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政佑

陳政佑

146 位追蹤者
大家好我是政佑,目前在美國念博班、sky in the wall 菜編,日常進行神經科學研究,喜歡分享所學,也希望能透過文字,讓大家覺得科學家的生活很有趣。目前持續推出科學相關文章、個人觀點,以及旅遊記事,若有意願合作歡迎私訊臉書。
2.7K會員
180內容數
寶可夢可能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但它不僅是一部卡通,裡面其實蘊含相當多的生物知識,讓我們一起從演化生物學、生態學、發育學、比較解剖學……,一起從頭到腳認識寶可夢,成為寶可夢大師吧!
由新到舊
杜鵑鳥跟宿主的軍備競賽:蛋超像沒關係,等著看你的雛鳥!這篇文章介紹了杜鵑鳥與宿主之間的軍備競賽,探討了其蛋與雛鳥的辨識方式與共演化的過程。文章著重介紹了劍橋大學的研究、研究者的背景,並參考了原始論文及專家訪談。
Thumbnail
2024-07-04
11
怎麼聯絡指導教授?我竟然差點就沒有實驗室了!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申請美國博士班的心得,包括如何聯絡教授、申請流程以及個人的經驗教訓等。文中提到套詞對申請成功率有幫助,建議提前半年開始聯絡教授。同時也分享了自己在申請過程中的困難和體驗,希望能給其他申請者一些參考和幫助。
Thumbnail
2024-06-17
22
Sky 讀書會:體制外的科學教育。是什麼?怎麼做?本文討論體制外教育的方法和目標,以及博物館和公民科學體驗的重要性。透過提高學生對新知的渴望,期望他們能主動探索新事物並發展出具邏輯性與批判性的科學性思考。除了博物館外,也介紹了公民科學活動和科學節等活動方式。
Thumbnail
2024-05-21
13
Sky 讀書會:科學中的對話,聽見公眾的聲音科學中的對話在這個社會越來越重要,本文討論了知識民主化和科學信任危機對科學對話的影響,並探討公眾參與對科學發展的影響。文章還介紹了公眾對話的形式和設計,以及在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對於對話的重要性,作者也提出了持續對話的觀點。
Thumbnail
2024-05-07
9
方格子重新開張,在美國參加的第一場 Symposium 方格子重新開張,在美國參加的第一場研討會 不知不覺已經四個月沒寫文章了,重新養成寫作習慣大概不容易,希望暑假期間跟學分較少的下學期,能允許我至少兩週一更,今天是復出的第一篇文,決定要來分享自己在美國參加的第一場 Symposium:Neuromodulation Symposium。不過,在主
Thumbnail
2024-04-29
11
科學與藝術的結合 - 三種豬的生命故事Sky in the wall 與共演化研究隊合作舉辦了三場線上講座,探討科學與藝術的跨界合作。活動試圖將科學家與藝術家兜上線,成效極佳。講座討論了神豬、肉豬和寵物豬的不同身份及飼養環境,展現出科學與藝術的討論過程。未來期待更多科學與藝術相關的合作。
Thumbnail
2024-01-10
11
《第六十二則大哉問 赴美讀書的第一個學期,留臺、赴美的差別是什麼?》之前我分享了申請到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生物醫學工程博士班的心路歷程。出國讀書的想法,存在心裡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因為不喜歡被太多框架綁住,也喜歡教學跟研究,成為教授不出所料得成為我的目標,為了這個理想,必須要讀博班,那要去哪裡讀博班呢?為何美國成為我的首選?
Thumbnail
2023-11-12
16
Sky 讀書會:科學傳播的組成要素,你我都參與其中?大家好,我是菜編。Sky 讀書會再度登場,以《Science Communication | An Introduction》為參考書籍,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科學傳播的過程」,作為一個相對新的學門,科學傳播融合各式傳播學理論,不同理論有不同的傳播模型,發展這些模型的目的在於:釐清科學傳播的過程。
Thumbnail
2023-10-23
8
全面啟動的世界即將到來?關於神經科技是否需要管制。這個7月被特別照顧的可不只AI,其實還有「神經科技」。為防患於未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聚集了神經科學家、倫理學者跟政府部員,打算共同討論未來如何管理相關技術。
Thumbnail
2023-09-04
11
Sky 讀書會:科學哲學的典範轉移,科學真的既客觀又中立嗎?Sky讀書會再度登場,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科學的定義」。國中課本上寫道科學研究有七步驟,順序由觀察開始,接著產生問題、文獻探討、形成假說、實驗、結果分析,最後提出結論,雖然教科書上這樣寫,但照著這個順序所產生的「結果」,就是「科學」嗎?除此之外,大家或許都覺得科學既客觀又中立,但這是科學的真實樣貌嗎?
Thumbnail
2023-07-27
6
Sky 讀書會:科學傳播和科普差在哪?大眾為什麼需要懂科學?科學為何需要被普及?不是只有科學家需要懂科學嗎?Sky in the wall自詡為一個科學傳播平臺,科學傳播跟科普一樣嗎?Sky成員間的首次讀書會,以《Science Communication | An Introduction》為參考書籍,針對科學傳播的由來及事例進行討論!
Thumbnail
2023-07-03
11
《第六十一則大哉問 畢業即就業? 中研院研究助理兼科普創作者的新生活》我之前提到自己去中研院黃國華老師實驗室實習的過程,暑假過後,我以大專實習生的身分,繼續新竹臺北兩頭跑待了一年,後來我直接由實習生成為正職,當上「學士級研究助理」,成為中研院的學術社畜。究竟這一年做了些什麼?
