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聖戰者視角下的阿富汗戰爭 - Zhawar之戰篇

2021/08/18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這篇文章多數內容來自The Other Side of the Mountain: Mujahideen Tactics in the Soviet-Afghan War,其主要作者Ali Ahmad Jalali曾是阿富汗陸軍上校,在阿富汗軍事學院和陸軍參謀學院任教,還在喬治亞州本寧堡、英國坎伯利陸軍參謀學院,甚至蘇聯伏龍芝學院接受過訓練與教育。他自己以及教育出的許多軍官後來成為阿富汗聖戰者的核心力量 - 這個聖戰者(Mujahideen)指的是蘇聯入侵阿富汗時期反蘇聯勢力的總稱,不是指蘇聯佔領階段都快結束才成立的塔利班。
Jalali原本在1996年抵達巴基斯坦並準備進入阿富汗,但此時塔利班正要進軍喀布爾(塔利班並不是在蘇聯撤軍親蘇政府垮台後立刻掌權的),邊境對美國公民封鎖了,所以他只好就地訪問約40名聖戰者(Mujahideen),以此撰寫了本書。而本文是Jalali採訪親歷過反蘇戰爭的Zabit Omar與Mawlawi Nezamuddin Haqani後撰寫的,兩人均屬於Mawlawi Mohammed Yunis Khalis創立的原教旨主義伊斯蘭黨(Hezbi Islami)。
這故事的主角是Zhawar。這是一座位於Paktia的大型聖戰者基地。通過長年建設與推土機和炸藥的輔助,這座基地的規模相當驚人,聖戰者在海拔高度達到1825米的Sodyaki Ghar山東南面向的山脊開通至少11條隧道,這些隧道內有完整的設施,包含醫院、旅館、清真寺、軍火庫、維修站、車庫、無線電指揮所、廚房,汽油發電機不僅滿足基地生活設施的供電,甚至允許在酒店設置電動遊樂設備!也因為基地的完整性,這裡甚至經常被用於接待戰爭遊客(war tourists)。這些戰爭遊客不僅包含記者,甚至有國會議員,他們也是宣傳的一大渠道。其中一位曾經的訪客就是當時的眾議院議員查理.威爾遜(Charlie Wilson),他是美國支援聖戰者政策的一大推手。
如此規模的基地自然也有相對應防禦力量,一支500人規模的札瓦爾團(Zhawar Regiment)被指定為永久防禦部隊。然而這支部隊還要兼職基地後勤與該地區聖戰者物資支援工作,同時防備克格勃與卡德組織(Khad,相當於阿富汗政府軍的克格勃)在邊境的滲透偵查,作戰裝備也較為匱乏,僅有1門D30 122毫米榴彈砲,兩輛在1983年從阿富汗民主共和國(DRA,也就是蘇聯支持下的阿富汗中央政府)哨站擄獲的戰車、少量6管型中國版BM-12火箭發射器、5門ZPU-1型14.5毫米高射機槍和4門ZPU-2高射機槍(相當於前者的雙連裝版),另外還有少量SA-7飛彈。
阿富汗常見的機槍掩體,上方布幕可以遮擋空中偵察,射程和威力強大的重機槍既能有效威脅受限高山氣動效率較低難以佔據高度優勢的直升機,也能在步槍有效射程外壓制輕裝步兵。
