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時的純粹善意?:《人為什麼而活》

更新於 2021/07/0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現在再讀托爾斯泰《人為什麼而活》,似乎感到有些不合時宜。並非指他筆下揮灑的藝術光彩有所褪色、或是裡面描寫的復古農村距今遙遠,而是當中的道德訴求理想到猶如幻境,美是美矣,彼此崇高的相愛卻是難以實現的高標。
《人為什麼而活》/托爾斯泰著/志文出版社
  《人為什麼而活》完成於1881年,當時53歲的托翁早已完成了《戰爭與和平》以及《安娜‧卡列尼娜》兩部經典鉅作,卻在往後幾年面臨自身生命意義以及藝術精神思考的巨幅轉向,托翁於《懺悔錄》中思索人自身的存在意義,自各種學說如哲學、神學中去探求解釋,最終,他從曾同情過的農民言行中獲得啟發,逐步完滿被後世稱作「托爾斯泰主義」的博愛理想。
  本書中數則篇章脫胎大多自村莊流傳的民間故事,結構相對單純、細節也不如前幾篇鉅作絢麗奪目,使得讀者得以聚焦敘事下的啟發:角色大多都是並不富裕的農民,他們可能偶然救助了路邊淒苦受凍的折翼天使(〈人為什麼而活〉)、和鄰近有好數十年的好友家族吵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或者相偕前往聖地拜訪(〈兩個老人〉),它們的敘事結構都單純到像是道德寓言,說到底都是同一核心教誨的各方向剪影。
  作品反映了托爾斯泰晚年沉浸於道德意義的挖角,他雖自基督教教義出發,卻未全盤接受教會所闡述的義理,反對教會具有絕對權威,質疑政府組織存在的正當性,亦攻擊財產私有制不過是暴力的後果,因此他的學說包含了濃厚的無政府傾向,主張人必須自身理解上帝意志,他人之愛重於自利之愛,務求於個體的徹底體悟,唯有在此間貫徹了上帝之愛,才能體會到最高層級的藝術感觸。
  並不是基督教徒,僅能從字面上盡量體悟此番境界,但將這模型套用到現實世界時,仍不免感到有些角落無法嵌合。托翁所指涉對於他人極端之愛大概是許多現行宗教想要達到的結果,我愛你、也愛隔壁老王家的孩子、也愛路邊跟我借五十塊搭車的陌生人,其後還要註明,這愛並非男女情慾之愛,而是兄弟手足之愛,它帶給人們更強烈的締結關係,上通語言無用之境、下達胼手胝足的道德苦行。有點類似墨家兼愛非攻,然困境也很相似:為什麼人必須要這樣做?他的內在動機是什麼?托翁在此形而上階段拿上帝意志補足了缺陷,因為我們終將理解祂所傳授給我們的永恆法則。
  凡此云者,皆是將人死命推往極端道德的高崖處,人們蜿蜒上路,背後沒有尖刀威脅,也沒有錢財利誘,卻還是穩穩踏出步伐,那背後原因不過是因為相信,相信祂所建構出來的神話敘事,相信在這神話敘事中的具體價值,相信具體價值中有我的存在。可來到各種偶像多到爆炸的現當代,如果我們不相信那些道德語言怎麼辦?如果我們認為背德、鬆散、自利、貪婪才是正道呢?恰恰是在此處,我們得知了閱讀托翁的現代意義。
  相比於其他套路較一致的故事,我更喜歡最後一篇、同時也是書中最長的〈迎著光,向光明邁進〉(古代基督徒的故事)當中描述了尤里和潘菲里兩位青年的對話,他們一個是富裕殷實、繼承父親事業版圖的商人,另一位則是信仰上帝,依循著刻苦清貧、生活於博愛群體中的教徒。通篇故事便是這兩人在每個階段時的彼此對話,主題皆在辯論:基督徒的博愛社會到底哪裡好?它是不是值得人加入並為之奉獻的?
  當然,不難猜到結局,最終尤里受不了中產階級每日追著營收、家庭瑣事的庸俗生活,選擇信仰了潘菲里的教徒生活。可是在這之前,尤里站在俗世立場針對宗教生活提出的懷疑是非常精采的,他從各個角度切入,包括財產權的配置疑慮、幼兒應當受怎麼樣的教育、貶斥他們對於科學技術的貶斥、不信任他們的婚姻觀念種種,幾乎有一度我認為,尤里就快要說服潘菲里,也快要說服讀者了──為什麼沒有第二種可能呢?
