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李希特舒眠曲 Max Richter Sleep》】睡吧! 聽見宇宙的反響之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李希特舒眠曲
這的確顛覆了我們對於欣賞音樂的想像,通常出席一場正式的現場演出,眾人莫不正襟危坐,屏氣凝神的專注於舞台上的演出。打瞌睡,雖對於聆賞的過程不具殺傷力,但可是一件尷尬的事啊! 而李希特 (Max Richter) 卻在2015年寫了一首長達8小時的《舒眠曲》(Sleep),就是要你睡,要大家在睡眠的狀態中聆聽的音樂,藉以探索人們在入睡後的聽覺意識,最後還拍成了紀錄片,用100分鐘的影像來闡述李希特的音樂理念。
《舒眠曲》在倫敦惠康收藏館內的閱讀室進行首演,荷蘭阿姆斯特丹、澳洲雪梨、德國柏林、西班牙馬德里、法國巴黎、及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等,皆引起廣泛的迴響,也刷新了多項新記錄。現場擺放上百張的行軍床,讓人們躺著聆聽現場演出,並且要大家正大光明的呼呼大睡,這真的是一場音樂會嗎?
李希特鼓勵大家正大光明的呼呼大睡
李希特,這位畢業於英國皇家音樂學院 (Royal Academy of Music) 作曲系,並且在義大利師事重量級當代作曲家貝里歐 (Luciano Berio, 1925-2003),從小接受古典音樂完整訓練的作曲家兼鋼琴家,又是如何在「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 用最單純的素材,使用調性音樂 (Tonality),以此做出「柔性的前衛」呢?
李希特就是用靜謐的力量,以靜制動,他以自成一格的聲響美學,為一向講求理性思考及複雜結構的當代音樂,注入了一股親和性,成為DG旗下最暢銷的當代作曲家,也是好萊塢炙手可熱的電影配樂師。
李希特長達8小時的演奏
通常提到當代音樂,常常給人的印象就是非調性音樂 (Atonality)、序列主義 (Serialism),重視理性與科學的分析,抽象到令人退避三舍,曲高和寡到無法與普羅大眾對話。然而在《舒眠曲》首演的同時,BBC廣播3台的直播亦正好配合當日慣常時段所播出的節目「科學與音樂」。李希特的音樂十足的具有當代的抽象性,可以從電影中李希特與其他人的談話,從音樂的節奏與和聲,抽絲剝繭的剖析一連串科學的理論。
其實這就是盛行於20世紀的「觀念藝術」(Conceptual Art),是既復古又具有實驗性的藝術發想,就是一種創作的概念。早在1890年代,薩替 (Erik Satie, 1866-1925) 就搭著風行於歐洲的「象徵主義」(Symbolism) 「順風車」,向古老的藝術致敬,以致於他的作品具有既神秘又前衛,時而發思古之幽情,時而在俯仰於實驗性的抽象思維,但他的《三首古希臘裸男舞樂》(Gymnopédie) 一直是雅俗共賞的樂曲,給予人一種緩慢又舒適的氛圍。正是因為薩替的音樂具有規律嚴謹的親和性,而後也成為法國「六人組」(Les Six) 的精神導師,薩替的「觀念藝術」更被20世紀的作曲家奉為圭臬。
薩替有一首「無敵長」的曲子《煩惱》(Vexations),其實只有短短的三行譜表,沒有小節線,要緩慢的、莊嚴的連續彈奏840次,需要20多個小時才能彈完這首曲子,其實這就是「低限主義」(Minimalism) 的概念,藉由不斷的反覆來與時間對話,逐漸衍出那種無以名狀的音樂美學。
李希特那長達8小時的《舒眠曲》,又何嘗不是如此?
在和聲式的結構裡,飄盪著超脫、飄逸的韻律光暈,沉澱出冥想、內斂的靈魂色彩。也就是要達到精神上的寧靜,必須要先虛懷若谷的捨棄自我意識、客觀冷靜的自然裡。因此,李希特試圖逆向操作、回歸單純,力抗某些矯飾浮誇的世俗觀念。誠如老子所說:「五音令人耳聾」,過分追逐華麗音樂的享受,最後反而令人麻木不仁。
首先在樂曲裡聽到的是相當規律的節奏,和聲是以級進式的、靜態的、緩進飄移,像是透視法的畫面,在音樂裡不斷改變聲部的密度,速度大約是緩板 (Largo),大約每分鐘40~60,取睡眠時間的心跳頻率的平均值,因此這是一個安穩的狀態,可以使人氣定神閒的進入夢鄉。再則,李希特使絃樂演奏,到了樂曲的最後樂段才出現人聲,女高音輕柔而明亮的音色,猶如破曉時的微光,溫柔的喚醒大地。
這種規律、回歸人性的音樂思維,與1970年代由米拉伊 (Tristan Murail, b. 1947) 與格里塞(Gérard Grisey, b. 1946) 所提出的「頻譜樂派」(école spectrale) 前後呼應,就是用最貼近自然的方式來創作,用泛音列決定了和聲旋律,脈搏成了速度的依據,音樂的鬆緊則是呼吸的緩急,這不就是音樂最溫暖的感性價值嗎?
