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如何換取人生難題的解答?

期末考:如何換取人生難題的解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為什麼事事不順?為什麼這些問題要找上我?」在人生路上,我們或許都曾經遭遇這種時刻,難題接踵而來,卻不知如何作答。郭珍弟導演的作品《期末考》便以一位偏鄉代課老師在學期末面對家庭與學校窘境的故事,寫實地回應了這般處境。

主角林立宏(藍葦華 飾)是位尚未考過正式教師甄試的代課老師

主角林立宏(藍葦華 飾)是位尚未考過正式教師甄試的代課老師

主角林立宏(藍葦華 飾)是位尚未考過正式教師甄試的代課老師,在自己的家鄉小校任教,下學年能否留任依然是個問號。他在準備甄試的同時,照顧著年邁體弱的阿嬤,又發生弟弟立東(吳宏修 飾)對工廠老闆積欠工資不滿,噴漆抗議而立宏出面談和解的事情,而後甚至衍生立東與朋友田雞涉嫌殺人未遂的爭議。

與家庭的狀況相互交織的,是立宏老師在學校的日常。課中學生偶有吵架、打鬧、爭執、排擠;探訪學生小盛的家,則會看見缺乏家人陪伴的孩子如何獨立生活。此外,學校招生前景不佳,未來可能縮減師資員額,遲早有老師必須離開,對立宏有好感的艾晴老師也須面對抉擇。

在觀眾看來,這像是兩條劇情線,卻是立宏的一切,我們看見立宏細微的轉變,也看見他的不變。

當人生的考題接踵而來,怎麼選擇?

電影的前半段,立宏的不耐都展現在面對弟弟的時候,要弟弟別再捅簍子,要他好好講話、好好照顧阿嬤,還會不時教訓式的問「現在是怎樣」,當弟弟立東說是老闆有錯在先、連老闆都沒看到怎麼打,立宏只表現出「現在的重點是解決問題」。立宏對弟弟的不滿和無奈很明顯,相形之下,對學生就多了許多耐心,頂多制止和要求罰站,直到自己頗關心的學生小盛與同學疑似衝突,過程中小盛帶在身上的瑞士刀劃傷了同學。

學生小盛與立宏老師

學生小盛與立宏老師

這段戲非常關鍵,因為小盛和立東忽然成了疊影,且挑戰了立宏選擇的處世方式

立宏與校長對話時,即便校長表示別因為受傷的學生是他的外甥就不敢處理,也詢問同學間有沒有欺負行為,立宏仍選擇肯定的說被劃傷的學生沒有錯。這呼應了立宏前往工廠提供賠償金以求和解的選擇,一位警察便問他,弟弟的工資沒拿回來,還去幹嘛?

立宏要求小盛寫自白書時,小盛哭著說自己沒有錯,說是同學要看他的刀子且不斷推擠,甚至指出自己曾用刀子幫老師削木棍,老師也沒說不行帶來學校。這時的立宏對待小盛的方式,如同對待自己的弟弟——你為什麼要捅簍子?為什麼要犯這種錯?如果你沒錯,現在怎麼會這樣?不管你有做沒做,問題都大條了!

在藍葦華的演繹下,觀眾都能看出立宏的選擇總是以「息事寧人」、「解決問題」優先,乃至對弟弟說出「如果人生可以選擇,我真不想當你哥哥」這麼令人痛心的話。

左為弟弟立東(吳宏修 飾),右為哥哥立宏(藍葦華 飾)

左為弟弟立東(吳宏修 飾),右為哥哥立宏(藍葦華 飾)

人生不如考卷存在正解

電影沒有告訴我們關於工廠老闆被傷與學生間衝突的真相是什麼,我們就像立宏,人生中有太多事情的真相是不明不白的,不如考卷往往有個正解。人生並非如此。人生滿溢著未知、不確定、是非對錯模糊不清的時刻,然而人們總會落入想盡快追求穩定、確定、黑白分明的陷阱。

於是電影的最後一幕是立宏獨自在辦公室看著手中的聘書,卻痛哭起來。我感受著他的心聲:

弟弟立東悲痛地離去。我還有資格當哥哥嗎?
學生小盛搬離了村子。我還有資格當老師嗎?