Thumbnail
2023-06-10
14
成群結隊小訣竅,我們如何集體行動?大家好,我是菜編。許多動物會成群結隊,包含你我這些人類,為了在多人移動時保持順暢,我們會跟著「周遭」人的動作改變自己的行動,但人潮洶湧,哪些人影響我們最多?不久前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依照你能看得多清楚!
Thumbnail
2023-05-27
7
《第六十則大哉問 面對屬於我們的黑水溝?雲門舞集《薪傳》觀後感》薪盡火傳,語出自《莊子.養生主》,在雲門之後,「薪傳」這兩個字才逐漸成為臺灣社會的生活語言。很幸運趕上《薪傳》最後一輪的演出,加上古碧玲撰寫的《薪傳 ‧ 薪傳》與《雲門舞集五十週年薪傳紀念專刊》,讓雲門在我心中印象,變得更加生動,也更加深刻。
Thumbnail
2023-05-11
7
我申請上啦!美國博士班的申請歷程「簡述」這篇文章主軸會在描述我的背景,還有簡述申請的歷程,讀者可以對看看自己的背景和我是否相似,如此這篇文章對你的幫助會加乘許多,但如果不太一樣,還是能參考申請過程的心得和資源,有些細項後續會再寫成文章,並於相關語句處建立超連結,可以收藏這篇文章,留待未來點進來看看有什麼更新。
Thumbnail
2023-05-01
14
《第五十九則大哉問 自信是對其他人的尊重?》前陣子在臉書看到日本知名男公關羅蘭的訪談截圖,他說送禮時不該說「自己送的只是小東西」。聽起來蠻特別的,人與人相處時,謙虛是美德,但在我們的文化裡,過謙似乎成了習慣,看到羅蘭的分享,這才仔細思考到這個問題。
Thumbnail
2023-04-23
9
機智的留學生活前哨戰!美國博班邀請我去參觀?大家好,我是菜編。前幾天剛從美國回來,此行是為了參加明尼蘇達大學生醫工程博士班的 Recruitment weekend,總計約16小時的飛行,加上等待登機的時間,從美國到韓國再回臺灣,幾乎耗了整天,雖然曠日廢時,卻無疑是收穫滿滿的旅程!
Thumbnail
2023-03-26
10
疫情結束,逐漸回歸原本生活!感謝敘利亞倉鼠的犧牲奉獻。大家好,我是菜編。新冠疫情開始爆發已經是2019的事,剎那間全世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才將疫情控制下來,各國重新通航,旅客們紛紛出境,最近在臺北街頭常聽到字正腔圓的日語、韓語,每次都嚇我好大一跳。能達到如此成果,有賴於防疫措施,以及發揮效用的疫苗跟藥物,還有絕不可忘的,是那些在人體試驗前受試的實驗動物
Thumbnail
2023-03-07
24
茉莉魚的虛擬夥伴,螢幕裡的世界也是真的啦!大家好,我是菜編。社交行為(Social behavior)指的是同種動物間的互動過程,想研究這種行為,科學家可以使用真實的動物夥伴、影片,抑或是模仿真實動物移動軌跡的虛擬黑點來進行實驗,然而真的動物無法控制,導致行為實驗執行困難,影片因為只能重複播放,動物很快就會失去興趣,而黑點,顯然缺乏真實的視
Thumbnail
2023-02-08
9
長期記錄100天!化學方法量測多巴胺濃度變化大家好,我是菜編。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是一些化學分子,在神經元間傳送,身負重要訊息,若有異常,則會影響到動物行為,其中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和情緒低落,兩者和多巴胺(Dopamine)濃度過低相關,為了有更好的診斷方法,發展更優良的醫療器材,
Thumbnail
2023-02-01
12
《第五十八則大哉問 透過鏡頭可以自我對話?神人之家觀後感。》《神人之家》剛上映的時候,我滿心期待地到光點華山想看導演QA場,結果竟然快速完售,只有遠遠得看到導演本人,好險過了兩週還有場次!這是購入光點年度套票後收看的第四部電影,也是我第一次進電影院看紀錄片,平常甚至很少看這類型的作品,覺得比較不對胃口,但看完《神人之家》的第一個想法竟然是:「好想去QA場!」
Thumbnail
2022-12-30
7
不搖就滾!低頻聲波讓你聞音起舞~在音樂祭或是演唱會之類的場合,除了有臺上的熱情演出外,總會見到一群人在臺下搖頭晃腦,以前我很難想像他們在幹嘛,但在今年參加的幾場演出中,我發現自己竟也不自覺地跟著舞動,雖然還不敢跑進去衝撞,但跟著音樂倒是跳好跳滿。為什麼現場演出有讓人跳起來的神奇魔力呢?