相較於再怎麼加強也不可能正面抵擋DRA或蘇軍的防禦部隊,讓聖戰者敢於將如此多物資與人員集中在Zhawar的關鍵原因還是地理位置:Zhawar後方沒幾公里就是巴基斯坦邊境,攻擊機稍有不慎就會越境,而巴基斯坦也敢於擊落來犯者。緊鄰巴基斯坦帶來的好處不僅是制約對方軍事與火力投入,巴基斯坦是聖戰者關鍵支持力量之一,而Zhawar就有一條長約15公里的公路從這裡直通巴基斯坦境內位於Miram Shah的補給基地,補給和人員流通都很方便。而即便是Zhawar正面,也因為被高聳的山脈群環繞而讓進攻變得極為困難。
Zhawar地理圖,可以看出地勢的崎嶇。
然而,這不意味著蘇聯和DRA放棄了消滅Zhawar的嘗試。
1985年9月,DRA將第12步兵師、第37、38突擊旅人員組成的混合部隊派往Khost加入當地的第25步兵師 - 雖然DRA有蘇聯援助的大量重型武器,但由於逃兵、開小差等問題導致這些部隊的編制人數永遠不能反應實際可用人數,以至於需要從多個部隊中抽調人員組成聯合部隊。
9月下旬,這支部隊在空襲與砲擊支援下對Bori Kalay發動了攻勢並成功將其佔領,以此做為向Zhawar發動攻勢的跳板。而札瓦爾團不僅沒能預見這次攻擊,而且他們的指揮官還正好在前往麥加朝聖的路上,不過留守指揮人員也迅速將一個80人小隊佈署到DRA前進路線上的山脊面,並成功在DRA抵達時發起伏擊,宣稱擊毀2輛裝甲車和4輛卡車,並讓DRA放棄攻擊意圖並直接撤回Khost。隨後幾個Kochi族聖戰者組織聯合起來反攻並奪回Bori Kalay。
DRA隨後從另一路發起了進攻,這次他們先搶下了Tani(可能是今日的Tanai)並擊殺當地聖戰者指揮官,不過就在9月4日札瓦爾團的指揮官返回巴基斯坦並立即抵達Zhawar接手指揮。聖戰者先放棄了缺乏地利防守的Lezhi,並派出20人駐守Manay Kandow山隘,這座山隘有一座高聳且有堅實岩板的山峰,聖戰者擴建山峰內的天然洞穴作為空襲與砲擊期間的掩體,並挖通了連接射擊陣地的通訊戰壕,藉此在砲擊與空襲停止後能立即進入防守位置。
第一次Zhawar之戰示意圖,紅色是DRA/蘇聯軍,紫色是聖戰者
接下來10天發生的事很單純:DRA發度猛烈但無效的砲擊與空襲,而聖戰者就躲在防空掩體等待火力準備結束後就立即回到射擊位置以逸待勞的迎接並擊退DRA的地面攻勢。然而失去耐心的DRA找上了蘇聯支援並施加更強大的空襲,隨後防空掩體上層石板終於在空襲中晃動,讓聖戰者感受到坍塌風險並放棄這裡。
在控制住山隘後,DRA也藉此掌控了這座視線良好的高地,藉此讓空襲與砲擊效果最大化,而聖戰者也被迫且戰且退,隨後DRA也迅速奪取Tor Kamar。這是一處離Zhawar只有約1公里的高地,然而先前的順利讓DRA麻痺了,他們將過多力量集中在視線良好但也較為暴露的高地上,然而DRA不知道的是,聖戰者有戰車。
到了下午,兩位前DRA戰車長將戰車開出隧道進入射擊陣地,對準曾經的同僚。兩發砲彈將兩個據點炸飛,剩下的DRA在倉皇逃竄中持續被戰車火力收割,並迅速放棄了Tor Kamar,攻勢被徹底阻斷。
而仍在Tani的DRA指揮官並未放棄,甚至將指揮所移動到更前線的Manay Kandow山隘。然而DRA沒有大量投放地雷阻斷路線,因此聖戰者的援軍開始從巴基斯坦、賈拉拉巴德和Urgun湧入並繼續憑藉地利阻滯,DRA始終無法取得關鍵性突破。在經歷42天的戰鬥後,DRA物資和人員也開始耗盡,最終在夜晚撤離。
DRA和蘇聯軍傷亡不明,而聖戰者付出的代價是106死321傷。
