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突破泥沼的熊 - 蘇聯高速公路行動淺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很少有比Khowst更難展現蘇聯-阿富汗戰爭面目的例子。Khowst位於Paktia省靠近巴基斯坦邊境的地帶。雖然是該省分最大的城市,還有著大型軍事基地,離喀布爾也只有149公里,但和鄰近城鎮之間隔著高度達到2000-3000米不等的山脈,位置相當尷尬且孤立。在當時最主要的聯外道路是直接蜿蜒穿過山脈之間,可以通往Gardez的Lakatega公路。
從Gardez方向要由這條公路穿越山脈前往Khowst時,首先要通過Satakandow隘口,這處隘口最外圍寬度雖有400米,但進入後路線會逐漸變得狹窄且曲折。在Satakandow隘口以南約25公里外還有一個Saroti隘口,沿著穿越Saroti隘口的道路往東南方向移動就會在Wazi和Lakatega公路交匯,不過這條道路條件惡劣許多。Lakatega公路作為Khowst的命脈,卻又極其脆弱,蘇聯扶持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國(DRA)自然也希望能保護這條生命線,因此他們在Wazi駐守了一些兵力。
藍色線段即霍斯特(Khowst)和加德茲(Gardez)之間的Lakatega公路。
聖戰者在1980年4月開始將Lakatega公路截斷,他們首先將Satakandow隘口封鎖,隨後包圍了Wazi的DRA守軍指揮官,該軍官來自當地的Dari Khel部落,而且還和聖戰者指揮官是舊識,在聖戰者派出使者後投降。DRA立刻反應過來同時從Khowst和Gardez派出部隊嘗試將封鎖打破 - 然而兩路攻勢配合的極差,從Khowst派出的部隊過早進入山區後就在Said Khel集結等待從Gardez出動的DRA軍會合,實際上並沒能起到夾擊的作用。
DRA的拙劣行動給予聖戰者將兩股敵軍分頭擊破的餘裕,他們先是放任Gardez出動的DRA軍進入Satakandow隘口,然後在狹窄的山區道路上將其包圍殲滅,隨後留下阻攔部隊並立即回頭對付從Khowst派出的部隊。而這股敵軍都集中在狹窄且不利防守的Said Khel,同樣被包圍後殲滅。Khowst方向的DRA也曾經派出另一支部隊嘗試解圍,但被其他負責封鎖道路的聖戰者擋住。
Lakatega公路封鎖戰示意圖。
至此之後,Khowst在接下來幾年的時間裡就成為實質上的孤島,蘇聯與DRA不得不長期依賴空運補給Khowst的駐軍,甚至試圖收買當地部落讓他們放行 - 然而懷柔手段沒用,空運也在聖戰者得到越來越多的地對空飛彈(特別是美國製刺針飛彈)後顯得越發危險且成本高昂。最終,蘇聯決定打破局面,他們將會以軍事行動將這條交通線打通,代號為Magistral(意為高速公路)行動。
這將是一場規模在整個蘇聯-阿富汗戰爭中也罕有的大型軍事行動,光是蘇聯駐軍就動用了第201與108摩托化步兵師、103空降師、第56與345獨立空中突擊旅等。不過由於這些部隊還有自己的負責區域要防禦,所以都只能抽調一部分人員組成聯合部隊,最終蘇聯駐阿富汗第40軍為這次行動總共動用人數達到5634人,另有28輛戰車、190輛BMP-2、102輛BTR-70、107輛自走砲與自走迫砲,以及493輛各類後勤與支援車輛。DRA方面參戰部隊則有第1、8、12、14步兵師、第15戰車旅和幾個特種部隊分隊,此外還有第860或191獨立機械化步兵團(具體是哪個未知,可能由於表現過差以致於蘇聯甚至不願留下官方紀錄)。
