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邊招牌背後逐漸衰老的燈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畢設週記|零肆 偽裝的真實劇真實的虛構劇。
人類無可救贖地留在柏拉圖的洞穴裡,老習慣未改,依然在並非真實本身而僅是真實的影像中陶醉。
(蘇珊 ‧ 桑塔格《論攝影》)

陶醉在動態影像中的生活

The film could be seen as an ambiguous construction, open for interpretation, operating within the confines of a given art while concurrently questioning the foundations on which it pre- sumably rests. It is in this sense that architecture, in itself an ambiguous construction, could be conceived as open, not only yielding to the Apollonian drive to create, but open to the Dionysian tendency to undo categories.
(Marc Angelil《Inchoate an experiment i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上篇文章中提及在社群媒體中經由動態影像(Motion-images)靜止影像(Still-images)所建構而成。
動態影像相對於靜止影像藉由連續的影像按順序排列播放而產生的似動幻象Images一詞有形象及影像的涵義,本設計選擇Motion-images做討論,其内涵包含屬於攝錄技術的系統,如電影(Motion Pictures),與屬圖像的系統,如動畫(Motion Graphics)。動態影像的第一個關鍵在於:將現實生活儲存為一個個時空的單元或片段第二個關鍵在於:這些片段可加以剪輯,表達意義(如同《畢設週記|零壹》中記錄現象的現實動態與精選動態)。相對於這些概念,空間中產生經驗也是奠基於時間基礎上的,透過不同的時間點之視覺經驗,連續累積成空間整體樣貌的認知,才能建立起空間之經驗,這是一種藉由時間歷程以呈現空間內容,該媒材所展現的是一種更流動,更動態的感知,能夠紀錄動態變化,乘載敘事,建立觀看與被觀看的種種關係而動態影像的運作給予經驗空間更多不同的想像。
如同上述引用,影像與建築是模糊的構成,皆能以多視角敘述狀態,都是屬於一種建構的藝術,影音剪輯需要從片段組合、縮放、不同的元素擺置在一起就會有不同的意義產生,與建築空間中操作建築元素相似,由於是建構所以其元素是可以被分析定義的,操作規則是可以一步步建立的,故希望設計能操作方法來分析描述與規則轉換對動態影像開放性的詮釋,使每個方法論可以切割出個別的主題來詮釋,選擇適合的影像文本操作。
影像與建築相似建構邏輯

以下我將舉繪畫與建築上曾經試著想利用動態影像作為媒介的操作手法。
裸女的形體像被壓縮在空中似的,裸女的形體向外作連續性動作伸展,在帶肉色的扇形構圖中展開,帶著挑戰性,似乎要把所有的觀賞,都捲入自己未經吐露的自我慾望中去。人體的形像是兩性的,杜象曾給自己起了一個女性筆名羅絲,給自己畫了一幅女人的肖像,作為對自己的補償,後來他還把這個形象化成一系列裸體形象。
結論

在繪畫上以平面作為操作限制,這幅畫把時間與空間的動態特性,都表現在一張畫面上,將時間上動態連續性的變化都在作品中展現,連續的紙上空間定義了一個真實的空間。但它們的序列特性無疑地展示了一個連續性動作,或許已經達到會繪畫上的極致,我又該如何用空間手法回應呢?
馬賽爾杜象《下樓的裸女二號》
《曼哈頓手稿》有別於很多建築的圖像,因為它們既不是真實的項目也不是單純的想像。它們意圖轉述一種關乎現實的建築闡釋。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構成方法,由導向或形塑事件的攝影所構成。同時,平面,剖面和圖解勾勒出空間,暗示出不同角色的動作與闖入了建築的場景。成為一套自我譜記的圖畫,擁有其自身的內部連續性,但它們首先是一種手段。它們明確的目的是從傳統的建築表現中抽取普通的事物用以轉述,傳統的建築表現出空間和功能之間,裝置和劇本之間,類型和功能之間,客體和事件之間的複雜關係,而《曼哈頓手稿》隱藏的目的,是與二十一世紀的城市有關的。
結論
超越現有建築的框架,闡述三重模式註記將時間與空間維度上的表現呈現在建築的基本圖面上,他暗示著對於空間的敘事性,連續性的紙上空間定義了真實空間。對於建築有了全新的解讀,運動與事件是獨立存在,且彼此間有全新的聯繫,以致於傳統的構成方式崩毀,依據不同的軸線重構。使得建築不單是與內部有關,擴張到與城市間的關係。
伯納德屈米《曼哈頓手稿》

