾濫的時候,人人的智商看起來都像升級了一樣,但偶爾又像集體中風講出一些令人滿頭問號的言論。
幾個月前我在 IG 的短文上寫道:如果每個人都想當那個聰明的,那又是輪到誰要被當成笨蛋調教?
我有和家裡聊過說,我真心覺得長輩要看書,就算一天只有 15 分鐘也好,它是很值得的投資,不論看什麼,都有機會轉化成自己的養分。笨死可以,別拖我下水欸
首先讀書並不是年輕人的「責任」,讀書是哪門子的「責任」?所以我才覺得現在的大學教育很荒唐,我們不僅是付錢來名義上的「學習」,實際上還是在條條框框裡做著看似有用,但不知道怎麼用的東西。
而且把看書當成「學習」其實有點累人,我會把看書這件事當成「進補」,當我覺得說話缺乏根據的時候,當然就要看書呀,畢竟被人當成笨蛋挺難受的吧?
另一面,我記得有朋友分享過,人大約在汲取 30% 左右的資訊量時,自信曲線會來到第一個高峰值,但這並不是一個人最有智慧的時候。(歡迎補充)
換言之,「一個人在懂得越多的時候越謙虛」是真實的,也很符合目前台灣保守的風氣,好似這個人挺有書卷氣,或說是已經有內化過的氣質,給人一種不見得很輕易張口的感覺。
當然也有,知道一點點就恨不得刷刷存在感的人。
台南三級疫情期間,我寫過說覺得「人不要太輕易被煽動」,比如說「看一個影,生一個子」,把一些奇怪的故事講的落落長。
像是挑剔校正回歸好了,在我的視角裡會覺得為什麼要跟「資訊」認真?就是,一個已經既定的事實,公佈出來的時候,討論或罵它的效益是什麼?還是說會因為我們的發聲,歷史會記住我們?應該是不會的吧?
或者,跟進分享一些勵志的口號呢?兩週內解除三級破功的感覺如何?
我很挑剔,部分人在選擇做一件事的時候,不由自主的想到這個好、做這個可以帶來好處,那是什麼樣的好處?還是一種自嗨?緩下來再想想看,並不會比較差的。
當外界給人一種很紛亂的感覺的時候,世上什麼樣的人比較可能產生價值?這時候的少數是哪些人?為什麼他們可以不受干擾?這種境界有沒有很值得你的注意?那你想變成這樣的人嗎?
很有趣的是,很多人從小都有那種「我長大以後絕對不要變成這種大人」的感覺,可是隨著時序推移,卻不知不覺變成了複製品,為什麼會這樣?
我的答案是「信仰」
相信什麼,並不以此為疑,然後透過行動,把懷疑過的事情固化,最後再根據這份經驗,添點花花草草。有沒有覺得似曾相識?
我們的生活,並「不是」連櫥窗都要翻過來給人看看自己私生活的樣貌,是值得人追尋的,才配得上「生活」兩個字;也不是對成長機會來臨的時候,只會說「不」,或是各種逃避,甚至是防衛性的批評。
有朋友說:如果你想觀察一個人,可以看看他平常都在做什麼
先打個預防針,這段話只說對了一半,本週先寫我認為講對的那一半是什麼。
這個情形很適用現在很多的長輩,因為面對現實,選擇權跟彈性會降低很多;當然,這是他們在面對每個課題,選擇之後的結果。
以現在的人來說,你要如何相信一個,成天無所事事,工作完不是爛在住處,或者說出來的話,永遠像個沒有 update 過最新資訊的人,他們口中的「人生」是值得仿效追求的?
講難聽點,萬一上當了,要找誰算帳?是不是就是自己要小心的地方。
回歸主題,為什麼要求人的尊重是荒唐的事?因為,還是有很多人並沒有太尊重自己的人生,有些人會很甘願的留在某個層級裡,好好的生活,無礙也就罷了。
不過事實是,一些過的不怎麼樣的人,特別喜歡對人批評指教;換言之,這樣的人不但不懂得尊重自己,要他尊重別人當然也很難。
只是當我們不去要求人的基本尊重,還是可以的,為什麼呢?當一個人在你眼裡看來他不懂這些的時候,
要不要尊重他,選擇權就在你了。

溝通?

