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Max Richter《Sleep》 睡着聽的音樂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2018年,美國洛杉磯Grand Park,一個平靜尋常的晚上。夜幕低垂,許多人挽着枕頭,陸陸續續來到這個偌大公園排列有致的睡牀「方陣」前,或坐着或躺下,準備參與一場前所未有的音樂會。他們都為德裔英國作曲家Max Richter的《Sleep》而來──與其說《Sleep》是一張長逾八小時的概念專輯,不如說是一場行為藝術,樂迷、聽眾以至參加者,都是表演的一部分。既然全碟時長那麼久,最好的欣賞位置,大概不是音樂廳的座椅,而是一張隨時隨地的牀。從深夜到黎明,參與者知道,他們即將得到一次終身難忘的音樂會體驗。
有參與者形容Max Richter,像一隻狐狸,溫柔而神秘。(圖:MOViE MOViE)
溫柔而神秘
Natalie Johns執導的紀錄片《李希特:夢賞音樂》,映出了這一幕幕有趣情景。「這場表演,幾乎沒有規則。」觀眾看到Max Richter在鏡頭前簡單道出音樂會引子,接着來到鋼琴跟前,稍作指揮,便跟幾位樂手,包括小提琴家,還有女高音等等,埋首演出。
的確,在整場表演裏,有人呼呼入睡,有人輾轉反側;有人滑手機,有人抱緊眼前人;有人仰望星空,有人沉思冥想;有人席地而睡,有人來回踱步。肯定有參與古典音樂會時曾渴睡起來卻不敢閉上眼睛的座上客,但《Sleep》音樂會便肯定沒有這種尷尬,事實上,Max Richter這次音樂創作目的,就是為了讓人舒眠、安眠。
台下放輕鬆,台上卻不然,他們通宵達旦,時而換班,時而休息。演奏八小時,極講求體力和專注力,這計畫好瘋狂。「他像一隻狐狸,溫柔而神秘,才一分鐘就讓人墮進他的把戲。」紀錄片中,有參與者這樣形容Max Richter。
在整場表演裏,有人呼呼入睡,有人輾轉反側;有人滑手機,有人抱緊眼前人;有人仰望星空,有人沉思冥想。
藝高人膽大
「When we're sleeping, we're not absent.」2015年,Max Richter藝高人膽大,發表了一張超過五百分鐘的概念專輯《Sleep》,顧名思義以睡眠為旨,他向美國神經科學家David Eagleman求教,關於睡眠時人腦活動,並嘗試為跑到夢境裏去的意識奏樂,此舉在音樂界引起迴響。Max Richter不僅把這個「搖籃曲」奇想,框限於一張專輯裏,還進行現場表演,從英國醫學博物館Wellcome Collection,到巴黎愛樂廳、洛杉磯Grand Park等等,假教堂、歌劇院、電台錄音室等地,讓概念於現場實踐。
導演Natalie Johns沒有把攝錄機腳架固定在Grand Park草坡上,而是跟隨演出團隊的步伐,走進各地演出現場,讓畫面徘徊室內與室外、現實和夢鄉、意識跟無意識之間,促成一場超乎想像的心靈對談。《李希特:夢賞音樂》是今屆《MOViE MOViE Festival:Life is Art盛夏藝術祭》選映節目之一,現剩10月1日一場。
片中除了記錄《Sleep》音樂會,還藉着訪問Max Richter、他的太太兼創作夥伴Yulia Mahr等等,讓觀眾更了解這位音樂家的心路歷程。原來他約十三歲時,聽到Kraftwerk的《Autobahn》,直言就像被電擊一樣感到震撼,從此對電子音樂產生了莫大興趣,成為長大後把古典音樂、電子音樂等等共冶一爐的緣起。
這一兩年間接連推出《Voices》、《Voices 2》,以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為靈感,以音樂發聲,高呼自由與平等。(圖:環球唱片)
在另一端再見