集結中的BTR-70車隊
Magistral行動對聖戰者而言並沒有突然性,DRA內部的線人很早就警告聖戰者蘇聯與DRA組成的混合部隊將會發動攻勢打通Gardez和Khowst之間的通路。聖戰者在1987年11月觀察到敵軍的大部隊正在Gardez集結
當地聖戰者大多是當地村民,當地部落議會得出共識將在這裡抵擋蘇聯與DRA。聖戰者決定嘗試在Satakandow隘口挫敗蘇聯打通的企圖。,是防守的絕佳地點。聖戰者在隘口入口外圍3公里外佈置3條地雷線,每條地雷線間隔300-400米,而陣地則集中在能夠俯瞰公路與隘口的高地,指揮官是Haji Nawab Khan。聖戰者重型武器包含10輛BM-12多管火箭與一些ZGU-1,這些是聖戰者常見的武器,ZGU-1在山地環境無論用於防空或遠程壓制也都是很優秀的工具,但缺點就是轉移不易。此外聖戰者也有DShK重機槍、75和82毫米無後座力炮和大量RPG-7。而在Satakandow隘口以西2公里還有個Khadai隘口,是另一個主要防禦重點。
至於Saroti隘口,先不提道路條件對於蘇聯與DRA機械化部隊而言不太友善,而且這條道路還會直接穿過Dari Khel部落。這部落不僅以尚武出名,還是聖戰者的支持力量之一,聖戰者並不認為蘇聯和DRA會嘗試從這裡通過,所以不是作戰部隊的關注重點,但聖戰者還是向增援了300名Harbakai(相當於聖戰者的執法人員)。
蘇聯和DRA首先於11月21-27日之間在Dara和Zawa設置了前進作戰基地,師級砲兵群也被派往Dara,軍級砲兵群在Gardez,而機械化部隊則在Zawa。蘇聯和DRA從Zawa發動了攻勢,但方向卻是Saroti,在這個方向上缺乏防備的聖戰者在短暫後被逼退,Saroti隘口就此淪陷。
打下隘口只是個開端,在前面只有被群山包圍,曲折狹窄的道路,聖戰者可以在周邊高地輕易俯瞰並埋伏,甚至切斷包圍經過的任何敵軍。然而蘇聯很快展現出他們的戰術素養,在打下隘口後他們並沒有急著繼續推進,而是立即派出DRA的獨立摩托化步兵團(不帶載具,少一個營)向Saroti和Satakandow之間的高地發動攻擊 - 顯然他們意圖將聖戰者的主場優勢奪取。
缺乏準備的聖戰者很快失去多個高地的控制權,而控制這些高地的敵軍也因此更容易發現和打擊其他聖戰者,隨後蘇聯開始對Sarani的聖戰者指揮部發動砲擊與空襲,以此削弱聖戰者指揮控制效力,最後一道程序則是向山谷中的Zadrans部落發動砲擊,由於許多聖戰者是這些部落出身的,他們在家園與部落同胞死亡的威脅面前開始動搖,許多人選擇棄守崗位嘗試先將部落親友疏散到巴基斯坦。在完成上述準備後,蘇聯才開始向Satakandow隘口進發。
此刻聖戰者處境極為尷尬,他們要用人數已經大幅縮減且意志力不足的部隊面對兩波蘇聯軍的平行攻勢,任何一波攻勢未被擋下都會允許蘇聯軍直接繞過另一條防線上的聖戰者,進而威脅側翼或後方將其截斷後包圍,更糟的是在扼守高地的敵軍面前調度與定點防禦都極為容易暴露。
戰役態勢圖,紅色是蘇聯/DRA軍,紫色是聖戰者。
當聖戰者驚惶不安的嘗試迎擊對Satakandow隘口的攻勢時,他們首先面對的卻是一架運輸機。這架運輸機向高地投放大量傘兵,認為蘇聯試圖再度優先控制住高地奪取戰術優勢的聖戰者也毫不客氣的搬出所有地對空武器向傘兵傾瀉彈雨。
當傘兵的距離逐漸縮減時,聖戰者才意識到不對勁 - 這些[傘兵]只是假人而已。然而已經晚了,蘇聯空中偵察已經定位到那些開火的聖戰者陣地,特別是沉重不易轉移的高射重機槍,隨後就是精準而猛烈的空襲,以及長達4小時的砲擊。