觀看作為慾望的起頭

有一些人從小就住在這洞穴裡,頭頸和腿卻都綁著,不能走動也不能轉頭,只能向前看著洞穴岩壁。
(柏拉圖《理想國》洞穴理論)
這個時代我們對於影像的需求量增加,柏拉圖彷彿也預告了人類將一日日越加倚賴雙眼,最終就算將枷鎖解開,也早已失去了運用其他感官的能力。但這也好比日夜持續打磨著同一把刀,我們從「單純視物」到學會「辨認」;受「目光追逐」驅動而「創造畫面」;從「欣賞」覺醒而「觀看」。我們從原始視覺衍伸出來的各種活動,早已超越了最初用眼識物的狀態,甚至開始用手與工具「繪畫」、以機械科技「攝影」,不斷精進各種技法以滿足雙眼,《畢設週記|零貳》曾提及的城市慾望因此萌生。

那能夠乘載這個議題的空間腳本會是什麼?使用者呢?

我想會是真實的虛構劇(true fictions)與偽裝的真實劇(fake truths),簡單而言就會是Netfilx上火紅的真人實境秀,我將以下列五點說明選擇的原因。
  • 真人實境秀與議題關係
  • 觀者與被觀者的慾望
  • 監控與被監控的慾望
  • 真人實境秀空間關係
  • 真人實境秀與都市空間介面關係
真人實境秀與議題關係
真人秀因為他特別強調「真實」的電視節目的特質,而在當代存在對虛擬和真實的界線模糊、對現代社會的顛覆與批判 ,且這類節目大量運用小型手提攝影機、小型麥克風及其它電子監視設備,強調在科技的協助下,讓觀眾捕捉發生在攝影機前、沒有事先排練的真實生活片段,以及在鏡頭前無所遁形的人性、行為與情感。
人們的行為愈來愈表現得是在被看、是在表演,就愈使得自己也成為場景中的的一環。就像真人秀節目操作的觀看心理,觀眾在看著節目中的平民參與者所面對的各種情境與狀況,總是會有投射自我的反應,或很自然地去想像「如果我是他的話,我會怎麼做」的心理。媒體在這裡,就像是一堵高高的鏡子,反照的是無止盡的反身性表演,不論是表演者或觀眾。在把別人看作是表演者時,連帶地也把自己視為表演者,這是種無法區分自我與他人的反身性觀看。
此凝視使我看不到正在看我而將我視為對象的眼睛。
(尚 ‧ 保羅 ‧ 沙特所指的凝視)
看與被看物之間,被看物的先存可被看見的狀態。
(劉紀蕙《看、他者、凝視:拉岡與欲望結構的問題》)
在這兩件觀看的狀態下,也許暗示著空間的生成。
讓過往坐在電視前的觀眾,進入電視成為被觀看的主角,真人秀在創造監控、見證真實的形式之餘,同樣也形塑了一種新的 「觀看與被觀看」的關係 。
真人秀監控的是觀看「人性的真相」。而人性原本就是不可見的,因而節目便費心地佈置監控的生活情境,設計遊戲規則,以使這些原本不可見的人性,比如自私、貪婪、情慾等人性的真實慾望在特定情境中被看見與成為可見。且真人秀中的科技監控,更翻轉為一種「想被監控的慾望」,原本令人懼怕的、由上而下的監控,在此卻被顛覆為「較溫柔的」馴化手段「被監控」成為被慾望的新商品,而其包裝便是「名人的民主化」。
真人實境秀空間關係
在眾多影藏式電子監視設備前展露真實自我(日常空間),經由剪輯與後製過後(影製所),在螢幕前放映(劇院空間),但隨著科技進步及商業效益,到了現在人們不是去最新的影城,就是透過各自的小螢幕經驗影像(日常空間),觀影活動無皆越來越私人化。
我想試著去操作這一系列科技的協助,將真人秀所產生的動態影像,以建築作為媒介,利用空間與材料上呈現觀看者與被觀看者的真實生活片段。
真人實境秀空間關係
真人實境秀與都市空間介面關係
真人實境秀放進都市的視角,以日常居住空間作為場景。不僅是顛覆了公共與私人領域的界線,讓人們可以在公領域中談論被排除的私人生活、性別、甚至弱勢族群;真實在外表(appearance)和本質(substance)出現的二元性,外貌定調為空間狀態,本質再度定調成為時間狀態,藉此清楚闡述建築空間的形成。並且真人秀特定的人性測試規則,則更是後現代社會對已逝的秩序、人與人間的親密與信任的追念。
真人實境秀與都市空間介面變化