音樂創作之路當然不易走,現已鼎鼎大名的Max Richter,也有過一段艱難日子,2004年《Blue Notebooks》發表時,他甚至走四十分鐘的路接受訪問,因為他就連搭車的成本都要省下來;2002年處子作《Memoryhouse》一開始成績不濟,得待至專輯發表十年後,才於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作首次演出。「如果《Memoryhouse》注定是一部失敗的作品,而且不是你想做的東西,你會恨自己;如果這是你想做的東西,即使最終還是失敗了,又有誰在乎呢?」Yulia在片中溫柔而堅強地說,也道出她和丈夫怎樣互相扶持,一路走來。兩人育有三名孩子,他們早年就算怎樣清貧捱餓,也把最好的留給下一代。
如今Max Richter不僅是《星際任務》、《末世餘生》等電影、電視劇的配樂家,其作品如《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也被《天煞異降》等影視作品採用,然而他始終沒有放下藝術性、文學性、人文性的音樂探討,譬如這一兩年間接連推出《Voices》、《Voices 2》,以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為靈感,以音樂發聲,高呼自由與平等,也不用說《Sleep》這個似乎可以長年持續發展的計畫。他或許視配樂工作為商業創作,掙了錢,補貼藝術創作吧。
《Sleep》可能是睡眠的最佳配樂。筆者卻在想,如果生命將盡,可以聽着《Sleep》入夢嗎?然後,誠如Max Richter在片中所說:「See you on the other side(在另一端再見)!」
(原文刊於2021年9月17日香港《星島日報》副刊)
avatar-img
7會員
24內容數
水月一(黃子翔)科幻/奇幻/科技短篇創作平台。另於方格子發表藝文感想/評論【藝文罐頭】:vocus.cc/artcan/hom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水月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種種水的意象,不僅道出戲中人宛如沉浸於回憶世界之中,模糊真實虛幻,不能自拔,也讓該片有着濃重的反烏托邦黑色電影味道//
//許多人稱許港版《大叔的愛》是推動LGBT社群友善社會的一小步,兼能讓人從抑鬱政治氣候和情抽空,得到久違了娛樂至上的喘息,當然值得認同,不過,如果說本地同類作品以至LGBT議題,從此得以抬頭,或許言之過早//
//以韓國影史首部複製人科幻動作電影招徠的《複製人徐福》,不僅書寫複製人的故事,也奏響複製人的悲歌,呼應同類電影的複製人宿命論//
//從《品川猴》到《品川猴的告白》,讀者或能約莫觀察到村上春樹近年的寫作手法和意圖。《品川猴》擁有頗完整的起承轉合,甚至鋪陳出推理小說的布局,較有故事性和戲劇性。《品川猴的告白》卻不然,是「我」的第一身經歷,藉着一問一答(雖然《品川猴》末段也有類似筆觸),對品川猴的形容和想法更有主觀色彩//
//種種水的意象,不僅道出戲中人宛如沉浸於回憶世界之中,模糊真實虛幻,不能自拔,也讓該片有着濃重的反烏托邦黑色電影味道//
//許多人稱許港版《大叔的愛》是推動LGBT社群友善社會的一小步,兼能讓人從抑鬱政治氣候和情抽空,得到久違了娛樂至上的喘息,當然值得認同,不過,如果說本地同類作品以至LGBT議題,從此得以抬頭,或許言之過早//
//以韓國影史首部複製人科幻動作電影招徠的《複製人徐福》,不僅書寫複製人的故事,也奏響複製人的悲歌,呼應同類電影的複製人宿命論//
