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拍攝的藍圖轉換為撰寫劇本

2021/09/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畢設週記|零玖 動態影像展現完美影像的可行性,儘管他們從未真正拍攝。
琢磨你所說的「歷史並未停留在過去某個時刻」並思索實境秀的其他可能性。
本文仍是與黃金六一面談後所意識到的問題來進行思考。
《畢設週記|零柒》的操作架構與試圖找尋的方法,也許就如同之前研究過的案例2017交大建研所李思敏的鏡像空間真實性的構成所提及,依舊淪為設計者的喃喃自語。
想試著跳脫「建築定調成為動態影像的載體,由兩方(使用者與設計者)對動態影像所呈現的看法作為設計上的辯證,探究出空間對於動態影像的真實。」這個前置實驗操作,論述大多停留在定格點的觀看,雖然有提到不同視角的空間詮釋,而這樣的空間詮釋還是只落在單點與片段中,目的是希望能藉由更有說服力的觀點切入,也許需要的不再是找尋空間原型, 因為構成動態影像原型的符碼可能就藏匿在基地現況中,試圖直接切入選擇的基地(我想這就是跳脫出一二三的第四步驟)。

運鏡手法做為前期研究

空間可以是由片段透過剪輯構成,卻也同樣可以是一鏡到底的移動所構成,不同的運鏡手法能讓空間帶入更多元素。
運鏡技巧的不同不僅可以改變畫面的取景方式,同時也意味著決定了場所的真實與否,也可以改變整體影片及敘事,不同的運鏡技巧所呈現出來的影片,可塑造截然不同的故事氛圍。

以下為七種基本常使用的拍攝運鏡手法。
  • 水平運鏡(PAN)
拍攝手法:攝影鏡頭以水平方向角度移動。
創造空間:表現無法一眼覽盡的場面,揭曉原本不在畫面裡的事物,讓觀眾了解環境和距離,甚至凝造驚喜的感覺。
  • 垂直運鏡(TILT)
拍攝手法:攝影鏡頭以垂直方向角度移動。
創造空間:從藍天白雲往下垂直拍攝到角色人物上,帶出人物的個性氛圍。
  • 升降運鏡 (BOOM)
拍攝手法:高角度的情況下鳥瞰拍攝,故需要藉由機器升降作為俯瞰環境的工具。
創造空間:攝影機模擬被攝人物眼中所見的主觀鏡頭。
  • 水平軌道運鏡(DOLLY)
拍攝手法:用滑軌或是輪子進行拍攝,通常用來360度環繞拍攝環境,而升降運鏡與水平軌道運鏡最大的不同在於,一個為上下垂直移動拍攝、一個為平移拍攝。
創造空間:讓觀眾有親歷其境的感覺,就好像身處現場,容易投入感情。
  • 腳架運鏡(TRUCK)
拍攝手法:鏡頭不變的情況下,機身卻需要左右移動的拍攝。
創造空間:用來追蹤主體以及交代環境。
  • 焦點轉移運鏡(RACK FOCUS)
拍攝手法:拍攝時隨著主體的移動,改變對焦距離,或者將對焦點移至另一個主體。
創造空間:讓移動中的主體保持清晰,或者引導觀眾轉移焦點。
  • 放大運鏡(ZOOM)
拍攝手法:單純畫面的放大或縮小的變化。
創造空間:較全景的畫面變焦到特寫畫面。

小結

視城市本身就是場真人秀,演出者、任務、事件都在此一一揭曉,我想以上述影像運鏡呈現作為一開始對於城市的觀察,討論在運鏡的同時正悄悄地暗示著連續且斷裂\真實與不真實空間的生成,以譜記拍攝的藍圖做為後期為建築撰寫空間的關鍵字,建築在未來這場真人秀扮演什麼呢?是演出者同時也是任務卻也暗示著事件,因此建築成為動態影像的載體,隱喻著自身的連續性。
因為一開始不去探討空間原型,而是以基地現象出發,經由影像觀察手法,更能凸顯地區靈魂特色。

為何要以「歷史並未停留在過去」作為基地選擇出發點

人最真實的一面不是他所展示給你的,而是他不願展示給你看到的那一面。你若想理解他,不僅要聽他說過的話,還要聽他從未開口述說的話。
(卡里.紀伯倫)
我想城市、地方也是如此。每件事都有時序先後,局部全面、利害關係等結構,有時未開口說出的話,反而是關鍵所在,所以閱讀地方也要注意在表面的言行之下,每個人隱而不顯的那一面又是什麼,藉由真人秀做為成為認識地方的參與者而非觀察者,進行反面資訊的換位思考。只有兩面都理解,才能更明白真相究竟為何。所以基地的選擇是希望在擁有極多歷史、環境、記憶、觀看、活動、原始物件疊加,並且能以旅客去熟悉化、陌異化的特質經驗這場所,由第三人稱閱讀轉化為第一人稱參與,也許在本議題設計(做為真人秀的發生器)介入地方,讓本該為第一人稱的當地居民轉化成為第三人稱重新觀看閱讀地方。真人秀便在此發生,即便他從未真正拍攝。

以上會是與《畢設週記|零柒》的討論方法較為不同的另一種可能,下一篇《畢設週記|壹拾》會整理創刊號到本文所構思與研究的內容,以「畢業設計計畫書」所要求的格式再次陳述書寫,也作為階段性的收尾。
    139會員
    683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