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Max Richter《Sleep》 睡着聽的音樂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在2018年,美國洛杉磯Grand Park,一個平靜尋常的晚上。夜幕低垂,許多人挽着枕頭,陸陸續續來到這個偌大公園排列有致的睡牀「方陣」前,或坐着或躺下,準備參與一場前所未有的音樂會。他們都為德裔英國作曲家Max Richter的《Sleep》而來──與其說《Sleep》是一張長逾八小時的概念專輯,不如說是一場行為藝術,樂迷、聽眾以至參加者,都是表演的一部分。既然全碟時長那麼久,最好的欣賞位置,大概不是音樂廳的座椅,而是一張隨時隨地的牀。從深夜到黎明,參與者知道,他們即將得到一次終身難忘的音樂會體驗。

有參與者形容Max Richter,像一隻狐狸,溫柔而神秘。(圖:MOViE MOViE)

有參與者形容Max Richter,像一隻狐狸,溫柔而神秘。(圖:MOViE MOViE)

溫柔而神秘

Natalie Johns執導的紀錄片《李希特:夢賞音樂》,映出了這一幕幕有趣情景。「這場表演,幾乎沒有規則。」觀眾看到Max Richter在鏡頭前簡單道出音樂會引子,接着來到鋼琴跟前,稍作指揮,便跟幾位樂手,包括小提琴家,還有女高音等等,埋首演出。

的確,在整場表演裏,有人呼呼入睡,有人輾轉反側;有人滑手機,有人抱緊眼前人;有人仰望星空,有人沉思冥想;有人席地而睡,有人來回踱步。肯定有參與古典音樂會時曾渴睡起來卻不敢閉上眼睛的座上客,但《Sleep》音樂會便肯定沒有這種尷尬,事實上,Max Richter這次音樂創作目的,就是為了讓人舒眠、安眠。

台下放輕鬆,台上卻不然,他們通宵達旦,時而換班,時而休息。演奏八小時,極講求體力和專注力,這計畫好瘋狂。「他像一隻狐狸,溫柔而神秘,才一分鐘就讓人墮進他的把戲。」紀錄片中,有參與者這樣形容Max Richter。

在整場表演裏,有人呼呼入睡,有人輾轉反側;有人滑手機,有人抱緊眼前人;有人仰望星空,有人沉思冥想。

在整場表演裏,有人呼呼入睡,有人輾轉反側;有人滑手機,有人抱緊眼前人;有人仰望星空,有人沉思冥想。

藝高人膽大

「When we're sleeping, we're not absent.」2015年,Max Richter藝高人膽大,發表了一張超過五百分鐘的概念專輯《Sleep》,顧名思義以睡眠為旨,他向美國神經科學家David Eagleman求教,關於睡眠時人腦活動,並嘗試為跑到夢境裏去的意識奏樂,此舉在音樂界引起迴響。Max Richter不僅把這個「搖籃曲」奇想,框限於一張專輯裏,還進行現場表演,從英國醫學博物館Wellcome Collection,到巴黎愛樂廳、洛杉磯Grand Park等等,假教堂、歌劇院、電台錄音室等地,讓概念於現場實踐。

導演Natalie Johns沒有把攝錄機腳架固定在Grand Park草坡上,而是跟隨演出團隊的步伐,走進各地演出現場,讓畫面徘徊室內與室外、現實和夢鄉、意識跟無意識之間,促成一場超乎想像的心靈對談。《李希特:夢賞音樂》是今屆《MOViE MOViE Festival:Life is Art盛夏藝術祭》選映節目之一,現剩10月1日一場。

片中除了記錄《Sleep》音樂會,還藉着訪問Max Richter、他的太太兼創作夥伴Yulia Mahr等等,讓觀眾更了解這位音樂家的心路歷程。原來他約十三歲時,聽到Kraftwerk的《Autobahn》,直言就像被電擊一樣感到震撼,從此對電子音樂產生了莫大興趣,成為長大後把古典音樂、電子音樂等等共冶一爐的緣起。

這一兩年間接連推出《Voices》、《Voices 2》,以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為靈感,以音樂發聲,高呼自由與平等。(圖:環球唱片)