  托翁沒辦法書寫一個直陳自我信仰破口的非信徒,意謂著許多人也同樣無法難以正視宗教或意識形態對自我的壟斷,他筆下的懷疑是安全的、是應對過的攻訐,因而也就如此,他已經走到了他所認定的遠方。在此並不是說他就困囿、就狹隘了,他得以深刻鑽研、耗盡生命去信仰某一事物的決心使人敬佩,但如今道德不僅有一種想像,人也多出了各種樣貌,詞彙亦在諸多定義中膨脹,所謂信仰,最流行的說法是我信仰信仰,各式各樣可以成為信仰的東西。
  人為什麼而活終究不像托翁所言是愛,很有可能僅是為了要看到明天上傳的天竺鼠車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59內容數
關於文學、歷史、哲學、社科的種種思考,試圖從堆疊的文字中找到需要被思考的問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給個問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學在崩壞世代的存在意義是什麼?大概是個問出口就已猜想到答案的問題,回答若非過分羞赧自卑,便是有之乎也者的華麗膨脹感。
「唯有把各個學科的故事整合成一個質感細膩的敘事,才能薈萃出精妙的認識」
若主權僅是虛幻障眼法,人類是否有必要群聚?需不需要在某一個特定的時節朝著某個特定的人揮手致意?
  因於變老意味著對慾望味蕾的寬限,積累多了,嘗過的美食便不限於眼前緊抓著的夜市美食,你可能也捨不得其他更正常的物事,壞掉的我們終將被修正成世人眼中的標準產物,無怪乎,在所有少男少女眼中,變老成為一項最陰狠無力的詛咒。
  師父最常說的便是要他別想太多,繼續練習,甚至當作者射出那正確的一箭時,師父起身鞠躬,卻說我不是對你鞠躬,「因為那一箭完全與你無關」。
  人一生重要的儀式有兩個,一個是婚禮,一個是葬禮,沒有意外的話,你能在會場看見所有你認識的人,那些讓你之所以是你的人們。可惜的是,人可能沒辦法參加自己的葬禮,婚禮遂遞補為最重要的場合,紅毯漫漫延伸為嶄新旅途,婚禮始終帶著歡慶翻騰的生之美好,新人會在新身分下有著新的使命、新的意義。
  文學在崩壞世代的存在意義是什麼?大概是個問出口就已猜想到答案的問題,回答若非過分羞赧自卑,便是有之乎也者的華麗膨脹感。
「唯有把各個學科的故事整合成一個質感細膩的敘事,才能薈萃出精妙的認識」
若主權僅是虛幻障眼法,人類是否有必要群聚?需不需要在某一個特定的時節朝著某個特定的人揮手致意?
  因於變老意味著對慾望味蕾的寬限,積累多了,嘗過的美食便不限於眼前緊抓著的夜市美食,你可能也捨不得其他更正常的物事,壞掉的我們終將被修正成世人眼中的標準產物,無怪乎,在所有少男少女眼中,變老成為一項最陰狠無力的詛咒。
  師父最常說的便是要他別想太多,繼續練習,甚至當作者射出那正確的一箭時,師父起身鞠躬,卻說我不是對你鞠躬,「因為那一箭完全與你無關」。
  人一生重要的儀式有兩個,一個是婚禮,一個是葬禮,沒有意外的話,你能在會場看見所有你認識的人,那些讓你之所以是你的人們。可惜的是,人可能沒辦法參加自己的葬禮,婚禮遂遞補為最重要的場合,紅毯漫漫延伸為嶄新旅途,婚禮始終帶著歡慶翻騰的生之美好,新人會在新身分下有著新的使命、新的意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約翰是其中一個主戰派 某天疲憊不堪時 他扔著硬幣 心道:我跟上天賭 賭我總是會做出善良的選擇。 (後來,人類因為善良而愈趨繁榮。)
看到這個我就想到一個原批+泰勒斯狂粉,「什么信仰道德价值观都没有,又整天嚎叫我要人人平等,」完全是這樣。泰勒斯狂粉為了把泰勒斯當神在拜不惜貶低人類史上流傳的所有經典,說出「經典不過是人造神話」這種話。可是泰勒斯狂粉根本就沒有看過哈姆雷特,憑藉自己的主觀偏見貶損別人的作品。 假設有人不喜歡某件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也曾經寫過《懺悔錄》,是一部叫人蕩氣迴腸的屬靈自傳(但一直遭忽略),我們從中可以得知他步入中年後的身分危機、屬靈危機,甚至是讓他瀕臨自殺的生存危機。
  楊腓力在本書「作者的話」當中就開宗明義說明他是「為了徘徊於信仰邊界的人寫了這本書」。一神論、多神論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文化,最初都有一個神聖的信仰。除了共產黨的無神論以外,這個世界對於真、善、美有一種普遍的渴望,而這渴望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
Thumbnail
