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Calvin Klein是將高級品牌的世界帶入大眾視野,讓一般人也能稍稍體驗所謂名牌穿戴上身的感覺。Halston相較之下就如同一朵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嬌花,看似名不見經傳但也許是它的美驕傲的讓平凡人無法駕馭只能透過舞台來展現。
比起許多大眾朗朗上口的高級奢侈品牌,Halston對許多人而言並非是個耳熟能詳的品牌。作為美國第一個把設計師的名字與品牌劃上等號,在高速發展的70年代的美國重新定義了所謂「代表美國的高級時尚」。Halston靠著設計師本人獨特的眼光一手打造出可與歐洲大牌齊名的美國高端時尚品牌。雖然日後經歷了品牌遭收購等大起大落。Halston對於美國高級時尚產業乃至現今全球時裝產業的影響都是無法抹滅。這次透過Netflix僅僅五集的傳記式影集,讓觀眾能夠一窺這位傳奇設計師如何打造同名品牌的崛起之路,以及其或許荒誕但也極為戲劇性的短暫一生。
跌宕起伏卻也不枉走一遭的傳奇設計人生
侯斯頓傳奇講述美國一代傳奇時裝設計師,Roy Halston Frowick靠著自身獨特美學眼光與設計的才華經歷了品牌爆紅之後,因固執堅守自身的設計理念與美學,日後在錯失許多商機之下不得不將品牌出售令事業陷入低谷,之後在多年好友的一次因緣際會引薦之下,透過設計舞台服裝再次站上巔峰的故事。故事取材自真人真事,僅僅五集的傳記影集描繪了設計大師侯斯頓如何將美國時尚一手推上與歐洲時尚大牌同等地位,之後歷經事業的大起大落以及其紙醉金迷乃至染上毒癮及其近似荒誕卻又替個人添上一筆濃厚色彩的感情(性)生活,一路跌宕起伏最終在僅僅57歲時離世。主角侯斯頓出色的才華以及其不可一世的性格及作風固然為本影集看點之一,而圍繞其身邊的每一位配角也都是各個充滿故事、大有來頭。這些傳奇人物對日後美國時尚圈乃至今日全球時尚界的影響依然深遠。
充滿巨變的黃金年代
俗話常說時代造英雄,英雄成就時代。侯斯頓除了本身不可多得的才華之餘,亦是搭上了時代的巨變的順風車為後世留下了無數經典。侯斯頓個人事業主要活躍的1970年代,當時的美國承襲了60年代的動盪變遷浪潮,整個社會始終處在一個巨大的變動與轉換之中。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美國社會在價值觀上也經歷了數次保守與開放的衝撞。延續在60年代即開始萌芽的女性、黑人及其他少數族裔的平權運動。1970年代在這些權益的追求以及打破傳統家庭觀(男主內女主外)的聲浪不減反增,但同時社會上另一股反對這些改革的聲音也逐漸崛起。
在60年代這些社會運動崛起時便始終默不作聲的廣大藍領階級以及中產白人階層,對於60-70年代各式衝撞保守價值的觀念以及社會運動,乃至當時年輕人的解放自我的嬉皮流行甚至是更危極端的吸毒嗑藥文化,其實相當的不認同。
在當時的美國社會裡雖然經濟水準較二戰過後大幅提升,但藍領階級仍佔多數(當時的美國工人階層佔大多數,白領辦公族依然為少數),這些被稱為所謂「沈默的多數」(silent majority)的群體對於快速的社會變遷以及日益加劇的貧富差距感到了恐懼。社會上仇富和抗拒改變的聲音漸增,對於少數族裔日益的壯大也愈發反感,也因此引發了1970年代美國社會在傳統與新時代價值觀上的無數次衝撞。
雖然這些「沈默的多數」的訴求在政客的操作下最終將承諾欲實現人人平等大同社會(消除富裕階層最終消除社會上所謂階層及制度的理念,非完全的共產主義而偏向國家為大,普通工薪階層為主的排富社會主義。)的尼克森送進了總統府,但社會上尋求改變的聲量缺已是一發不可收拾。日後美國社會亦經歷了數次社會運動其中包含了各式環保運動(environmental movements)、女性平權運動(Women’s right movements) 以及反戰運動(Antiwar movements)等對於奠定今日美國社會價值觀都功不可沒的先驅運動。1960-1970年代在美國歷史上對於推動美國社會經濟以及社會價值觀前行,絕對是不可抹沒而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個年代。
