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

含有「托爾斯泰」共 3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從托爾斯泰《伊凡伊里奇之死》、黑澤明《生之慾》,到石黑一雄的《倫敦生之慾》,三個時代、三種語言,說的都是同一件事——如何活。黑澤明拍出『To Live』的行動意義,石黑則轉為『Living』的靜謐體悟。不只是關於死亡的故事,而是教人如何平靜地活著。
Thumbnail
5/5伊凡.伊里奇之死
《倫敦生之慾》(Living)由比爾‧奈伊主演,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編劇,改編自黑澤明1952年執導的名作《生之慾》。劇情描述在倫敦郡政府工作的年邁公務員威廉斯,意外得知患了不治之症,僅剩數月的壽命。向來古板嚴肅的威廉斯,決定把握所剩不多的時間,好好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半年過去了,記錄一下我的小閱讀(a.k.a私中國文)班書單: 男生班(從三個男孩,進展到六個男孩再加兩個優秀到不行的女孩,暑假到了,他們要六年級了。一個因為交通不便拒來了,三個太皮被主任退校了XD)一起讀了這些:
Thumbnail
Claydee-avatar-img
2025/08/02
好有趣的書單!
讀託爾斯泰《伊凡.伊里奇之死》有感:家庭、親友間的感情聯繫比追求虛無的外在肯定重要。 伊凡.伊里奇一生追求事業成功與社會地位,忽略家人情感,最終在病痛中體悟到真切情感的可貴。 此文探討書中關於人際關係、家庭、以及生命意義的反思。
Thumbnail
5/5《伊凡.伊里奇之死》
bookarchery-avatar-img
2025/04/21
大學時讀不懂的經典文學,看不懂的經典電影隨著步入職場面對不同人事物,若還有餘裕回頭重看經典時會發現自己怎麼居然看懂了,大概率是因為更通人性了😆
Chih-Yu Ch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22
bookarchery 所言甚是啊! :)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描寫死亡的顛峰之作」。相較於托爾斯泰其他知名作品如《戰爭與和平》,或是《安娜.卡列尼娜》,這部作品僅僅用了四萬字極短的篇幅,將死亡來臨的焦慮,以及生命無法重來的悔悟,歷歷在目地傾淌出來。
Thumbnail
這是一篇承認自己沒讀什麼書,向書架上翻了幾頁但始終沒看完、曾經擁有但始終沒讀完的那幾本(套)書的告解。
在這個小鎮裏,戀愛有這麼一個程序,蚊子咬了男人一口,再咬女人一口,血液在蚊子的血囊裏融合後,二人便會相愛。 每晚入睡前,安娜會暗暗祈求蚊子能先咬她一口,再飛到佛倫斯基的家裏,趁著他睡夢時悄悄咬他一口,讓他們的血液在蚊子體內交融滋長,一覺醒來後,他們便能陷入熱戀。
Thumbnail
凶讀-avatar-img
2024/07/17
一個公平的世界,人都有被愛和愛人的權利,代價是失去了選擇的權利。
Katherine-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7/18
凶讀 這個我沒想過,但你確實說得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