儘管如此,聖戰者仍成功撐過了火力準備階段,甚至挫敗第一波進攻。而根據蘇聯方面紀錄,聖戰者不是通過單純的防守阻滯攻勢的,相反的他們大膽的在火力與裝備都處於絕對劣勢時向控制優勢地形的摩托化步兵團發動了反攻並造成該團慘重的損失。
蘇聯官方紀錄指出他們在第一階段佔領的高地其實不是主要目標,他們想要的是更高處的主峰。然而負責進攻的DRA的步兵團身負重任卻表現拙劣,其指揮官優柔寡斷而未在聖戰者反應過來前加速突破,團指揮所離那些在山區作戰的部隊過遠,又沒有團前進觀察哨,無法提供有效且直接的戰術控制。最為嚴重的是指揮官誤判了消耗量以至於沒有帶上足夠彈藥,在戰鬥的第二天就必須動用緊急彈藥儲備,導致空有火力與地形優勢卻損失慘重。
吸取了前述教訓後,蘇聯指揮官立即決定接下來控制主峰的任務交由素質更高火力更強大的單位負責,蘇聯一個空降營和一個阿富汗突擊隊被支援到之前表現不佳的DRA獨立摩托化步兵團陣地。1987年12月1日,蘇聯再度發動高強度砲擊和空襲,隨後是精銳步兵對主峰的地面進攻。空降兵連首先奪取另外兩處優勢地形,以此支援對主峰的進攻,聖戰者則憑藉重機槍和迫擊砲撐過了第一波,但蘇聯隨後立刻對聖戰者補上師屬火炮群的猛轟。
在此地的多數聖戰者此前很少體會過蘇聯炮擊的威力,因為Paktia省並無蘇聯駐軍,而DRA僅有130毫米以下口徑火炮。然而此刻聖戰者面對的是第40軍軍級與師級火炮群的多管火箭和重型火砲,其中甚至有2輛2S4型240毫米自走迫擊砲,在火力密度與效率上與DRA都不是一個等級的,蘇聯空軍也在頻繁投放集束炸彈,聖戰者越發感到無力支撐。
2S4型自走迫擊砲裝備的240毫米炮可發射130-230公斤不等的各類砲彈。這一型號火炮總產量只有588輛,1987年的第40軍更是只有4輛。
在第二輪攻勢發起的5天後,聖戰者大多選擇退出陣地往更後方的高地重新佈防,蘇聯與DRA軍也終於控制住了Satakandow隘口與視線良好的主峰。雖然聖戰者撤退時嘗試將道路盡可能破壞,並在敵軍嘗試修復時以間接火力干擾和拖延,但蘇聯的火力優勢配合地形帶來的態勢掌控能力輕而易舉的將聖戰者壓倒,推進並未受阻且一路攻佔了Shwak的聖戰者基地,隨後修建了前進作戰基地。殘存的聖戰者只能往西南山區撤退。
在經過兩天的短暫停頓後,DRA與蘇聯軍再度前進並攻佔了Sarani的聖戰者基地。在主要作戰基地淪陷的情況下,躲藏在山區以堅毅刻苦出名的聖戰者也開始面臨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難題 - 缺水。聖戰者此前在這些山區並沒有儲備水,因為這裡有著河流和雪水,以往完全能夠滿足正常需求,然而此時雪水與河水都在砲擊中受到嚴重汙染,即便是聖戰者也會在飲用後得病倒下。而且此時道路都已經被封鎖,無法使用卡車從其他地區運輸物資,只能依靠少量騾子和人力在蘇聯與DRA監控下進行杯水車薪的補給。
蘇聯軍和DRA攻勢仍未停歇,他們反覆進行著由直升機運輸空中突擊部隊佔領至高點,然後地面部隊在這些至高點的側翼掩護與警戒下推進。不久後Satakandow隘口的突破部隊和Saroti隘口的突破部隊在公路上會師。
與此同時,Khowst的駐軍也展開行動,DRA派出了第25步兵師發動進攻,不久後和蘇聯軍順利會師,也象徵這條長年被聖戰者封鎖的險峻路線終於被打通,補給車隊源源不斷地開往Khowst。一些聖戰者選擇撤退到巴基斯坦,但少量剛從巴基斯坦或阿富汗境內其他地區增援的聖戰者還沒放棄,他們曾試圖攻打一處蘇聯哨站,且一度成功迫使敵軍撤出哨站並在隨後對道路發起攻擊,不過攻擊沒能維持多久,指揮官負傷後也選擇撤離。聖戰者之後也沒放棄襲擾這裡的交通線,其中最有名的是1月7日對蘇聯佔據的3234高地的攻擊,也就是電影第9連描述的事件,這場攻勢在蘇聯空降部隊的火力與素質優勢下被挫敗。
