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特茅的沙龍
首頁
感光片刻
關於
感光片刻
27
公開內容
用心感受來自電影無可限量的光,以文字顯影在此。
全部
觀後長書
感光隨筆
如何欣賞電影
光的延伸:電影與教育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凱特茅
2024/11/10
絕命毒師(Breaking Bad):自我欺騙與毀滅來自內在匱乏
《絕命毒師》是一部深具衝擊力的美國電視劇,講述了中年化學老師因癌症而決定製毒的故事。本篇試分析劇中的角色如何跨越道德界線,展現人性中的掙扎與複雜情感。透過角色間微妙的互動與導演精湛的鏡頭運用,敘述了主角從自卑到自戀的心理變化,以及該劇如何引發觀眾對道德與自我欺騙的思考。
5/5
絕命毒師
#
絕命毒師
#
Netflix
#
自我欺騙
28
留言
凱特茅
2024/03/08
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信念決定故事如何被述說
《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從命案出發,但核心並不是懸疑,而是藉此揭開夫妻關係與家庭的陰暗面,與故事如何被述說。
5/5
墜惡真相
#
墜惡真相
#
電影
#
影評
27
留言
凱特茅
2023/10/10
蒼鷺與少年(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唯有直面惡意,才能選擇人生
走進戲院前,我先向同行的家人打了預防針:「聽說不太好懂喔!看的時候就不要太糾結於『為什麼』了。」觀影後我想這樣的預備是對的,時常對電影情節有疑惑的家人也說好看,想必是我們都沉浸在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創造出來的動畫世界,感受角色的情緒與情感,而不只是用大腦理解本來就不一定有邏輯的事物。
#
蒼鷺與少年
#
宮崎駿
#
電影
20
留言
凱特茅
2023/08/02
感光隨筆|不予評判與模糊之間的《奧本海默》
《奧本海默》(Oppenheimer)是克里斯多福.諾蘭(hristopher Nolan)的第一部人物傳記類電影,也是諾蘭的作品中文戲最多的,在這樣的第一次就選擇談「原子彈之父」、「美國普羅米修斯」,想必非常挑戰,因為必須面對其中的爭議與複雜性。
#
奧本海默
#
原子彈
#
觀眾
6
留言
凱特茅
2023/07/11
《怪物》:輕放真相,回歸接納
是枝裕和與坂元裕二合作的新作《怪物》,有著是枝裕和電影常見的家庭元素,及其一向細膩的鏡頭,卻運用了過往作品不同的敘事手法。乍看或許類似某些懸疑片,實則與《怪物》闡述的故事相契合,才能烘托出有別於其他電影的厚實情感,與引人省思的後座力。
#
是枝裕和
#
電影
#
怪物
12
留言
凱特茅
2023/01/26
感光隨筆|影業洪流中的電影狂熱者《巴比倫》
知名電影《進擊的鼓手》、《樂來越愛你》、《登月先鋒》的導演 Damien Chazelle,時隔近五年推出新作《巴比倫》(Babylon),雖然片中隻字未提「巴比倫」,不過只要稍加對照巴比倫帝國的歷史傳說,就能理解片名的涵義。
#
導演
#
電影
#
影評
9
留言
凱特茅
2022/05/06
媽的多重宇宙(Everthing Everwhere All At Once):無論多鬧都要和你在一起
《媽的多重宇宙》上映後大受好評,討論熱度極高,觀影過程中歡笑不斷,尾聲亦有人淚流不止。電影中有非常多安排會讓觀眾OS「怎麼這麼鬧」、「這也太荒謬」,然而「接納荒謬」正是被蘊藏在主旨中的一部分,電影運用看似很鬧的一切讓我們省思存在、價值觀、接納與同在的意義……
#
媽的多重宇宙
#
電影
#
影評
12
留言
凱特茅
2021/12/17
美國女孩:恐懼掩飾的愛仍是愛
《美國女孩》是一個熱愛美國的女孩,與她的母親、妹妹一起回到台灣,重新見到父親之後的故事。返回台灣落地的那刻開始,故事的張力便已隱隱顯現:夢想與美好不復以往,死亡的恐懼近在眼前,一家人該如何安放己身?導演選擇專注呈現一家四口各自與互動的樣態,一切非常真實自然而觸動人心。
#
美國女孩
#
阮鳳儀
#
國片
8
留言
凱特茅
2021/12/15
《如何欣賞電影》Part 1:影評人的職責
隨著網路發表門檻降低,人人都可以對任何人事物評頭論足。其中,不少人開始加入「影評」的行列。然而,評論不同於心得感想,究竟該如何做個「影評人」?《如何欣賞電影》這本書提供了切入點,本系列文章是我閱讀此書的筆記,希望分享給愛看電影的大家!首篇就讓我們聽聽作者怎麼談「影評人的職責」吧!
#
如何欣賞電影
#
電影
#
影評
14
留言
凱特茅
2021/11/05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從「人」的角度重新理解死刑
2014年鄭捷在臺北捷運列車上持刀行兇,共造成四死二十四傷。此事件引起軒然大波,曾經人們都在議論其恐怖,死刑存廢議題也受到關注。然而,我們究竟對死刑及犯下死刑之罪的人有多少了解?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呈現了三名死刑犯,同時是三個家庭的兒子的故事。無論對於死刑存廢的立場為何,都能引發我們反思。
#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
紀錄片
#
死刑
2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