而在這樣一個動盪也令人倍感希望而興奮的年代,時尚界也開始穿起了改變的風。1970年代的時尚風格雖大多受到1940~1960年代的風格影響,但在設計及材質的應用上亦有了更加創新的突破。1970年代的主要時尚風格承襲了在1960年代大熱的嬉皮風格但相較於1960年代以嬉皮作為個人主義發聲的訴求與彰顯。1970年代更多是將嬉皮融入日常穿著和高訂服的設計之中。
『侯斯頓傳奇』作為一個以時尚設計師為主軸的影片,當然少不了許多服裝展示的鏡頭,從影片中也能了解到侯斯頓的設計便是充滿深受1960年代風格影響的印花、挑染等嬉皮元素,在禮服部分主要以飄逸的材質為主。配飾也是承襲了60年代的風格之餘加上了珠飾及皮革賦予更多變化,讓人能單純享受更多時尚與搭配帶來的樂趣。同時因為製造原料之一的聚酯(Polyester)也就是俗稱的人造纖維於1960年代起大量普及,此素材也被70年代的設計師們廣泛應用於製作上。此外隨著科技與工藝的進步,1970年代的設計也充滿了大量手工藝品。而後斯頓在當時劃時代的設計則是採用了防水布料製作的風衣。由此可見(高端品牌)時尚看似一個原本與一般普羅大眾沒有太大關聯甚至純粹只是富人們玩得起的領域,在1970年代起在社會經濟及生活品質的發展及價值觀的改變之下,設計師們也逐漸修正設計思維讓時尚逐步走入大部分人的生活中。實際上不論是時尚、音樂、藝術等這些看起來與大部分人生活沒有什麼直接關聯的領域,其發展除了設計師與藝術家本身的才華之外,實則都深深受到當時大環境的影響。這些領域在根本上其實沒有我們想得這麼不食人間煙火,反之若創作背離大眾的生活太遠則容易失去市場,而這也是侯斯頓本身在往後的職涯上所遇到的最大瓶頸。
經典台詞解析
這邊擷取幾句個人印象深刻的台詞,基本上都是集中在第五集,也是影集的最後一集,也可說是一個集大成,為這部劇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I did sell my name. (我的確把我的名字給賣了)
We’re given just one name, (我們每個人都只被賦予一個名字)
Only one… that is all we have on earth. (只有一個….在這個世界代表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存在)
That is only what we leave behind us when we were gone.(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離開這個世界之後所唯一能夠被記住的)
I wasn’t precious enough of my mine. (我之前並未懂得珍惜自己的名字)
I sold it cheap that I did not even think twice about it. (我想都沒想就賤賣了我的名字)
侯斯頓在經歷一連串品牌經營上的困難,並且因為在沒細看合約的情況下,便迫於現實出售了自己的品牌。日後遇上了早年在自己旗下工作的夥伴兼老友,有感而發地說出的一段話。當然侯斯頓實際上是以數百億美金的價格出售了自己的品牌,對普通人而言是想都不敢想的數字,但對於身處侯斯頓這樣身份與地位的人,更多的也許真的是無法自由利用自己的名字將更多自身的美學與設計理念傳達給大眾的感慨吧。
The customs designed by Halston could have easily send this production off the rail instead it steals the show. (侯斯頓的設計非但沒有把這場秀給搞砸,反而成為最吸引人眼球的焦點)
Move over Martha, let Halston take a bow. (Martha讓位吧,這是屬於侯斯頓的高光時刻)
Dreamed up by superstar designer Halston, the costumes sadly won’t be available for purchase, at even the most upscale boutique. (很可惜的這些由設計界泰斗,侯斯頓所設計的戲服並未於市面上販售,就算是最高級的店舖也找不到)