Magistral行動充分展現了蘇聯作為軍事強權的戰鬥素養與態度,他們不會像DRA那樣愚蠢踏入險峻的山區,有優勢地形一定優先拿下確保側翼的安全,補給線拉長後也不會冒進而是先建立前進作戰基地完成整備。然而也再度體現DRA能耐 - 即便此時已是1987年底,經過蘇聯長年培訓的DRA在有著蘇聯火力支援與指導時仍然表現較為拙劣,進攻性作戰大多仍要靠蘇聯人完成。
DRA士兵和20年後美國扶持的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武裝部隊一樣,飽受開小差,被滲透、士氣低落等問題,甚至第40軍軍長還指出他們曾經訓練了一整個團,然而這個團在接受第一次戰鬥前已經有一半的人消失了,要嘛把武器賣給了聖戰者後逃亡,要嘛加入了聖戰者,
最終無論Magistral行動的偉大成功或3234高地的堅毅防守,都毀於一個悲哀的現實:蘇聯根本不能將這麼多人長期駐守在這裡僅為了保護一條通路 - 1987年中旬的報告指出駐阿富汗的第40軍一共只有7.3萬的一線作戰人員,其中超過一半要執行防禦軍事基地、哨站與巡邏任務,真正可用於機動作戰的兵力約51個營,估計不超過3萬人。蘇聯駐阿富汗部隊正是要憑藉這麼點人數,再加上素質遠不如他們的DRA軍(況且DRA被聖戰者嚴重滲透,保密難度會伴隨DRA參與程度增減),在面積達到64.7萬平方公里的阿富汗向神出鬼沒且往往佔據的地利的聖戰者發起主動攻勢,像Magistral行動這樣一次性出動將近6000名作戰人員行動對於整個第40軍而言已經是相當可怕的負擔,這種規模的軍事行動難以連續也難以同時發起,但被聖戰者封鎖的地區卻到處都是。而更為重要的是,蘇聯已經要準備撤軍了,可動用的人數只會繼續縮減。
最終,在打通交通線的12天後,蘇聯和DRA大部分部隊還是撤出了 - 隨後聖戰者又回來了,交通線再度被封鎖,直到蘇聯完全撤軍時也未再被突破過。
道路的打通沒有取得長期成功,那對聖戰者實際人員殺傷呢?也很小,聖戰者實際陣亡人數不過100出頭(應該不包含3234高地等12月中旬以後的戰鬥),相較之下蘇聯軍付出的損失是33人陣亡,DRA方面損失則無可靠數據。乍看之下聖戰者和蘇聯軍交換比是1:3,但考慮到雙方救治能力差距以及聖戰者失去戰場控制權的情況,聖戰者的陣亡人數佔傷亡比例理論上會比蘇聯軍高,而如果再計入DRA不明但肯定比蘇聯高的多的損失(聖戰者聲稱俘虜和接收數百名DRA逃兵),雙方實質損失差距還要進一步縮小。損失最大的還是戰區內的平民,聖戰者指出約8成村落被摧毀,水源也遭到汙染 - 當然,這些失去家園與生計的村民很多都將在不久後加入聖戰者,補充聖戰者遭受的損失。
資料來源:
THE OTHER SIDE OF THE MOUNTAIN:Mujahideen Tactics in the Soviet-Afghan War
The Bear Went Over the Mountain:Soviet Combat Tactics in Afghanistan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日許多人嘆息阿富汗的帝國墳場之名,這裡就透過蘇聯-阿富汗戰爭時期反蘇聯游擊隊方面的視角重現一下歷史,以此展現是哪些戰略因素讓這個原始且容易被打下的地方,顯得如此地難以征服和掌控。