導演娜塔莉瓊斯 (Natalie Johns) 在電影中大量擷取現場演出的畫面,佐以節制的談話內容,讓影像與音樂說話。在電影中除了李希特本人的談話之外,他的妻子尤莉亞 (Yulia Mahr) 也是藝術家、電影製片,具有敏銳的視覺創意,與李希特結縭半輩子的相知相守,也讓觀眾瞭解李希特的創作能量,很多是來自家庭溫暖的支持。
《舒眠曲》的創作雖為探索睡眠者的聽覺意識,但其實整個演奏的過程,也像是李希特與自己對話,宛如一場藝術心靈旅程的探索,不但進入了音樂家的內心世界,也讓觀眾在聆聽的過程中發掘更深處的自己,靜靜的感受自己的呼吸與脈搏,與自己獨處,藉由音樂,產生冥想,尋求超越時空的遼闊,與宇宙自然交織出一種微妙關係,最後竟有一種恍然大悟的喜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同時也讓觀眾大飽眼福,一群功力非凡的演員同場飆戲,可謂眾星雲集之作。整部電影看下來,劇情幽默到令人笑的心虛,但故事的本身又嚴肅到令人汗顏,足以看出本片影像敘事的功力了得。
當現實與虛幻並行,古老的傳說融入柏林的都市發展,再用不急不徐的影像節奏,延著愛恨情仇軸線推衍渲染,盪漾出謎樣的波紋,像是在黑暗中蠢蠢欲動的魑魅魍魎,從一開始的分手場景就點出無法改變的生命循環與悲劇宿命,在波光粼粼的鏡頭下裡掩面嘆息之餘,亦能恣情的在氤氳靉靆之中嗅到浪漫的詩意,我想這就是《水漾的女人》
和諧性,是處理音樂時所需要的平衡感。從與對方共用同一個譜架,試著拉奏同一個音符,同樣的力度、弓法、音色、表情,互相聆聽,彼此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事,就是一種聲部之間的平衡感。音樂提供了這種和諧性,這就是超越語言的情感交流,這樣的經驗,正如薩伊德所說「有一組身份被另一組身份給蓋過了。」
她們毅然遠離家園,出走港都,跨海開啟一段夢幻的尋親之旅,是為典型的公路電影,卻是非典型的女性電影,明顯是向30年前由雷利·史考特所執導的《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致敬,更用臺式的影像語彙,再次提煉了女權主義的精神。​
我相信很多人在這兩個多小時當中,可能很多時候是屏息以待的,也可能是動如針氈的,當然,也極有可能是讓人昏昏欲睡的。因為,太安靜了! 的確,整部電影是在靜態、緩慢、漸進式的影像推移,以及精準典雅的場面調度、攝影構圖、光影處理,整部電影如同從一幅幅畫框裡,逐漸匯集出一段故事,流動於光影之間的,正是難以
除去罪人的標籤,那安蒂岡妮會是什麼樣的人呢? 她聰明、勇敢、善良、充滿正義感,當大哥伊提克里茲 (Étéocle, Hakim Brahimi飾) 無辜成為警察的槍下亡魂,二哥波利西斯 (Rawad El-Zein 飾) 則因襲警當場被逮捕,她義無反顧的喬裝波利西斯頂替他服刑。
同時也讓觀眾大飽眼福,一群功力非凡的演員同場飆戲,可謂眾星雲集之作。整部電影看下來,劇情幽默到令人笑的心虛,但故事的本身又嚴肅到令人汗顏,足以看出本片影像敘事的功力了得。
當現實與虛幻並行,古老的傳說融入柏林的都市發展,再用不急不徐的影像節奏,延著愛恨情仇軸線推衍渲染,盪漾出謎樣的波紋,像是在黑暗中蠢蠢欲動的魑魅魍魎,從一開始的分手場景就點出無法改變的生命循環與悲劇宿命,在波光粼粼的鏡頭下裡掩面嘆息之餘,亦能恣情的在氤氳靉靆之中嗅到浪漫的詩意,我想這就是《水漾的女人》
和諧性,是處理音樂時所需要的平衡感。從與對方共用同一個譜架,試著拉奏同一個音符,同樣的力度、弓法、音色、表情,互相聆聽,彼此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事,就是一種聲部之間的平衡感。音樂提供了這種和諧性,這就是超越語言的情感交流,這樣的經驗,正如薩伊德所說「有一組身份被另一組身份給蓋過了。」