這一兩年間接連推出《Voices》、《Voices 2》,以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為靈感,以音樂發聲,高呼自由與平等。(圖:環球唱片)

在另一端再見

音樂創作之路當然不易走,現已鼎鼎大名的Max Richter,也有過一段艱難日子,2004年《Blue Notebooks》發表時,他甚至走四十分鐘的路接受訪問,因為他就連搭車的成本都要省下來;2002年處子作《Memoryhouse》一開始成績不濟,得待至專輯發表十年後,才於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作首次演出。「如果《Memoryhouse》注定是一部失敗的作品,而且不是你想做的東西,你會恨自己;如果這是你想做的東西,即使最終還是失敗了,又有誰在乎呢?」Yulia在片中溫柔而堅強地說,也道出她和丈夫怎樣互相扶持,一路走來。兩人育有三名孩子,他們早年就算怎樣清貧捱餓,也把最好的留給下一代。

如今Max Richter不僅是《星際任務》、《末世餘生》等電影、電視劇的配樂家,其作品如《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也被《天煞異降》等影視作品採用,然而他始終沒有放下藝術性、文學性、人文性的音樂探討,譬如這一兩年間接連推出《Voices》、《Voices 2》,以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為靈感,以音樂發聲,高呼自由與平等,也不用說《Sleep》這個似乎可以長年持續發展的計畫。他或許視配樂工作為商業創作,掙了錢,補貼藝術創作吧。

《Sleep》可能是睡眠的最佳配樂。筆者卻在想,如果生命將盡,可以聽着《Sleep》入夢嗎?然後,誠如Max Richter在片中所說:「See you on the other side(在另一端再見)!」