1981年阿根廷以武力控制南太平洋的福克蘭島(阿根廷稱其為馬爾維納斯群島)。在英軍損失的軍艦中,2艘42型驅逐艦雪菲爾德號與考文垂號的損失尤其引人注意,雖是英軍當時最新型防空驅逐艦,仍不足以使其倖免於阿根廷航空打擊。這篇文將簡單回顧一下考文垂號在福克蘭戰役的作戰歷程,以及它是如何毀於阿根廷攻擊機的。
1981年阿根廷以武力控制南太平洋的福克蘭島,英國政府在經歷將近2個月的戰鬥後成功將其奪回。在英軍損失的軍艦中,2艘42型驅逐艦雪菲爾德號與考文垂號的損失尤其引人注意。這篇文將簡單回顧一下考文垂號在福克蘭戰役的作戰歷程,以及它是如何毀於阿根廷攻擊機的。
過往美軍總是被認為戴著絕對火力與裝甲優勢的光環下作戰,但他們也不是沒有經歷過反過來的場合:被鋼鐵洪流輾壓。這篇文將透過朗威基地的戰役簡介越戰美軍第一次對抗北越戰車的案例,同時展現單兵反戰車的困難與局限性。
波斯灣戰爭中撕開伊拉克國土防空體系的第一槍,不是來自神秘的匿蹤戰機,不是由精密電子設備武裝起來的昂貴戰鬥機或電子戰機,更不是精準致命的巡弋飛彈,而是直升機。美軍將透過這個案例展現他們如何將智慧、技巧與創意融合在致命的暴力之下。
正如標題,這裡先簡單陳列一些伊拉克自由行動(OIF)的數據:一如上一場戰爭,美國主導下的聯軍集結了龐大空中武力,聯軍共有1801架飛機參與過行動,其中美國空軍就有863架。聯軍共飛行41404架次,其中美國空軍有24196架次,海軍陸戰隊有4948架次,海軍有8948架次,英國有2481架次,澳大
今日許多人嘆息阿富汗的帝國墳場之名,這裡就透過蘇聯-阿富汗戰爭時期反蘇聯游擊隊方面的視角重現一下歷史,以此展現是哪些戰略因素讓這個原始且容易被打下的地方,顯得如此地難以征服和掌控。
1981年阿根廷以武力控制南太平洋的福克蘭島(阿根廷稱其為馬爾維納斯群島)。在英軍損失的軍艦中,2艘42型驅逐艦雪菲爾德號與考文垂號的損失尤其引人注意,雖是英軍當時最新型防空驅逐艦,仍不足以使其倖免於阿根廷航空打擊。這篇文將簡單回顧一下考文垂號在福克蘭戰役的作戰歷程,以及它是如何毀於阿根廷攻擊機的。
1981年阿根廷以武力控制南太平洋的福克蘭島,英國政府在經歷將近2個月的戰鬥後成功將其奪回。在英軍損失的軍艦中,2艘42型驅逐艦雪菲爾德號與考文垂號的損失尤其引人注意。這篇文將簡單回顧一下考文垂號在福克蘭戰役的作戰歷程,以及它是如何毀於阿根廷攻擊機的。
過往美軍總是被認為戴著絕對火力與裝甲優勢的光環下作戰,但他們也不是沒有經歷過反過來的場合:被鋼鐵洪流輾壓。這篇文將透過朗威基地的戰役簡介越戰美軍第一次對抗北越戰車的案例,同時展現單兵反戰車的困難與局限性。
波斯灣戰爭中撕開伊拉克國土防空體系的第一槍,不是來自神秘的匿蹤戰機,不是由精密電子設備武裝起來的昂貴戰鬥機或電子戰機,更不是精準致命的巡弋飛彈,而是直升機。美軍將透過這個案例展現他們如何將智慧、技巧與創意融合在致命的暴力之下。
正如標題,這裡先簡單陳列一些伊拉克自由行動(OIF)的數據:一如上一場戰爭,美國主導下的聯軍集結了龐大空中武力,聯軍共有1801架飛機參與過行動,其中美國空軍就有863架。聯軍共飛行41404架次,其中美國空軍有24196架次,海軍陸戰隊有4948架次,海軍有8948架次,英國有2481架次,澳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後來決定用卡車將喇嘛們一車一車地拉至刑場,每周會進行一至兩次集體處決。
Thumbnail
作為拜占庭前期最強的宿敵,波斯最難克服的關卡,不是前線的大軍和要塞,而是終點:君士坦丁堡。 首先,君士坦丁堡離波斯就太遠。 無論從哪裡發兵,大軍都要穿越七十多萬平方公里大的小亞細亞。突破層層守衛後,最後才能來到小亞細亞的岸邊,遙望海岸對面的君士坦丁堡。 於是就來到第二個難關:渡海。
