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伊與原新/ 譯者: 王蘊潔
-科學與文學的完美融合
最初我以為是像詩集般的讀物
畢竟不管覆誦幾次月亮前方三公里
都充滿著文學暗喻的魅力
結果卻與我猜測大相逕庭
這本書分為六則小故事,故事與故事間並無關聯
唯一相似之處在作者以科學當主軸
比如月亮與地球的關係、雪花模樣分類、如何鏤刻火山等等
對身為畢生文組的我來說,這些相當陌生
但如果以另外一種,與小故事相互結合的方式呈現
就顯得不那麼遙遠,甚至會激發知識慾
以冷知識作為基底拓展出各種價值觀
將平時難以接觸的領域納入心靈雞湯
這份雞湯並不濃稠,反而十分清淡
它沒有用沉重的方式去敘述這些大道理
是以一種日本文學特有的,緩慢釋放的魅力
於是不論在科學或文學方面,都讓讀者備感親切
-充滿美感的開放性結局
除了跟科學有關
這六則故事都是開放性結局
你無從得知主角們最後如何選擇,或者選擇後結果如何
又或許更準確一點來說,讀者亦是主角
如果是你,你會做什麼決定呢?
我感覺作者更傾向以這種方式與讀者們互動
我蠻喜歡這本書呈現的開放性結局
因為能感受到更多希望
過程能知道主角們多壓抑無助
好不容易抓到一根稻草
想著:啊,人生果然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但讀者們都深深知道,其實還有太多需要克服
一旦寫出所有可能性,又會顯得故事過於冗長
於是在一個美好的時間點結束
作者最後定格的畫面
每篇都顯得靜謐又充滿餘韻
: 剩下就靠你們了
讀者們想像的結局,不只是給主角們希望
也是給自己
-感到療癒是因為被理解
書中第一篇故事寫到 "這世界上,真的有難以克服的悲傷"
當下莫名其妙心就揪成一團
後來猜想我大概是一直渴望這樣的對話
它並不是慷慨激昂或充滿正能量的故事
反而每篇都有點惆悵
但在這隱約惆悵的背後又有著讓人微笑的魅力
讓我感覺就算無法止住不斷襲擊我的黑暗
也能在閱讀時稍作休息
我不必多做解釋,便感到被理解
理解痛苦不能比較
理解我拒絕回答為什麼不
理解別人走過的陰影,不代表我也能
像這樣的書,對我而言就是一種出口
用故事表達我難以道出的情緒
巧妙地接住了我的悲傷
但願即使再傷痕累累苦不堪言
仍希望有個地方能給出適當的安慰
如同這本書,也如同恰好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