1986年4月2日,一位聖戰者在Zadran用無線電發出警告,他看到20架運輸直升機和一批由戰鬥機護航的重型運輸直升機從他上方飛過,推測目標可能是Lezhi或Darakai。這和以往的模式不同,蘇聯或DRA傾向先用空襲削弱聖戰者,隨後地面部隊在空中與火炮支援下推進,顯然對方意識到面對分散且隱蔽與掩護良好的聖戰者,空襲起到的削弱程度太小,反而給予對方反應的時間。這些空降部隊只是更大規模攻勢的前導,DRA一共出動多達6600人,並得到蘇聯空中支援的掩護。
這次行動起到的突然性確實極強,甚至聖戰者在DRA內部的眼線也沒能預警。這批直升機就將DRA第38突擊旅佈署到Zhawar周邊7個著陸區,其中一些著陸區離巴基斯坦邊境不到一公里,但大部分著陸區是圍繞在Zhawar周邊的高地。Zhawar當時約有700-800名聖戰者以及額外的防空部隊,他們反應過來並宣稱擊落兩架直升機,但敵軍空襲緊隨而來;而以輕重機槍為主要防空手段的聖戰者面對噴氣式攻擊機則難以下手。
然而,聖戰者立即做出變通,他們放棄那些正在遭到轟炸的陣地,並向剛降落不久的DRA機降部隊發動反衝擊;而立足未穩且素質不佳的DRA部隊防線很快被陸續突破,4個著陸區被徹底打垮。
第二次Zhawar之戰示意圖,紅色是DRA/蘇聯軍,紫色是聖戰者。
攜帶導引武器的蘇聯攻擊機此時也在向聖戰者基地發動猛攻。雖然這些基地由隧道組成且洞口設置在山坡反斜面,面對巴基斯坦邊境,攻擊機稍不注意就會越境。然而蘇聯人這次明顯不打算顧忌這些問題,攻擊機直接跨越邊境後轉彎衝向隧道口,並向洞口發射導引武器,兩處洞口很快被命中,第一座較小的隧道發生大規模坍塌並活埋18名聖戰者,第二座用於無線電通訊基地的隧道由於深度較長(約150米),因此只有隧道入口坍塌,內部的150名聖戰者被暫時困住,其中包含指揮官。隨後攜帶重型炸彈的蘇聯轟炸機進場發動第二波空襲 - 諷刺的是這波空襲反而又炸開了堵住洞口的落石,讓聖戰者得以逃出。
值得一提的是聖戰者也投入少量英國製吹管飛彈,然而這種手動控制的地對空飛彈毫無用處,即便一名巴基斯坦軍官親自操作吹管,發射的13枚飛彈仍然毫無戰果,反而被炸傷。
吹管地對空飛彈雖然是1975年服役的產品,但飛彈完全由搖桿控制,這種常見於第一代反戰車飛彈的控制模式即便面對戰車都很容易因突然加速和機動而打偏,面對航空器問題就更大了,因此吹管飛彈效果甚至不如1960年代末服役的第一代肩射飛彈(如SA-7或FIM-43)。
剩餘的DRA機降部隊在接下來3天繼續在高地上奮戰,然而由於缺乏支援,他們還是陸續被擊潰,聖戰者宣稱他們一口氣俘虜530名DRA突擊旅人員。
蘇聯和DRA沒有蠢到把空降部隊送往死地,這些空降部隊實際上是被投放在錯誤位置。DRA很早就控制了Lezhi,在空降作戰發起後DRA也發動了地面攻勢嘗試突破Manay Kandow山隘,而空降部隊本應被佈署在離Lezhi更近的地區方便地面攻勢接應。但儘管空降部隊覆滅,地面攻勢仍在照明彈輔助下空襲與砲擊在全天候進行著。然而聖戰者不僅利用地利在接下來10天裡抵擋了進攻,其他聖戰者組織也在頻頻對Lezhi甚至Khost的機場進行襲擾。
在蘇聯與DRA援軍不斷抵達,連續12天猛攻後,Manay Kandow山隘終究還是被突破 - 雖然此時空降部隊早已覆滅。與此同時另一路蘇聯/DRA軍從Lezhi出發,在Manay Kandow山隘東邊的另一條路線上發動平行進攻,在這裡防禦的聖戰者不戰而退。隨後聖戰者意識到作為Zhawar最關鍵屏障的Sodyaki Ghar山區正在被突破,他們不可能在平地上抵擋有著絕對火力與數量優勢的DRA與蘇聯部隊,最終他們選擇撤出Zhawar並退往巴基斯坦。