Thumbnail
對於許多定居型的大帝國來說,從歐亞大草原來的遊牧民族劫掠,向來是一個極其困擾的問題。西方拜占庭、東方的東亞諸帝國都是如此。位居中央的波斯,也不例外。防衛草原民族最重要的戰略通道,叫做「裏海之門」。 在波斯漫長的北方防線上,有一些極為重要的隘口,最是軍隊通行的兵家必爭之地。這些隘口西分布於高加索山脈
Thumbnail
在各大帝國的歷史中,軍隊和戰爭往往是最吸睛的部分。但完善的基礎建設,往往默默地扮演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角色。比如說,健全的道路系統,因有道路,大軍行進和運輸才得以順利進行。 而在拜占庭的歷史上,我們就不得不談一下巴爾幹半島的最大幹道了:「Via Egnatia」,伊格納提亞之路。 這條公路,是在二
Thumbnail
我從半農業半游牧區域Gya村包車前往全游牧區域Pangchen。 游牧人多來自Kharnak村,他們隨季節移動的路線大致是這個循環:Dhat(春)-> Zara(夏) ->Pang-Chen(夏)->Ya-Gang(秋)->Dhat(冬)->Tsamartse(冬)->Dhat(春)。這條游牧人行
發動戰爭的因果(3)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看了這個故事,《凱撒軍團東征中國之謎》,這就是附身。這一樁事情二千一百多年前,羅馬帝國凱撒大帝派了一個軍團十萬多人,軍團的統帥是他第三個兒子,來侵略中國,想強佔中國。地方太遠了,從羅馬走到新疆花了一年兩個月,都是騎馬、走路啊,一路上水土不服
台灣的北、中、南橫公路上,從很早就有許多秘境。為什麼沒有公開化?因為本身就有一定的風險存在,除了林務局、台電、登山客外,許多人根本不知道怎麼去。這次中橫的砂卡噹,因為地震而發生了悲劇,而它本來也是秘境。 當初能到秘境的人,基本上都有野外求生的訓練。而且那時光要走到秘境的入口,就要一兩個小時的山路,
Thumbnail
    成吉思汗確定了窩闊台為繼承人後決定西征。西方大國國王與其大臣研究對付成吉思汗的戰略,有人主張集中兵力與之決戰,有人則主張分兵守城。其國王一時拿不定主意。1219年,成吉思汗率軍西征。集中兵力二十餘萬,號稱六十萬大軍。
Thumbnail
繼73年早春,竇固拿下哈密盆地,班超開始南巡各國後,漢匈相安無事一年多。 因為匈奴人並沒有被割離西域,北道仍在手中,雙方也沒到圖窮匕見的時候。 74冬十一月,東漢開啟了第二波封鎖西域的行動。 明帝派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騎都尉劉張都出敦煌昆倉塞,共一萬四千人進軍攻打匈奴進入西域的關鍵樞紐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塞拜疆扮演了什么角色。阿塞拜疆在二战期间是苏联的加盟国,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2年11月2日这一天,德国第3装甲部队在阿塞拜疆奥尔德肖尼启外5英里(8公里)处被苏联军队拦截。这里是二战时期德军部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後來決定用卡車將喇嘛們一車一車地拉至刑場,每周會進行一至兩次集體處決。
Thumbnail
