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三津田信三, 薛西斯, 夜透紫, 瀟湘神, 陳浩基
譯者: Rappa
繪者: 安品anpin
出版社:獨步文化
出版日期:2020/02/06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在出版後的這一年多來一直聲勢響亮,大概是因為它聯合了日港台三地作家,又套入了具系統性的集體創作模式,所以我猜想它的獨特性大概可以算是華文史上很具有指標性的一本出版品吧。
此短篇連作集以筷子為故事的共同骨幹,依序演出充滿怪談與推理的五篇奇異故事:<筷子大人>、<珊瑚之骨>、<咒網之魚>、<鱷魚之夢>、<亥豕魯魚>。五篇短篇看似獨立,但透過共創與接龍,在最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龐大故事。
老實說我對華文推理很不熟,看過的作品除了先前寫過的
《偵探在菜市場裡迷了路》之外就真的沒有了,所以這次其實還蠻期待能夠從這本書裡尋找到合我胃口的華文推理作家;再加上又結合了讓我又愛又怕的怪談要素,所以就更加期待了。
先說結論好了,五篇裡頭我最喜歡的是三津田信三的<筷子大人>,接下來第二喜歡的是羅列在五篇之後的作者後記、以及由搓合成這本作品的企劃協力路那所寫的<當我們一起編織夢境>。對,我沒說錯,除了<筷子大人>之外,我第二喜歡的是故事以外的部分w
前者是我覺得很有日本風味的怪談,描述的手法非常有氣氛,尤其是當主角困在房屋之間找不到出口、背後又受不明的存在給追逐時;那種壓力感讓人寒毛直豎,讀起來非常過癮。它在五篇裡頭的推理成分是最少的(或者說根本沒有推理的要素),但是故事當中藉由無解的謎團所呈現的怪誕魅力,我認為是其餘四篇所無可匹敵。
至於後記以及<當我們一起編織夢境>,我之所以特別喜歡,是因為從中可以看到這則由五位作者聯手的企劃最初是如何被搓合而成,還有他們是怎麼決定故事間共同的要素、以及考慮作家特性所做的順序安排等等背後的策略性考量。此外文章中也梳理了五篇作品之間的關聯——雖然說要是沒看完全部作品,肯定會看不懂這裡總結的內容,不過我覺得比起直接閱讀作品本身,觀看這些故事的構思與發想交纏,似乎更為有趣。
好了,那麼關於<珊瑚之骨>、<咒網之魚>、<鱷魚之夢>、<亥豕魯魚>呢?說實在話的,似乎不是很對我胃口w
雖然說這種話我自己也覺得很抱歉,但我原本也是抱有很大的期待——這本書我雖然去年底就買了,但直到最近才讀完;幾個月前我曾經先借給同事,說是「近來廣受好評」的作品,但他還書時表情有點複雜,礙於我還沒看過,也不好跟我討論,而我現在有點懂得他露出那個表情的原因了。
先說<珊瑚之骨>和<鱷魚之夢>,這兩篇都使用了敘述性詭計,其實這是我很喜歡的手法,但最近常常在看到角色真面目被揭穿時,讓人覺得很牽強附會——找不到兩個角色間的共同點,事實揭穿後卻說這兩個角色其實是同一個人——雖然也有可能是我自己沒看出線索,也因此很難接受這種認知上的重大變化,造成我在故事後半屢屢出戲。再加上<珊瑚之骨>的愛情故事真的不在我的守備範圍內(反正我就是個對愛情故事超無感的人類),以及女主角言談之間洩漏的一絲不討喜的逼人氣質,導致感情戲所帶來的感動,實在蓋不過我因為敘述性詭計所造成的出戲感。
然後<鱷魚之夢>的作者是瀟湘神,其實看到作者名單裡包含這位時,我就覺得有點不太妙了;先前看過的
《尋妖誌》裡有幾篇是他所撰寫,當時覺得他的行文和著眼點跟我喜歡的很不相符。不過<鱷魚之夢>讓我有點改觀——一開頭就能夠感受得到作者的文學底子非常深厚,主角形容鱷魚吃了她的家鄉,這樣的比喻讓人覺得很美、也很有意境。至少直到詭計被揭穿前,我都還算讀得愉快。
而作為五篇當中的第四篇,<鱷魚之夢>的故事將前面三篇獨立且不相關聯的作品做了一個很完整的包覆性收合,撐起一個條理分明的龐大結構;從這點來看,我覺得作者的構思功力足謂稱神。但是我認為也是因為這樣的關係,使得故事涉及的元素有點過多:筷子大人的怪談、性工作者與童養媳的性別壓迫、失蹤事件與怪談流傳途徑的推理解謎、祭祀與占卜等信仰文化、水庫建成的歷史、家族成員與人生演進……因為涉及到太多內容,反而讓人眼花撩亂,還有考據很硬,這點大概也是瀟湘神一貫的風格吧。
接著有關<咒網之魚>,故事方面我覺得還算有趣,大概是五篇裡頭很有推理感的一部作品,而且最後收尾時又重新摻入了原本以為已經解開了的怪談要素,讓人眼睛再次一亮。但不知道是不是香港作者文字上的風格就是這樣,雖然大多用語都還蠻符合台灣習慣的,但讀起來就是會讓人覺得哪裡怪怪的。
最後的<亥豕魯魚>……大概是我最不喜歡的一篇吧。我其實本來很期待閱讀這位作者的作品的,最後卻很失望;不過我覺得很有可能是因為<鱷魚之夢>把前面的故事收得太完整了,很難再有見縫插針的餘地(瀟湘神還給不給人活w)。所以故事到了第五篇時,怪談的謎底都已經解得差不多了,作者才只能勉強加入奇異種族來解釋更龐大的真相——但是這依然沒辦法解決足以撐起推理要素的謎團已經消弭得很低的問題,再加上故事的部分重心被寫成我覺得很輕佻躁進的少年追妹記(?),又再次把驚悚元素降低,結果使得這部作品變得很……畫風清奇(扶眉)。我看到一半差點覺得我讀不完這本書,也懷疑自己到底為什麼要看它。
然後我也開始覺得……雖然怪談和推理我都喜歡,可是把這兩個元素加起來真的會有好的結果嗎?因為,如果不神秘的話就不是怪談了,如果不解釋清楚的話就不是推理了;強行要去理清怪談的原由與背景,似乎本來就是一種充滿矛盾的行為,所以屢屢看到這本書裡的複數角色嘗試推演一套冗長的邏輯理論來解釋神秘現象,我總有一股莫名的尷尬感。作為一個讀者,我大概是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