《期末考》提醒了我們,人生有太多無法輕易衡量的事物,無法輕易打上分數。如果急於換取難題的解答,而以與人的關係作為代價,是很悲傷的。

年邁體弱的阿嬤(陳淑芳 飾)與立宏

年邁體弱的阿嬤(陳淑芳 飾)與立宏

特別令我欣賞的是,《期末考》不靠多餘的畫面和配樂渲染情緒,平穩的中近景鏡頭讓觀眾能聚焦在演員身上。對於學校的師生互動講求真實也很是難得,讓我們能窺見台灣偏鄉教學現場的部份樣貌。更重要的是許多時刻不多言,而是讓觀眾自己感受和體會,從中反照每個人的人生課題。

(本文圖片取自 Yahoo! 電影)

avatar-img
凱特茅的沙龍
46會員
29內容數
用心感受來自電影無可限量的光,以文字顯影在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凱特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青春電幻物語》這個中譯片名乍看很像是甜美迷幻的青春故事,和日文片名《リリイ・シュシュのすべて》相去甚遠。「關於 Lily Chou-chou 的一切」實是「需要治癒之人寄託於 Lily Chou-chou 的一切」。殘酷的是,這一切寄託終究無可治癒。
《父親》(The Father)由導演 Florian Zeller 將舞台劇改編為電影,除了有奧斯卡影帝安東尼.霍普金斯與影后奧莉薇亞.柯爾曼精湛的演出令人極為動容,亦在僅 97 分鐘的片長中巧妙運用人、時間、空間的錯置,讓觀眾從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視角感受在記憶中迷失的挫敗與悲傷。
《靈魂急轉彎》並沒有太複雜的劇情,驚喜往往來自細微的巧思,動畫呈現的人物肢體與神態搭配上音樂就能讓觀眾的心情隨之起伏,加上故事的核心十分貼近人們的日常,於是簡單的道理能成為療癒又感人的觀影體驗。不過要聊這部電影,應該還是要從這個亙古的哲學探問開始:「你相信人有靈魂嗎?」
Plus(普拉斯)是「加」,Minus(麥娜絲)是「減」。在《大佛普拉斯》之後,黃信堯導演帶來《同學麥娜絲》(Classmates Minus),從黑白變彩色,畫面比例也調寬了,不過一貫地很鬧又很令人不勝唏噓。
《頂尖對決》(The Prestige)是克里斯多夫.諾蘭的第五部電影作品,這部諾蘭難得改編小說、又是兄弟一個編劇一個導演、講述二十世紀初兩位魔術師相鬥的電影,實在是精彩得嚇人。本文嚴重爆雷,務必觀影後再行閱讀。
《TENET》展現了諾蘭非凡的想像力,最精彩的莫過於他想像了人們非常難以想像的情景:逆著原本的時間流前進。「時間」在我們目前的感知和意識中,通常猶如一條不斷前進的河流,沒有任何物質能夠逆流而上,然而,諾蘭想像了同時能有順流與逆流的情況……
《青春電幻物語》這個中譯片名乍看很像是甜美迷幻的青春故事,和日文片名《リリイ・シュシュのすべて》相去甚遠。「關於 Lily Chou-chou 的一切」實是「需要治癒之人寄託於 Lily Chou-chou 的一切」。殘酷的是,這一切寄託終究無可治癒。
《父親》(The Father)由導演 Florian Zeller 將舞台劇改編為電影,除了有奧斯卡影帝安東尼.霍普金斯與影后奧莉薇亞.柯爾曼精湛的演出令人極為動容,亦在僅 97 分鐘的片長中巧妙運用人、時間、空間的錯置,讓觀眾從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視角感受在記憶中迷失的挫敗與悲傷。
《靈魂急轉彎》並沒有太複雜的劇情,驚喜往往來自細微的巧思,動畫呈現的人物肢體與神態搭配上音樂就能讓觀眾的心情隨之起伏,加上故事的核心十分貼近人們的日常,於是簡單的道理能成為療癒又感人的觀影體驗。不過要聊這部電影,應該還是要從這個亙古的哲學探問開始:「你相信人有靈魂嗎?」
Plus(普拉斯)是「加」,Minus(麥娜絲)是「減」。在《大佛普拉斯》之後,黃信堯導演帶來《同學麥娜絲》(Classmates Minus),從黑白變彩色,畫面比例也調寬了,不過一貫地很鬧又很令人不勝唏噓。
《頂尖對決》(The Prestige)是克里斯多夫.諾蘭的第五部電影作品,這部諾蘭難得改編小說、又是兄弟一個編劇一個導演、講述二十世紀初兩位魔術師相鬥的電影,實在是精彩得嚇人。本文嚴重爆雷,務必觀影後再行閱讀。
《TENET》展現了諾蘭非凡的想像力,最精彩的莫過於他想像了人們非常難以想像的情景:逆著原本的時間流前進。「時間」在我們目前的感知和意識中,通常猶如一條不斷前進的河流,沒有任何物質能夠逆流而上,然而,諾蘭想像了同時能有順流與逆流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