Thumbnail
2022-12-11
12
彈簧果實能力者!臺灣跳蟲名錄大更新。今天的文章將帶來《究竟想怎樣》的第六集內容!世界真奇妙,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生物,你可能知道跳蚤,但你聽過跳蟲嗎?既然名字裡有個「跳」字,想必是個跳高能手~
Thumbnail
2022-10-31
10
2022諾貝爾獎大錦集,六個獎項報你知。2022諾貝爾獎有哪些?新鮮報你知
Thumbnail
2022-10-18
22
我還沒當過兵啦! 戰地太敏感,暈船馬祖行 – 南竿篇。  繼上一篇花蓮行,已經很久沒分享旅行故事了,但其實今年暑假我過得非常充實,把握休假時間遊玩,有很多經驗可以寫!這次行程決定得很突然,本來規劃要去環島,但空不出這麼多時間,結果就在出發前兩週決定要去「馬祖」,至於為什麼是馬祖呢?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因為我們沒去過。
Thumbnail
2022-09-25
14
五天的大腦馬拉松|2022 TSfN 神經科學研討會 & IMB retreat大家好,我是菜編。五天的研討會馬拉松在上週結束了,分別是2022跨領域神經科學國際研討會,還有中研院分生所(IMB) retreat,經過在中研院實習的一年,我也終於有海報成果發表!大學時在動物行為、生態和神經科學領域跳躍,不停得尋找研究興趣後,覺得進行神經科學研究更吸引我,想持續鑽研下去。
Thumbnail
2022-09-10
10
《第五十七則大哉問 最嚴厲的批評,就是對我最大的稱讚?》我是一個對作品極有自信的人,因為對我來說,任何產出都會經過詳細思考的過程,品質也都會被謹慎地檢視過,若描述得誇張點,我甚至會說這些成果是自我精神的延伸。如果有人想多加討論,甚至給予批評跟建議,絕對是非常重要的鼓勵。
Thumbnail
2022-08-30
14
海豚的記憶拼圖:我記得你,也記得那是哪裡。上週父親節當天刊登的報告,更提升了我們對動物認知的理解,文章發布於現今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第一作者是劍橋大學心理系的戴維斯,除此之外,作者群也包含具生命科學專長的研究人員,集結兩個領域,他們發現寬吻海豚(Common bottlenose dolphin)具備「類情節記憶」。
Thumbnail
2022-08-13
11
只為住宿而成行的花蓮廟口獨旅管家說他們稱Miaoko Hostel為「廟口」,舒適的空間坐落在七星潭附近,外邊就是一座小廟,牌樓旁的小路,安靜到害我錯過三次才找著。這次住背包房,第一次單人過夜出遊,也是第一次和陌生人住在相同空間,與生面孔閒聊,對我來說是全新的體驗。
Thumbnail
2022-07-31
10
聲音如汽水般湧現。禹英禑律師加油!在自閉症的眾多特質中,有些人像禹英禑律師一樣,對聲音特別敏感,不過會這樣的原因並不只有一個,所以為何禹律師有這樣的特質,我無法實際解釋,但今天要分享的研究會提供一個可能性!研究團隊以具FMR1基因缺失的幼年斑馬魚為研究對象,希望能知道大腦功能會因此發生什麼改變?
Thumbnail
2022-07-28
13
端午連假去哪裡(下集)觀霧端午連假除了去清泉部落,今天下集要分享其中一天的行程: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之前人還在新竹的時候,就有騎車去觀霧看看的念頭,查Google地圖大概兩個多小時,不過一直沒實踐,動力不足,剛好連假有這個機會,前往這片長久以來就很有興趣的土地探索。
Thumbnail
2022-07-14
8
當植物遇上壞環境,長葉茅膏菜與遮住它的惡鄰居。今天要分享的文章是高教授實驗室去年發表的論文,關於食蟲植物與他們的惡鄰居,還有對保育策略的相關建議。在很多冒險故事中,食蟲植物被打造得巨大無比,連人都吃得下去,而在馬力歐遊戲中,也要小心被巨型食人花吞食,不過在人生遊戲裡,大家倒是不用擔心會因為食蟲植物 Game over,我們甚至需要找些方法保護它
Thumbnail
2022-07-08
11
《第五十六則大哉問 你做這個有什麼意義?我的登上大畢典計畫。》高中畢業,因為擔任畢籌會幹部,學業成績又不突出,沒有在畢業典禮上台的機會,因此過幾年再臨畢業,我想給自己留個上台領獎的回憶,但因為申請梅貽琦獎章未果,就只剩下畢業生致詞代表這條路。
Thumbnail
2022-07-01
74
《搞笑諾貝爾獎世界展》來襲!今年於科教館不容錯過的盛大展出。今天要來推薦暑假在科教館辦理的「搞笑諾貝爾獎世界展」,很感謝寬宏給我這個合作機會。展覽中展出許多獲頒搞笑諾貝爾獎的研究成果,包含我今天介紹的Clocky,想知道更多有趣的研究,想要捧腹大笑,又想吸收新知、新想法,絕對不能錯過這個展覽!
Thumbnail
2022-06-25
13
端午連假去哪裡(上集)清泉部落  今年端午連假本來要跟姑姑和叔叔去花蓮爬山,但因為天氣很不穩定,所以改變行程,來到了新竹五峰。畢竟在新竹唸書,我偶而也會上新竹的山跑跑,但多半都在內灣那帶,五峰倒是第一次來,這次是非常輕鬆舒適的行程,不太需要準備什麼東西,畢竟和姑姑一同上山通常是人到就好,不太會用到腦子。
Thumbnail
2022-06-20
13
第33屆動行研討會主辦人:臺東大學呂佩倫副教授專訪。  大家好,我是菜編。距離2022動物行為與生態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已經好幾個月了,今年度由國立臺東大學主持的這場「大拜拜」,主辦者由生命科學系的呂佩倫副教授擔任,要舉辦如此大型的研討會想必相當辛苦,這次我們很榮幸得邀請到老師,來和大家談談「辦理研討會」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Thumbnail
2022-05-28
6
成為保育地球的聖戰士吧!未來地球生態學程分享。  大家好,我是菜編。各位有聽過最新一集的《究竟想怎樣》了嗎?這集我們提到了很多不同的課程,今天這篇文章想特別介紹「未來地球生態學程」,因為我也有修過這個學程,覺得相當值得推薦,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對興趣在自然生態研究的人有所幫助。
Thumbnail
2022-05-24
10
臺灣第二隻大王魷魚現身!關於深海巨物的重重謎團大解析。大家好,我是菜編,高中時因為擔任生物研究社教學,有曾帶魷魚解剖課程的經驗,那時候為了充實課程,還找了軟體動物總論來看,也找了些大王魷魚的資料,但除了科博館那隻,還真沒看過這龐然大物的真面目,去年幸運地跟到實驗室出差,獲取親眼觀察大王魷魚的機會!