But perhaps that’s for the best. (但這也許反而是件好事)
They are far too beautiful to be worn by mere mortals. And meet every moment of grace in Martha Graham’s staging of Persephone at City Center. (因為這些戲服美得令常人無法駕馭)(只有在Martha Graham的舞台上才能親身領略它們的美)
The costumes by Halston will have world wondering whether the man should make his career in theater rather than on the runway.(看到這些戲服令人不經想問,比起時裝伸展台,侯斯頓是否更適合朝舞台領域發展)
The stretch-fabric design is sensual, innovative, and upon reflection, uniquely brave.Perhaps even a high-point of a long and illustrious career.(這些具延展性的布料,在演員身上顯得感性、創新、前衛而大膽)(這些作品可說是侯斯頓職業生涯集大成的高光時刻)
侯斯頓身為一位完美主義且深具理想的設計師,在早期事業顛峰時,幾乎是獨斷專行,只為了實現自己的美學理念。他對於絕大多數的高級時裝品牌為了迎合大眾喜好開始推出叫平易近人的產品,如牛仔褲(影片中提到的品牌為CK)顯得不恥,但一方面卻也苦於經營陷入危機,尤其日後將品牌售出後更是不得不看著股東和集團臉色行事。說到底時尚再怎麼光鮮亮麗,奪人眼球,終究也是一門生意。若不賺錢再大的名氣也只是白搭。
在看到劇集中段的時候其實有點不是很喜歡這個角色目中無人的行事作風。但一路到了最後一集卻也為這個角色感到一絲惋惜。如此傲骨而理想主義的人,當設計不再是揮灑其美學的畫布而是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淪為商業化,對這樣才華洋溢的人應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吧。
雖然侯斯頓一開始一直很不恥所謂的戲服,認為戲服如同萬聖節服裝浮誇而廉價,但最後在理解了舞台表演的理念後交出了再次令世人驚豔的作品。在此之前大眾批評侯斯頓的設計已不再吸引人也不再能迎合市場。但從他放手一博轉戰舞台服裝設計並獲得成功,也說明了侯斯頓的設計從一開始就沒想要真正的迎合大眾的口味期望大家能理解(個人認為這可能是身為天才都有的傲氣與無奈吧。不是我不想讓你懂,是你們這些平凡人太庸俗了才無法理解我。)。不論世人是否能讀懂、是否懂得欣賞,他只是堅持著自己一貫的理念。並且從來不曾放棄改變美國的高級訂製服裝產業的初衷。
充滿娛樂元素的包裝之下依舊是忠於事實的團隊的用心
個人對於時尚產業沒有專業的研究,所以對於劇中對時尚場面的描寫只是單純覺得畫面很美,至於是否真的很忠於那個年代則不是我能夠評論的。但相信製作團隊肯定也是有做過一番考察盡量將那個年代的氛圍忠實呈現在觀眾眼前。一開始的確是因為時尚題材而被吸引,但之後卻是被主人公的心路歷程的轉折以及與周遭角色的牽絆給迷住。短短五集的內容不僅不會讓人感到倉促反而是一種見好就收的精緻。其中更是被扮演主人公的演員伊旺麥奎格的演技給折服。光是在網上看到真人與劇照對比就覺得他對於角色的投入真的十分用心。劇中將主角那種不可一世的傲氣、無奈卻又對自己的感情充滿不安的情緒呈現的恰到好處。雖然沒有一部作品能做到所有人都百分百滿意但以一部傳記式作品,這部劇不僅不會因過於寫實而讓人感到無趣,反而在融合了戲劇娛樂的元素之下讓觀眾也能一窺那個瘋狂年代下,一位天才設計師同樣瘋狂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