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看卻不見的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畢設週記|零参 「動態影像」之於真實的關係,而非真實的本質。

假設我將真實定義為如同畢設週記|零貳「洞穴中的影子與慾望的產物」提及你相信什麼是真實,就會有那樣的世界,但這件事跟建築與空間有何種關聯性?

這個問題我想以2017交大建研所李思敏《鏡像空間真實性的構成》這篇論文起頭。

  • 動機目的

探討空間如何成為開放、流動的媒介,如同一面能映照出個體形貌與慾望的鏡子,讓所有人都從中找到各自的共鳴,進而發展個體的獨特性。

  • 設計操作

借用拉岡的鏡像理論作為起點,將建築視為中間的鏡面,分析使用者與設計者分別與「鏡」的關係,探討如何才能讓雙方都經由空間獲得自我建構的機會。利用三個章節的設計操作與討論,最後定義出空間。

  • 精彩之處

論文中三個章節的辯論與推演後產生的新型態空間。

第一章將會討論使用者如何於目前空間中自我建構的困境,並期望透過觀看的行為,透析出隱藏在空間背後,主導一切的權力所在,並從中找出突破的可能,如同他所提及的反身性的空間;第二章將會從設計者角度出發,探討如何建構帶有想像的、曖昧的符碼,讓觀者得以接收到隱藏在其中的訊息,達到溝通目地,並找出在空間領域實踐的可能,就是所謂的異質化空間;第三章以一個設計作品為例,透過回顧實際操作的過程與成果,進一步探討「鏡像空間」的特質與建構方法。期望使建築不僅限於物質創造,能夠成為人與物質、時間、文化溝通的場所。

  • 不足之處

利用鏡子的左邊(使用者)與右邊(設計者)的論點推演非常清晰有邏輯與脈絡, ,但就如同第二章中所描述,「設計者就好比在用冷僻的語言向大眾宣教,自以為傳達著真理,固執地不肯面對周圍的人們 都在使用著另一種語言」。或許將各章節論述中所建立的空間,真實的建立放置於都市空間,大眾對內容一知半解,只好靠自己胡亂猜測一通,沒有什麼意義。或許就是太著墨於鏡子右邊負責做出鏡子的人,太積極的想創造這一面面鏡子讓使用者看到了心中理想的反射像。

raw-image

回應到上篇對議題的提問「社群媒體產生多重面向與不完整的真實是否可以形塑成空間?」

《鏡像空間真實性的構成》就邏輯而言也是在廣泛的擬像與真實中找出其構成,只是它探究的是利用鏡像理論的概念,將建築視為鏡,利用使用者與設計者相互辯證與推演的過程,建築成為中介之物。所以總結要做出多重面向與不完整的真實空間,須具備的空間特點為「反身性」、「時間性」、「多元性」、「異質性」,四點是透過手邊操作資料內化後的理解,還有加上利用設計者與使用者在對建築的詮釋上具有二元性,來產生建築空間,但至於我的操作手法,待案例分析後釐清。


在此小結並回到我的議題上,這篇論文為例,若要討論真實性就必須以某件事作為對象,如同利用鏡像理論的概念,將建築視為鏡開始,對鏡像理論(為主體)繼續論述不同事件與角度。而回歸於第一篇的現象探討,我的主體應該是社群媒體,而組成社群媒體的是「動態影像」,由於動態影像的產生過度斷章取義的誤讀,進而影響真實。

raw-image

那接下來我就問自己「所形塑的空間是否可以存在於都市空間中?」

我找出兩種不同對應擬像與真實二元性的空間,都是不同的機能在時間或空間維度疊加後產生的,形塑出與城市新的介面關係。

不完整真實在空間維度上的疊加。

迪士尼之為擬像,不僅在於它複製於無,更在於它劃出一個虛擬區域,讓人相信孩童化只存在於這人工樂園,掩飾在此以外其實洛杉磯以至美國就是迪士尼本身,存在的目的其實是要我們忘卻外面的世界遠比迪士尼更迪士尼。在這真假難分的擬像世界中,再去區分何者為真、何者為假恐怕意義不大。「真」與「假」這組二元對立的概念已不足以用來理解這些充斥著擬像環境。假使我們承認這些亦真亦假的擬像環境已經是當代生活的一部份,那它們對於我們的公共生活有什麼影響呢?他或許就是一座烏托邦的所在。