Thumbnail
2022-05-05
18
《第五十五則大哉問 替生活留點空白,從何開始偷閒?》高中前生活單純,填充生活的素材只有書本跟養魚,做起來游刃有餘;高中後大概是年少輕狂,滿腔熱血又貪心,熬夜三天睡不到八小時,雖感覺特有成就感,但已經開始手忙腳亂;直到上了大學,野心更大、每件事卻難度加倍,分身乏術的狼狽樣提醒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但改變的契機從何開始?
Thumbnail
2022-05-01
12
論文也會有錯誤?如何讓期末報告成為發表論文。大家好,我是菜編,最近我們將迎來最新一集的《究竟想怎樣》,跟第一集的做法相同,今天要來進行前導分享!在專業化的訓練過程中,我們懂的會越來越多,但所知範圍也逐漸縮小,當需要研究複合型問題的時候,難免需要接觸自己不甚熟悉的領域,這時除了自己努力研究外,或許找該領域專家合作會是一個不錯的方案。
Thumbnail
2022-04-12
7
全球暖化會影響稻米產量,我們香噴噴的米飯該怎麼辦?生物都有自己喜歡的溫度,但在氣候變遷問題愈趨要緊的現代,逐漸升高的氣溫正無聲無息的影響著牠們,針對全球暖化,最為人所知的影響大概是冰山融化、海水上升,有些靠海城市即將消失等,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影響範圍也會波及我們香噴噴的米飯。
Thumbnail
2022-04-02
8
當氣候變遷加劇時,我們該怎麼做?台灣氣候調適研究記者會–會後說明。氣候變遷儼然已是全球長期關注的議題之一,從新聞報導乃至托福考題都有討論,於前不久辦理的台灣氣候調適研究記者會,專家學者亦對此現象發表意見及研究成果,並提醒唯有跨部門的合作才能有效處理「連動風險及複合性災害」。
Thumbnail
2022-03-24
4
從鳥羽到鯨豚,神秘的新節目即將登場!  大家好,我是菜編。過不久我在sky in the wall參與的新節目就要正式上架,為了讓不熟悉相關領域的受眾,有更好的收聽體驗,今天的文章比較特別,不分享單篇研究論文,而是要分享「兩個教授」,「兩個實驗室」。
Thumbnail
2022-03-06
8
【實驗室新聞】子非烏賊,安知烏賊之樂?烏賊也有正向情緒?大家好,我是菜編。在臺灣,研究頭足類的實驗室屈指可數,清大焦傳金老師實驗室即是其中重要的一員,目前借調任職科博館館長的老師,有個響亮的外號「跟烏賊談戀愛的男人」,醉心於研究這些可愛的軟體動物,而面對小情人們,老師也很好奇,牠們也有個性,也有情緒嗎?
Thumbnail
2022-02-15
11
你會在讀書時聽音樂嗎?是否需要為了拯救效率改掉這個習慣?新論文的研究主題跟大家的習慣很有關係,讀書或工作的時候我偏好聽點聲音,視當天精神狀態決定要聽podcast、直播,或者是音樂,特別在算數學的時候,聽饒舌或重金屬總能活絡大腦,跟著節奏執行計算特別快速,相信也有很多人有和我一樣的習慣,但究竟音樂是效率良藥,還是毒藥呢?
Thumbnail
2022-02-11
8
想起被機器魚支配的時候,我真的是害怕極了!壞心科學家與他的替身攻擊。  大家好,我是菜編,失敗的生物防治老是會造成問題,與大肚魚親緣關係相近的霍氏食蚊魚(Gambusia holbrooki)也在世界各地造成生態危機,近期有研究團隊想用假魚「給壓力」,壓制橫行霸道的食蚊魚。
Thumbnail
2022-01-29
7
《第五十四則大哉問 | 苗栗旅讀:苗栗產石油!大湖除了草莓還有別的看頭?》之前介紹了通識課介紹新竹舊城區歷史,這次要介紹苗栗歷史,其實這才是這堂通識課的重中之重,畢竟課名是「旅讀苗栗能源相關礦業與聚落的歷史」!
Thumbnail
2022-01-26
11
喝咖啡,竟然會改變大腦?來自SKY in S. Korea的頂尖研究。  大家好,我是菜編。你有喝咖啡的習慣嗎?這對很多人來說是每日儀式,早起睡眼惺忪,在辛勤工作前,不喝就會感到精神不濟,但各位有發現自己喝咖啡後思考變得比平常更有效率嗎?最近高麗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充滿咖啡的咖啡因,不只有提神醒腦的妙效,甚至還有助於提高認知能力!