然而在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後,DRA還是無法真正的控制住Zhawar - 聖戰者從巴基斯坦境內向DRA發射大量火箭,而DRA和蘇聯軍卻不能跨境消滅聖戰者。聖戰者不僅可以毫無顧忌從巴基斯坦境內發動攻擊。其他仍在阿富汗境內活動的聖戰者也隨時可能集結到山脈威脅這裡的交通線,讓任何試圖控制住Zhawar的部隊被困死在這裡。
蘇聯人和DRA顯然也不想在這種孤立且封閉的地區久留,他們決定派出蘇聯的爆破小組進入隧道嘗試用他們的專業知識摧毀這裡 - 但這座山脈上方都是極為堅硬的岩層,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鑽出垂直束井裝置炸藥才可能炸坍,而他們時間根本不夠。最終在倉促引爆盡可能多的儲備軍火,設置地雷與詭雷,並將基地內的高價值物資(包含一台美國製超聲波設備、一輛仍可使用的T-34戰車以及一部分軍火)帶走作為宣傳後,DRA和蘇軍在5小時後匆匆撤出。
聖戰者在21日回到Zhawar,雖然地雷與詭雷的存在殺死一名聖戰者並迫使他們花費額外時間逐步清掃區域,然而聖戰者發現基地的破壞程度很輕微,炸藥與軍火的殉爆威力大多從隧道口宣洩,只有隧道入口被部分炸坍,裡面的設施與物資大多完好,只需要清除入口落石就能恢復運作。最終,聖戰者恢復了Zhawar,還更進一步的強化這裡,隧道之間新設置了連接通道避免主要出入口坍塌後所有人被困死,隧道也進一步加長到400-500米。
在第二次Zhawar之戰中,聖戰者付出了281死363傷的代價,DRA與蘇聯軍具體損失仍然不明,但可以確定第38突擊旅的空降部隊近乎覆滅,530名俘虜中有著包含上校旅長在內的78名軍官。所有軍官都被處決,士兵則被要求在接下來2年作為聖戰者的勞動人員,之後才能獲釋。
Zhawar的故事沒有完全結束,這裡日後成為基地組織的據點之一,在1998年美國駐肯亞與坦桑尼亞大使館遭到汽車炸彈攻擊後,美國判斷為基地組織所為,而Zhawar成為報復對象之一並遭到美軍巡弋飛彈打擊(數量說法不一,在60-75枚之間),但基地沒有遭到嚴重破壞並很快恢復運轉。
2002年Zhawar基地的狀態,可以看到其規模的巨大與功能的完整,還有通風井,及便一時將入口炸坍也不太可能讓裡面的人窒息。
2002年1月3日,美國人再度造訪了Zhawar - 第一批訪客是4架B-1、4架F/A-18和1架AC-130,隨後海豹部隊、EOD小組、一個排的海軍陸戰隊進場掃蕩。他們沒有發現任何人影,只找到一些血跡和殘肢,隨後美軍就對Zhawar進行了爆破處理。在那之後就沒有關於Zhawar的消息了,或許塔利班曾經重啟過,但又或許判斷美軍已經熟知這處基地的存在和佈局而另尋替代基地。
Zhawar就像是阿富汗戰爭的縮影:無法控制、無法癱瘓、無法封鎖、無法獲利。任何進攻者都可以嘗試抵達這裡,但他們遲早會迫於佔領與維持成本過高的現實而必須離開,隨後原本的主人將會回來接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