長年來,人性本善或是惡一直都是值得辯論的議題。我相信人性本善,但也相信有個體差異,在閱讀完羅格.布雷格曼的《人慈》之後,這個想法也沒有太大的改變;然而我卻覺得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跟著作者的文字,貫通歷史脈絡,去審視每件事件—儘管殘忍—背後的善念,學著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  作者在文中拋出了個思考
Thumbnail
真正的愛,都不是出於人,因為凡是出於人的愛,多少含有私情親誼、自逞英雄的虛榮心、或自我表彰的成分;然而神的愛,却完全沒有目的性,全然為人著想。就連當他變得極不可愛,仍能愛他,甚至可以為他犧牲,這就是真正的愛了。
Thumbnail
我本想要他別再追根究柢,告訴他這一點其實不怎麼重要,但他打斷我,站直了身子問我信不信上帝。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他憤慨地坐回椅子上,對我說這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相信上帝的存在,即使是那些背棄祂的人。這是他的信念,如果有天他對此產生了疑慮,那他的人生將失去意義。
Thumbnail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
Thumbnail
信仰可以引領你到一個高度, 但偏執會吞噬你; 信賴可以幫助你走出困境, 但依賴會控制你。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約翰是其中一個主戰派 某天疲憊不堪時 他扔著硬幣 心道:我跟上天賭 賭我總是會做出善良的選擇。 (後來,人類因為善良而愈趨繁榮。)
看到這個我就想到一個原批+泰勒斯狂粉,「什么信仰道德价值观都没有,又整天嚎叫我要人人平等,」完全是這樣。泰勒斯狂粉為了把泰勒斯當神在拜不惜貶低人類史上流傳的所有經典,說出「經典不過是人造神話」這種話。可是泰勒斯狂粉根本就沒有看過哈姆雷特,憑藉自己的主觀偏見貶損別人的作品。 假設有人不喜歡某件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也曾經寫過《懺悔錄》,是一部叫人蕩氣迴腸的屬靈自傳(但一直遭忽略),我們從中可以得知他步入中年後的身分危機、屬靈危機,甚至是讓他瀕臨自殺的生存危機。
  楊腓力在本書「作者的話」當中就開宗明義說明他是「為了徘徊於信仰邊界的人寫了這本書」。一神論、多神論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文化,最初都有一個神聖的信仰。除了共產黨的無神論以外,這個世界對於真、善、美有一種普遍的渴望,而這渴望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
Thumbnail
長年來,人性本善或是惡一直都是值得辯論的議題。我相信人性本善,但也相信有個體差異,在閱讀完羅格.布雷格曼的《人慈》之後,這個想法也沒有太大的改變;然而我卻覺得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跟著作者的文字,貫通歷史脈絡,去審視每件事件—儘管殘忍—背後的善念,學著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  作者在文中拋出了個思考
Thumbnail
真正的愛,都不是出於人,因為凡是出於人的愛,多少含有私情親誼、自逞英雄的虛榮心、或自我表彰的成分;然而神的愛,却完全沒有目的性,全然為人著想。就連當他變得極不可愛,仍能愛他,甚至可以為他犧牲,這就是真正的愛了。
Thumbnail
我本想要他別再追根究柢,告訴他這一點其實不怎麼重要,但他打斷我,站直了身子問我信不信上帝。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他憤慨地坐回椅子上,對我說這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相信上帝的存在,即使是那些背棄祂的人。這是他的信念,如果有天他對此產生了疑慮,那他的人生將失去意義。
Thumbnail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
Thumbnail
信仰可以引領你到一個高度, 但偏執會吞噬你; 信賴可以幫助你走出困境, 但依賴會控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