Thumbnail
2022-01-16
10
近期最夯元宇宙股!斑馬魚界也會玩VR?  大家好,我是菜編,升大四的暑假我在中研院黃國華老師實驗室實習,目前仍維持每週推進一些進度的步調,研究著斑馬魚的大腦,詳細請見底下連結。以斑馬魚為實驗動物,在學界行之有年,根據研究目標發展出的實驗方法也日新月異,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覺得實驗室裡最酷的技術:給斑馬魚用的3D虛擬實境。
Thumbnail
2021-12-23
7
新竹的天然生態教室,霞喀羅古道尋訪之旅大家好,我是菜編,清大自然保育社每年都會去位於新竹尖石鄉的霞喀羅步道尋訪,最多從養老登山口走到白石吊橋,因為沿路解說玩耍所以不一定會走到底,直至今年我已經連續去了四年,每次都有不同的景色,也都會聽不同的人介紹生態,感覺收穫滿滿想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1-12-09
7
《第五十三則大哉問 | 旅讀新竹,新竹其實沒那麼無聊?》除了貢丸跟米粉,坐落於城隍廟周邊的舊城區,街道上有許多耐人尋味的角落供人尋訪,但若無在地嚮導,其實也不容易發現那些歷史痕跡,之前因為通識課來到 或者文史書房聽演講,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才逐漸認識到老街區的歷史與文化。
Thumbnail
2021-11-27
8
鐵口直斷,真菌與線蟲的刑事糾葛,所為何事?欲見詳情,請勿錯過。大家好,我是菜編,最近在專題討論課上聽到一個相當有趣的演講,主題在說「會吃肉的真菌」。食蟲植物諸如捕蠅草、毛氈苔等,對大部分的人來說並不陌生,為了在貧瘠的環境中補充所需養分,這些生物雖然不會動,卻會設下致命陷阱誘捕昆蟲,而包含香菇、金針菇、秀珍菇這些好吃食材的真菌家族,竟也存在這種狠角色?
Thumbnail
2021-11-27
8
被推入MRI的頭足類動物,有牠們大腦平滑的夥伴。大家好,我是菜編,兩週前牆編私訊我:「軟絲仔MRI ,要不要來寫一下?」身為一名在臺灣屈指可數頭足類實驗室中的大學生,去年這篇文章剛發表的時候就曾看過,但因為太多新東西,資訊也很多,一時間難以歸納出科普文章,應著牆編詢問,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頭足類照MRI」究竟是什麼回事。
Thumbnail
2021-11-20
6
短小精幹雞母蟲,誰說我不擅長挖洞?順便教教你怎麼設計機器人。白白胖胖的雞母蟲是鍬形蟲、兜蟲等昆蟲幼蟲的通稱,據說是因雞鴨啄土時會不經意翻出,富含蛋白質的蟲體剛好能作為養分補充來源,所以農戶們才將其命名為「雞母蟲」,而不只小朋友喜歡養雄壯威武的獨角仙,連大阪大學的研究者也對牠們的幼蟲感到好奇,尤其是這些土中居民的挖洞方式,或許能給工程師新的挖洞建議!
Thumbnail
2021-10-21
11
【Journal Club 筆記】大腦中的年輪蛋糕,演算法告訴你哪塊比較集中。大家好,我是菜編,今天要分享的跟上次一樣,是屬於影像分析的研究成果,因為sky in the wall希望除了科普外,也希望在文章中介紹各地的研究者跟機構,仔細搜尋後,發現這篇論文不管是學校還是作者都超級有戲!
Thumbnail
2021-10-09
7
《第五十二則大哉問 超暴雷 | 從魷魚遊戲講到喜劇爭議,何謂我所認為的笑話邊界?》看一部劇,切入的角度不同獲得的感受也會不同。老實說,若從世上無所謂絕對是非切入,這部劇比不上《我們與惡的距離》,而若從刻劃人性的善良與醜陋來看,《Law School》更勝一疇,這齣血腥程度較低,但與《今際之國的闖關者》一樣,以大逃殺為主軸的劇集,讓故事脫穎而出的重中之重,我認為是滿滿的矛盾與諷刺。
Thumbnail
2021-10-03
13
【Journal Club 筆記】就。很。酷。虛擬成年斑馬魚腦袋一探究竟大家好我是菜編,因為科技的進步,研究方法也不斷推陳出新,強大的電腦分析能力更是扮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很多時候在分析前需要給電腦一個基準,這就牽涉到事前數位標準模型的建立,畢竟總不能叫電腦讀紙本吧?