作為拜占庭前期最強的宿敵,波斯最難克服的關卡,不是前線的大軍和要塞,而是終點:君士坦丁堡。 首先,君士坦丁堡離波斯就太遠。 無論從哪裡發兵,大軍都要穿越七十多萬平方公里大的小亞細亞。突破層層守衛後,最後才能來到小亞細亞的岸邊,遙望海岸對面的君士坦丁堡。 於是就來到第二個難關:渡海。
Thumbnail
對於許多定居型的大帝國來說,從歐亞大草原來的遊牧民族劫掠,向來是一個極其困擾的問題。西方拜占庭、東方的東亞諸帝國都是如此。位居中央的波斯,也不例外。防衛草原民族最重要的戰略通道,叫做「裏海之門」。 在波斯漫長的北方防線上,有一些極為重要的隘口,最是軍隊通行的兵家必爭之地。這些隘口西分布於高加索山脈
Thumbnail
在各大帝國的歷史中,軍隊和戰爭往往是最吸睛的部分。但完善的基礎建設,往往默默地扮演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角色。比如說,健全的道路系統,因有道路,大軍行進和運輸才得以順利進行。 而在拜占庭的歷史上,我們就不得不談一下巴爾幹半島的最大幹道了:「Via Egnatia」,伊格納提亞之路。 這條公路,是在二
Thumbnail
我從半農業半游牧區域Gya村包車前往全游牧區域Pangchen。 游牧人多來自Kharnak村,他們隨季節移動的路線大致是這個循環:Dhat(春)-> Zara(夏) ->Pang-Chen(夏)->Ya-Gang(秋)->Dhat(冬)->Tsamartse(冬)->Dhat(春)。這條游牧人行
發動戰爭的因果(3)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看了這個故事,《凱撒軍團東征中國之謎》,這就是附身。這一樁事情二千一百多年前,羅馬帝國凱撒大帝派了一個軍團十萬多人,軍團的統帥是他第三個兒子,來侵略中國,想強佔中國。地方太遠了,從羅馬走到新疆花了一年兩個月,都是騎馬、走路啊,一路上水土不服
台灣的北、中、南橫公路上,從很早就有許多秘境。為什麼沒有公開化?因為本身就有一定的風險存在,除了林務局、台電、登山客外,許多人根本不知道怎麼去。這次中橫的砂卡噹,因為地震而發生了悲劇,而它本來也是秘境。 當初能到秘境的人,基本上都有野外求生的訓練。而且那時光要走到秘境的入口,就要一兩個小時的山路,
Thumbnail
    成吉思汗確定了窩闊台為繼承人後決定西征。西方大國國王與其大臣研究對付成吉思汗的戰略,有人主張集中兵力與之決戰,有人則主張分兵守城。其國王一時拿不定主意。1219年,成吉思汗率軍西征。集中兵力二十餘萬,號稱六十萬大軍。
Thumbnail
繼73年早春,竇固拿下哈密盆地,班超開始南巡各國後,漢匈相安無事一年多。 因為匈奴人並沒有被割離西域,北道仍在手中,雙方也沒到圖窮匕見的時候。 74冬十一月,東漢開啟了第二波封鎖西域的行動。 明帝派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騎都尉劉張都出敦煌昆倉塞,共一萬四千人進軍攻打匈奴進入西域的關鍵樞紐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塞拜疆扮演了什么角色。阿塞拜疆在二战期间是苏联的加盟国,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2年11月2日这一天,德国第3装甲部队在阿塞拜疆奥尔德肖尼启外5英里(8公里)处被苏联军队拦截。这里是二战时期德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