目前思考真人實境秀應具備的空間需求

  • 環境劇場
  • 後放映所
  • 日租旅館
  • 影製所
  • 監視塔樓
環境劇場
後放映所
放映所並非電影院中觀者與被觀看者的視角,而是改變空間先後關係,讓使用者在此互文,空間中以其城市舞台使場景構成特色,是不只將表演物理性的置放入各種空間,更要著眼於表演文本需求的空間特性、人文歷史。
日租旅館
這座旅館像是一堵高高的鏡子,將最日常的行為反身性表現的空間,同時將真實生活片段表露無遺。面對的是遊客,當處於對於環境新鮮的感受時,試圖想體驗居民日常時,同時也將自身放映給居民。
影製所/監視塔樓
影製所為這場真人秀發射信號與訊息的位置,使得原先真實的環境產生異質化,利用垂直性的穿越來推動情節、展示事件為目的,會按照情節發展的時序、邏輯及因果關係,來組合鏡頭與場面,引導觀眾理解劇情,同時也控制了動態影像的真實與否。

議題的空間腳本與空間需求慢慢推進中,再來就是基地選址了。而在挑選前我會先發表《畢設週記|零伍》,當中整理了一些以往畢業設計、畢業論文來討論確切我該做甚麼,且對於現階段議題方向是否修正與如何收斂,以及對於這類的議題基地該如何挑選呢?
avatar-img
149會員
690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在寫計劃書前來談談基地方向以及所觀察到關於性空間的權力。 《空間就是權力》裡頭提到城市裡的宵禁;是誰有權力決定什麼樣的人,夜晚可以在外逗留,為何入夜的街頭就不屬於青少年?
「被保護」是能夠自在參與公共空間的唯一方式嗎?在許多刻板印象的作用下,女性是不適合戶外、打鬧的公共空間。在社會文化裡,女孩要受到保護,因此活動的範圍受限在家或鄰近的地方。基於性別角色的不同分工,女性時常被逐於公領域之外。
在開始之前,我們先來上期回顧一下。 在原田章的假想空間構成法中,在重新規劃的新街廓中,對於安全與便利的途徑需求幾乎在男女受試者中呈現出2:3的比例(以派出所的設置位置男女比為例),這類具有保護屬性的標誌在女性日常行為動線與心理效果上好像帶來更多的安全感。
案例分析01—關於「記憶」
接續上篇的案例分析一,由於太多案例要分析,因此分成上下篇來呈現。
畢設週記|零参  「動態影像」之於真實的關係,而非真實的本質。
在寫計劃書前來談談基地方向以及所觀察到關於性空間的權力。 《空間就是權力》裡頭提到城市裡的宵禁;是誰有權力決定什麼樣的人,夜晚可以在外逗留,為何入夜的街頭就不屬於青少年?
「被保護」是能夠自在參與公共空間的唯一方式嗎?在許多刻板印象的作用下,女性是不適合戶外、打鬧的公共空間。在社會文化裡,女孩要受到保護,因此活動的範圍受限在家或鄰近的地方。基於性別角色的不同分工,女性時常被逐於公領域之外。
在開始之前,我們先來上期回顧一下。 在原田章的假想空間構成法中,在重新規劃的新街廓中,對於安全與便利的途徑需求幾乎在男女受試者中呈現出2:3的比例(以派出所的設置位置男女比為例),這類具有保護屬性的標誌在女性日常行為動線與心理效果上好像帶來更多的安全感。
案例分析01—關於「記憶」
接續上篇的案例分析一,由於太多案例要分析,因此分成上下篇來呈現。
畢設週記|零参  「動態影像」之於真實的關係,而非真實的本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新天堂樂園》是懷舊電影的萬花筒,也是多多的生命河流。人生時光與電影時間相互纏繞,我們也像在一場又一場的夢裡醒來。洞穴寓言和沙瓦托的人生一樣,回應了「為什麼我們需要電影」──電影雖是虛構,但作為現實世界的反映,它是讓我們拼湊、理解真實,也瞭解自己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這件雕塑放置在台中市豐樂雕塑公園靠近向心路一側,最有趣之處在於:在靜態中表現動感。 將動態手勢和動作濃縮成靜態的作品,是需要高度技巧的。動感的雕塑往往能給觀賞者錯覺,讓人覺得作品中的人物即將開始動作。 動感的雕塑往往意在傳遞雕塑家的情感,好讓觀者產生共鳴。因而動作便是重點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裝置藝術是一種獨特創作形式,追溯到法國藝術家杜尚。 「失聲畫眉之歌」探討數位時代的記憶議題,文本、水墨長卷、遮陽網、展牆,模擬社群軟體窺看私人情感的多重視角,觀者透過不同的觀賞狀態,感受作品的多維時空。 裝置藝術的魅力在於觀眾可以走進作品,當他們走出作品時,已經不一樣,這正是藝術的魔力所在。