Thumbnail
2021-09-26
8
【Journal Club筆記】斑馬魚的腦筋急轉彎,失蹤的鄰居與熟悉的陌生人接下來要說的這件怪事,請各位一定要相信我。 昨天,我跟鄰居聊到一半,原本一切正常,但奇怪的事發生了!他們慢慢得變透明,然後消失不見,留下驚慌的我。放眼望去,原本熱鬧的小鎮,竟然也已杳無人煙。更奇怪的是,過幾天又突然恢復榮景,熟面孔再度出現,卻讓我覺得很陌生。
Thumbnail
2021-09-21
11
【專討筆記】抄襲bad,但什麼是抄襲自己?專題討論是碩士班的必修課程,因為有簽4+1年的預研生方案,大四期間我也會修一些碩班課。清大這門課會每堂請一位教授來演講,或是播放先前錄製的影片,今天邀請的是中研院分生所的孫以瀚所長,講題為「抄襲與自我抄襲」。
Thumbnail
2021-09-16
6
再入中研院?還是段不簡單的歷程,卻是收穫滿滿的一個月。時隔一年,再度來到中研院,但這次的地點不在生物多樣性中心,而是同樣位於跨領域大樓,包含於神經科學研究計畫(NPAS)的分生所黃國華老師實驗室,從此解鎖一個陌生世界,全新的模式物種跟研究領域,再次感到束手無策,卻也因學到各式各樣有趣的新事物,興奮不已。
Thumbnail
2021-09-12
6
從神經到行為 TNS 2021神經科學新知研討會台灣基礎神經科學學會聚集了全臺的神經科學家,從行為神經科學到神經發育學應有盡有,這週末原定於成大進行的神經科學新知研討會,因為疫情轉為線上辦理,使用Webex跟Gather town進行活動,第一次用虛擬會議場地還蠻有趣的。
Thumbnail
2021-09-05
6
【第五十一則大哉問 無關使命感。因為興趣才當英雄的人?】最近在Netflix上看了兩季的《一拳超人》,超熱血好看,其中有一處設定很有趣,主角琦玉,不管遇到多強的對手總是一拳解決,無疑是此世界觀下最強的人,但他卻只是個因興趣使然的英雄,拯救他人的動機既不是期冀喝采,也不是天生的使命感跟正義感,只是因為他有興趣。
Thumbnail
2021-09-04
4
【CCC Lab 讀書會筆記】酷了吧!烏賊也有3D電影院。雖然二次元撫慰了許多宅宅的心,但夢醒時分,總是要回歸真實的3D世界,究竟為什麼我們看得到「立體」的東西呢?原來是源於「雙眼視覺」。研究者用3D眼鏡研究烏賊是否也有立體視覺。
Thumbnail
2021-08-30
5
《第五十則大哉問 為何追求正常,當個怪咖也不錯?》害怕跟人不同,異中求同是我們的習慣,可能肇因於動物的社交習性吧?從眾效應相關的影片廣流四處,跟著他人動作,跟很多人做一樣的事情,雖然心裡無法避免,但除了姿勢、動作之外的活動,難道不能不同嗎?
Thumbnail
2021-08-28
6
【CCC Lab 讀書會筆記】囡仔人有耳無喙,但我有眼睛!不是都說胎教很重要嗎?據說從嬰兒還在母親肚子裡,就會受外面環境影響,僅管在人類的研究相關證據還不多,但鳥類的實驗已證實,有些物種,孵化前親鳥就會透過聲音傳達外在資訊給幼鳥,雖然烏賊爸媽不會搭理後代,但身為視覺高度發展的動物,有一些研究支持,從小牠們就深受視覺資訊影響,用自己的眼睛學習。
Thumbnail
2021-08-25
5
【第二屆亞洲演化生物學會議】三個超有趣研究。這屆亞洲演化生物學會議由日本主辦,因為疫情,會議以線上形式辦理,不過仍不減學術新知交流的魅力。雖然大部分內容屬基因體、分子生物的研究,比較不是我熟知的領域,我還是在其中找到一些感興趣的題目,在此跟各位分享。
Thumbnail
2021-08-22
8
【CCC Lab 讀書會筆記】晚上吃蝦子,白天不吃蟹依照當時狀態,還有先前的經驗跟心理預期,有助於我們規劃未來生活。今天去全聯買了一袋零食跟水果,根據保存期限跟自己的喜好,決定先吃哪個,哪些可以先留著,諸如此類的行動反應出規劃未來,也可以彈性改變日常的能力。那烏賊也能規劃未來嗎?
Thumbnail
2021-08-21
4
閱讀手記: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 | 方法、秘訣、潛規則之前提過,上次找黃貞祥老師詢問關於國外博士班申請的問題,討論結束後,老師給了我兩本書,一本正是《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而另一本則是之前介紹過的《研究所這條路》,連結在下方。兩本都是很棒的工具書,內容提及的技巧,讓我不禁想起一直以來給予建議的諸位教授。
Thumbnail
2021-08-15
10
【CCC Lab 讀書會筆記】我真的不懂,牠那時候在怕什麼?去年剛進實驗室,忘記在找什麼東西,我意外翻出一個潛水艇。 「這是做什麼用的啊?」我問。 學姊回:「那是之前做實驗用來嚇烏賊用的。」 感到新奇又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的我, 前陣子才知道原來是2013年實驗室發表的這篇paper。
Thumbnail
2021-08-10
5
《第四十九則大哉問 受輕視的體育選手,備受尊敬的東奧英雄?》隨著東京奧運賽況更新,勝負結果陸續出爐,網路上關於賽事分析、選手權益的評論不少,其實從一開始,搭機問題就在整個臺灣社會鬧得沸沸揚揚,政府對體育的漠視快速浮上檯面,但在政府之外,社會氛圍是否也不重視體育?
Thumbnail
2021-08-08
4
【實驗室新聞】酷吧!你的眼睛知道什麼能預測未來。近期學長在《Nature Neuroscience》的文章終於被刊登出來了,雖然早已請他寄檔案給我,本來想搶刊登當下就發文,但偷懶到現在才寫,先在此獻上我的膝蓋。 這篇研究以獼猴視網膜作為研究材料,透過實驗得知視覺訊號的處理過程具有選擇性,而且它們只保留對預測未來有幫助的訊號。
Thumbnail
2021-08-04
4
【CCC Lab 讀書會筆記】跨三小啦!看你緣投啦!今天讀書會由我報告,選了一篇 review paper,講 「注視方向(Gaze direction)」如何透露無脊椎動物的認知過程。
Thumbnail
2021-08-03
5
《第四十八則大哉問 靈感跟便意一樣,不是想拉就有感覺?》關於創作,內容質量跟書寫當下的情感密度相關。  我並非充滿才氣,無法七步成詩,情感來得總是很慢,難以隨時描述對萬物的感受,所以習慣一有靈感,就馬上書寫。靈感不是說來就能來,不趕快把握就會忘掉。
Thumbnail
2021-07-30
5
【研討會影片】腦機介面的未來3月辦理的 CUCAI 研討會,很可惜之前都不知道相關訊息,好在有錄製影片。 這場邀請 Shivon Zilis 來談「腦機介面的未來」。 不過我聽起來比較像 Neuralink 的產品發表跟公司展望分享啦!
