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神經到行為 TNS 2021神經科學新知研討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台灣基礎神經科學學會聚集了全臺的神經科學家,從行為神經科學到神經發育學應有盡有,這週末原定於成大進行的神經科學新知研討會,因為疫情轉為線上辦理,使用Webex跟Gather town進行活動,第一次用虛擬會議場地還蠻有趣的,今天依照慣例跟大家分享在研討會聽到的新奇研究。

研討會虛擬場地現場

研討會虛擬場地現場

之前參與過的兩個研討會:

【第二屆亞洲演化生物學會議】三個超有趣研究。https://vocus.cc/ccclab/611e7ab7fd897800018bb7c3

第32屆動物行為與生態研討會 會後感
https://vocus.cc/ccclab/60120b62fd897800016080dc

從行為到神經,從原因到解構結果

  雖然研討會包含神經科學的各種領域,但研究行為背後的神經機制一直是我很感興趣的領域,所以特別關注相關研究的海報。自己的實驗到目前為止,因為烏賊活體電生理實驗有諸多難處,所以遲遲無法動作。
  首先,一篇關於隨機獎勵的實驗,發現老鼠預期反應(Evaluation response)跟收到獎賞的神經反應(Reward response)呈負相關,心理若預期收到獎勵(神經反應高),收到獎賞時神經反應就會降低,若沒預期而收到獎賞,這出奇不意的狀況,神經反應反而會相當強烈,這樣驚訝的感覺我大概知道,大概就跟昨天回家,竟然在臺中遇到本來遠在新竹的大學同學一樣驚奇。
  不過這還不是這個研究的重點,研究者想以電腦模型預測神經活動模式,結果發現雖然有一定程度的準確性,但仍因自然生理因素存有部分誤差。

關於老鼠的研究很多

關於老鼠的研究很多

  另外一個研究,有關於老鼠的社會行為。實驗前,研究者會先決定兩隻老鼠的位階關係,一個方法跟獨木橋故事類似,老鼠被同時放入圓柱管內,低位階的個體會被高位階推出去,另一個方法則是同時放在籠內,高位階會主動攻擊低位階老鼠。
  最後,在社交行為的實驗中發現,低位階個體較會表現理毛行為(Grooming behavior),但這種利他行為(Altruistic behavior),只要讓腦區受損就會被直接影響,因為該腦區雖在驅動侵略行為(Agressive behavior)上扮演重要角色,卻同時會抑制理毛行為

虛擬實境,腸道也會影響大腦?

  以上,主要是昨天聽到的研究,今天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遇到這些狀況,播影片的演講都超小聲,聽得清楚的不太多,但還是聽到有一些讓我覺得蠻有趣的研究,像是徐經綸老師實驗室以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研究老鼠行為,距離、位置相關細胞的神經電生理機制表露無遺,另外還有吳偉立老師針對腸道、大腦關聯性的研究,真沒想到會造成如此明顯的影響。

一下沒關係,痠起來要人命

一下沒關係,痠起來要人命

  直到尾聲,閉幕演講由陳志成教授提出的痠覺理論(Sngception theory)作結,裡頭的研究非常全面,甚至連不同國家的語意等都有納入,他們主張痠覺應與痛覺分開檢視,視為一個不同的感覺,不過畢竟是個全新的感覺分支,相關定義、量化標準等都還需要後續更多研究支持,從頭到尾痠(Sng)的發音一直讓我很出戲,因為是在整串英文中的單一台語字詞。

最後提到的工作坊還蠻有趣的:

近期參與的研討會頗多,和各方研究者交流知識相當趣味。

希望明年的研討會有我報告的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政佑的沙龍
2.6K會員
186內容數
寶可夢可能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但它不僅是一部卡通,裡面其實蘊含相當多的生物知識,讓我們一起從演化生物學、生態學、發育學、比較解剖學……,一起從頭到腳認識寶可夢,成為寶可夢大師吧!
陳政佑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4/29
方格子重新開張,在美國參加的第一場研討會 不知不覺已經四個月沒寫文章了,重新養成寫作習慣大概不容易,希望暑假期間跟學分較少的下學期,能允許我至少兩週一更,今天是復出的第一篇文,決定要來分享自己在美國參加的第一場 Symposium:Neuromodulation Symposium。不過,在主
Thumbnail
2024/04/29
方格子重新開張,在美國參加的第一場研討會 不知不覺已經四個月沒寫文章了,重新養成寫作習慣大概不容易,希望暑假期間跟學分較少的下學期,能允許我至少兩週一更,今天是復出的第一篇文,決定要來分享自己在美國參加的第一場 Symposium:Neuromodulation Symposium。不過,在主
Thumbnail
2022/09/10
大家好,我是菜編。五天的研討會馬拉松在上週結束了,分別是2022跨領域神經科學國際研討會,還有中研院分生所(IMB) retreat,經過在中研院實習的一年,我也終於有海報成果發表!大學時在動物行為、生態和神經科學領域跳躍,不停得尋找研究興趣後,覺得進行神經科學研究更吸引我,想持續鑽研下去。
Thumbnail
2022/09/10
大家好,我是菜編。五天的研討會馬拉松在上週結束了,分別是2022跨領域神經科學國際研討會,還有中研院分生所(IMB) retreat,經過在中研院實習的一年,我也終於有海報成果發表!大學時在動物行為、生態和神經科學領域跳躍,不停得尋找研究興趣後,覺得進行神經科學研究更吸引我,想持續鑽研下去。
Thumbnail
2022/05/28
  大家好,我是菜編。距離2022動物行為與生態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已經好幾個月了,今年度由國立臺東大學主持的這場「大拜拜」,主辦者由生命科學系的呂佩倫副教授擔任,要舉辦如此大型的研討會想必相當辛苦,這次我們很榮幸得邀請到老師,來和大家談談「辦理研討會」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Thumbnail
2022/05/28
  大家好,我是菜編。距離2022動物行為與生態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已經好幾個月了,今年度由國立臺東大學主持的這場「大拜拜」,主辦者由生命科學系的呂佩倫副教授擔任,要舉辦如此大型的研討會想必相當辛苦,這次我們很榮幸得邀請到老師,來和大家談談「辦理研討會」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