//從《品川猴》到《品川猴的告白》,讀者或能約莫觀察到村上春樹近年的寫作手法和意圖。《品川猴》擁有頗完整的起承轉合,甚至鋪陳出推理小說的布局,較有故事性和戲劇性。《品川猴的告白》卻不然,是「我」的第一身經歷,藉着一問一答(雖然《品川猴》末段也有類似筆觸),對品川猴的形容和想法更有主觀色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今天一大早,我經歷了一場極具戲劇性和深度的夢境。在夢中,我參與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舞蹈活動,整夜沉浸在光影與音樂的交織中,舞動著每一個細胞,直到天已大亮才稍作打盹。然而,夢中的興奮與現實的冷酷殘酷的對比令人震驚。當我驚醒時,發現我的背包不見了,裡面裝著皮夾和手機。我心急如焚,趕緊向別人借來手機嘗試撥打我
Thumbnail
在熾熱的夏季夜晚,蟬鳴聲接連不斷,用他們熾熱的歌聲演奏著安眠曲,在歌聲的引領下,逐漸走入夢鄉,那原本是個舒服的夜晚。忽然!一陣打呼聲劃破了久違的寧靜,那瞬間,接二連三的打呼聲開始襲擊我的耳朵,也逐漸把我從夢境中拖出。 被拖回的心情肯定是不好受的,於是我再次躺下,想找到進入夢中的路,走著走著已經看到
Thumbnail
無論為了何種原因踏入諮商室,無論有什麼樣的壓力、苦痛、眼淚、委屈、破碎...,許多人(在我的經驗之中...或許有個七八成)的身體同步地以「失眠」的形式表達悲鳴與控訴。 個案初談時較少主動提起(畢竟是來談內心困擾嘛)睡眠狀況,但稍微評估一下睡眠的時段、節律、習慣,就可能發現潛在睡眠困擾扯了心理健康的
Thumbnail
親聆蕭邦演奏是不可能的夢幻,幸而,如歌似夢的夜曲的錄音也是唾手可得。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有不想起床的經驗,因此起床曲的設定就相當重要~好的起床曲帶你歡欣地揭開一天的序幕~ 而因為各式原因,曾被設定為起床曲/鈴聲的曲子特多~但為了不與後面的曲單重複,介紹一首頗趣味會讓人振奮的歌劇序曲,就是早早退休享受人生的多產歌劇曲作家及美食家羅西尼,他所創作的歌劇鵲賊的序曲。
Thumbnail
由澳門音樂學協會和澳門音樂演奏協會舉辦的《夜與曲: 十九世紀藝術音樂之「夜」》講座音樂會,將帶領觀眾深入探索19世紀藝術和文學作品中的「夜」之美學。活動以演奏舒伯特、託斯蒂、德布西等著名作曲家的作品為主,呈現對「夜」的多樣詮釋和豐富情感。觀眾可免費入場,明日4月15日下午6時半於官樂怡基金會上演。
Thumbnail
大自然的聲音是最好的催眠曲,有睡眠壓力的人不妨試試看搜索或乾脆自己錄製能讓自己覺得安心的大自然的聲音:海浪,雨聲,蟲鳴,鳥叫,其實還有很多微小的聲音~祝你好眠
「つづく日々の道の先を 塞ぐ影にアイデアを 雨の音で歌を歌おう すべて越えて響け つづく日々を奏でる人へ すべて越えて届け」 (未來的日子繼續前行 阻礙你的陰影中的想法 讓我們用雨聲唱一首歌吧 超越一切的共鳴 獻給那些在未來的日子裡繼續演奏音樂的人們 交付超越一切)
Thumbnail
  前一篇談到Why We Sleep(為什麼要睡眠?),本篇談論How to sleep(如何睡眠?)本書副標題為:「無意識的藝術、生物學和文化」,作者為倫敦大學文化研究教授馬修‧富勒(Matthew Fuller)。或許你會問,如何睡眠還需要談論嗎?不就是躺在床上、閉上眼睛、日復一日、自
