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事情鬧的沸沸揚揚,先是數量不足,接著是施打順序以及新學到的一個詞 - 相對剝奪感(relative deprivation)。
除了這些看起來學問高深的詞彙,還有就是一再被創造出來的「新名詞」。例如群體都在追著哪裡有疫苗,民怨沸騰之時,結果來了個「殘劑」。一時之間所有人為了基本的求生,因此各顯本事去搶奪這個「殘劑」。於是「殘」這個略顯負面的詞彙,一下子成了眾人追捧的珍寶似的。
這樣的風波,鬧也鬧了數週,最終因各個地方發現根本引發了更多的問題,漸漸用其他方式解決後,於是漸漸被遺忘。
當大家遺忘了,於是又開始針對疫苗的不足開始給予有關當局壓力之時,結果又出現了一個新詞 - 「爽約劑」。猶記得剛剛聽到時正在駕車途中,聽到廣播報導是驚訝的又扭高了音響音量,消息一報完,嘆口氣跟一旁的冰雪妹說著心裡感覺是相當欽佩這樣的詞彙創造力。此時此刻全員緊盯著疫苗的供給,最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儘速度過這個不便的非常時期,因此誰不希望越早成為被施打者呢?偏偏因為政策與各種無法被證實的考量,就是沒有足量的疫苗可以被選擇。此時一下子爆發開來的疫情,才讓整個原本維持的很緊張的恐怖平衡,突然偏轉後再也無法回到過去的狀態。
這一切眾生種種,全民跟著媒體的風向一下子對這裡批評一下子對那裏猛打。其實根本忘記了這一切問題的起源是什麼?(如果有足量的數字,是不是根本沒有這些問題了?)
加上人性的天性,原本就會有求生意志,因此運用自己所有的各種資源,無論是有形的錢財,還是無形的權勢地位,希望讓自己提早成為被施打者,也就不讓人意外了。(也就是自己的權力因此被剝奪了!)
而根據所謂的「專家小組委員會」指引,最終我們採用了複雜的細節分類方式逐順序施打,於是也讓上述的問題產生了許多「人為」可操作的空間。
全民共同透過自己決定的制度選出了此任的團隊來運作這個龐大的機器,原本應該肩負著每張選票的期待而更勤勉自許的代議士與執政公務員,是否能用高規格的自我要求與更嚴謹的態度來審視每一個決策,這些等一定時間後,勢必都會被攤開接受公審。
此時此刻的種種無法理解,期待未來重新回頭深入發掘時,會知道當局者是否是真正有苦難言用心良苦,還是別有用心居心叵測。只願全民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