我曾經碰過有一種人說要跟我溝通,結果只是一直覺得都是我的問題,我就是要改不然他會不舒服。我當時很納悶,因為我們並不住在一起。
好說教的舊文唷,辛苦讀者了 XD
說實在的,我也在練習怎麼樣才是品質良好的溝通。
我生活圈內其實有很多害怕溝通的人,我想說:我應該是長的不兇吧?還是我通常正經起來就會嚇到人?不知道是怎樣。

1

我個人很不喜歡會跟情緒用事的人共事
跟這樣的人合作非常難就事論事,因為他們大多時候很難認知到,我提出的問題完全不是 (甚至不可能) 在批評一個人的人格,就是:我沒事批評你,好處是什麼?
所以當我覺得,進度哪裡奇怪的時候,我會跳出來說一下現在大致上什麼情況,以及我需要做到什麼,或者可以協調的地方。
同時就不太喜歡這種時候組員太玻璃心,當然可以說明這是我在處理事情的方式,重點在於「有問題就是要講」,合作的最後目的不就是產出嗎?跟產出無關的事情合理的要排除呀。
但向來我用理智處理事情的時候,脾氣都硬的很,底線沒辦法退讓;除非有更好的合作方式,是提升整個組的運作,當然可以再商量。
合作是一個容易遇上溝通能力的狀況,還有像是日常人際相處的時候。

2

說實在,我不太喜歡談到性別議題,但主題講溝通,就來寫個有點爭議的東西。
在我的世界裡,如果我可以跟一個人很好,性別絕對不是問題,所以我不喜歡和「激進」女權人士聊這些,因為最後結論通常是:身為男生你就是有錯,你不自覺,你要改進。
上一集我分享到說:我們不要主動成為體制的受害者,那我們就不會是受害者。近期很夯的泰劇《轉學來的女生》(16+) 也有提到這個概念,印象中是在和墮胎議題有關的橋段裡出現。
如果今天要談迫害,以一個生理性別是男生的我來說,父權議題沒斷過,比如說:我從小就被要求個性不能太柔弱,遇到事情,被搶朋友還不能難過,長大後不能不喜歡當兵種種的。
真要問我說到底享受了什麼父權紅利,就是,在哪?從小被人說娘砲到大的人哪來什麼紅利?
實實在在的從這些不適的經驗中成長,是告訴自己人生要踏實掌握在自己手裡,不要隨意的就受到別人的牽制。
現在的我來看,這些過時到爆炸的觀念,促成的都是男生形象的表面,個人是覺得裡子也同等值得培養,不用太過在乎流於形式的東西。
若真要說,性別與生俱來,是禮物吧?這種時候正向看法就要發揮它的價值呀。
它一定有帶來相當程度的好處,應該著重在「不要和有毒的人相處」扭曲自己的世界觀,那些學不會尊重人的人,不用連他們嘴巴說什麼都要干涉。
說實在的我可以聽聽故事,了解處境,希望不公平的事情不要太常發生,讓人感到無力或措手不及;但除了被動的接受這些事,
化被動為主動,不才是掌握自己人生的核心觀念嗎?
真要說,我大可以持續哀怨的活在「都是別人影響了我」,造成今天的我依然對過度父權的人不喜歡,然後看到一點苗頭就獵巫。
只是為什麼不去做這樣的事?不正是一個人為什麼思考,並且成長的地方嗎?

