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的 Family Computer (Famicom,FC)遊戲機,是在 1983 年 7 月 15 日於日本發售,今天是它發售滿 38 周年的日子(同時也是 SEGA SG-1000 發售 38 周年),藉此時機,我想來討論一下,關於這台主機的中文稱呼。
歷經三十多年,機身已發黃的FC主機
今日,大多數的中文圈玩家都會用「紅白機」來作為 FC 的中文名稱,甚至這名稱也不僅只是玩家間的俗稱,而普遍被使用在專業的電玩媒體或出版刊物上,已經具備正式名稱的定位。
不過,紅白機這個詞不但很莫名其妙,也很不像正式的產品名稱,而且在個人於 1980、90 年代間遊玩 FC 的實時經歷裡,完全沒有聽說過「紅白機」這個名稱,當年同儕之間對 FC 的稱呼都是直呼「任天堂」,現在回去考察 80 年代台灣的遊戲雜誌、報章報導,也幾乎都是以「任天堂」或「任天堂電視遊樂器」來做為 FC 的中文代稱。
台灣的電視遊樂器販售專櫃(可注意右上方的品名),1987年攝,引用自國史館資料庫
而在正版的 FC 台灣專用機外盒上印製的商品敘述,則是將「Family Computer」照字面翻譯為「家用電腦電視遊樂器」。
FC台灣專用機外盒,照片由神楽坂雯麗提供
實際上,「紅白機」這個名稱是在香港誕生。當年「任天堂電視遊樂器」首次被正式代理引進香港時,由於香港的電視系統是 PAL 格式(而非日本、台灣、美國等環太平洋國家常用的 NTSC 格式),因此引進的是歐規的 NES 主機(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根據電視廣告,這台主機的中文名稱是「家庭電腦遊戲機」,在命名上其實保留了 Family Computer 的聯繫。
但 NES 卡匣在造型與腳位上,都與 FC 卡匣不相容,香港畢竟位處亞洲,比起歐規遊戲,日本進口的 FC 遊戲卡匣(以及便宜的台灣盜版 FC 卡匣)才是比較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因此坊間流行引進日本版 FC 再改造為 PAL 格式,或者使用轉接卡來讓 FC 卡匣可以在 NES 主機上運作。
針對這種情況,數年後,任天堂推出了香港專屬的 PAL 規格版 FC 主機,讓想遊玩 FC 卡匣的香港玩家不用再購買改造的日本主機。在同時有兩種規格主機存在於市面上的情況下,坊間習慣以外型顏色來區分,歐規的 NES 主機稱為「灰機」,日本版的 FC 主機則被稱為「紅白機」,而「紅白機」這個稱呼,也在香港代理商打出的電視廣告中被正式使用。
相較之下,台灣這邊並沒有需要區分歐規或日規主機,而且在市場上,還有著一大堆台灣廠商生產的 FC 相容主機,這些主機造型與配色相當多樣化,又各自有「小天才」、「創造者」等中文名字,雖然仿造原版 FC 的造型與配色的主機會比較容易銷售,但就我的認知,「任天堂」才是對 FC 這台主機最為廣泛的稱呼,「紅白機」這個詞彙當年在台灣並沒有被大量使用。
畢竟「任天堂」是公司名稱,用來指稱主機會造成混淆,依照 Family Computer 翻譯的「家庭電腦」本來就不常被使用,也會跟真正的 PC 搞混(相對的,日本那邊很早就創造了 Famicom 這個合成單字,使其不會被誤會為一般認知的 Computer),「電視遊樂器」這個詞也成了不單指特定主機的統稱。指稱對象明確的「紅白機」,很可能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慢慢的成為了台灣玩家習慣的俗稱。
1990 年代中後期,電玩主機模擬器程式的出現與發展,很可能也造成了許多香港電玩詞彙被傳入台灣。那時中文的模擬器資訊網站不多,能下載 ROM 的更少(台灣有能力提供 ROM 檔案下載的網站幾乎都架在學網),倒是有好幾個香港網站提供頗為豐富的模擬器資源,我推測這也可能是「紅白機」,以及「街機」等香港電玩用詞,傳入台灣並普及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