Thumbnail
2021-07-28
2
【CCC Lab 讀書會筆記】我沒醉我沒醉,酒精對腦做了什麼?平常如乙醇(Ethanol)跟受器結合後,開啟離子通道,改變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濃度,調控中樞神經系統(CNS)亦能達鎮痛、麻醉效果。 今天讀書會學姊分享的論文提到:連烏賊也為之神魂顛倒
Thumbnail
2021-07-26
2
閱讀手記:研究所這條路|升學、研究、社交、謀職一把罩的研究所生存術大多數臺灣學生從國小開始,一直到高中,受的教育富含「正確答案」,求學跟遊戲破關沒兩樣,一個步驟接著一個步驟,時間到了考會考、學測或指考,多少人會提早進到下個階段前要做什麼準備?今天分享的這本書,將從申請研究所到畢業後謀職,鉅細靡遺的講述生存心法,是一本很棒的「工具書」。
Thumbnail
2021-07-25
5
【Nature Neuroscience 7月新觀點】最新的研究說:「正確的選擇並不只需要資訊。」
Thumbnail
2021-07-24
1
《第四十七則大哉問 如何成為自己的信仰?》對不可知物的信仰,有的是程度上的差別,每個人都能選擇自己要相信什麼,想相信多少,然而世事難料,每次不如願總會打擊信心,但能怪誰?我們只能繼續向前,也許有天重拾信仰,也或許改變宗教,又或者不再相信。 可是,這樣還能相信什麼?我提議:相信自己。
Thumbnail
2021-07-23
3
【報導】我的大腦有嘴因為大腦損傷,許多病友無法表達自己想說的話。 若是連手臂也呈現癱瘓的狀態,就連手語、書寫也力不從心。 若能直接擷取大腦訊號,或能解決一部分的問題。
Thumbnail
2021-07-20
2
【人物報導】科普,是科學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環。 " I hope that one day communication is regarded as part and parcel of the scientific process so that we don’t feel the need to choose. " 研究和科普工作一樣重要。
Thumbnail
2021-07-18
4
【關於清大想放養梅花鹿】前陣子提案人之一的信世昌副校長來找自然保育社,鉅細靡遺的解釋了他心中對這個計畫的理想藍圖,雙方有過一番意見討論。今天藉這篇靠清的文章表達個人看法(先註明:原文不是我發的)。
Thumbnail
2021-07-18
4
【CCC Lab 讀書會筆記】想像力是你的超能力,但請別超譯!這是一篇 Review paper,內容討論到近年來頭足類認知行為研究百花齊放,而作者認為這些 paper 對於複雜認知的解釋過於樂觀,近似於一種看到奇聞軼事的概念。
Thumbnail
2021-07-18
5
【CCC Lab 讀書會筆記】關於意識今天讀書會學長分享的paper 《 Dimensions of Animal Consciousness 》,內容說的就是關於我們要如何「定義意識」,很多關於意識的標準都從人類的研究衍伸而來,然而研究人類跟研究其他物種有一個極大的差別,那就是「我們無法互相溝通」。
Thumbnail
2021-07-17
5
大一拿著研究計畫找教授,現在實驗做完了。最近研究剛告一段落,本來想等數據分析完,或是成功發表一篇好論文後,再來講述這段故事。但後來想想,到時候可能要忙著寫科普文章,況且不管最後結果如何,這段故事都需要被留下。這是我在研究路上的一個激勵,也期待看完故事的各位,能受到相同的鼓舞。
Thumbnail
2021-07-16
8
學習如何寫好科研計畫 – 以大專生研究計畫為例前陣子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申請結果公布了,我很榮幸獲得通過核准,終於能來分享當初撰寫的經歷,學長姐給我很多重要的建議,如果你未來也想申請,推薦你看一看這篇文章,若你不像我一樣好運,有很熱心且專業的朋友幫忙修改,那你更應該看一看這篇文章。
Thumbnail
2021-07-08
9
《第四十六則大哉問 恨為了什麼?寶貴的感情該用來愛》不久前在呱吉直播聽到一段話,印象深刻:「喜歡是一種本能,愛是一種選擇。」 我想恨也是一樣的,討厭是一種本能,恨是一種選擇。 有人打死也不吃香菜,也有人這輩子不會是朋友。 但難道這一定牽扯著「恨」嗎?或許不是。
Thumbnail
2021-07-02
5
《第四十五則大哉問 好好地為什麼要去諮商?心理諮商師跟親友最大的差別》學期初預約了心理諮商,鮮少人知道這件事,有些知情的朋友、家人說:「你好好的幹嘛去?」「沒事去心理諮商幹嘛?」我確實沒有什麼「重大」的問題,但卻有很「重要」的內心矛盾想紓解,希望可以更加認識自己,也希望找到一個出口。重點是,我覺得身旁的親友可能解決不了這些問題。
Thumbnail
2021-06-28
7
《第四十四則大哉問 翻轉什麼教育?這能讓我考100分嗎?》前幾天百靈果訪談葉丙成教授的影片中,談他創辦的「BTS 無界塾實驗教育」,內容真的深深吸引到我。內容包含了他本身對翻轉教育的概念,還有引導學生實際找到自己長才的方法,我一直覺得自己受的教育太過制式化,規定你只能學多少,也沒留什麼空間讓你探索「真正的世界」,這也就是為什麼普遍存在學生不知道自己的原因。
Thumbnail
2021-06-11