今天沒有使用紀錄鼾聲APP, 而是寫了幾段小說文字後,便躺在床上聽Bach(巴哈)的音樂入睡。 在YouTube聽了那首歌,心情異常的平靜; 我跟喜好古典音樂的朋友Key分享說:【我真的很喜歡這首歌。】 她說很少年輕人喜歡Bach但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很愛。 我問她為什麼?是因為旋律很慢嗎?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今天一大早,我經歷了一場極具戲劇性和深度的夢境。在夢中,我參與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舞蹈活動,整夜沉浸在光影與音樂的交織中,舞動著每一個細胞,直到天已大亮才稍作打盹。然而,夢中的興奮與現實的冷酷殘酷的對比令人震驚。當我驚醒時,發現我的背包不見了,裡面裝著皮夾和手機。我心急如焚,趕緊向別人借來手機嘗試撥打我
Thumbnail
在熾熱的夏季夜晚,蟬鳴聲接連不斷,用他們熾熱的歌聲演奏著安眠曲,在歌聲的引領下,逐漸走入夢鄉,那原本是個舒服的夜晚。忽然!一陣打呼聲劃破了久違的寧靜,那瞬間,接二連三的打呼聲開始襲擊我的耳朵,也逐漸把我從夢境中拖出。 被拖回的心情肯定是不好受的,於是我再次躺下,想找到進入夢中的路,走著走著已經看到
Thumbnail
無論為了何種原因踏入諮商室,無論有什麼樣的壓力、苦痛、眼淚、委屈、破碎...,許多人(在我的經驗之中...或許有個七八成)的身體同步地以「失眠」的形式表達悲鳴與控訴。 個案初談時較少主動提起(畢竟是來談內心困擾嘛)睡眠狀況,但稍微評估一下睡眠的時段、節律、習慣,就可能發現潛在睡眠困擾扯了心理健康的
Thumbnail
親聆蕭邦演奏是不可能的夢幻,幸而,如歌似夢的夜曲的錄音也是唾手可得。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有不想起床的經驗,因此起床曲的設定就相當重要~好的起床曲帶你歡欣地揭開一天的序幕~ 而因為各式原因,曾被設定為起床曲/鈴聲的曲子特多~但為了不與後面的曲單重複,介紹一首頗趣味會讓人振奮的歌劇序曲,就是早早退休享受人生的多產歌劇曲作家及美食家羅西尼,他所創作的歌劇鵲賊的序曲。
Thumbnail
由澳門音樂學協會和澳門音樂演奏協會舉辦的《夜與曲: 十九世紀藝術音樂之「夜」》講座音樂會,將帶領觀眾深入探索19世紀藝術和文學作品中的「夜」之美學。活動以演奏舒伯特、託斯蒂、德布西等著名作曲家的作品為主,呈現對「夜」的多樣詮釋和豐富情感。觀眾可免費入場,明日4月15日下午6時半於官樂怡基金會上演。
Thumbnail
大自然的聲音是最好的催眠曲,有睡眠壓力的人不妨試試看搜索或乾脆自己錄製能讓自己覺得安心的大自然的聲音:海浪,雨聲,蟲鳴,鳥叫,其實還有很多微小的聲音~祝你好眠
「つづく日々の道の先を 塞ぐ影にアイデアを 雨の音で歌を歌おう すべて越えて響け つづく日々を奏でる人へ すべて越えて届け」 (未來的日子繼續前行 阻礙你的陰影中的想法 讓我們用雨聲唱一首歌吧 超越一切的共鳴 獻給那些在未來的日子裡繼續演奏音樂的人們 交付超越一切)
Thumbnail
  前一篇談到Why We Sleep(為什麼要睡眠?),本篇談論How to sleep(如何睡眠?)本書副標題為:「無意識的藝術、生物學和文化」,作者為倫敦大學文化研究教授馬修‧富勒(Matthew Fuller)。或許你會問,如何睡眠還需要談論嗎?不就是躺在床上、閉上眼睛、日復一日、自
今天沒有使用紀錄鼾聲APP, 而是寫了幾段小說文字後,便躺在床上聽Bach(巴哈)的音樂入睡。 在YouTube聽了那首歌,心情異常的平靜; 我跟喜好古典音樂的朋友Key分享說:【我真的很喜歡這首歌。】 她說很少年輕人喜歡Bach但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很愛。 我問她為什麼?是因為旋律很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