Thumbnail
在影院觀影,一邊回想起旁人津津樂道關於這導演的種種色彩。 你已然錯過那個時代,沒經歷沒感動。 直到此時走進推崇者的殿堂。 經過光影的洗禮,像是海浪拍打,一次一次。 感到海水的冰涼與戲劇性,感到悲哀與深情,感到憂愁與無奈。 日常的對話、日常的生活、日常的鏡頭,然後魂魄在鏡頭之外遠去。 「愛自己是很
Thumbnail
寫作可以天馬行空,可以無中生有,可以表達某些意識的驟然出現,造成印像。我看見樓梯和窗櫺.......
Thumbnail
  何謂建築現象學?何謂建築的意向性?建築如何被我們知覺?或者說,如何在知覺中意向建築的同一性?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必須先回答我們如何知覺自我的同一性?   以正立方體為例,同一個面相在不同的時間中呈現不同的輪廓。藉由輪廓,我們得到正立方體的「同一性」。我們之所以能夠在前一秒與下一秒的
Thumbnail
影像短片與數位虛擬作品<Virtualscape>與<Mindscape>系列影像不僅是現象的再現,也是通往另一個時空的通道;藉由此系列影像的通道,成為凝結的瞬間、異鄉的想望、怡然自得的凝視,在觀察者內心形成新的連結、新的存在,就像是<Virtualscape>飄蕩在虛空宇宙的碎片。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新天堂樂園》是懷舊電影的萬花筒,也是多多的生命河流。人生時光與電影時間相互纏繞,我們也像在一場又一場的夢裡醒來。洞穴寓言和沙瓦托的人生一樣,回應了「為什麼我們需要電影」──電影雖是虛構,但作為現實世界的反映,它是讓我們拼湊、理解真實,也瞭解自己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這件雕塑放置在台中市豐樂雕塑公園靠近向心路一側,最有趣之處在於:在靜態中表現動感。 將動態手勢和動作濃縮成靜態的作品,是需要高度技巧的。動感的雕塑往往能給觀賞者錯覺,讓人覺得作品中的人物即將開始動作。 動感的雕塑往往意在傳遞雕塑家的情感,好讓觀者產生共鳴。因而動作便是重點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裝置藝術是一種獨特創作形式,追溯到法國藝術家杜尚。 「失聲畫眉之歌」探討數位時代的記憶議題,文本、水墨長卷、遮陽網、展牆,模擬社群軟體窺看私人情感的多重視角,觀者透過不同的觀賞狀態,感受作品的多維時空。 裝置藝術的魅力在於觀眾可以走進作品,當他們走出作品時,已經不一樣,這正是藝術的魔力所在。
Thumbnail
在影院觀影,一邊回想起旁人津津樂道關於這導演的種種色彩。 你已然錯過那個時代,沒經歷沒感動。 直到此時走進推崇者的殿堂。 經過光影的洗禮,像是海浪拍打,一次一次。 感到海水的冰涼與戲劇性,感到悲哀與深情,感到憂愁與無奈。 日常的對話、日常的生活、日常的鏡頭,然後魂魄在鏡頭之外遠去。 「愛自己是很
Thumbnail
寫作可以天馬行空,可以無中生有,可以表達某些意識的驟然出現,造成印像。我看見樓梯和窗櫺.......
Thumbnail
  何謂建築現象學?何謂建築的意向性?建築如何被我們知覺?或者說,如何在知覺中意向建築的同一性?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必須先回答我們如何知覺自我的同一性?   以正立方體為例,同一個面相在不同的時間中呈現不同的輪廓。藉由輪廓,我們得到正立方體的「同一性」。我們之所以能夠在前一秒與下一秒的
Thumbnail
影像短片與數位虛擬作品<Virtualscape>與<Mindscape>系列影像不僅是現象的再現,也是通往另一個時空的通道;藉由此系列影像的通道,成為凝結的瞬間、異鄉的想望、怡然自得的凝視,在觀察者內心形成新的連結、新的存在,就像是<Virtualscape>飄蕩在虛空宇宙的碎片。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