她們毅然遠離家園,出走港都,跨海開啟一段夢幻的尋親之旅,是為典型的公路電影,卻是非典型的女性電影,明顯是向30年前由雷利·史考特所執導的《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致敬,更用臺式的影像語彙,再次提煉了女權主義的精神。​
我相信很多人在這兩個多小時當中,可能很多時候是屏息以待的,也可能是動如針氈的,當然,也極有可能是讓人昏昏欲睡的。因為,太安靜了! 的確,整部電影是在靜態、緩慢、漸進式的影像推移,以及精準典雅的場面調度、攝影構圖、光影處理,整部電影如同從一幅幅畫框裡,逐漸匯集出一段故事,流動於光影之間的,正是難以
除去罪人的標籤,那安蒂岡妮會是什麼樣的人呢? 她聰明、勇敢、善良、充滿正義感,當大哥伊提克里茲 (Étéocle, Hakim Brahimi飾) 無辜成為警察的槍下亡魂,二哥波利西斯 (Rawad El-Zein 飾) 則因襲警當場被逮捕,她義無反顧的喬裝波利西斯頂替他服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西恩貝克在《艾諾拉》的專訪曾說:「我想在此混合不同的電影類型──我希望這部片從浪漫喜劇轉變為驚悚片,最後再變成一部俄羅斯藝術電影。我希望電影的結尾能像塔可夫斯基的作品一樣。」終場戲恰是如此靜謐,卻蘊藏了繁複又深邃的情感角力、對人道精神的追尋,於收場之際再度向前拓寬了一部電影所能融匯的風格種類之邊界。
Thumbnail
乍看像一部國家地理頻道獵奇記錄的地方之美,沙丘景致在攝影框架裡極其優美,南美洲在地民俗音樂及人聲吟唱被頻繁使用,導演一方面將文化資產以視聽聲光的取樣珍貴記錄下來,另一方面卻處處彰顯這塊地方正逐漸成為末日之地;這塊村莊裡的家人們要怎麼度過磨難來襲。
Thumbnail
男孩拓也常常在生活裡定格住,譬如在很陽剛的球類運動練習中,在課堂被叫起來念課文時口吃,以及後來他看見女孩小櫻在花式滑冰時的優美閃光。 導演奧山大史說本片是關於他的童年記憶。男孩的那些停頓,像回憶畫面卡在時間的縫隙,其實也像這部電影給出的其中一道暗喻:靜下心來聆聽自己。
Thumbnail
經典公路電影加上老派西部片風格。 公路電影著重的是探討角色內心,從片名取作「羅根」暗示其獨立於系列之外,不走前幾部X戰警的穿越時空、大規模戰鬥;《羅根》想做到的,是一窺英雄們的內心世界。 「羅根」,回歸單純。卸下「金鋼狼」的他只是個人,一樣會痛、會流淚。
Thumbnail
「器樂曲」就是「以樂器演奏出來的樂曲」,本文將介紹:序曲、前奏曲、間奏曲、觸技曲、小夜曲、練習曲、隨想曲、幻想曲、狂想曲、詼諧曲、交響詩、嘉禾舞曲、小步舞曲、馬厝卡舞曲、圓舞曲等15種型態的器樂曲與樂曲欣賞。
Thumbnail
蕭邦鋼琴大賽為古典音樂引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文章分享了與早逝的傳奇鋼琴家李帕第的故事,表達了對古典音樂的喜愛和理解。古典音樂的多樣版本和風貌讓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欣賞音樂。透過這些音樂風景,人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並懂得更好地和自己相處。
Thumbnail
無論為了何種原因踏入諮商室,無論有什麼樣的壓力、苦痛、眼淚、委屈、破碎...,許多人(在我的經驗之中...或許有個七八成)的身體同步地以「失眠」的形式表達悲鳴與控訴。 個案初談時較少主動提起(畢竟是來談內心困擾嘛)睡眠狀況,但稍微評估一下睡眠的時段、節律、習慣,就可能發現潛在睡眠困擾扯了心理健康的
Thumbnail
親聆蕭邦演奏是不可能的夢幻,幸而,如歌似夢的夜曲的錄音也是唾手可得。
Thumbnail
我是一個超級愛聽音樂的孩子。 音樂幾乎是我療癒、平靜心情的一個方式,以一個藝術創意型人來說,只要一個人的空間就會播放音樂,而音樂類型偏日韓流行類,在冥想、靜心、睡覺才會使用心靈音樂。 所以為什麼要試隨機模式? 我在最近深深感受到,隨機播放模式,也是種另類的「宇宙建議或者提醒」。
Thumbnail