5
《第四十三則大哉問 萬物皆有靈?回憶於所經一切的殘存與餘韻》只要仔細觀察遺物,亡者就會讓你聽到他們想傳達的話。                  – 《我是遺物整理師》   最近在Netflix上看了《我是遺物整理師》,今天的文章並不會暴雷,只是想跟大家分享,在看這部韓劇時深刻的感觸,我心裡那些纏繞在物體上的「靈魂」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2021-06-05
5
《第四十二則大哉問 現在就想怎麼平衡工作跟生活,可能會窮忙到老?》曾經有朋友分享一篇臉書貼文給我,內容大致上是說:「如果你從年輕就開始在想怎麼work-life balance,那你大概會窮忙到老。」我們那時候針對這個議題做過一點討論,今天也想在這邊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Thumbnail
2021-05-30
3
《第四十一則大哉問 Yahoo知識+才沒消失!只是換個地方了》前一陣子Yahoo知識+關閉的消息,讓人想到小時候有什麼不懂也會去查一下 ,上面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問題,各種疑難雜症、生活瑣事都會有人丟上去,很多人把那邊當萬事屋,雖然已經要步入歷史,但其實相同的網路生態並沒有消失,他們只是換了個地方,跑到臉書跟Instagram裡。
Thumbnail
2021-05-25
3
《第四十則大哉問 防疫在家,要做些什麼才好?》這週臺灣突然爆發嚴重的疫情,這兩天的病例都以百為單位起跳,既雙北列入第三級警戒後,大專院校也紛紛改採線上教學,連實體考試也都取消了,身為一個不出門會悶死的人,我開始思考接下來該怎麼辦才好,而這次的線上教學也比去年更徹底,有些生活經驗跟學校的配套措施可以跟大家分享。 防疫在家,要做些什麼才好?
Thumbnail
2021-05-16
5
《第三十九則大哉問 你對別人的好,其實包含了自己。》《刮掉鬍子的我與撿到的女高中生》是一部講述中年上班族遭遇逃家女高中生故事的動漫,在前兩集男主吉田以矯正女高中生沙優的錯誤價值觀為己任,,對她也非常好,照顧得無微不至,但他沒想到自己只是一個需要陪伴的寂寞大叔,不只是沙優需要他,他也需要沙優,這段故事值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思考。
Thumbnail
2021-05-08
6
《第三十八則大哉問 放生與放死一線之隔。積德還是積怨?》截至今日,很多放生團體的行為導致許多物種被放到錯誤的環境,陸龜被丟進水裡、金魚被放到大海、平地蛇被放到高山,放生其實在放死,根本與原先的概念背道而馳,畢竟這個行動不是有一顆慈悲心就能做好的,一個不清楚就會違背本意,造成了殺生的結果,千萬別因為自己的無知殺死了原先想要拯救的生命。
Thumbnail
2021-04-04
3
寶可夢行為學 L10:欸!我家有會倒立的捲捲耳你要不要來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鑽石與珍珠》中小光的捲捲耳,外型立基於卷耳兔,雖然手腳力量很小,但根據設定那對大耳朵竟連大岩石也能粉碎,另外特別喜歡皮卡丘的角色設定也很有趣。在現實世界中,兔子也是一種我們耳熟能詳的可愛動物,但你有見過會倒立的兔子嗎?
Thumbnail
2021-03-26
7
你在找實驗室嗎?別想了,加入我們吧!清大焦傳金老師實驗室。眼見學弟妹聯繫老師的時節也快到了,今天想來跟大家分享焦傳金老師實驗室在做些什麼,還有在裡面體驗到的生活種種,從大二下加入到現在也超過一年了,目前只有我一個大專生,希望有其他夥伴加入!
Thumbnail
2021-03-17
4
《第三十七則大哉問 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都該張大眼睛?》因為現在網際網路發達,資訊流通很方便,然而也因此有很多假訊息會混雜其中,如果我們不懂得如何分辨真偽,就很容易被騙,甚至還會助長假資料傳播,造成的後果小的可能只是看看笑笑,大的就可能傷害到身體。也因為如此,辨識假資訊的方法對我們來說變得越發重要。
Thumbnail
2021-03-10
3
寶可夢生態學 L4:需要太陽的珊瑚,混濁水域也很好的藻礁寶可夢中粉紅色的「太陽珊瑚」,完美的描述了有珊瑚要生活在陽光明媚的海洋環境,伽勒爾地區的太陽珊瑚整個都是白的則點出了珊瑚白化的問題。珊瑚礁生態系有很多物種生存,生物多樣性很高,最近熱議中的藻礁生態系的生物多樣性也不容小覷。
Thumbnail
2021-02-27
6
實驗室也吃尾牙?還有員工旅遊?大家對於實驗室的印象是什麼?是一天到晚要跟冷冰冰的儀器互動,還是裡面的人都只討論生硬的學術話題?說到底科學家也是人,除了做研究以外還是有很多休閒娛樂,甚至還有吃尾牙跟員工旅遊!
Thumbnail
2021-02-21
4
《第三十六則大哉問》分享好處多多?不要害怕跟別人分享。不知道大家平常有沒有分享的習慣呢?如果自己學到了新東西會想跟別人分享嗎?我身邊有很多人害怕分享,因為分享了,自己學到東西就不再特別,也會害怕別人搶走自己的機會,但是對我來說「分享才會創造更多機會」。
Thumbnail
2021-02-2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