(原文刊於2021年9月17日香港《星島日報》副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水月一的沙龍
7會員
24內容數
水月一(黃子翔)科幻/奇幻/科技短篇創作平台。另於方格子發表藝文感想/評論【藝文罐頭】:vocus.cc/artcan/home
水月一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0/05
//《沙丘瀚戰》眾語言「角色」表現出采,叫人眼前一亮,跟《天煞異降》對讀,也有呼應之妙,教觀眾上了一課科幻電影的語言學。//
Thumbnail
2021/10/05
//《沙丘瀚戰》眾語言「角色」表現出采,叫人眼前一亮,跟《天煞異降》對讀,也有呼應之妙,教觀眾上了一課科幻電影的語言學。//
Thumbnail
2021/09/03
//種種水的意象,不僅道出戲中人宛如沉浸於回憶世界之中,模糊真實虛幻,不能自拔,也讓該片有着濃重的反烏托邦黑色電影味道//
Thumbnail
2021/09/03
//種種水的意象,不僅道出戲中人宛如沉浸於回憶世界之中,模糊真實虛幻,不能自拔,也讓該片有着濃重的反烏托邦黑色電影味道//
Thumbnail
2021/07/30
//許多人稱許港版《大叔的愛》是推動LGBT社群友善社會的一小步,兼能讓人從抑鬱政治氣候和情抽空,得到久違了娛樂至上的喘息,當然值得認同,不過,如果說本地同類作品以至LGBT議題,從此得以抬頭,或許言之過早//
Thumbnail
2021/07/30
//許多人稱許港版《大叔的愛》是推動LGBT社群友善社會的一小步,兼能讓人從抑鬱政治氣候和情抽空,得到久違了娛樂至上的喘息,當然值得認同,不過,如果說本地同類作品以至LGBT議題,從此得以抬頭,或許言之過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由澳門音樂學協會和澳門音樂演奏協會舉辦的《夜與曲: 十九世紀藝術音樂之「夜」》講座音樂會,將帶領觀眾深入探索19世紀藝術和文學作品中的「夜」之美學。活動以演奏舒伯特、託斯蒂、德布西等著名作曲家的作品為主,呈現對「夜」的多樣詮釋和豐富情感。觀眾可免費入場,明日4月15日下午6時半於官樂怡基金會上演。
Thumbnail
由澳門音樂學協會和澳門音樂演奏協會舉辦的《夜與曲: 十九世紀藝術音樂之「夜」》講座音樂會,將帶領觀眾深入探索19世紀藝術和文學作品中的「夜」之美學。活動以演奏舒伯特、託斯蒂、德布西等著名作曲家的作品為主,呈現對「夜」的多樣詮釋和豐富情感。觀眾可免費入場,明日4月15日下午6時半於官樂怡基金會上演。
Thumbnail
在音樂會後收到了一些觀眾的回饋,大家都對這次演出的形式感到新奇,因為這不是傳統嚴肅的音樂會,而是充滿畫面和詩意的一套藝術歌曲集,在說書人生動的演繹下,讓整場的氣氛都昇華了一個層次。
Thumbnail
在音樂會後收到了一些觀眾的回饋,大家都對這次演出的形式感到新奇,因為這不是傳統嚴肅的音樂會,而是充滿畫面和詩意的一套藝術歌曲集,在說書人生動的演繹下,讓整場的氣氛都昇華了一個層次。
Thumbnail
自古以來,無論是平面藝術、音樂藝術甚至是文學領域,創作靈感的多元交錯也讓藝術呈現有了更多可能。
Thumbnail
自古以來,無論是平面藝術、音樂藝術甚至是文學領域,創作靈感的多元交錯也讓藝術呈現有了更多可能。
Thumbnail
我帶著月光,鋼琴,我的手,一室的管弦樂團,星光照耀下華麗出場
Thumbnail
我帶著月光,鋼琴,我的手,一室的管弦樂團,星光照耀下華麗出場
Thumbnail
//有人呼呼入睡,有人輾轉反側;有人滑手機,有人抱緊眼前人;有人仰望星空,有人沉思冥想;有人席地而睡,有人來回踱步。肯定有參與古典音樂會時曾渴睡起來卻不敢閉上眼睛的座上客,但《Sleep》音樂會便肯定沒有這種尷尬,事實上,Max Richter這次音樂創作目的,就是為了讓人舒眠、安眠//
Thumbnail
//有人呼呼入睡,有人輾轉反側;有人滑手機,有人抱緊眼前人;有人仰望星空,有人沉思冥想;有人席地而睡,有人來回踱步。肯定有參與古典音樂會時曾渴睡起來卻不敢閉上眼睛的座上客,但《Sleep》音樂會便肯定沒有這種尷尬,事實上,Max Richter這次音樂創作目的,就是為了讓人舒眠、安眠//
Thumbnail
夜雀飛行似的低音吉他聲,來自冰天凍地的斯德哥爾摩,然後還有貓頭鷹模樣的波斯豎琴一起在對談著什麼,這時候,跟著進入『出處』後,『出處』是哪裡?在哪裡?或許,應該有點領悟了。即使,困住我們的風雨,或是什麼說不出來的,仍然那麼嚴重...
Thumbnail
夜雀飛行似的低音吉他聲,來自冰天凍地的斯德哥爾摩,然後還有貓頭鷹模樣的波斯豎琴一起在對談著什麼,這時候,跟著進入『出處』後,『出處』是哪裡?在哪裡?或許,應該有點領悟了。即使,困住我們的風雨,或是什麼說不出來的,仍然那麼嚴重...
Thumbnail
《舒眠曲》的創作雖為探索睡眠者的聽覺意識,但其實整個演奏的過程,也像是李希特與自己對話,宛如一場藝術心靈旅程的探索,不但進入了音樂家的內心世界,也讓觀眾在聆聽的過程中發掘更深處的自己,靜靜的感受自己的呼吸與脈絡,與自己獨處,藉由音樂,產生冥想,尋求超越時空的遼闊,與宇宙自然交織出一種微妙關係...
Thumbnail
《舒眠曲》的創作雖為探索睡眠者的聽覺意識,但其實整個演奏的過程,也像是李希特與自己對話,宛如一場藝術心靈旅程的探索,不但進入了音樂家的內心世界,也讓觀眾在聆聽的過程中發掘更深處的自己,靜靜的感受自己的呼吸與脈絡,與自己獨處,藉由音樂,產生冥想,尋求超越時空的遼闊,與宇宙自然交織出一種微妙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