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債務上限問題再次上演,該選擇價值股還是成長股?

2021/09/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調債務上限對美國而言似乎是家常便飯,畢竟從1939年以來,美國就已經上調過107次。債務上限最簡單的白話文,我覺得就是「信用卡額度」,跟大家手上拿的信用卡一樣,只要在此額度內,想刷多少就刷多少,直到卡刷爆為止。
小資族卡刷爆了應該要很緊張,但有錢的富家子弟卻不一樣,他們可以提高額度、跟家人朋友週轉等等,總是能度過難關。美國政府就像富家子弟,手上籌碼相當多,可以提高債務上限、從其他地方週轉,甚至「暫時忽略」債務上限。
雖然美國兩黨的意見可能不太一致,談判過程或有衝突,但筆者認為最終這個問題大概率仍能安然度過。況且,美國僅是支付利息的問題,而非像恆大那樣的倒閉疑慮。
但如果你還是因市場震盪而心懷恐懼,我們不妨來看看前一次美國是怎麼走過來的。

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是驚人的相似

S&P 500指數歷史走勢。(資料期間:2013/09/02 - 2014/12/31)
2013年10月,美國就曾發生債務上限危機,甚至因兩黨意見不合而讓政府機關停擺16天,當時的新聞也是大肆報導。
不過從S&P500指數的表現來看,當年的消息釋出後先是回調了-5%左右,不過就在當年10月中旬美國決定調高債務上限後,指數就一路上漲至隔年1月,直到新的擔憂出現才又進入修正。
恰巧的是,2014年1月,正是聯準會正式開始執行「QE縮減」的時間點,你說有沒有很像現在美國的處境呢?
當然,市場波動加劇是必然的。但重點是,債務上限危機加上QE縮減的動作,卻讓S&P500指數約莫從1700點站上2014年底的兩千點大關,期間漲幅將近+20%。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目前檯面上的問題對股市的影響仍然有限。

選擇價值股 還是 成長股?

價值股如同慢跑,隨時都保留體力向前跑(左)。
成長股如同賽跑,衝刺後需要休息才能再衝刺(右)。
回到影響總體經濟的本質來看,近期中國的政策與生產供給,或許才是更關鍵的(這部分有機會我再出一篇文章分析)。但重點是,在現階段中國大刀闊斧整頓、美國趨於緊縮政策的背景下,到底該選擇價值股還是成長股呢?
不可否認的是,多數法人機構今年Q4偏愛「價值股」,主因是預估今年第二季過後經濟成長率將放緩,在景氣放緩但仍在成長的前提下,資產負債表的強弱,會是未來一季重要的觀察點,這也是為什麼近期成長股其實漲不太動的原因,因為成長股多靠的是「營收爆發」,若景氣趨緩時手上沒有足夠的現金或資產,要持續擴張業務的難度會大幅提高。
但是,就長期來看,筆者認為「成長股」才是績效貢獻的來源。回顧當時2014整年度,表現最亮眼的兩個類股:科技類股與製藥保健類股。其中QQQ(那斯達克指數ETF)上漲幅度19.41%,而XLV(製藥保健類ETF)上漲24.69%,表現都相當驚人。另外,XLF(金融類ETF)上漲14.13%、XLE(能源類ETF)則下跌9.49%。
故整體來說,近一季度的成長股或仍壓抑,今年Q4價值股可能表現更優。但時間拉長的話,買進並持有成長股,長期將會獲得甜美的果實。

結論,如果你是短線投資者,今年Q4操作價值股的勝率或許會更高; 但如果你和我一樣是長線投資者,長期持有自己看好的成長股或好公司,仍然是很棒的策略。
如果妳/你喜歡這篇文章,麻煩幫我點愛心,妳/你的一顆心是我持續分享的動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FISHERMAN 漁夫投資
FISHERMAN 漁夫投資
大家好!我是Fisheman,我希望用最平易近人、淺顯易懂的語言,解析總經數據/產業趨勢/投資心理等議題,或任何我覺得對投資有幫助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