從我孩提時代,賀歲片一直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件大事,當年最精彩的電影總會是在農曆新年推出,這和過年買新衣一樣,成為一年最期待的事。賀歲片除了當代的文化氛圍,更是社會民情和價值觀的一個指標。陳詠燊導演的《飯戲攻心2》,以兩餐飯作為主軸,細緻地將我們帶入家庭、愛情與自我認同的深思中。
Thumbnail
西恩貝克在《艾諾拉》的專訪曾說:「我想在此混合不同的電影類型──我希望這部片從浪漫喜劇轉變為驚悚片,最後再變成一部俄羅斯藝術電影。我希望電影的結尾能像塔可夫斯基的作品一樣。」終場戲恰是如此靜謐,卻蘊藏了繁複又深邃的情感角力、對人道精神的追尋,於收場之際再度向前拓寬了一部電影所能融匯的風格種類之邊界。
Thumbnail
乍看像一部國家地理頻道獵奇記錄的地方之美,沙丘景致在攝影框架裡極其優美,南美洲在地民俗音樂及人聲吟唱被頻繁使用,導演一方面將文化資產以視聽聲光的取樣珍貴記錄下來,另一方面卻處處彰顯這塊地方正逐漸成為末日之地;這塊村莊裡的家人們要怎麼度過磨難來襲。
Thumbnail
男孩拓也常常在生活裡定格住,譬如在很陽剛的球類運動練習中,在課堂被叫起來念課文時口吃,以及後來他看見女孩小櫻在花式滑冰時的優美閃光。 導演奧山大史說本片是關於他的童年記憶。男孩的那些停頓,像回憶畫面卡在時間的縫隙,其實也像這部電影給出的其中一道暗喻:靜下心來聆聽自己。
Thumbnail
經典公路電影加上老派西部片風格。 公路電影著重的是探討角色內心,從片名取作「羅根」暗示其獨立於系列之外,不走前幾部X戰警的穿越時空、大規模戰鬥;《羅根》想做到的,是一窺英雄們的內心世界。 「羅根」,回歸單純。卸下「金鋼狼」的他只是個人,一樣會痛、會流淚。
Thumbnail
「器樂曲」就是「以樂器演奏出來的樂曲」,本文將介紹:序曲、前奏曲、間奏曲、觸技曲、小夜曲、練習曲、隨想曲、幻想曲、狂想曲、詼諧曲、交響詩、嘉禾舞曲、小步舞曲、馬厝卡舞曲、圓舞曲等15種型態的器樂曲與樂曲欣賞。
Thumbnail
蕭邦鋼琴大賽為古典音樂引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文章分享了與早逝的傳奇鋼琴家李帕第的故事,表達了對古典音樂的喜愛和理解。古典音樂的多樣版本和風貌讓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欣賞音樂。透過這些音樂風景,人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並懂得更好地和自己相處。
Thumbnail
無論為了何種原因踏入諮商室,無論有什麼樣的壓力、苦痛、眼淚、委屈、破碎...,許多人(在我的經驗之中...或許有個七八成)的身體同步地以「失眠」的形式表達悲鳴與控訴。 個案初談時較少主動提起(畢竟是來談內心困擾嘛)睡眠狀況,但稍微評估一下睡眠的時段、節律、習慣,就可能發現潛在睡眠困擾扯了心理健康的
Thumbnail
親聆蕭邦演奏是不可能的夢幻,幸而,如歌似夢的夜曲的錄音也是唾手可得。
Thumbnail
我是一個超級愛聽音樂的孩子。 音樂幾乎是我療癒、平靜心情的一個方式,以一個藝術創意型人來說,只要一個人的空間就會播放音樂,而音樂類型偏日韓流行類,在冥想、靜心、睡覺才會使用心靈音樂。 所以為什麼要試隨機模式? 我在最近深深感受到,隨機播放模式,也是種另類的「宇宙建議或者提醒」。
Thumbnail
從我孩提時代,賀歲片一直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件大事,當年最精彩的電影總會是在農曆新年推出,這和過年買新衣一樣,成為一年最期待的事。賀歲片除了當代的文化氛圍,更是社會民情和價值觀的一個指標。陳詠燊導演的《飯戲攻心2》,以兩餐飯作為主軸,細緻地將我們帶入家庭、愛情與自我認同的深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