那些遊樂園或是度假勝地,僅提供於這個惡臭的肉體生活短暫逃離的避難之所,滿足也是短暫的,並伴隨著對於現狀的無奈與失落之感。遊樂園不會使人對這個世界產生希望。但或許「異質化」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暗示,使之作為觀者打開表像皺褶的施力點,使得背後所隱藏的「真實性」議題有機會被看見。

raw-image

多重面上的真實時間維度上的疊加。

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的聖多福教堂(St. Christopher's Church),原本是1957年美軍駐台時,為了服務駐紮在中山北路上美軍司令部的美國士兵而設。在美軍撤走後,教堂以服務台北市的外國籍教友為主,然而逐漸冷清。直到1990年間,越來越多的菲律賓外籍勞工來到台灣後,因為宗教與語言的共通,這裡便成了菲律賓外籍勞工在台北市共同都市生活的據點。

週日到天主教堂作禮拜,對許多菲律賓人來說,是生活中信仰與習慣的延續,卻也在教堂周遭許多的娛樂、社群活動,像是籃球賽、兵乓球賽、歌唱比賽、遊戲等等。原先在平日時神聖性的教堂,在假日時卻呈現出另一種面貌。

也因此在教堂旁漸漸衍生了許多的店家,一開始台灣人設的攤販、店家,會因應菲律賓外籍勞工的聚集,提出平價菲律賓飲食,或是擺出低價的衣服、玩具、生活用品,之後由菲律賓華僑開的雜貨店,開始提供菲律賓日用品,然後漸漸大型的店家也進駐。而匯兌、郵遞、保險、借貸這類服務性商店漸漸駕到,為整個區域提供更綜合性的服務,甚至包括舞廳、卡拉OK、電腦教室這一類的空間都開始興起。

在都市空間中,中山北路前後左右屬於台灣人的高級餐廳、飯店、婚紗、精品店,與被東南亞臉孔、廉價路邊攤佔滿的菲律賓商圈之間,似乎有一種後現代的斷裂。

raw-image

之後在畢設週記|零伍中會提及《2018淡江建築李映萱竊竊私語的教堂》基地選址就在此,並會詳細分析說明原因。

「反身性」、「時間性」、「多元性」、「異質性」所產生的空間,就會在現有的都市生活中產生在兩個維度上的疊加,但卻成為都市中的另一種面貌,也許能用現象學的方法在都市空間找到多重面向與不完整的真實所產生的異質空間。


對於這三個議題分析後給予的結論,能夠議題的導向決定了操作的方法,目前以我的理解,會有兩個方向的詮釋。

  1. 建築空間本身就是我對真實本質的探討,不斷深化後得到的答案即是空間。
  2. 不對本質深入探討,而是探討某項事物與真實間的關係。

這個選擇其實SS-163在去年為配樂這個議題指出了一條明路,「而非單純對於聲音本質的深究,我認為這樣會掉進茫茫大海裡,找不到救生圈的那種」,第一條路真實與擬像繼續在論述上不斷的辯證確實成為茫茫大海,也許整合前面論點第二條路動態影像之於真實的關係就會是關鍵。


本篇分析回應空間與都市層面的議題中,確立是可以操作的議題。如果回歸建築上的討論那能夠乘載這個議題的空間腳本會是什麼?使用者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大建築全體
155會員
697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金大建築全體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現代人都需要養成「將建築空間視為人類主觀認知產物」的空間觀點,因為如今,現代人每日來回穿梭於自古以來就存在的真實世界,及網路上的虛擬空間。生活在網路技術及虛擬空間發達的現代社會裡,人類所體驗到的「空間」比以往都更容易受到主觀認知的影響。
Thumbnail
現代人都需要養成「將建築空間視為人類主觀認知產物」的空間觀點,因為如今,現代人每日來回穿梭於自古以來就存在的真實世界,及網路上的虛擬空間。生活在網路技術及虛擬空間發達的現代社會裡,人類所體驗到的「空間」比以往都更容易受到主觀認知的影響。
Thumbnail
畢設週記|壹拾  畢業設計計畫書
Thumbnail
畢設週記|壹拾  畢業設計計畫書
Thumbnail
畢設週記|零玖   動態影像展現完美影像的可行性,儘管他們從未真正拍攝。
Thumbnail
畢設週記|零玖   動態影像展現完美影像的可行性,儘管他們從未真正拍攝。
Thumbnail
畢設週記|零柒   操作手法與預期成果。
Thumbnail
畢設週記|零柒   操作手法與預期成果。
Thumbnail
畢設週記|零陸   畢業論文案例分析。
Thumbnail
畢設週記|零陸   畢業論文案例分析。
Thumbnail
畢設週記|零肆   偽裝的真實劇真實的虛構劇。
Thumbnail
畢設週記|零肆   偽裝的真實劇真實的虛構劇。
Thumbnail
畢設週記|零参  「動態影像」之於真實的關係,而非真實的本質。
Thumbnail
畢設週記|零参  「動態影像」之於真實的關係,而非真實的本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