給自己選擇生活型態的機會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有句話說:「選擇」是有能者的權利。這句話其實挺正確的。
不妨想想那些哀怨、抱怨人生過頭的人,都是過著什麼樣的日子?想要的越多,做的事情卻沒比較多的人,將來又會如何?
在第一部分,為什麼我們不要去要求別人主動的尊重?
很簡單呀,要求人的尊重,對人有所求,我們就在關係的下方,等待別人的施捨;如果我們不去要求這件事,我們的罩子自然會馬上能分辨出「誰這麼沒水準」,這時候選擇權是在我們手裡,我們就有權利過濾掉有害的關係。
在第二部分,為什麼不用太去要求別人凡事都得先主動溝通?
如果有需求的是自己,當然還是以自己為出發點,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共事環境。如果什麼事都是要求別人,也很容易呀,出了錢要什麼人沒有,是吧?付錢給我,我就做個稱職的騎士團唄。
近幾年的民間文章在提到「創造」的時候,這樣的內容我認為也很適合拿來運用在生活上,因為被動的人只會等待體制運轉,可是體制陳舊,跟人老了一樣非常難改變。
而主動的人會想辦法為自己創造新的「選擇」
是不是當自己同時段有兩個以上選擇的時候,比只能被動的接受人家挑好、挑剩的東西,來的好受許多呢?
13會員
225內容數
文字沒有立意討喜,專注書寫人際與自我議題,應酬者需慎入;無開啟文內廣告穿插,可舒適閱讀,文章轉載不讓著作權,來信詳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訂閱破千人!訂閱文就該這麼寫,我心目中的典範訂閱破千人!訂閱文就該這麼寫,我心目中的典範
Thumbnail
avatar
承熙
2023-09-12
沒有人幫你完成的事,就自己來吧!比如說:把寫在網路的文章編成書!我的人生有沒有想過「要靠寫作賺錢」呢?當然是有的!後來我知道「寫作」不會是我的職業,也不會是我的收入來源,更不是我擁有的才能,但我總還是可以起身動手去做那些「沒有人會幫我完成的事」,而我只是想完成它而已!
Thumbnail
avatar
換日線
2023-09-07
《從語音到文章: 運用AI工具,激增寫作效率》2:設定好你專屬的思考自動化流程,一不小心就寫出大量原創文章 透過Zapier建立出「思考自動化工具」真的很有意思。 透過將語音轉換為文字,每個人都可以更輕鬆自在地記錄自己的想法,進一步透過GPT4等AI,幫助我們找出自己談話逐字稿中的重點,並且根據生成文章的大標題與段落的小標題。
Thumbnail
avatar
王啟樺
2023-09-01
《從語音到文章: 運用AI工具,激增寫作效率》1:使用Zapier自動化工具,不用5分鐘就能從「想法」到「文章草稿」目前我使用Zapier的方式,是先上傳一個我在手機上錄的聲音檔(m4a格式)到Googl Drive,然後把聲音檔案串接到OpenAI的Whisper API作為語音辨識的手段,將手機上錄的聲音黨轉換成
Thumbnail
avatar
王啟樺
2023-08-31
《20230817發文兼2023打狗祭》預告,緯創本蛙推薦價112呀,文章下方寫了三千字,十張圖解~就有人鬧場說不算耶TTXC 2023 Takao Rock打狗祭 策展也是必應創造主要業務,花錢看人打狗應該很爽,幫高雄觀光做個宣傳,十月不是吃冰季,再想想如何盡地主之誼,呃,怎樣人狗盡歡。 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681611629692219393 呃,狗兒子跑哪去了
Thumbnail
avatar
井底之蛙
2023-08-17
《首爾大學ㄧ開課就秒殺的邏輯寫作課》掌握四個要點,寫出批判性文章寫作就像任何一項技能一樣,需要不斷刻意練習。有邏輯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並寫下成為文章,是現在人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 相信大家都聽過批評性思考,首爾大學朴注勇教授即時將這套方式運用在寫作上。能夠讓大家,邏輯正確,有憑有據,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發表個人主張之前,應該先參考前人思考的脈絡 教授說:在開始
Thumbnail
avatar
駱和煦
2023-01-11
想法發展101:三個原子寫作想法發展主階段,讓數位寫作者在失去興趣之前就完成文章,為自己的寫作履歷加瓦添磚,持續輸出創造你好,我是王啟樺,目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擔任統計機器學習方向的博士後研究員。 為了成為多產的數位寫作者, 從2022年4月開始,實踐原子短文(Atomic Essay) 已經有7+個月。這段期間我輸出了120+篇原子短文,幫助我很有效率地完成平日作為博士後研究員的工作,學習與生活。我也
Thumbnail
avatar
王啟樺
2022-11-11
怕死就寫不出好文章今天的標題好像比以往更為聳動了:) 其實也不是說我想成為什麼很偉大的作家,而是在看完「午夜。巴黎」後,內心最有感觸的一句話,只是我心裡的「文章」,一如既往的替換成「人生」。
avatar
Dying
2022-04-06
善用這兩種能力,就能寫出高CP值百搭款文章開頭!在記敘或抒情類書寫開端,拋出一個故事或畫面,揉合平日累積的生活觀察,善用感官摹寫,以示現手法來呈現符合題旨的情境,達到使讀者感同身受、產生共鳴或引發好奇,願意繼續閱讀的效果。這類「情境式開頭」,在文學作品以及會考寫作測驗所公布六級分樣卷中,都是常能見到的方式。
Thumbnail
avatar
陳冠穎(冠冠老師)
2022-02-23
不會寫程式就去寫文章! / 如何找到天職 / 完美主義是一種阻礙我們習慣被一種思維受限:別人怎麼做有效果,我們就照著做,應該會有用吧? 對,我相信有些適用,但事實上,事情不完全是這樣子運作。 在未知的道路上,你也可以發揮創意,彈性的嘗試不同的方法,因為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是單一制式的。
Thumbnail
avatar
馬斯卡彭
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